第178节(2 / 2)

可惜二三线部队与其的差距太大,根据眼线获得的情报,萨维尼小镇的德军这两天暂时没时间送俘虏去圣洛,主要是运兵车缺乏燃油,得等燃油补足以后才送,至于什么时候补足,斯维特说最快是后天。

汉斯中校正如伊文推测的那样,由于没有任何希望能够回国立刻死心,目前正在用电台与第84军军部联系,请求一切武器装备上的支援,并把小镇教堂事件添油加醋的汇报了上去,颇为搞笑的是这位国防军中校上报的并不是【游击队】,而是以【盟军】。

伊文一下子就看穿了这家伙的想法。

很明显,这是要将这片区域的反抗组织当作【盟军】去扫荡,当【游击队】不再是游击队的时候,价值会直线上升,抵达一个相当可怕的高度。

伊文能感觉到德军营长的疯狂,并庆幸自己在他发疯前做了一件最正确的事情。

这件事做也好、不做也罢,都无法改变德军步兵营的下一步动作,但做下了就会让伊文拥有主动权,以及事前准备的时间。

至于这个疯子会带来的额外麻烦......伊文觉得只要不来德军的精锐部队,亦或者是一群不要命的SS,都还算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等人都到期了以后,伊文开门见山道:“后天,我们要进行一场军事行动,解救出一批被俘虏的盟军伞兵。”

此言一出,会议室的人们陷入了疑惑。

怎么解救?直接去攻打小镇吗?那不是找死吗?

“黄爷,今天与明天两天的时间里,我要你一边筛选可以吸收进入部队的人才一边放出话——大后天,也就是6月12日,我们要攻打萨维尼小镇的消息,告诉他们:‘我们去城镇里喝酒吃肉,想过来分一口汤的尽早。’。”

听完这句话,黄九彻底明白伊文的作战方案,仔细一想这踏马的不是声东击西吗?

通过一次夜间震慑法奸与扬名的行动证明自身的实力,然后立刻把握住机会扬言进攻萨维尼小镇,将周围的所有反抗组织卷入其中......德军不是傻子,也会有自己的情报体系,法奸虽然被吓得够呛,但深知游击队真的打下了小镇,自己也会死的如波利一样。

所以,必然会大肆收集情报供给德军,指望德国佬能保住他们的身家性命,刚好汉斯也在着手准备将附近的反抗组织彻底剿灭,必然会在城镇里戒严。

但是......黄九有些不明白,伊文怎么确保后天的德军一定会把俘虏送去圣洛?而不是面对风雨欲来的进攻选择暂时关押在城镇里头?亦或者提前将俘虏送走?

“很简单,德国佬不可能提前送,也不可能留下俘虏,只可能在预定时间里送走。”伊文笑着说道,“不然你让斯维特去查查,萨维尼小镇里唯一一辆运兵车还有没有燃料,所谓最快后天有,是等着上级来送燃油还是从黑市购买?”

听到这句话,总算明白过来伊文的想法以后众人的瞳仁如同发生地震一样。

汉斯中校连反坦克炮都敢卖,区区一箱燃油算个屁。

当伊文这边散播出去要攻打萨维尼小镇的消息以后,不管真去还是假去。

首先是一群有将叛徒波利挂在教堂门上实力的反抗组织,其次是他们打出了自己的名气,足以吸纳周围的所有反抗组织,兵力上德军必然会吃亏。

既然对方要实力有实力、要人数有人数,那小镇里头的德军有主动出击的必要吗?直接沿着萨维尼小镇布防等着游击队过来进攻就好。

况且,大批法奸可是汉斯与盖世太保赚钱的利器。

三栋三层高的楼里面那么多的女人,每天的收入能有多少拿在自己手里?盖世太保与汉斯中校恐怕在里面吃着最大头,还有一些落入黑市的军需品不都是法奸去操作的吗?

所以,必须得保他们的人生安全。

为了防止俘虏趁乱逃跑,还得想尽办法送走,但黄九曾经告诉过伊文......黑市是卖方市场,基于很多问题,你就算各种加钱也不可能第一时间就给你搞定。

斯维特说后天,那自然是黑市商人把燃油送过来的那一天,当天送达当天把俘虏送走,然后专心应对反抗组织的进攻。

然而伊文根本没想去进攻小镇,所作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解救战俘,可过两天的形式却让德军却不得不被牵着鼻子走,因为他们不敢不防守,也不敢去赌游击队的真正目标并非进攻萨维尼小镇。

“这也......”

“长官,您是上帝之子吗?我从没想过仗还能这么打!”

“从您整编部队以后,到昨天夜里去做的那件事,都是算好了的?都是为了这次行动?!”

点上一支烟,伊文深吸一口后吐出一阵白雾,回答道:“没你们想的那么神,谁也无法确保当下的所作所为过几天能否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多数时候都是碰巧罢了,但你什么也不做连碰巧的机会都没有。”

PS:

铺垫差不多了,该开始了!

27.伊文,这也在你的算计之中吗?

是的,没错,碰巧。

战争就是这样,虽然大多数战役不存在运气成分,实力就是实力、强大就是强大,不用什么计谋只要把自身的实力发挥出来就能一路平推都能把你干碎,但历史上可有不少以弱胜强的战役。

巧合的占比可不算少,然而能够以少胜多绝不是单单‘碰巧’就行,人们会记住以绝对劣势兵力赢得战争胜利,并将其归纳成军事历史中的经典战役,却很少去关注弱势的一方在战争前都做了哪些准备。

很多战前的准备,并不是战斗打响的前两天去做,而是以月、季,甚至是以年为跨度。

这便印证了“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伊文从空降落地以后的那一刻始终在做着准备,如果没有摆正心态并思考自己来到这里究竟要做些什么,并为止而付出一系列行动,怎么可能把握住如今摆在眼前的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救出19名盟军俘虏不是想当然的事情,不是大手一挥‘大家一起上’就能完成,抛开在大本营的会议室里头定下的军事目标,伊文还有更多的细节需要去关注、需要去嘱咐。

归根结底德国佬把战俘送去圣洛用的是运兵车,伊文这边别说是汽车连轮胎都看不见,所以想要解救战俘就必须逼停德国佬的运兵车,还不能像是上次行动一样直接布置好伏击区直接轻重火力开打。

伊文要的是19个完整的空降兵,不是半数被子弹打成筛子的伞兵,所以如何逼停、怎样确保伞兵的安全就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首先一点,伊文觉得这几天给他150发子弹的训练就足以做到150~250米之内命中移动靶,甚至是直接击毙运兵车驾驶员,只是问题还是那个问题——德国佬右脚踩着油门,你把他打死,怕不是直接猛地冲出公路然后来了个大翻车。

你说运兵车重?还载着那么多人哪会轻易翻车?别闹,就算是几十吨重的坦克,一个正常的坦克驾驶员也会因为操作不当与地形问题翻车。

况且这个时期的汽车都没有安全气囊更别提是军用的运兵车,被关押在后面的空降兵在翻车的时候有几个人能够自保成功?

运气不好直接死在里面,运气稍稍好一点的撞骨折受伤,运气再好也得受轻伤。

也就是说伊文这样简单粗暴的行事根本没有一丁点概率能达成预期目标。

那么瞄准汽车轮胎开火呢?

粗略一想结果不会发生任何改变。

以现代人的思维操办这件事,最简单的莫过于同样用一辆汽车去逼停,再不济也能在其必经之路上撒上特制的钉子,用它去戳破汽车的轮胎达成逼停的效果。

但是,伊文手里一样东西都没有,那就只能想其他办法了, 比如说人工制作路障。

哨卡首先不用考虑,因为离开萨维尼小镇以后的整个东边公路没有一块地方适合设立这种东西,平白无故出现一个哨卡,真当德国佬是傻子吗?

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假扮一个正在执行战斗巡逻任务的德军步兵班,很巧合的碰到了一辆运送盟军战俘的汽车,紧接着拦下来递上去一根烟聊几句开枪杀了押运的德军。

反正上次行动扒光了两个德军步兵班除去底裤以外的所有东西,士兵制服、豁免兵制服、德式武器装备应有尽有,伊文挑选一部分人出来假扮不是太大的问题。

就是队伍里得有人懂德语也会说德语。

“你们的部队里有多少人会说德语?”伊文看着会议室的其他人问道。

“我这边有3个人。”黄九几乎是秒答。

相反,安德烈、伊戈尔、霍斯顿摇了摇头表示队伍里没有一个人会德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