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年轻点的姑娘,也是眼露钦慕,之前在大城市当白领,结果反手进了部队还能立功。
随着慰问小组进入大院。
电视台工作人员则一直跟在后面,进行着拍摄。
其中一些片段可以用在地方电视台的,将会在新闻里播放。
把蒋志涛等人请进院子里后,韦春梅和陈树生连忙让领导们坐在椅子上。
而其他亲戚则是拿来了零食小吃放在桌上,顺便泡上了茶。
可谓是把陈铭家所有的茶杯都翻出来了。
将茶杯用热水壶里的水烫过,随后用自家的茶叶泡茶。
端出来人人有份,从领导们到各个工作人员,这股热情劲也让众人倍感温暖。
至于横幅先挂着,牌匾也先放着,先和军人家属聊一聊,熟悉一下情况。
所有人都聚在院子里,欢庆一堂。
“这位老同志,不知道怎么称呼!”
蒋志涛目光望向坐在椅子上,腿脚有些不利索的陈老太爷陈水清,从初次见面他就感觉这位老同志很亲切。
陈水清看到蒋志涛的军装,顿时也觉得有种亲切感。
当初,在早前年代,他也在343部队当过兵服过役啊。
对于军人来说,相互间总是有些传承和联结的。
陈水清笑了笑,说道,“我是陈铭太爷爷,我叫陈水清,以前也当过兵!”
蒋志涛心中有些激动,连忙笑道,“老班长好,看来陈铭同志能在部队立功,也少不了家庭的影响啊。”
“军人后代,往往在部队里会表现更突出一些!”
陈水清摇了摇头,笑着说,“是孩子自己争气,和我没什么关系。”
“这孩子,打小就厉害,是我们陈家的骄傲啊!”
“没想到进了部队,还能立下功劳,可比我当初厉害多了!”
县长这时插话道,“老爷子说得什么话,我最佩服的就是你们老一代军人啊。”
“当初咱们国家刚起步的时候,少不了老一辈军人们的艰苦奋斗啊!”
王局长点头道,“是啊,咱们国家早期基建,可少不了老一辈军人们的影子。”
“铁道兵、工程兵们当初在各种艰难环境下修铁路、建公路,这才让我们国家基建发展起来。”
县长和王局长这话说得倒是不假。
当初早期年代,军人不仅仅是军人,更是国家建设者。
就拿疆区来说,当初国家在疆区组建了多少建设兵团,这才把疆区一步一步建设了起来。
公路和铁路的修建就更不用说了。
铁道兵、工兵们奔赴祖国河山大地。
日日夜夜不断努力。
这才让祖国的铁路系统四通八达,让公路能够蔓延到最偏僻的地方。
成昆铁路、青藏铁路、成渝铁路、京通铁路等等重大铁路工程,都是基建兵用血肉和汗水铸就起来的。
所以,越是老一辈人,对于军人,就越有一种感恩的情怀。
而新一代人,只是知道兵哥哥英姿飒爽,保家卫国。
却并不知道在过去的年代里,军人在祖国建设过程中担当了怎样重要的角色。
现在祖国强盛了,军队也强大了。
那些曾经奋斗过,甚至已经牺牲掉的战士们,将自己奉献,到了传承的时刻。
故此,蒋志涛等人见到老一辈的军人,尤其动容。
陈水清笑呵呵道,“都是过去的事情了,陈铭这孩子在部队里是因为什么立功啊,应该没出什么事吧!”
陈水清现在心里还隐隐有些担心。(bgaj)
军人立功是好事。
但对于立功军人的家人来说,有时候却未必是好事。
毕竟不少军人都是在任务中、在抢险救灾中受伤、牺牲才荣获军功。
尤其他看到那块牌匾上的字样,还写着二等功臣,那可是二等功啊。
完全不是他们之前以为的三等功。
陈水清更是明白二等功的含义,就怕陈铭出了啥事。
即便是作为军人家属,他们私心也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安无事。
听到陈铭的太爷爷问出这件事,韦春梅、陈树生以及一众亲戚都关切地望过来。
他们都很好奇陈铭在部队里做了什么,又是因为什么而立功。
要是受了啥伤来换军功他们可不乐意。
之前那么反对,也是担心陈铭和他三表哥一样,落得一身伤病回来么。
蒋志涛也知道众人的顾虑,笑着说,“老班长,你放心吧!”
“陈铭同志没出什么事,在部队里一切都好!”
“他是在部队里的训练中,打破了多项全军记录,这才立功的!”
“那就好,那就好!”陈水清放下心来。
陈树生和韦春梅紧张的情绪终于可以消散。
在部队里训练表现突出,打破各项记录,这都是陈铭优异的表现。
既是部队的认可,也是值得庆祝的大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