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主义算是哲学思想中的一种,不过体现的却是消极性。觉得什么东西都没有存在的意义,包括生命也是这样,有着这种想法的人心理状况往往都是极为危险的。
伊大知刚曾经接待过不少自杀失败后的人,缓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向这样的人对于世界和人生的认知都是无比消极的,也是虚无主义的一种。
作品往往是作者心中念头的延伸,处在的状态能够通过其作品分析出来。能画出这样绝望的故事,这样深刻的虚无主义主题的作者,其内心状态又是怎样的呢?
伊大知刚不禁的就又想起了那些有着严重心理疾病和自杀倾向的病人。
“雨别朝不会是...”
但是,随着这个念头的升起,伊大知刚又同时想起了风间夕正在连载的另一部作品。
和《炎拳》是另一个极端的《电锯人》。
两部作品除了在剧情上的‘自由’有共通点,能看出相似之处以外,其余的差异简直会让人以为这是两个不同的作者所画的漫画。
《炎拳》整个故事并不存在什么幽默感,同有趣完全沾不上边,但《电锯人》就不一样了。荒诞的故事让人觉得作者仿佛是个嬉笑世间的狂徒。无拘无束,尽情挥洒着自己的想法。
“是我想多了...”
想到这里,伊大知刚摇了摇头。
“雨别朝老师应该不存在什么厌世倾向,只不过是思想有些跳脱而已。”
嗯,精神可能‘稍微’有点跳而已。
叹了一口气,伊大知刚翻开了这期的青年jump。
第二百六十二章 结局很难
伊大知刚之前自己对自己说的弃坑,不过是因为代入故事之中,对后续残忍剧情,尖锐矛盾的逃避而已。
但伊大知刚现在已经不一样了,思考和分析总是人类克服恐惧和悲伤的最好工具。
做事情有头有尾总是对的,尤其是阅读,这种了解全局后才能作出评价的事情更是这样。
快要临近故事的尾声,伊大知刚也很看看这部炎拳将会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收尾。
这和了解了作者的创作思路后的淡然还是有区分的。因为阅读故事的乐趣正是来源于满足了对故事剧情发展未知性而产生的期待感。
对后续剧情的好奇也依旧是伊大知刚在阅读时会怀有的情绪。
确定一部作品的好坏不仅是开头和中间,真正盖棺定论作品性质的还是在于结尾。
尤其是当一部作品前中期就有足够惊艳的点时,结尾就变得更加的重要起来。
一直平庸的作品,和前中期发展一步比一步精彩的作品,收尾的难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因为,一个节奏跌宕起伏,冲突激烈的故事越是在末尾想要控制节奏就越难。
而伏笔铺的很深,立意很高的作品也是同理,想要进行收尾的条件会越加的严苛。
若是没有合适的结局的话,造成的后果便是整个作品结构性的崩塌。前边的立意,所有的事件都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伊大知刚并不是说不相信雨别朝。
在他眼里,雨别朝的前几部作品的收尾都堪称是点睛之笔,处理得非常之好。
像死笔,主线L和夜神月的对立,故事越往后发展这种对立就越不可能和解。L和夜神月之间必定要死一个。但死其中任何一个都必定会让何为正义这永远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产生一个答案。
所以,雨别朝干脆放弃了通过故事回应这个问题,让两人都挂掉,把问题的答案留给读者自己思考。
在比如魔圆,魔法少女注定会消亡,那就不可避免的让这部漫画向着猎奇的标签发展。而且也会变成单向抑郁的故事,无法体现‘爱和希望’这一内涵。但结局进行反转就很好的避免了这个问题。
伊大知刚之所以担心这个故事的结尾原因还是在于虚无主义内核的本身。
这个立意实在是很难进行收束,若是阿格尼最后的结局还是死掉或者不死,艰难的活下去的话,那前中期描述的阿格尼挣扎和纠结过程又有什么意义呢?
总不可能是作者单纯想要画这个故事来恶心读者吧。
伊大知刚相信,若是雨别朝真的敢用这样的结局结尾,追完了全程,忍受着来自心灵鞭挞的读者说不定还真会产生应激反应杀上指挥部。
那故事的结尾,阿格尼的结局究竟是怎样的呢?
伊大知刚虽然好奇,但是也没有过多的纠结,反正只要看下去,总会知晓其结局的。
来到青年jump的炎拳连载区。
故事依然是极具的阴间,并没有因为阿格尼火焰的消失而消失。
虽然免去火焰灼烧的痛苦,但阿格尼现在承受的却是另一种酷刑——来自于心灵的煎熬。
看似幸福美满的新生活,温馨温暖的新家庭,这光明的外表下又隐藏着怎样的畸形和虚假。
对着他笑,信任他的人全部都是他原来的敌人仇人。
阿格尼再一次想要寻死,他跳海了。但是却又被再一次的被救了起来。
轮回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地狱,阿格尼的地狱中始终伴随着一个声音:
活下去!
这一次被尤达救上来后,阿格尼终于忍不住了,他大声的询问尤达为什么要让自己活下去。
这也是画面前的读者想要知道的答案。
但是,没有理由,没有理由的话语是无法争辩和反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