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节(1 / 2)

你让他这个儒道二品的大儒和一群连浩然正气都没有领悟的小家伙,争风吃醋,争夺青州四大人杰,十大才子等名头。

这是不是太欺负人了?

也太看不起他儒道二品的大儒身份了?

这事情若是传出去,别人可不会称赞陈琦学问才识有多高。

只会觉得他恃强凌弱,胜之不武!

以至于陈琦现在都有些后悔前来参加者芙蓉诗会了。

因为中芙蓉诗会跟他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根本就不像是诗会,更像是青州府的年轻俊杰考核。

对他研究静斋先生学说理论,一点帮助没有啊!

总不能在人家聊风花雪月,抚琴对弈,聊千妖阁中小姐姐妖娆妩媚之际,跑过去问人对静斋学说有什么看法和感想吧?

.... .. ...

这不是在故意扰人雅兴嘛?

你要真这么做了,别人连砍死你的心思都有了,哪会跟你说心里话。

所以,如果陈琦早知道芙蓉诗会是这种面目,打死他也不会来参加的。

有这时间在书房看书多好啊。

鬼才想争夺什么青州十大才子,青州四杰的名头。

就在陈琦后悔不跌时,一个穿着白色衣裙侍女打扮的女子从芙蓉园内园走来,在场中文人士子们的殷切目光下,登上了外园舞台,将此次芙蓉诗会的考题挂了出来。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该诗出自《上邪》,产生于汉代的一首乐府民歌,也是女主人公忠贞爱情的自誓之词。”

“魏晋时期,有梁祝化蝶之凄美爱情流传于世,一首千年乐府,正应了梁祝不朽的爱情。”

“故人已逝,然而他们的美好爱情,却依旧流传世间。”

“我家小姐说了,此次芙蓉诗会的题目便是以梁祝为题,可诗,可词,可赋,可歌,只希望诸位大才能够尽情发挥。”

“若有哪位大才的作品能获得我家小姐和内园名士们的认可,便可进入内园,参加内园诗会,与青州诸多名士们一同论道。”

小丫鬟说完,便有侍女为外园的文人才子们奉上文房四宝,以便众人发挥。

“梁祝,千年乐府?”

“内园青州名士?”

陈琦看着身前桌案上的文房四宝,心中不由产生稍许的兴趣。

外园的年轻俊杰们让他有些失望。

就不知道这内园的青州名士们,又有几分真才实学了。

最后就是这“梁祝千年乐府”的题目。

也让陈琦心底产生了那么一丝丝的触动,想要写些什么。

对此,陈琦决定遵循自己的本心,当即拿起了一旁的狼毫笔书写起来。

手腕翻转,下笔如有神干.

第一百一十一章 世人皆赞蝶双飞,唯我独叹马郎情!(求订阅)

梁祝的故事,不仅在陈琦前世的世界流传很广,即便是在这西游世界中也是广为流传。

不知惹得多少闺中少女们感动垂泪,对梁祝两人的忠贞爱情向往不已。

故事的内容很简单,说的是在魏晋时期,越州上虞县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欢吟读诗书,一心想出外求学,但是当时的女子不能在外抛头露面,于是就和丫头银心乔装成男子,前往越州城读书。

二人在半途遇见了也要前往越州念书的梁山伯及书僮士久。

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见如故,遂结伴同行,前往越州。

越州三年期间,梁山伯和祝英台形影不离,白天一同读书、晚上同床共枕。

祝英台内心暗暗地爱慕梁山伯,后来更是向梁山伯表白诉说心意,梁山伯才恍然大悟。

不料祝英台女子身份被书院中的马文才知晓,马文才心生爱慕,便抢先一步提亲、并且下了聘礼。

梁山伯提亲迟了,最后只得心碎地离开,祝英台沿路相送、难舍难分。

梁山伯回家后,相思病重,写信向祝英,墨弘首发,台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药方,表示病情绝望了,同时希望祝英台能前来探望一番。

祝英台则回信告诉梁山伯,今生无缘,只希望二人死后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

这里陈琦就忍不住打了个问号,因为祝英台的回信有些不科学呀。

难道不应该说“今生无缘,只希望来生再续前缘”吗?

怎么一下子就到了死后一同安葬了。

你都说了,这辈子和梁山伯无缘,成不了夫妻了,还说要死后一同安葬南山。

这里陈琦是真的不能理解了,难道此时的祝英台已经准备好殉情,连殉情地点都选好了?

后来梁山伯病逝。

祝英台提出条件,马文才若想娶她,必须允许她白衣素裙,头上戴孝,并要求迎亲队伍必须从南山经过,让她下轿祭拜梁山伯。

马文才全都答应了下来。

随后,当祝英台下轿拜墓,一时之间风雨大作、阴风惨惨。

梁山伯的坟墓裂开,祝英台见状,奋不顾身地跳进去,坟墓瞬间合闭。

不久,便从坟墓里飞出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

世人认为那蝴蝶是祝英台和梁山伯所化,梁祝的事迹也成了流传千年的爱情故事。

此次芙蓉诗会,也要求以梁祝为题目,或是写诗作词,或是写歌作赋,无题材要求。

只要能让芙蓉园的主人,以及内园的文士名士们满意,便算通过考验,得以进入内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