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节(2 / 2)

千年乐府,忠贞爱情?

陈琦不知道别人怎么理解的梁祝之事,反正他觉得这故事着实有点吓人。

尤其是最后坟墓裂开那一段,你说这是在讲鬼故事他都信。

说不得是那梁山伯死后,变成了厉鬼,一直缠着人祝英台,并要求祝英台戴孝出嫁,给他陪葬。

若非是厉鬼逼迫,马祝两家能够统一祝英台戴孝出嫁才怪。

事后祝英台被梁山伯的坟墓吞掉,马祝两家不将梁山伯的坟头掘了才怪。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让陈琦对梁祝的爱情故事表示怀疑。

因为华夏的爱情故事,但凡牵扯到神话元素,都会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要么是感动仙神,在仙神的帮助下梁祝二人挣脱古代婚姻枷锁,收获爱情。

要么是最后有仙神降临,让梁山伯死而复生,并“讲道理”感化马梁祝三家,让他们成人之美。

反正无论哪一种,都不可能出现坟墓吞人这种惊悚画面的。

还有描述中的阴风惨惨,可不就是厉鬼出世的征兆嘛。

就算是孟姜女哭长城,都没这么吓人好不好。

所以陈琦有理由怀疑,梁祝二人的故事,并非什么凄美爱情故事,完全是一个鬼故事,比黑暗版的桃花源记还要恐怖吓人。

当然,也有可能是陈琦想多了,人家梁祝二人的事情就是凄美爱情故事也说不准。

只是就算他们两人的故事是凄美爱情故事,陈琦依旧看不上梁山伯此人,反倒是觉得马文才比较可惜。

关于梁祝的故事。

在较早的传说中,只是交代祝英台与梁山伯相爱,却被父母许嫁马文才,并未详细介绍马文才的人品性格。

但在后世的戏曲、影视剧等衍生作品中,为衬托梁祝之间的爱情,多将其描述为品行不良、破坏梁祝爱情的恶徒。

却不知,真正爱着祝英台的绝对不是梁山伯,而是马文才。

正所谓:

“世人皆赞蝶双飞,唯我独叹马郎情!

神女难知襄王意,痴情总为薄情负。

哭也罢,笑也罢。

怨也罢,恨也罢。

问天地淼淼,人间情深几何?

看红妆十里,许你白衣出嫁!”

一个自己不努力,只言相思成疾,期待女方能够不顾一切去看自己的梁山伯。

一个十里红妆,许你白衣出嫁,敢于承担所有流言蜚语的马文才。

到底是哪一个更爱祝英台,完全是一目了然。

陈琦不知当年梁祝的真相是什么。

但对于马文才,他是真的佩服,也为其承担千古骂名而感到可惜。

也不觉得梁山伯能比得上马文才。

只可惜,后人只看了祝英台和梁山伯的爱情,却没有人注意到马文才的痴情。

陈琦心念悠悠,一首《蝶双飞》便跃然纸上。

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遍,不会作诗也会吟。

他陈琦已经不是半年前的陈琦了。

读通了近千部儒道经典,以及《诗经》三百首。

他现在也是个文化人了,一篇诗歌还是难不住他的。

几乎是好不思索的,一篇被他名为《蝶双飞》的诗歌先世了。

(咳咳,作者君瞎几把写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属于诗歌,还是诗词,大家不用太较真0 ......)

写完之后,陈琦直接将手中狼毫笔放下,待宣纸上墨迹晒干后,便交由一旁的侍女,算是答题完毕,提前交卷了。

当然,他的这首诗歌,也仅是正常写作,并没有使用大儒的浩然正气。

有感而发,随意写写就行了。

真以为大儒的浩然正气不值钱,不费精神力,能够随意挥霍啊!

至于这首《蝶双飞》能不能被芙蓉诗会的主人认可,得到青州名师们的承认?

说实话,陈琦真的是一点都没有放在心上。

他若真想见识下青州府名士,都不用暴漏自己大儒身份,只需借助青州杨家的名头,便能将青州府九成的文人名士请来。

只是陈琦不愿意那么做罢了。

不是不愿意借助青州杨家的力量,而是因为,现在一切都太早了。

即便真的走上了儒道圣贤之路,那也要等自己的立言著作完成后,才能开启学说之争。

现在的话,太早了些。

来此参加芙蓉诗会,也不过是想顺带的见识下静斋学说罢了。

绝非刻意而为。

在这一点上,陈琦始终抱有可有可无的心态。

毕竟静斋什么的,哪有自己的小表妹可爱啊。

再者说,有最强阅读系统在手,他并非儒道圣贤之道这一条路走。

只不过陈琦对自己的金手指,始终保持有一种戒备心态。

通过系统的力量,他的确能够轻而易举的获得强大力量。

但这种力量真的可靠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