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是因为中途武道突破消耗了不少,否则他的阅历值绝对能积累到二百万点不止。
唯一有些可惜的是,他虽然再次通读了两万多部书籍,却只获得了一个“金刚不坏”的神通。
0 ······求鲜花·· ·····
这一神通还是武道炼体突破四品金身境时,自动出现的,属于每一个四品武者都能掌握的低级神通。
也就是说,陈琦这一年来苦读儒道典籍两万多本,却没能获得一项神通。
不仅没有神通,就连功法武技也少的可怜。
尤其是到了后期,更是清一色的阅历值奖励,再无其他附加奖励。
这让他不得不狐疑,是不是儒家这只羊已经被他彻底的给撸秃了。
不过想到泾河水府中剩余的三万儒道典籍,陈琦觉得自己还是有始有终的好。
等将水府中剩余的三万部儒家经典通读完后,再开启其他的阅读分支也不迟。
反正左右不过一年时间,他等得起。
如今才刚刚贞观十五年,距离唐三藏师徒取经回来,还有足足十二年时间呢。
这么长的时间,足够他读完泾河水府中的大部分典籍了。
他现在不突破天人境界,那是因为感觉对天人和修行还不是很了解。
.... ..... ...
尤其是儒道立言,总觉得缺了些什么。
以至于想要著书动笔时,一直无从下手。
说白了,还是自身积累不够,若是强行著书立言,也只能是漏洞百出,自绝于儒道教化之路。
所以陈琦准备将泾河水府中的百万册典籍全部通读完成后,在动笔著书立言。
前文也说过,他想要的儒,是人之儒,而不是道德之儒。
因此,若仅是参考儒道经典,肯定是不行的。
还需要包含其他的诸子百家道理,乃至是佛道神魔鬼怪之道理等等。
如此汇聚天地万物之道理,方能著出人所需要的立言道理来。
好吧,这么说,可能有些玄幻。
用科学的说法,那就是,陈琦的儒道立言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谓的格物,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科学。
用格物来解析天地,用科学的角度和方法探究万物的规律。
然而,这个世界可是有着仙佛神魔存在的世界,很多事情都不是后世的科学所能解释的。
陈琦想要完成立言,那就必须从格物开始,开辟出一门能够探索研究整个洪荒世界的格物学。
换个说法,那就是用科学来解释神学,玄学,神秘学等。
用科学来解释仙神,妖魔,鬼怪,灵魂,邪灵等神秘存在。
用科学来解释物理,化学,阵法,符文,炼丹等,
用科学来解释各种力,灵力,神力,仙力,精神力,神魂之力,法则之力等等。
说白了,陈琦想要的格物学,便是以前世的科学为基,融合神学,玄学等,开创出一门适合于洪荒世界,乃至是诸天万界的学说来。
这样的学说,若能真的实现。
那么毫不客气的说,他陈琦将会走出一条通天大道来。
未来称尊道祖,证道大罗彼岸,未尝没有可能。
待到无数岁月后,后人提到他陈琦,也会感叹一声:“天不生他陈琦子,洪荒格物之道,万古如黑夜!”
嗯,就是这个样子的干.
第156章 神通天问,吾道之路成矣!(求订阅)
金秋九月,枫叶满山红,黄花耐晚风。
这一日,陈琦一如往常般,懒散的躺在庄园中,品读着手中一竹简古卷。
这是他第三遍品读这一竹简古卷了。
这对陈琦来说,绝对是难以想象的事情,更是近一年多来,首次品读一儒道典籍三遍。
只不过他手中这一竹简古卷能不能称得上儒道典籍,还要大大的打一个问号。
因为他手中的竹简内写的并不是儒家圣人之言,也不是儒道文章解析,而是一首诗。
竹简一百七十三片,使用未知蚕丝串联,笔刀刻字,全诗共计一千五百六十字。
全诗三百七十三句,多为四言,兼有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偶有八言,起伏跌宕,错落有致。
该诗文全文自始至终,完全以问句构成。
一口气对天、对地、对自然、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提出一百七十三个问题,可谓是千古万古至奇之作。
说道这里,可能已经有人知道这首诗是什么了。
屈原之《天问》!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墨弘~首发,?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
何环穿自闾社丘陵,爰出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