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节(1 / 2)

为何没有国家愿意使用,并请他为相?

反倒是法家,纵横家,杂家,甚至是名家,墨家等都能封侯拜相。

说白了,那就是当初的诸侯君王都不傻,知道儒家学说不是治国用的。

所以,杨盘也没指望陈琦能够治国平天下,能教化下大乾百姓就已经很不错了0 ......

嗯,从某方面来说,他的确是瞧不起陈琦这位“儒家”圣贤。

“不错,杨盘此来,欲求先生入我大乾王朝,教化我大乾百姓。”

杨盘不知道陈琦为何表情有些古怪,却并没有改变自己的初衷,恭声说道。

陈琦见此,仅是微微一愣,便很快反应了过来,知晓了里面的因由,忍不住笑了笑。

他也没有直接回复杨盘,而是指了指左侧的一个书架,道:“我之学问,名为《格物致知》,可分为《修身》、《齐家》、《治国》、《天下》四卷。”

“其中《修身》一卷中,有《修德》、《修智》、《修体》、《修美》、《修劳》五篇。”

“《齐家》一卷中,有《齐家》,《齐姻》,《齐人》三篇。”

“《治国》一卷中,有《军事》、《政治》、《司法》、《税务》、《经济》、《科技》、《农事》、《民生》、《教育》、《工业》、《外交》等三十六篇。”

“最后则是《天下》一卷中,其内有《自然》、《社会》、《形式》、《修行》、《万道》五篇。”

“全书共计四十九篇,一千二百九十六万言。”

陈琦说道这里,也是自豪不已,毕竟这可是他穿越以来,四十五年的心血和积累。

一千二百九十六万字,不说里面的万千道理,仅是字数而言,便足以超过前世大部分的网文了。

并且,此《格物致知》完成后,便能引得洪荒世界文道长河认可,让他能以天人之修为,踏入文道长河,成为文道圣贤。

4.5这如何不让陈琦自豪。

陈琦说完,转头看向一脸震惊的乾帝,道:“此四十九篇,一千二百九十六万言,便是陈某的成道之基。”

“乾帝若是感兴趣,不若翻阅一二,也好给陈某一点建议。”

陈琦悠悠道,丝毫不介意其他人观看自己的立言著作。

相反,他还巴不得观看的人越多越好。

毕竟儒道同样是外道的一种,若是认可他立言的人越多,那么他身上聚集的儒道气运,乃至是文道气运便越多。

这些气运,最终将会成为他证道的最佳助力。

所以,陈琦不仅不会阻止其他人翻阅《格物致知》四十九篇,更是会将这《格物致知》印刷天下,让所有人都能阅读。

这一方小千世界,也将是踏足儒道之争的第一步。

任何人都阻止不了。

谁若阻止,谁就是他的敌人。

包括眼前的大乾天子,同样不例外.

第12章 不过是此界一过客,只求气运不愿结因果!(求订阅)

《史记·吕不韦列传》:“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

吕不韦以秦之彊,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

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

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

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这便是一字千金的典故!

陈琦觉得,自己的《格物致知》一千二百九十六万字,虽然不能像《吕氏春秋》那般一字千金,去也是穷极百家之道理汇聚一炉,非一般的圣贤立言典籍能够相比的。

《格物致知》不能像《吕氏春秋》那般一字千金,不是因为此书比《吕氏春秋》差。

而是因为语言叙述不同罢了。

如《吕氏春秋》等上古圣贤经典,无不是文言文所著,连个标点都没有,虽然字字珠玑,微言大义,但是对普通人来说,难免深奥晦涩难懂一了些。

陈琦的《格物致知》却是半文半白,精炼却不晦涩难懂。

是以,这种半文半白的写作方式,当然不能像《吕氏春秋》那般难以删减了。

同时也不用担心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曲解其内含义了。

因为他太通06俗易懂了。

即便是普通人阅读,也能知晓其意,根本就不用靠补脑来猜解其中的含义。

大乾天子杨盘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著作方式。

此时品读起来,不知不觉间就被其内的道理所吸引,入了迷。

一个时辰后!

“咳咳!”

陈琦看着依旧沉迷于阅读的大乾天子,也是真的忍不住了,不得不轻咳两声,打断他的阅读。

好家伙。

这都一个时辰了,你丫的才读了十几页。

连《格物致知》的一卷《修身》卷中的第一篇章《修德》的前言大纲都没有阅读完。

这要是等你读完整套的《格物致知》,岂不是要一年两年?

所以,陈琦不得不打断大乾天子的阅读,无视对方不解的小眼神,淡淡道:

“乾帝若是对陈某的《格物致知》感兴趣,不如带回去再细细品读,若是有什么建议和感想,到时也可再询问与我。”

潜在意思是,你还是把书带回去阅读吧,你要在这里读的话,还不知道猴年马月能读完呢。

乾帝也不是傻瓜,他听到陈琦话后,不由的看了眼书架上的整套《格物致知》一百多本纸质书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