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篇,每篇分为上中下三部,一部就是一本书。
再加上《格物致知》的总纲,那就是一百四十八本。
如今这一百四十八本书籍,都整整齐齐的摆放在书架上,让乾帝杨盘心中震撼到极致。
若是在没有亲自阅读《格物致知》前,他或许还会觉得眼前的家伙在水字数。
要不然谁家的圣贤立言典籍能够写上一千二百九十六万字,这要是灌水的话,完全是水漫金山,把三江四海五湖的水都给灌到里面去了。
然而,当他真正阅读《格物致知》后,先前的震惊都转变成了极致的震撼。
实在是因为这《格物致知》写的太经典了,可以说是字字珠玑。
虽然使用半白话文书写,难免给人一种水字数的嫌疑,但这并不能妨碍这本书的经典,其内蕴含着真正的道理。
若非如此,他堂堂大乾王朝的天子,也不会看的直接入迷了。
“先生之才,当真是冠绝古今,杨盘拜服。”
杨盘恋恋不舍的将手中的《修德(上册)》一书放下,真心拜服道。
管中窥豹!
杨盘虽然仅是读了《修德》上册,并且还仅是读了十几页的内容,但里面蕴含的道理却让他不得不沉思,并为之惊叹。
他读陈琦的《格物致知》,只觉得这天地间最朴实本质的道理尽在眼前,丝毫没有其他圣贤典籍晦涩和空洞。
或者说,他以前读古之圣贤典籍,那只是懵懵懂懂,似懂非懂。
咳咳,全程靠补脑,所以他也不知道懂没懂!
而陈琦的《格物致知》不同,绝对的通俗易懂,也不需要靠补脑猜测其中深意。
所有的道理都明明白白的给你写出来了,根本就不用你猜。
最关键的是,陈琦《格物致知》虽然半文半白有水字数的嫌疑,但他的每一句话,都会引人沉思,给人讲述着最基本的道理。
仅是开篇的《修身》便已经如此经典了,那么《修身》后的《齐家》、《治国》、《天下》三卷呢?
他若领悟了其内真意,是不是能带领大乾开创一个真正的盛世呢?
乾帝杨盘感慨完,突然回过神来,忍不住一愣,不可置信道:“先生刚刚说什么?先生愿意将此圣贤经典赐予盘?”
先前还未从书中道理真正清醒过来,所以大脑弧度反应难免慢了一拍。
如今回过神来,杨盘完全是不敢相信惊喜来的这么突然。
陈琦竟然说让他把这些书籍带回去慢慢观看。
这可不就是愿意把《格物致知》赐给他。
嗯,这么理解,应该没啥毛病哈!
陈琦闻言忍不住无语。
这些做帝王的,对厚黑学是不是都无师自通啊。
他只是说让这家伙把书带回去阅读,算是借阅,怎么到对方嘴里就直接成了赐下,给予。
要知道,眼前这一百四十八本《格物致知》,可是陈琦耗时三十六年,亲手书写而成,别说一套了,就算是一本一页,都是珍贵至极的文道宝物。
比他在地仙界赠给泾河龙王的大儒字帖还要珍贵。
最关键的是,这一百四十八本《格物致知》,不仅是陈琦亲手使用浩然正气书写,其内更是蕴含了他对格物一道的所有道理和思想。
毫不客气的说,这是他的成道之宝,是炼制自己文道道器的最佳物品。
这要是直接给了乾帝杨盘,陈琦能舍得才怪。
因此,陈琦毫不客气拒绝道:“乾帝说笑了,此乃陈某的成道之物,怎能随意赠与他人。”
他说完,笑着指了指乾帝杨盘身后的一个书箱,道:“书箱中的那一套《格物致知》,才是陈某为乾帝准备的礼物。”
“乾帝若是有兴趣,自然能够带回去慢慢品读。”
无视乾帝错愕的表情,陈琦继续道:“另外,陈某打算效仿古之圣贤,宣扬自己的学说,传道天下,所以只能拒绝乾帝的好意了!”
他欲效仿古之圣贤,将自己的学说和思想传道天下,而非仅仅大乾。
所以,答应乾帝的邀请,去大乾当国师,肯定是不适合的。
乾帝听到这里,忍不住心中大急,道:“先生难道不再考虑一下,先生想要效仿古之圣贤教化天下,肯定是天下苍生之福,我大乾王朝自然是愿意倾一国之力,帮助先生传道,所以愿以国师相待。”
陈琦闻言不由摇头道:“此事言之过早,乾帝不放将陈某的《格物致知》通读一遍后,再考虑此事不迟。”
陈琦的《格物致知》,可以说和封建王朝的体制政策等,有着极大差异。
虽然他觉得自己的学说理论肯定是正确的,也是好的。
但这并不代表所有人都能认可他的学说。
尤其是封建王朝的君王,权贵,世家,宗门等。
这些阶层,又岂会愿意轻易的放弃手中利益?
乾帝杨盘此时能说出这么一番话来,那也是因为只读了《修身》的稍许内容。
他若读完了《齐家》、《治国》两卷,恐怕就不会这么说了。
陈琦想到这里,也是忍不住一声轻笑,道:“另外,陈某也打算将自己的学说刊印天下,今日也算是提前给乾帝打一声招呼了。”
他来到这个世界三十六年时间,也不是白过的,更不是一直都窝在镜湖庄园中著书了。
既然已经猜到了大汉神庭的第六轮考核任务,陈琦自然会提前做一些布置。
否则,真要等自己费劲千辛万苦写出来的立言书籍,结果因为自己的立言思想不被这方小千世界的君主权贵接受认可,将他的学说书籍封杀。
那是真的郁闷。
为此,陈琦在这三十多年时间里,也做了不少的准备,保证他的传道之行能够正常进行。
当然,虽然早就有了准备,不过能和平传道,那就和平传道。
陈琦依旧不愿意把事情搞得太麻烦,所以他说完,再次轻笑一声道:“不过乾帝可以放心,初期时也仅是将《修身》、《齐家》两卷刊印天下罢了。”
“至于后两卷的《治国》和《天下》卷,选择权并不在于陈某,而是在于乾帝,到时就看乾帝你自己会怎么选择了!”
《修身》、《齐家》两卷,并不会影响到大乾王朝官方的统治,也不会影响到大乾权贵和世家利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