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有稷下学宫夫子出手,他们再想通过言语扰乱学宫弟子的心境已经不太可能。
便结束了热烈“讨论”,也变得安静了下来。
因为他们很清楚,再继续下去,那就不是聪明了。
而是会成为小丑!
魔门弟子“讨论”结束。
场面再次恢复了原本的肃然!
恰在此时!
一道清朗温和的声音在天地间响起。
让人如沐浴春风一般,忍不住平和放松下来。
“青州明微子,前来拜山,欲与稷下学宫儒家诸多圣贤论道一场,还望诸夫子不吝赐教!”
来了!
当那声音响起,坐在论道台四周位置上的神州各大势力高层,不约而同的睁开双眼,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明微子的到来。
也代表着这场论道即将开始.
第268章 隔空论道,差点一档翻车了的稷下学宫!(求订阅)(求订阅)
陈琦拜山的话音刚刚落下,九阶高的论道台上。
一个容貌清癯,身穿朴素白衣,脚踩一双麻鞋,像个田间操劳的老农一般的老者猛然睁开双眼,一抹精光于双眸中一闪而过。
他盘坐在稷下学宫三千弟子和一众夫子之前,面色平静的眺望不远处的勤学小径,朗声回礼道:“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意思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
老者言真意切,好似是真的在欢迎陈琦到来一般。
稷下学宫山门前,陈琦听到学宫内的回礼声后,也没有理会守山弟子的惊疑仇视目光,一步步的踏入了勤学小径。
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勤学小径”便是稷下学宫对求学士子的第一道考验。
主要是通过幻阵心灵大阵,考验求学士子的“勤”!
一般而言。
若有求学士子能够通过稷下学宫“勤学小径”、“青云路”、“碑林”、“诸子像”、“圣庙”五道考验,便可拜入稷下学宫。
此时,面对陈琦的拜山论道,稷下学宫没有让任何的夫子迎接,仅是派遣了两个弟子守护山门,让陈琦通过考验后才能上山论道。
其意不言而喻。
意思是你,你明微子在我们稷下学宫面前,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求学士子罢了,根本就没有资格跟我等辩法论道。
想要拜山论道。
那就自己走上来吧!
当然,为了显示对陈琦这个文道圣贤的尊重。
他们非常贴心的将“勤学小径”、“青云路”、“碑林”、“诸子像”、“圣庙”等考验阵法开到了最强程度。
别问,问就是为了表达尊重。
当然,这些事情他们自然也不会对外人说的。
如果陈琦连论道台都登不上去,那也无需论道了,直接给他贴上一个不自量力的小丑标签就行了。
而面对稷下学宫儒门众人如此一番作态。
陈琦并没有生气。
说白了,他陈琦虽然也是文道圣贤,但是相较于稷下学宫来说,还是有些不够资格。
所以有些考验也是能够理解。
陈琦念及此处,轻笑一声。
然后似闲庭信步一般走在勤学小径上,视勤学小径中的心灵幻阵于无物,悠悠对道: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此三言,乃是孔夫子的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夫子将其中‘有朋’一句用在陈某身上,未免有些断章取义了吧?”
儒家的道德学说,就是这一点很不好。
因为没有标点符号,也没有一个官方的准确解析。
所以,儒家士子对圣贤之言的理解全凭个人理解。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这一句,若是单独拿出来,用“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的意思理解,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然而,在《论语》中,这“有朋”可不是单独的一句,而是《论语》开篇之言的中间一句。
全言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没错,真正的《论语》开篇第一句,就是这么个情况。
是没有标点的。
所谓的断字断意,全都是后人个人的理解。
如此一来,这就有的解读了。
就像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
如果按照现在的意思,这句话肯定是被理解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