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节(1 / 2)

真的是太过瘾!

这前戏都这么劲爆了。

真要论起道来?

岂不是要直接打起来?

不得不说,陈琦的一番言语,还是非常有蛊惑力的。

以至于很多稷下学宫的弟子,看向学宫大祭酒的目光都有些变了。

一个个在心里考虑着要不要弃暗投明,叛出稷下学宫,拜入陈琦坐下。

当然,有这种想法的,大多是稷下学宫的底层弟子。

也不要觉得他们傻,信了陈琦的花言巧语。

他们有这样的想法,无非是觉得自家大祭酒不给力啊。

这才三言两语,就被人逮着一顿的乱锤。

论道还没有开始呢,就落入了下风。

这是不是代表着那位格物学说的圣贤明微子,真的有可能像八百年前的董仲舒一样。

一人就掀翻了整个稷下学宫,改变整个神州文道格局?

新皇上位,旧皇退场!

如今这位格物学说的文道圣贤势单力薄,自己若是提前投效过去,是不是就能一飞冲天,直接成为格物学说的中高层了?

嗯!

用人道争龙的话来说,那就是从龙之臣。

所以,他们诞生出叛变稷下学宫的心思,绝不是因为陈琦的三言两语。

完全是从自身利益方面考虑的。

似乎是觉察到了部分弟子的心念动摇,九阶论道台上的学宫大祭酒也是忍不住变色,再次开口怒斥道:“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令色,鲜矣仁。

出自《论语·学而篇》。

意思是:“花言巧语,伪装出一副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很少是仁德的。”

讽刺陈琦,只会花言巧语,是个没有仁德的伪君子。

陈琦闻言,悠悠道:“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意思是: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

他一句话说完,身影已经走出了勤学小径,来到了稷下学宫的青云路前。

青云路!

正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青云,你可以理解为,青色的云。

比喻高官显爵,道德高尚有威望。

意思是说,你只要踏过这条路,就能成为道德高上且有威望的大人物了。

同样的,稷下学宫将青云路放在这里,也是告诉前来求学的士子。

告诉他们说:“你们只要加入了我稷下学宫,便能平步青云,成为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了。”

陈琦看着眼前的完全由青色石杰铸就的青云路,悠悠道:“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意思是:“你不能和井里的青蛙谈论大海,因为它受所住地方的限制。

你也不能和夏天的虫子谈论冰,因为它受时节的限制;

同样的,你更不能和见识浅陋的人谈论大道理,因为他被自己所受的教育给限制住了。”

陈琦此言,一是讽刺稷下学宫大祭酒见识浅陋,不能理解他现在的境界。

第二则是讽刺稷下学宫的自大。

青云路!

当真是好大的口气。

任何人只要能踏上青云路,便能成为道德君子,成为大人物。

也不知道这稷下学宫哪来的这么底气,敢说出这么一番话!

陈琦心中不屑,脚步不停,不急不缓的踏入青云路中。

稷下学宫的入门考验!

第一个勤学小径,主要是考验士子的一个“勤”字。

而眼前的青云路,则是可以凭借文道阵法,影响学子的心灵,让他们体验“功名利禄”的诱惑。

也就是说,眼前的青云路,考验的则是“名利”二字。

借此,陈琦就可以推测了后面三道考核了。

碑林中的石碑文章,大多是来自稷下学宫的大儒和圣贤。

学子走在其中能够感悟其上的文章道理。

所以,陈琦猜测,碑林考验的应该是“悟性”!

再其后便是诸子像。

也就是儒家历代圣贤的雕像,受地仙界神州文道气运影响,以及神州士子的祭拜,很有可能已经通灵。

学子祭拜诸子像,若是心诚,便可获得儒家历代先贤的赐福。

故而,稷下学宫的诸子像,考验的应该是一个“诚”字。

至于最后的“圣庙”?

则是对应佛门的佛祖,道门的道祖。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