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场沸沸扬扬的稷下学宫论道辩法,于万众瞩目中开始,却又在戏剧一般转折里结束。
当然,稷下学宫论道辩法虽然结束,但它所带来的影响却是刚刚开始。
其的暗里交锋和厮杀争斗,从没有停止。
整个神州大地就像是暗风暴前夕的海面。
看似风平浪静,实际上却是暗流汹涌。
只不过这一切都和陈琦的关系不大。
他在稷下学宫论道辩法结束后。
也仅是将稷下学宫的大致情况梳理了一遍,为学宫的发展制定了一个大方向,然后便当了个甩手掌柜,沉迷于稷下学宫三亿八千万册藏书中不能自拔了。
还有就是。
他为了自己安全着想,也为了能有一个清净。
便直接把稷下学宫迁移到了大唐长安城内。
这么一来,稷下学宫就相当于彻底的站在武周一方了。
被武周神龙女帝武明空钦点为武周官方第一学府,格位还在国子监之上。
对此,陈琦并没有太在意。
只是交代了一下稷下学宫众人好好配合武周朝廷进行教育体制变法,随后便一个猛子扎到了稷下学宫的书山学海中。
书山学海,乃是稷下学宫中的一处奇异之地,也是稷下学宫最负盛名的地方。
其名头还要在勤学小径,碑林、青云路、诸子像、圣庙之上。
有传闻说,书山学海中承载着儒家历代圣贤的至圣之法,先贤之道。
任何人进入其中,都能跨越时空的阻隔,和儒家历代先贤坐而论道。
天下众多士子的毕生心愿,就是进入其中,面见古之圣贤。
一般而言,拜入学宫,且每年大考名列前三。
便有机会进入书山、学海。
只不过。
书山学海中承载着历代儒家圣贤的法和理。
进入其中后,能够有什么收获,全看个人本事,心性修养。
若是经受不住磨炼,跌落书山,沉溺学海。
便有可能被历代儒家圣贤的某些思想言论影响。
虽没有性命之危,却也会对未来修行有着巨大阻碍。
是以,攀登书山,横渡学海。
对稷下学宫弟子既是机缘,也是一种考验和磨砺。
当然,这些问题,陈琦肯定是不需要考虑的。
他的格物学说虽然还没有彻底的完善圆满,却也已经立下了根基。
除非书山学海中,有某一尊诸子儒家圣贤所留下的学说思想已经圆满无缺,并能够远远超过他的格物学说。
否则的话,想要撼动陈琦的大道,又岂是简单轻易之事?
反倒是进入书山学海,翻阅书山学海中的千百万圣贤手札古书。
借助书山学海内的奇异阵法和手段。
无异于和稷下学宫中的儒家先贤论道一场。
能够完美感悟历代儒家圣贤的道理。
所以,陈琦畅游于书山学海中,非但没有任何的危险,反而甘之若饴,收获极大。
要知道,书山学海中的所有古书,手札,字帖,碑刻,诗文等,全都是稷下学宫历代儒家圣贤亲手所抄录。
每字每句中,都蕴含有他们个人的思想感悟。
品阅这么一篇文章,胜过外界的普通书籍千百册不止。
而这样的文章书籍,在书山学海中,又岂止是千百万册?
“难怪都说书山学海才是稷下学宫的真正根基,此言当真不虚啊!”
陈琦看着眼前像是金字塔一样排列的书山,心中不由感叹道。
何为书山、学海?
所谓的书山,便是存放稷下学宫圣贤一级夫子抄录藏书之地。
注意。
不是稷下学宫圣贤一级夫子所著的书籍。
而是圣贤一级夫子,抄录过的书籍。
一个圣贤级夫子,在修为境界上至少也能比拟玄门真仙,寿元悠长。
并且,一尊真仙境界的儒家圣贤抄录图书。
其速度绝对是可以想象。
虽然稷下学宫中的儒家圣贤不可能一辈子都在抄书中度过。
但是,他们所留下的古籍手抄本,也是一个庞大的数量。
稷下学宫将圣贤一级夫子抄录的古籍手抄本整理出来,便形成了眼前的一座座书山。
根据陈琦目测,书山上收录的儒家圣贤手抄本,至少有着数百万册之多。
一旦他将这些手抄本全部通读透彻。
至少能够收获几百个亿的阅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