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节(2 / 2)

潜台词不就是他是个傻子?朱 高煦更加恼怒,然而不等他发作,朱高煜继续说道:“战争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民族同化和文明入侵才是最好的解决之道。”

民族同化?文明入侵?听到这几个陌生的词语,众人脑海里飘过一排问号,就连朱棣眼里也都是疑惑不解的神色。

一直没有开口的杨士奇等人,此时出声询问道:“敢问梁王,所谓的民族同化,还有文明入侵是什么意思。”

“所谓民族同化是指一个民族或其部分丧失本民族的特征而变成另一个民族的现象,文明入侵差不多也是如此,把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传入草原,然后使他们渐渐接受。”

杨士奇等人是何人物,可以说在场的就没有一个是笨的,朱高煜三言两语,原本以为还要多费些唇舌才能解释清楚,没想到他们一点就通,很快弄清楚了其中的曲折道理。

众人露出惊奇的神色,“竟然还有这种说法,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在场的都是在官场里面浸淫多年,什么手段没见过,甚至可以说他们肠子都要比普通人弯弯绕绕,一句话在腹中打好几个草稿,才能说出来。

却从没见过这般新奇又古怪的方式。

“把那些草原各部同化成我大明的子民,有可能么?听起来简直匪夷所思啊。”

“就是说啊,他们有他们的理念,我们有我们的习俗,怎么看都无法融合在一起。”

“若是能够融合,草原那边的人没少骚扰我国边境,怎么就没看出一点点迹象来。”

众人议论纷纷,不过话里话外对于朱高煜的说法并不是特别看好,就连太子还有朱瞻基也露出了狐疑的神色,不过他们并没有出声,只是选择静观其变。

朱高煦忍不住出声嘲讽道:“你怎么敢保证,所说的民族同化一定会实现,就算实现了又能有什么好处。”

朱高燧也帮腔开口,“就是,整这么多弯弯绕绕,还不一定有效果,倒不如直接打仗来的痛快。”

放在21世纪,文明入侵的现象可并不少见,西方列强还有某个岛国的文化疯狂输出,当然华夏也不是好惹的,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只不过这个意识,放在如今的明朝显然是有些朝前,但用于现在这个情况再合适不过。

“打仗?三哥你可别忘了,关外还有女真族在虎视眈眈,我们同草原鹬蚌 相争,难保他们不会渔翁得利,为日后留下隐患。”

朱高煜说的也不无道理,他们对付草原,若是女真此时突然发动进攻,又或者选择与他人结盟,不管哪个对大明来说,都是百害而无一利。

杨士奇等人不禁好奇问道:“敢问殿下,若是按照你所说的民族同化和文明入侵,又该是以何种方式实现的呢。”

朱高煜说的倒是简单,可这里面实际操作却非常困难,要知道草原和中原习俗并不相同,不管是生活习惯,还是民族风情,一个是游牧民族,一个是农耕文化,怎么能够相提并论。

怎么看都无法融合在一起。

如果朱高煜知道他们的想法,一定会说想太多,在21世纪,各种文化五花八门糅杂在一起,那是很常见的事情。

“我们可以积极开展边关贸易活动,加强两边的联系,之前我们的文化无法相融,多是因为贸易来往不深,没有接触又何来的同化和入侵。”

经济带动文化发展,若是两边经济贸易加深,何愁文化不能够碰撞相融。

朱高煜有信心,按照明朝的人口,草原的人数实在是少的可怜,且他们脑袋里并没有这个概念,因此不会有防范之心,很容易被并入其中。

更何况草原那边原本就向往中原生活,操作起来更是简单方便。

“我还以为是什么好办法。”朱高燧翻了个白眼,面露讽刺之色。

“大明以前不是没有设立相关贸易和集市,可结果呢,到头来费时费力不说,草原和边关那些流民,甚至还派人抢劫,让我大明损失惨重。”

朝廷以前也如同朱高煜所说,设立过类似的贸易所,意图和草原交好,让两边多有来往,可是收效甚微。

边关路途遥远,且天高皇帝远,每次运到哪里的东西,都需要极大时长,就算好不容易运输过去,却被流民贼寇专门盯上,导致最后交易很难进行成功,反而是为他人做嫁衣。

久而久之,贸易所也荒废下去,形同虚设。

“按照你们所说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路途遥远,只要能够解决,想必贸易开展必定顺利,接下来的事情也就顺理成章。”

朱高煦斜睨他一眼,很是不屑道:“按照四弟的说法,怎么你也是有办法解决不成。”

朱高煜胸有成竹道:“我还真的有。”.

第250章

朱高煜刚才说的一番话,让不少人都露出了深思的表情,诚如他所说,战争只能孕育出新的仇恨,如果他说的民族同化和文明入侵效果是真,那么这种方式也未尝不可。

朱棣转动着手上的翠玉扳指,视线在众人面上扫视一圈,“诸位觉得梁王说的如何,计划是否可行?”

杨士奇、杨浦、杨荣等几位阁老对视一眼,神情有些纠结,他们更倾向于保守,朱高煜的话虽然有道理,但谁也不能保证是否有效果。

倒是于谦上前一步道:“微臣觉得梁王说的甚好,何况我朝当前国库并不充盈,若是冒然挑起战争,虽有胜利把握,但最后并无多大好处,反倒是梁王的办~法,值得一试。”

“试?”朱高煦露出嘲讽的笑容,“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给你试,何况前车之鉴就摆在那里,贸易所形同虚设,这样-的教训还不够么。”

朱高燧不动声色上着朱高煜的眼药。

“四弟的想法和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不管是从京城还是其他地区出发,到边关起码几月有余,且不说其他因素,光是时长都足够让人头疼。”

两人你一言我一眼,来回无非不就是路途遥远,不确定的因素太多,贸易和交往很难顺利进行开展。

朱高煜也不为自己辩解,只是默默听着,等到两人说的口干舌燥,这才露出一抹笑容,漫不经心的问道:

“二哥和三哥可是说完了?我还是第一次发现两位兄长口才如此之好。”

谁都听得出来这话里的讽刺。

“我都说了我有解决的办法,既然敢开口,自然会有应对之策。”

朱高燧恼羞成怒道:“那你倒是说说,这些问题你如何解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