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南越之地上面的确是一些如毛饮血的野人,但是那块土地确是肥沃异常.
撒下种子放到地里,不用浇水,不用耕种,稻种自然生长.”
“而且那里的稻子一年三熟,那蛮夷野人从来都不会为粮食发愁.
他们每天也不用耕作,只需要到时间把种子撒到地里,再过两三个月,去地里把稻谷收上来就行了.”
李世民的话让长孙皇后听了目瞪口呆,.
“陛下,这世上还有如此之事”
李世民点点头,那长孙皇后脚下也有些发软,扑通一声坐在床榻上.
“陛下,我中原百姓天天辛劳工作,每年还要祈求风调雨顺.
就这,赶上旱涝蝗灾,都吃不饱肚子.
那南越之地那群…野人为何能如此幸运,这上天如此不公.”
“观音婢,可是如果不是宽儿提及,朕也不知道.
现在就连岭南都是那乌烟瘴气之地无人敢去,那岭南再往南的南越更是无人知晓.”
李世民叹道:“要不是宫里司天监存着天下各地的地理文书,要不然朕也不知道,这宽儿的确是天纵奇才,这种隐秘的事情他都知晓,实在让朕有些出乎意料.”
而此时那长孙皇后反而激动起来:“陛下,既然那南越之地如此肥沃.
陛下不如出兵,把此地给占领”
李世民听完笑了笑:“观音婢,朕在收到宽儿书信,查到南越之地的情况之后,第一个想法便是如此.
可是后来朕才发现此法不可行.”
“这是为何陛下,难道这种宝地只能归于那群…野人吗我大唐百姓辛劳耕作却食不果腹.
那群…野人天天暴殄天物,竟然还不饿死,这世道太过不公平.”
第349章
甘露殿里,长孙皇后的怒气盈盈,而李世民也是长叹一口气.
“观音婢,这世间本就不公平.
塞北之人要承受风霜苦雨,而岭南之人也要承受那乌乌烟瘴气.
那南越虽然土地肥沃,但是也是潮湿不已.”
“山林之中,毒虫毒草满眼,毒气盎然,我大唐百姓到了那,恐怕十不存一啊!”
那长孙皇后一听,也是反应过来.
李世民说的没错,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从古至今,在中原百姓的眼里,那岭南就是...地狱之地.
乌烟瘴气,蛇虫横行.
到了那儿,离死就不远了.
更不用说现在南越之地还在:领南南边,恐怕这大唐百姓去了,那还没耕种便已经病死了.
而此时李世民接着说道:“观音婢,除了........水土不服之外还有一大难题,那便是岭南的冯家.
这冯家盘踞岭南,如果大唐的大军想要进军南越,势必要穿过岭南.”
“这大唐虽然立国十余年,但是那岭南的冯盎却一直虚与委蛇.
当年前朝灭亡,十八路反贼聚集的时候,那冯盎也想北上中原分一杯羹.”
“只不过后来被河间王还有李靖挫败了风头,又回了岭南.
这冯盎虽然不足为虑,但是他盘踞下面的岭南却是一块硬骨头.”
长孙皇后听完默默的点了点头,在岭南之地的确是一个大难题.
如果派大军征伐,路途遥远,地势艰险,而且气候又不服,恐怕大唐军队死伤惨重.
所以大唐一统北方之后,便向岭南冯家诏安.
那岭南冯家的现任家主冯盎,倒是............也听从了李渊的命令,接受了李渊的封赏.
冯盎自认为臣,只不过按照约定,武德九年,那冯盎就要到长安觐见.
但是谁成想,出了玄武门之事.
所以两三年了,那冯盎还没有到长安.
大唐跟岭南的关系还是颇为暧昧,这个时候大唐想借到岭南去讨伐南越恐怕力有不逮.
而此时长孙皇后重重的叹了口气:“陛下,这天底下竟然有如此肥沃之土地,竟不然不能为我大唐所用,臣妾心中着实可惜.”
“观音婢,不必如此.
不说是你,就连朕都觉得可惜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