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一直在下,拍打在屋檐上,滴落在铁甲上,笼罩在东吴人头顶上的阴霾,似乎比之前更浓了——
——
而另一边,在他们不知道的地方。
一骑快马,自那襄阳而来的蜿蜒小道上不断的奔驰。
一身铁甲之下的男子,眼里仅有肃杀。
也不知是他在路上的第几日…这日雨下的应景,让空气中本就凝重的气氛变得更加让人窒息。
哒哒哒——
马蹄声阵阵,躲在一座破庙之下的男人,终于是在这朦胧的雾色里,望见了远处合肥的轮廓。
他没有着急进入城中,因为他得了别人的吩咐,要在进入合肥的范围之前,先做一件事情。
哗啦——
铁盔之中的雨水倾撒了一地,男人重新绑缚着长发,一手也顺便从怀中摸出那唯一可能还算干燥的东西。
这是一份淡黄色的锦囊。
小巧的锦布,袋口为丝线扎紧。
“易先生您还真是信任我啊…”
张辽抹了一把脸上的水,心里是种说不出的滋味——总听说易小天会在某些关键时候给丞相或者给前方的大军一些锦囊妙计。
可他还是第一次接到这样专属的一份锦囊。
心中自然是激动又紧张。
张辽…奉易小天临行前的嘱托,单骑前往合肥驰援守军,于情于理…这样的吩咐都有些夸张了。
缓缓拆开锦囊,锦囊之中静静躺着的是一张不大的纸条。
张辽慢慢扫过纸上的内容,很快眼中的疑惑就变为了震惊。
可能没用几炷香的时间…张辽穿戴完整,便再度踏上了路途…
时间很紧,任务很重。
p+papkvdhvb6yho91axfxz1xfdfkhjzq==
第六百一十六章 宁信锦囊妙计,不信丞相多言
“报!城外有一人自称是张文远将军,说是丞相遣他来驰援合肥…将军,太守…这…”“谁?”
传令兵匆匆忙忙的来到府阁之中,却说出了一件让文聘与蒋济都有些发懵的事情。
见两位大人面面相觑,那传令兵清了清嗓子,大声的重复了一遍。
最终听了两遍,确定对方说的那个名字是张文远的时候,两人心里的那种疑惑突然转成了兴奋。
“快…快!还愣着做什么!备马接人啊!!”
——
果不其然,在见到城下的来者果真是那位助曹操击破乌桓的稀世猛将时,本来还心中有所顾虑的文聘与蒋济,总算是彻底放松了起来。
城门缓缓打开,一队兵马飞也似的冲出城去,很快便在张辽的面前停下。
“文远将军!恕末将不知您远道而来,未曾远迎,莫要怪罪…”
太守蒋济在拱手的时候,浑身都在颤抖。
而作为降将的文聘,在见到张文远之后,简直就像是遇到了救星那般——毕竟是降将,此战若是让他指挥,他只会感觉到束手束脚,好在是张辽来了。
张辽摘盔下马也没有废话,颇具礼数的向两人拱手,先是对两人在此为难时刻,仍能够为曹操分忧解难而表示了感激:
“两位将军哪来的话,能够面对孙权十万大军而临危不乱,光是这份胆色,就足以让我佩服至极,至于多余的礼数就不必了…我也只是奉了易先生的嘱托,前来此处,助两位将军一臂之力——太守、将军,你们的军队仍旧由你们来指挥…而我呢…”
张辽朝两人点头,迅速的按照此前的计划,向两人说起了自己的打算…
——
城中府阁之内,张辽并未落座,毕竟要让两位将军无条件的信任自己,更需要为面前的两人打气,于是他开口说道:
“我这里有一份易先生交给我的锦囊…两位应该明白,易先生的锦囊代表着什么——接下来我将会按照锦囊之上的计划去布局城中的守备,以及接下来如何应对东吴大军的到来,还望两位将军能够尽全力的配合我,只要按着锦囊上面的去做——此战,我们甚至能够有十成的胜算!”
张辽说此话可不是空谈,作为随曹操南征北战的大将甚至可以说是帅才,他对各种军事布局自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可此前看到易小天锦囊上面说的话后,就连他也找不到任何反驳的理由,甚至已经能够预料到,按照锦囊上面的说法去应对敌人,敌人将会面临怎样的折磨与痛苦…
只不过,文聘看着张辽那幅自信的样子,那是打心底里的感到紧张…易小天威名在外,他自然是相当佩服这位轻轻松松便将孙刘联军治的服服帖帖的易先生,但同样的,若要他相信仅仅靠着一份锦囊,就能够逆转一整场战事,这样做梦一般的想法,身为实干派的文聘自然是无法轻易接受的,只不过另一边的蒋济就显然要比文聘激动地多:
“果…果真是那位易庄主的锦囊妙计?”
“这还能有假?”
张辽笑了笑,从怀中摸出一份淡黄色的锦囊,不过锦囊中的内容,为了保持严谨,张辽并未打算给旁人去看。
不过就是这样,蒋济也已经相当满足了。
“蒋太守,你也听说过这位易先生…哦不,或者说易庄主的事情?此前我虽然与易先生有过书信的来往,但…他不是仅仅在带兵打仗方面比较在行吗?”
文聘一脸疑惑与震惊,与蒋济共事这一段时间,他对蒋济此人的为人还是相当信任的,至少在带兵打仗方面,蒋济和他一样,都是沉稳有加的类型。
可见到这样一位雷打不动的蒋太守在听说了“易庄主”这个名号之后,也陷入了如此惊异的状态,这可让文聘有些好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