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么茂密的林叶,在暴雨般倾泻的箭雨之下,也纷纷化作了飘散的碎末——
而那些只能生生望着箭雨朝自己飞来,却没有任何反应时间的江东子弟,就更不必说了——
朱桓大吼着命令骑兵持盾原路返回,他拼命的斩落身旁飞来的箭支,迅速的让传令兵火速向大军传达他们在合肥城北遭遇埋伏的事情,却不想,刚刚说罢,那慌忙离开的传令兵也中箭倒地。
“啊啊啊——可恶啊…快!随我突围,此地不宜久留!”
然而,张辽与文聘他们计划了那么久的一场埋伏又岂能让朱桓简简单单的逃脱掉?
坡上坡下…甚至于此前他们趟过的洼地…曹军从四面八方,铺天盖地的杀了过来。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朱桓就是再勇武,再谨慎,也已经无力回天了。
士气高涨的曹军不断的挤压着朱桓军最后的生存空间…当然,朱桓也确实本事了得…最终在朱桓的不懈努力之下,他竟是靠着一人之力,生生为大军杀出了一条血路。
在伤痕累累,浑身浴血的情况之下,朱桓最终带领着仅剩的不到千余人马,灰溜溜的逃往施水南岸——
只不过…很显然,刚刚经历了大战的东吴主力军也不怎么好受。
真不知道朱桓在回到营中,看到那军里满目疮痍的样子,心里到底会如何去想。
然而,对于曹军来说,望着东吴人狼狈逃窜的模样,这简直是再解气不过的事情了,文聘带头歌颂着胜利…一时间,城里城外,尽是洋溢着大胜的喜悦。
——
所谓雷声大,雨点小,大概就是说的今日的东吴人了。
在一阵紧张之中,临时修筑起的营帐里,东吴所有的将领…除了留在后方的潘璋…此刻都灰头土脸,垂头丧气的。
张昭此刻捂着头上那缠绕如多长了一个脑袋那般的绷布,听到了朱桓军大败归来的消息后,差点没当场背过气去。
“咳咳咳…”
朱桓此刻跪坐在临时营帐的中心,垂着脑袋,一言不发,而张昭剧烈的咳嗽着…连脸都憋得通红——
朱桓败了,是他真的没有想到的事情。
“怎么…怎么可能…怎么可能他们对我们的行动了如指掌?莫非…”
张昭右手重重的捶打在桌案之上,可手上反馈来的剧烈的震动,又让他的头顶不知渗出了多少鲜血…有时候啊,人点儿背,就运气差的离谱,张昭今天真的是明明根本没有遭遇到危险…却无缘无故被那断裂的屋棚砸了个头破血流。
“光荣负伤”的他,说话的底气依旧是那么的硬,只不过,脑回路却也依旧清奇。
“我们中出了叛徒!”
“啊?”
众人听到张昭这番说辞,震惊的也有,迷惑的也有,但总之…今日的惨败,算是彻底打击了一波东吴人高傲的姿态。
也不知道最终这场争论到底有没有决出一个结果…但很明显的是,直至第二日清晨,东吴的兵马都没有再放松过警惕,时刻保持着警惕…警惕着那早已经呼呼大睡的根本没打算袭击他们的曹军。
显然…如果张昭知道自己一夜未合眼都要警惕的对手却在梦中养精蓄锐的话,真不知道他还能不能坚定自己那已似痴人说梦那般的豪言壮语。
p+papkvdhvb6yho91axfxz1xfdfkhjzq==
第六百二十一章 别问,问就是屯田致胜
首战不利,应该说在首战损失惨重,足足折了一万多兵马的情况下,哪怕张昭心里再不服气,他也只能听从部下的建议,稳扎稳打,先行将合肥完全包围。
警惕了一夜张辽奇袭的情况下,显然所有人的心神都高度的紧张。
只可惜,对方终究是没有到来。
因此在早些大军再度启程的时候,东吴的将士们个个都显得精疲力尽。
唯一的好消息,可能就是朱桓伤的并不重,然而即便是这样,张昭也不敢轻易的再让朱桓这样的大将去执行自己那天马行空的任务。
——
哗啦——
趟过河水之后,东吴的士兵双腿如灌了铅般沉重。
加之前几日的大雨,泥泞无比的滩上,传遍了将士们那焦躁的抱怨。
曾有云:心态能够决定一切——
话虽绝对,但在某些情况下,此话自有其道理所在。
与气势高涨且信心倍增的合肥守军相比,此时的东吴人明显已经开始泄气了。
也亏得是此时张辽等人并未冒险再度击其不稳,给张昭算是留有了喘息的时间,不然…或许…这场战争还能结束的更快一些。
不过…放敌人包围合肥城,自然也在易小天所给的锦囊的预料之中——
东吴人不知道合肥有多少年的粮草,可易小天却清楚地很…战前曹操便有意无意的开始调动寿春方面的粮草兵马,已经是决心要将合肥打造成又一个东线军事重镇——张昭的判断确实没有问题,经历赤壁大败之后的曹操已经没有多余的兵马再去驰援合肥。
真要算起来,加上荀彧后来拨给合肥的援军,至多合肥再有五千的援军那就是顶破天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守住合肥这样的一座城池,粮草就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张辽提前派出了游骑探查到朱桓的动向,这是意料之外的事情,但即便是当时不去埋伏朱桓,放朱桓自由的在寿春与合肥之间游击,他们也翻不起什么浪花…因为自始至终,蒋济张辽他们就没打算着动用粮道——
此刻的合肥城中,三座谷仓被填的满满当当,别说是三万多兵马,就是再来三万兵马,每个半年的时间,这存粮也很难被他们耗尽。
这就不得不说起蒋济此人了…
蒋济是个好官,如果按照正常的历史发展,此人历事曹魏四代主君,绝对是曹魏阵营的一位功勋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