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是战国时期,一具奠定秦国强盛之基的秦大良造,也就是那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商鞅。
商鞅之才华,不在于他的文采,但是,他修法学,兵学,在内懂得治国之道,带领秦国变法,秦变法十年,从那边陲小国,一跃成为战国时代的强国。
而在外,商鞅精通兵道,秦魏之战,歼灭魏国十万大军,收复秦国的河西失地。
可以说,卫鞅之才华,纵观古今,是少有人能与之相比的。
如今,大学士马通拿卫鞅来对比唐峰,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赞誉,而孙承宗等人,听到马通的话后,皆是纷纷点头,同时,心胸澎湃。
若是说,此次变法可成,那么九千岁,必然能如那卫鞅一般,名留史册,流芳千年了。
当然了,不说变法的结果,单单说这才能,九千岁展现出来的全方面才华,丝毫不比卫鞅差。
纵观大明数百年,也再找不出第二位,如此全能的人了。
“当然了,这只是我心血来潮想出来的东西,其中,必然会有不足的地方,还需要诸位帮助完善。”唐峰笑着说道。
原本还有些心情郁结的孙承宗等人,如今,脸上都已经挂上了笑容,心中郁结,早已经有扫而空。
吏治革新的大框架,九千岁已经弄好了,而且就目前来看,这个框架,比之三司制更加完善,更加优越,他们这些人要做的,无非就是一些修补完善工作罢了。
看来,这次来永化找九千岁,是来对了啊,孙承宗和一干大学士,心中皆是如此所想。
孙承宗甚至在想,这世间,还有什么事情,是大明这九千岁做不成的吗!
“对了,如今大变革,正是需要用人的时候,特别是那种老成持重,又有能力,办事又稳妥之人。”唐峰岔开话题,望着孙承宗等人说道。
坐在那里的孙承宗,身子顿了一下,随即,整个人都变得激动了起来。
九千岁这是,这是打算为杨涟反朝铺路了啊。
想到这里,孙承宗心中激荡,望着唐峰的目光,越发的崇敬起来。
九千岁,果然是心系大明,果然是守信之人啊,当日,他说会为杨涟平凡,如今,终于要兑现了。
“抛开个人成见来说,咱家还是比较认可杨涟杨大人的,他主持户部多年,个人能力不说,关键是认为行事稳妥,在整个朝堂里,都是少有的。”唐峰缓声说道。
他这话,自然是说给那几个内阁大学士听的。
当初杨涟被罢官放逐,根源,还是因为云梦居的那档子事,是他和小皇帝与杨家的恩怨。
若说杨涟为人,在朝中,人缘不错,而且肯踏实办事,口碑也不错,所以,当初杨涟落狱,求情之人不少。
而在这其中,也有内阁的几位大学士。
如今,听到唐峰提起杨涟,而且,似乎有意开赦杨涟,这几位大学士,顿时间都来了精神气。
机会,这或许就是一个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