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节(2 / 2)

如今这大明朝,谁说了算了,撇开不问国事的小皇帝,便也就是九千岁了。

只要九千岁点头同意赦免杨涟,那么,他们这杆子人,再串联上一批朝臣,那么此事,就板上钉钉了。

“千岁,您真的打算,开赦杨大人吗?”马通望着唐峰,有些忐忑的问道。

唐峰站在那里,看着马通那一脸的忐忑,笑了笑。

“杨涟能不能回来,那看你们自己的本事了。”他脸上挂着笑容,玩味的说道。

听到唐峰这颇为玩味的话,马通等人先是一愣,随后,喜上眉梢来。

这么说来,九千岁已经同意了让杨涟官复原职这事了!

这言外之意,无非就是说,我同意了,不过,朝堂里面那些反对的口舌,你们得自己去处理。

第351章 凌迟

当夜里,孙承宗等人,秉烛夜谈,只整一夜的时间,便将一份吏治变革的文书给草拟了出来。

整个文书,密密麻麻,总共有十多页,以唐峰说的那几点为核心,做了更加相信的完善,特别是在地方州府官吏机构的架设,更是异常的仔细。

随着清晨的第一道阳光洒落,孙承宗放下了笔,站起了身子来,在他的手里,拿着那份吏治变革的文书。

其他几位内阁大学士也站起了身子来,随着孙承宗,一同到了唐峰办公的这张桌子前面来。

唐峰将毛笔放了下来,抬起头,望向孙承宗等人。

“千岁,已经修正好了,您看看吧。”孙承宗将那文书递到唐峰身前去,有些激动的说道。

此文书记录的吏治革新内容,可以说,是跨时代的,超越了历朝历代,同时,也完全超越了那三司制。

孙承宗相信,若是这吏治变革推行下去,只需几年光年,大明的官场,便会一扫之前的颓废腐朽,再次变得清明起来。

只要吏治清明了,那这大明,便能够再次强盛起来。

“咱家便不看了,你们带回去,让刘阁老看过,若是他没有意见的话,便奏请陛下,先在辽东和福建两地推行吧。”唐峰晃了晃手,缓声说道。

孙承宗想了一下,点了点头,小心翼翼的将这文书收了起来。

“吏治变革,迫在眉睫,下官想今日便回京去。”孙承宗接着说道。

“可以。”唐峰点了点头。

就在这日清晨,孙承宗等人乘坐马车,匆匆离开了永化府,以最快的速度,赶回了京城去。

也就在同一日里,柳昊然以及党羽,被推到了菜市口。

孙承宗特意从京城带来的几个刑部刽子手,将那刑具悉数准备妥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