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信,哪个不是读书人该有的品质,哪个不是读书人该遵守的规矩?”
“身为读书人若是没个正形,没有约束自身欲望和行为的本事,又谈什么修身养性治家治国?”
“老夫出这道题目就是希望你们能够思考三纲五常对于自身的影响。”
说到这里,祁门先生的神情逐渐变得严肃,刚刚还格外和蔼的面容此时也变得不怒自威。
如今的身姿越发让人明白,此人究竟是以什么样的姿态在朝堂之上占据一席之地还能功成身退。
在场的诸多学子,包括白延居和孟啸云在内均是醍醐灌顶。
经过祁门先生三言两语这么一点拨,他们立马认识到了自己的思想之中存在的误区。
说起来他们在面对三纲五常时,最看重的永远都是三纲五常的标准则常常拿去约束其他人的言行,以此作为评价别人言行的标尺。
却唯独忘了,三纲五常往往是约束自身的要求。
“原来如此……”
随着祁门先生一番话的落下,白延居不禁皱起了眉头,神色中流露出几分深思。
一是惊叹于祁门先生的心思果然如传闻一般不好琢磨。
二是惊讶郑旭竟然在短短时间之内就领悟到了祁门先生的意思。
即便他暂时还不知道那几句的意思,但至少从祁门先生赏识郑旭的态度来看,郑旭的回答也必然和祁门先生的想法不谋而合。
白延居本人此时称得上是心如明镜,然而孟啸云却依旧云里雾里。
他此时已经领悟祁门先生的意思,可是这和郑旭的回答有什么关系?
“祁门先生,那郑先生的回答又如何深得您心?”
孟啸云不再像原先那样直接,而是换了一种较为委婉的方式询问。
他的问题依旧引起了在场诸人的注意。
察觉到周围再次汇聚而来的诸多视线,祁门先生则重重叹了口气。
果然,不该指望那么多……
“这十六字,通俗来讲,大意应为‘人心险恶莫测,道心微妙居中,惟精惟一是道心的心法,我们要真诚的保持惟精惟一之道,不改变、不变换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更通俗来讲,还是坚持自身,和三纲五常约束自身的标准不谋而合。”
“放在吾等身上来讲,则是告诫我们,即便世间纷乱不堪,美好与丑恶掺半,我们这些人都要恪守道心不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道合一而和合,执中而行。”
说到这里,祁门先生对此也颇为感慨。
他发觉若是真的说起来,自己这么大岁数还远不及一个小孩子看的通透。
更别说郑旭现在的年纪还不大,心性就已经如此通透,若是将来的阅历更加丰富,只怕别有一番作为!
感慨之余,祁门先生的心中多多少少还是会有点担心。
老话讲的好,慧极必伤。
如今郑旭看的这么通透,万一日后对天下失去希望,选择出家怎么办?
一想到未来极有可能会损失一名天才,祁门先生忍不住想要吹鼻子瞪眼。
要不是顾虑到自己现在还在人前,祁门先生敢肯定,自己绝对要拉着郑旭讲那些宗教派别的不是,避免他日后想不开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