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没想到就连马蹄蟹都有诗!”
“关键还有人愿意绘画!”
“这有什么,还有人喜欢画一些“坦诚相见”的人呢!”
“你小子是不是想要开车?”
“这样的画哪里有?我必须高价求购一副!”
直播间的观众们随意调侃着。
江南在深吸一口气后,道:
“下一个讲的海洋十宝是红石斑鱼。”
“这里说的是能吃的鱼,而不是星爷的配音演员石班瑜老师!”
“因为石斑鱼身上有各色斑点,远远看去就像石头的斑点一样,所以就被叫做石斑鱼。”
“石斑鱼体长椭圆形稍侧扁。”
“嘴巴大,具辅上颌骨。”
“牙齿细尖,有的扩大成犬牙。”
“体被小栉鳞,有时常埋于皮下。”
“背鳍和臀鳍棘发达,尾鳍圆形或凹形,体色变异甚多,常呈褐色或红色,并具条纹和斑点,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产鱼类。”
“石斑鱼的颜色和大小,因种类不同变异甚大。”
“有的石斑鱼只有几十毫米,可有的却可以达到好几米。”
“目前,全世界的石斑鱼共六十二属四百四十九种。”
“而我国就有大约三十九种。”
“石斑鱼广泛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大陆沿岸及岛礁海域,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
“大部分石斑鱼栖息于深度小于一百米岩礁海域。”
“石斑鱼性情凶猛,以肉食为主,一般通过突袭方式捕食底栖甲壳类、各类小型鱼类和头足类。”
“比如:章鱼!”
“它们还是夜猫子,白天则隐藏在岩穴之中。”
“所有石斑鱼都有一个特点。”
“那便是出生时都是雌性,必须经过十年成年后,才会转为雄性。”
“但由于石斑鱼太受市场欢迎,以致许多未成年石斑鱼被捕获成为餐桌上佳肴,无法继续繁衍下一代。”
“因此,目前许多国家,包括米国以及加拿大,甚至我国,都已经设定了捕捞石斑鱼的门坎,主要是以尺寸和重量为基准。”
“例如:我国就限制捕捞的石斑鱼必须超过二百五十克。”
“其实,石斑鱼的生态也紧系着其他鱼种的生存。”
“主要是因为石斑鱼喜欢钻挖石罅,这让生活在这些罅中的海底生物有了栖息住所。”
“因此石斑鱼的数量如果下降,也会使得部分鱼种减少。”
“所谓石罅,其实就是石头中的裂缝。”
“石斑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洁白,类似鸡肉,素有“海鸡肉”之称。”
“石斑鱼又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鱼,被港澳地区推为我国四大名鱼之一。”
“但其实我国四大名鱼是指太湖银鱼、松江鲈鱼、黄河鲤鱼、长江鲥鱼。”
“且在明朝时期,就有这样的说法。”
“在历史上,就有很多关于松江鲈鱼的记载。”
“熟知《三国演义》的读者,一定知道这样一段故事。”
“有一天,曹操大宴宾客,高朋满座,佳肴琳琅。”
“曹操指着满桌的菜说,今天盛情邀请大家来,山珍海味不少,但还是有点遗憾,就是缺少了松江鲈鱼这道名菜。”
“这时,有个叫左慈人的说,丞相不必担心,让在下马上变出一条来,说着,就让人端来一只盆子,果真从盆中“钓”出了一条松江鲈鱼,引得满座宾客惊叹不已。”
“《晋书·张翰传》也记载了这样的故事:张翰在洛阳为官,见秋风起,就想起了家乡的莼菜和鲈鱼,为此他弃官而归。”
“就连隋炀皇帝游江南时,品尝了松江鲈鱼,赞不绝口,说它如此精美可口,真是“东南佳味也”。”
“乾隆皇帝游江南时,当然也绝不会放过吃鲈鱼的机会,待他细细地吃完后,龙颜大悦,欣然评价为“江南第一名菜”。”
“连皇帝都说好的菜,还能不好嘛,松江鲈鱼因此而身价倍增。”
“松江鲈鱼也没有辜负名不虚传这四个字,历代名人凡品尝过松江鲈鱼的没有一个不说好的。”
“唐、宋文人杜甫、白居易、韦应物、罗隐、苏东坡、陆游等或作文,或咏诗,赞赏松江鲈鱼。”
“其中苏东坡的《后赤壁赋》中“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的记述,因其文章在社会上的广泛流传,使松江鲈鱼蜚声士林。”
“而黄河鲤鱼同样也有很多赞美。”
“古就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鲤”、“洛鲤伊鲂,贵如牛羊”之说,向为食之上品。” <center><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