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不是逼老子带路?(1 / 2)

山人神棍鬼魅 月升阳 4302 字 10个月前

薇夫人是幸运的,遇上形同陌路的林召彦,不是预料中的冷漠。

而能否逃出生天?

要看薇夫人的表现,是否有能力“自救”!

林召彦是洛阳将军,辅助煜竹坐镇洛阳,不涉政事。

画夫人及手握江南大宗资源的世家,全权署理东都洛阳的政务。

更始帝高看了江南的探花,画夫人的声望极高,却是政治素人。

更糟糕的,江南是礼仪之乡,而世家,与中原的世家无分别。

画夫人、江南世家所为,与中原世家祸乱江南、新朝,如出一辙。

甚至,尤有过之!

启用画夫人、江南世家,是更始帝的决定,并得到忠实地执行。

民不聊生也就罢了,竟激起了民变、民暴!

更始帝错了?

甭瞎掰,更始帝不会错,也不能错,错了也没错!

林召彦进了枢密院,又进了内阁,更参与决策,深知厉害。

暴徒攻占十二座县城,屠杀县衙官员,不是暴乱,而是公然造反。

镇压暴乱不难,林召彦派一标甲士可一鼓荡平,不会留后患。

而画夫人激起民变,又演变成暴乱,应负无可推卸的责任。

难的,是控制暴乱引起的震荡,不使煜竹、林召彦遭受无妄之灾!

朝庭兴党争,相互攻讦、揽功诿过,几是本能。

更始帝重用政治素人画夫人,以致酿成大祸,是始作俑者。

更始帝不会错,蔡左相、秦副相不会揽过,右相华章是局外人。

画夫人的份量不够,不足承担重责,应有替罪羊背锅。

煜竹是世子、贵胄,林召彦是军中名将,且又坐镇洛阳?

林召彦的阅历丰富,政治嗅觉敏锐,更有朝争的经验。

薇夫人乃族中弃人,是死是活,与林召彦有关系?

而煜竹、林召彦欲脱离风暴旋涡,需将事件定性为“民变”!

平息民变,迅速控制局面、恢复秩序,不使事态继续扩大。

而将造反,定义为“民变”?

没有过硬的铁证,很难服人!

多智的薇夫人最先逃走,又被大军堵住?

林召彦稍暗示,得到想要的“铁证”!

平安出关!

薇夫人想得更远,仅凭手中的底蕴,很难立足北六省。

唯有抱团,江南世家的余孽,才有崛起的希望。

洛阳三郡,三堆夫人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

关键时刻,薇夫人传来急讯,为夫人们指点明路。

走投无路之下,薇夫人的建议,成了救命的稻草。

三支车队,与急急赶路的甲士大军擦肩而过,并未受到阻截。

双叒又录了口供,三堆夫人有惊无险,出了潼关与薇夫人汇合。

临夜时分,官道上蹄声大作,斥候兵执小旗大声吆喝:

“洛阳行军总管煜竹令谕:

即日起,东都洛阳、及四郡十二县实行军管,一应人等无需要不得出门,若遇军士盘查,请积极配合,不得违了军令!”

甲士占了关卡,清理简营,布下警戒、哨卡。

临山县的三座简营,成了洛三镇丘八的临时居所,合计六百人。

三千甲士进驻县衙,又派人占了城门楼,布置巡队,恢复秩序。

军头扔一枝竹箭,派俩大头兵拘传临山县的社头。

甭说俩,就是十大头兵,也不是社头的对手。

令人意外的是,社头不敢逃,更不敢反抗,乖乖地跟来县衙。

军头端坐马扎,一双大牛眼恶狠狠地瞪住社头。

社头低眉顺眼,目不斜视,只望着自己的脚面,军头笑了:

“临山县是风水宝地,有人巴巴地赶来埋骨!开春了,腐肉烂得快,招三五义工运走烧了、埋了,不白干,落下的大子算佣钱!”

不是逼老子带路?

社头疑惑,又盯住军头的眼睛,不是开玩笑。

攻衙杀官,本是造反的“义举”,必遭官府血洗,肇事者早逃了。

社头存了必死之心,只盼能少杀几个。

将信将疑,社头还是招来老哥们,将一具具尸体搬上大车,又安排心细的妇人清洗地面,让军爷心情舒坦不会是坏事,尽力吧!

哪里有死人,社头是门清,才两个时辰,临山县的死人汇积。

搜完最后一枚大子,尸体被扔进坑里,再浇火油烧了。

收获不错,比种庄稼强太多,义工们散了。

六只香囊是宝贝,肯定藏了不菲的金珠,而社头全部献给了军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