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以后藤贤丰、进藤贞治等人为首的六角家重臣们会选择联名上书劝谏六角义贤、六角义治(六角义弼)父子与上杉家进行停战议和,是因为他们对六角家的整体实力非常清楚。
要知道,六角家就算在鼎盛时期都没能击败三好家,成为雄踞近畿诸国的霸主。更何况,此时的上杉家比三好家强出不止一个级别。
从表面上看,六角家是领有近江一国绝大部分(朽木谷除外)、伊势三郡(安浓郡、河曲郡、铃鹿郡)、伊贺一郡(阿拝郡)。但实际上,六角家眼下所能够调动的兵力,只有近江一国之兵。
长野工藤家、关家、神户家、鹿伏兔家、木造家等伊势大名、国人领主们单单应付伊势北畠家、千种家、伊势楠木家、伊势水军众、三河水军众、志摩水军众等上杉家的旗下大名、国人领主、水军众就已经难以招架,若是上杉家再派遣一支偏师进入伊势境内,那么伊贺之兵还需要协助仁木家、伊贺众等友方势力陈兵于国见山、俱留尊山、住塚山、行者山、青山峠(境目峠)、岩谷山等伊贺、伊势两国境目地带的险要之处。
可以说,算上浅井家、高岛七头、江南众、甲贺众等旗下大名、国人领主,以及临时招募浪人、山伏,还有联合近江一向一揆众,满打满算后,六角家也就只能从近江一国征召出两万八千以上,三万以下规模的军势。
前提是,浅井家能与六角家同心同德、众志成城、一致对外的情况下。
这浅井家本就是北近江守护京极家的谱代家臣,臣从六角家的时间可不长。
在浅井亮政在位时期,浅井家可没少与六角家爆发战事。若不是六角家与朝仓家联手对浅井家发起南北夹击,恐怕六角家称霸近江一国的时间就得往后拖延了。
以后藤贤丰、进藤贞治等人为首的六角家重臣们是一致认为,织田家、安藤家、竹腰家等友方势力已经被上杉家先后攻灭,且长岛一向一揆众仍在自相残杀,根本无法做到牵制上杉军的作用。此时的六角家已然失去了所有的屏障。只要六角家能够抢先一步倒向上杉家,那么就能将迫使后奈良天皇自刎而亡、幽禁东宫方仁亲王、建立伪朝等罪名全都扣在三好家的头上。之后,六角家再追随上杉家压制近畿诸国后,最差也能够获得本领安堵的处置。
更为重要的是,六角家历代家督庸主、昏君是占多数的。
在重大时刻,六角家的历代家督总会因自我感觉良好,或看不清天下大势的发展而站错队。刚好与庶流的京极家形成鲜明对比。
这一次也不例外,六角义贤、六角义治父子根本不愿意向上杉家低头。
毕竟,六角家自从盘踞在南近江诸郡后,包括足利将军家、延历寺在内,就没怕过谁。
再加上六角家不仅世袭罔替近江守护职,还在六角定赖在位时期获得了管领代之职的世袭罔替。
自从六角家与三好家联手拥立伏见宫邦辅亲王登基践祚,还拥立了伏见宫贞敦亲王为法皇,因此一门上下获得了官位的飞速升迁:六角义贤以从五位下左京大夫升任从三位权中纳言的官位,其正室金吾御前(畠山义总之女,畠山义续之妹)获封从四位上的位阶,其嫡男六角义治获封从四位上弹正大弼兼近江守,三男六角义定(六角高定、六角贤永)获封正五位上中务大辅,庶长子六角太郎获封从五位上若狭守,从侄六角义秀(六角氏纲之孙,六角家嫡流)获封从五位上左兵卫佐······
在六角义贤、六角义治父子看来,六角家若是倒向上杉家一方,能继续享有管领代、近江守护等职的世袭罔替?能获得本领安堵?能保住目前的官位?况且,六角家是弓马娴熟,更是镰仓时代以来的武家名门,家格本就比公家出身的上杉家要高。
六角家本姓佐佐木氏,是宇多天皇的皇子敦实亲王之子源雅信的后代,这一脉被称之为宇多源氏。
在平安时代末期的平治之乱中,六角家的祖先佐佐木秀义(源赖朝祖父源为义的女婿)因为加入了源义朝的一方,这就导致佐佐木家失去了近江国的领地。
后来,在“治承·寿永内乱(源平合战)”期间,佐佐木秀义是以六十八岁的高龄,与四个儿子加入了源义朝之子源赖朝麾下的军队作战。其次男佐佐木经高追随源赖朝于伊豆举兵之际,向着堤馆放出的一箭更是正式拉开了历时四年七个月的源平合战序幕。
最终,佐佐木一族以活跃的表现,重新获得了近江国的领地。
但好景不长,镰仓幕府初期,朝廷和镰仓之间爆发了“承久之乱”,佐佐木氏一门总领佐佐木广纲(佐佐木秀义之孙,佐佐木定纲之子)却站错了队,选择支持后鸟羽上皇,加入了朝廷一方。
没曾想,后鸟羽上皇一方实在是拉胯的不行,不仅兵力上远不及镰仓方,甚至还没能控制中山道、北陆道、东海道三道之中的险要之地,结果被镰仓幕府军一举击溃,从而平推至京都。
承久之乱结束后,佐佐木广纲就因为加入了朝廷的一方而遭到处刑,佐佐木氏的一门总领之位便传给了佐佐木广纲之弟佐佐木信纲。佐佐木信纲的长子佐佐木重纲因为得罪了镰仓幕府被剥夺了继承权,次子佐佐木高信则获得了近江高岛郡的领地,成为后来高岛郡众多佐佐木氏的家祖,而三子佐佐木泰纲则继承了其父的一门总领之位,并因为居住在京都的名为六角东洞院的住宅的缘故,佐佐木泰纲的次男佐佐木赖纲便以“六角”为自家苗字,是为六角家家祖。
值得一提的是,佐佐木信纲的四男佐佐木氏信因为居住在京都的京极高辻,之后就以“京极”作为自己的苗字。
进入南北朝时代以后,因为庶流出身的佐佐木道誉(京极高氏、京极道誉)凭借过人才能、政治嗅觉,以及一生都没有站错过队而步步高升,深受足利尊氏、足利义诠父子的信赖,实际影响力完全压过了六角家这个佐佐木氏嫡流。导致六角家一度失去了近江国守护职与佐佐木氏一族的总领之位。
佐佐木道誉生前一直以“佐佐木”为自己的苗字,以此显示他才是佐佐木氏实际上的一门总领。
等到佐佐木道誉死后,京极氏一脉并没有继续使用“佐佐木”的苗字。而一度雄踞西国的尼子家,则是京极家的庶子家。
室町时代的近江守护职虽然大都由佐佐木氏嫡流出身的六角家历代家督出任,但是作为佐佐木氏庶流出身京极家却在北近江诸郡之中建立起了强大的势力,最终形成了“两佐佐木并立”的局面。
尽管六角家虽然能世袭罔替近江守护职,但是庶子家的京极家却领有北近江诸郡,其势力甚至一度凌驾于六角家之上。
永享六年(1436年)十月,因为延历寺得罪了时任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教,并且涉嫌勾结关东公方足利持氏作乱的缘故,便下令讨伐延历寺。
六角家的祖产佐佐木庄的范围里有不少隶属于延历寺的寺领,时任六角家家督的六角满纲在收到足利将军家的命令后,立即出兵占领了这些寺领,还大肆屠杀居住在寺领之中的僧人,是为“永享山门之乱”,六角家也因此深深地得罪了延历寺。在足利义教遭到暗杀后,延历寺趁机煽动近江的国人领主们以要求“德政”为名缔结一揆,与六角家展开对抗,六角满纲也因此被迫让出家督之位,六角家家督由满纲的嫡子六角持纲出任。
文安元年(1444年),六角家发生了著名的“文安内讧”事件。
因为德政一揆的影响,六角持纲与一些参加了一揆的家臣们产生了严重的对立,最后被家中重臣们联手流放。而后就拥立了六角持纲的弟弟时纲出任家督,并顺势迫使六角持纲与已经隐居的六角满纲自尽。
六角家家臣团的所作所为触怒了室町幕府,足利将军家因此下令让在相国寺出家的六角持纲的另一个弟弟还俗出任家督,取名为六角久赖。不久后,六角久赖便在足利将军家与重臣伊庭氏的支持下剿灭了六角时纲与作乱的家臣们。
康正二年(1456年),六角久赖因为统治近江国的原因与京极家发生矛盾。京极家是足利将军家的“四职”家族之一,其地位比六角家要高不少,自然被足利将军家所偏袒的。
六角久赖是郁闷不已,便在家中切腹自尽而死。此时六角久赖的嫡男龟寿丸年仅两岁而已,在家臣的护卫下逃亡,在幕府的介入之下,六角家的家督之位便由先前被讨伐的六角时纲的遗子六角政尧继承。
不过,六角久赖时代的重臣伊庭氏与六角政尧有着杀父之仇,双方在六角家内部明争暗斗、剑拔弩张。长禄四年(1560年)七月,六角政尧擅自处死了家宰伊庭满隆,惹怒了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政,被驱逐出了六角家,时年六岁的龟寿丸便在足利将军家的指认下,成为了六角家的家督。
由于龟寿丸年级太小的缘故,六角家的实权掌握在担任后见人的山内政纲与家宰伊庭贞隆的手上。
应仁元年(1467年),五月。
京都爆发了“应仁·文明之乱”,因为六角家的宿敌京极持清加入了细川胜元方的“东军”,所以六角家偏向于加入山名宗全主导的“西军”一方。但是,在应仁之乱初期东军占优,六角家的态度便有些暧昧不明,直到“西军”的援军大内政弘上洛以后,六角军方才烧毁了自家在京都的府邸,拥戴家督六角龟寿丸前往西军处参阵。
在这样的情况下,先前被幕府流放的六角政尧便又冒了出来,加入了东军的一方。
应仁元年,十月十四日,六角龟寿丸率军突然离开京都返回了近江国。随后东军一方的京极持清、六角政尧也率领着京极军回到近江国,与六角军在近江国蒲生郡的马渊展开激战,六角军不敌败北。
次年三月,京极持清派遣大军攻陷了六角家的根据地观音寺城。六角龟寿丸是力不能支,只能迫于形势一度投降于京极持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