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尔扈特部也为避开准噶尔部的威胁,逐渐移牧到荒无人迹的伏尔加河流域。
和硕特部也因为准噶尔部的压迫,一部分民众跟着土尔扈特部西迁,进入伏尔加河流域。
固始汗率领一支东进青藏高原,部分和硕特特人留居在乌鲁木齐周围。
可以说,明军出动的时机相当不错。
卫拉特蒙古诸部分崩离析,准噶尔部虽然比较强大,但还未到巅峰,且处在内乱之中。
抵挡明军的和硕特部孤掌难久,且在战力和武器上差距太大,完全不是明军的对手,一战便被打得失魂丧胆。
等明军抵达乌鲁木齐,和硕特人已经弃城逃跑。
随后,明军相继收复乌鲁木齐、迪化州城、昌吉、呼图壁与玛纳斯北城,和硕特部如惊弓之鸟,纷纷弃城而逃。
至此,明军两路并进,未及半月即收复三城,打开了南疆门户,军事上已成破竹之势。
随后,明军乘秋高气爽之际,开始收复南疆八城之战。
马宝率军两万,向西挺进,迫敌弃守喀喇沙尔和库尔勒西,逃往库车。明军以精骑追击,在布古尔(今轮台),击败敌骑两千余。
接着,又在随后跟进的后队配合下,猛攻库车,大败敌军。明军继续西进,相继克复拜城、铜厂、阿克苏城、乌什。
明军攻势如借着风势的烈火,在一个月内驰驱近两千里,连克南疆东四城(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乌什)。
盘踞在西四城(叶尔羌、英吉沙尔、和阗、喀叶噶尔)的敌军惊恐万分,和阗守将呢牙斯、喀什噶尔守将何步云请降,并出兵围攻叶尔羌。
王辅臣率明军奋威作战,在降军的协助下,相继收复叶尔羌和英吉沙尔。
至此,明军收复西域之战暂告一段落,除伊犁外的大部分地区,皆被明军占领。
叶尔羌汗国灭亡,和硕特部败逃。时近冬季,不适合大规模作战。
明军进入稳固休整,准备明年再接再厉,击灭准噶部,南下青海收服和硕特部,完成收复西北的全功。
……………
三个多月的时间,明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收复了西域大部。
卫拉特蒙古这个松散的联盟名存实亡,和硕特部在青藏瑟瑟发抖,准噶尔部也预感到难以抵挡强大的明军。
何况,还有漠北的喀尔喀、漠南的土默特在虎视眈眈。
那个时候,西域与沙俄之间,还隔着中亚国家。象哈萨克汗国、希瓦汗国等等。
而准噶尔部还未彻底强大起来,沙俄也还未大举南侵。
漠西蒙古诸部处于封闭状态,在科技发展上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落后于大明帝国。
况且,游牧民族的整体衰落已经是全世界范围的趋势。即便不被大明所降服,将来也会被沙俄灭亡。
所以,黄立在接到西域捷报后,欣慰之余,却一点也不感到意外。
“游牧民族纵横驰骋,东征西杀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科技竞争,火器致胜。”
“脆弱的经济模式,松散的政治结构,过于依靠强有力的领导人,注定早晚会成为强权国家的附庸。”
黄立写完对有功将士的嘉奖旨意,思索着接下来的西域战略。
准噶尔部已经孤掌难鸣,明年将在明军的进攻下或亡或降。
对于这个狼子野心的部落,黄立也不准备接受其象其他蒙古诸部的称臣纳贡。
除了出于历史上的戒心,关键是还有沙俄。准噶尔部如果不彻底降服,在沙俄的挑拔和支持下,很可能成为动乱之源。
彻底收复西域,对中亚国家施以威慑。臣服者,共抗沙俄南侵;不臣者,直接灭掉,由明军抵御沙俄。
必须给西域打出缓冲,使其难以靠近。或者说,直逼到沙俄的眼前,对其造成的威胁或打击更加巨大。
华夏最危险的两个敌人,就是沙俄和日本。现在倭国已经废了,只剩下苟延残喘;
只剩下沙俄,依靠大明本土的力量,也足以遏制其发展壮大。不仅是在远东和西伯利亚,还有中亚战场,也不可轻忽。
既然要控遏沙俄,就要妥善经营西域。
清朝有左宗棠八千湖湘子弟下天山,后又有八千湘女上天山,以及建设兵团,都是一个办法——移民开发。
人口足够多,地方才能稳固。才能为向北迎战沙俄,提供充足的粮草物资,甚至是人力兵员。
满清费了几十年时间,才灭掉噶尔丹部,如果移民驻兵,建省设制,也不后有以后的叛乱,更不会有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壮举。
也更不会让沙俄趁机勒索,又丢掉了大片的土地。
不管是吸取教训,还是后世的经验,黄立都准备象经营东北一样,大力地投入,大力地移民。
而收复新疆的军队,无疑是最好的,最可信赖的第一批移民。连带着家属,差不多就有二十多万。
当然,这还远远不够。湖广、四川、甘陕等省的百姓,也要出台政策,去西域安家落户,建设开发。
还有倭人、朝鲜人,以及其他归化同化的民族,都可以迁徙去西域。因为,他们将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明人。
甘陕是最近便的,也正好要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修复被破坏的大自然。
黄立的思路是早已确定的,只不过时机未到,未能付诸实施。
接下来,他又给甘陕湖广四川等省的巡抚下旨,要他们推出鼓励移民西域的优惠政策。
同时,他也给袁宗第、马腾云和党守素写了书信。陈述了入疆官兵留守的必要性,并将拔付钱粮,给予官兵们犒赏和嘉奖。
西域的经营,则会交给新任的巡抚。
黄立思来想去,挑选出了既富有经验,又相对年轻健壮的洪元其。
曾是黄立的贴身秘书,又经过了在山西的任职历练,可谓是既有能力,又有信重,完全能够承担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