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 开放新鲜景,新一年的扩张(2 / 2)

经受了小学初中,甚至是高中的教育后,由朝廷进行分派专业,进入到科研领域。

毕竟,老百姓虽然也在逐渐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舍得花上十来年时间供孩子读书的也还很少。

多数都是小学毕业,满足社会最低需求,他们也就觉得可以了。

当然,这可能与大明光复时间还短,百姓们刚刚温饱,还不是那么富裕有关。

尽管朝廷已经对教育大量投入,使读书不再是老百姓难以承受的负担。可谁家多个劳力也是很必要,闲着读书可没钱赚。

所以,黄立普及教育,也不是希望个个成才。但读个书看个报,了解些国家大事,也是好的。

何况,读书人的数量上去了,从概率上讲,成才的可能性也更大。

应薇儿听着皇帝姐夫的夸奖,更加开心,说道:“那我可得好好努力,发明个啥东西,得朝廷的奖赏,还能出名嘞。”

黄立连连点头,笑道:“到时候,朕下旨褒奖,还从皇家拿钱奖励。”

“好啊,好啊!”应薇儿嘻嘻笑着,却也看出真有这样的憧憬。

在那个时代,要搞发明创造并不是太过困难。毕竟,所用的东西都比较初级而原始,创造或改进的空间很大。

到了后世,科技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再想发明创造就越来越难了。

当然,这也个人的天赋和努力。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也会为发明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可能。

不管是物理化学,还是更玄乎的电气领域,现在都是刚刚起步,理论知识还不完备,奋起追赶也容易。

据黄立的估计,有二十多年,在他的指导下,大明所欠缺的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便能与西夷平齐。

可能出不了牛顿、虎克等那样的大科学家,但这也不能奢求。

很多太过前沿的科技,对现实的促进很有限,只有实用的,才对国力军力有直接的作用。

比如高等数学、宇宙速度等等,又不能制造发明导弹,又不放卫星。只要学习,只要知道有这么回事就行了。

可一个普通工匠发明了后膛枪,或是能使蒸汽机进入实用,那对战争和生活的影响,就是巨大的。

但也不能说这个工匠就比科学厉害,也不能说科学家研究的太过高端,不接地气。

只不过是冶炼、制造、加工等方面的水平,不能使科学家的那些研究付诸实践罢了。

可那也不过是时间问题,理论研究超前,能起到指引的作用。而实践应用滞后,却也是以理论为根据。

所以,理论和实践密不可分,千万不能急功好利,不肯花时间和精力在科学理论的研究上。

“可惜,牛顿虽然已经打听到了,却不是大明能够聘请而来的。”黄立有些惋惜,不能见到这位大咖,更为大明没有大咖而遗憾。

“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进英国皇家科学院,应该也用不了几年啦。凭牛顿那被苹果砸过的脑袋瓜儿,想不出色都难。”

其实,如果黄立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领域,或许能取得比牛顿还牛逼的成就和名气。

但他觉得凭一己之力推动大明的科技发展,虽然也很重要。

但与把大明帝国推向巅峰,改变明人的思想观念相比,就不值一提了。

中华民族是最聪明智慧的,只要解脱陈腐观念的束缚,就会绽放出令世界震惊的成就。

同样,中华民族也是最勇敢的。只要重新振作起尚勇精神,将令世界各国为之侧目战栗。

…………….

神武四年,公元1669年。

时间过得很快,平平淡淡地过了年,又好象突然就到了春天。

老百姓又忙碌起来,一年之计在于春,最辛苦劳作的就是农人,而农人还占着大明人口的最多数。

先南后北,按着气温高低的地域分布,农人们种下收获的希望,劳累却又快乐着。

耕牛马匹再次大量增加,耕地数量也再次创出新高。

本土还不明显,有退耕还林、轮耕休作的政策限制,主要增长的地方就是东北和西域。

海外占领地虽然也是大明的领土,但在人们看来,还是疏远了一层。尽管耕种数量大幅增长的就是这些地方。

移民的填充,苦力奴工的劳作,再加上气候的温暖,使得海外占领地不虞粮食缺乏,可以大量地种植经济作物。

而经过数月时间的休整,春耕一过,大明的对外扩张又开始有序进行。

土地就意味着财富,人口就意味着创造财富。

统治既然稳固,不管是陆军,还是海军,都渴望着为大明帝国开疆拓土,也渴望着建功立业。

最令黄立关注的则是东北和西域,沙俄已经增兵,将是正规军对正规军的较量,也是沉重打击沙俄的作战。

而在西域,还有狼崽子准噶尔部没有灭亡。这个隐患不除,终归不能慑服中亚国家,不能对沙俄开辟新的战场。

今年还有他所布置的探索澳洲的行动,早一日发现,早一天向澳洲移民开发,就能占得地利,夺得先机。

明军占领的九州、四国、北海道三岛,由于大量迁走倭人,使得人地矛盾缓和下来,社会秩序日益安定。

鉴于倭人的服顺,以及降附的大名的配合,在三岛上开始招募倭人当兵。

当然,对于资格的审查还是比较严格,只有热烈响应归化同化的政策,并改造得较好的倭人才能过审。

德川幕府还在维持着本州岛的统治,暗中加强军力的行动,并没有瞒过国安部的耳目。

但处于封闭状态的本州岛,扩充再多的兵力,也无法在武器装备上得到大的更新和提升。

按照黄立的布置,可以再等一等,再进行最后的灭倭之战。

等到本州岛的倭人,因为幕府的横征暴敛而怨声载道,等到各大名对幕府失去信心。

毕竟,德川幕府不仅失去了九州和四国两岛的粮食和赋税,还背上了战争赔款。

如果节衣缩食还勉强能维持,可不择手段地敛财来增强武力,就是落进了明国的圈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