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章 内忧外患的沙俄(1 / 2)

新书《万历:朕成了暴君》已上传,请朋友们继续支持。

——————————————————————————————————

神武五年(1670年)到神武七年(1672年),大明与沙俄进行了数场战争。

从东西伯利亚山地,到中西伯利高原,再到西西伯利亚平原,大小十余仗,沙俄连战连败。

沙俄有个特点,那就是不吃眼前亏。

但沙俄还有一个惯例,如果吃亏了,一定要在这个地方找补回来。

面对大明帝国的咄咄逼人,沙俄屡次遣使要求谈判边界问题,都被大明无视。

这已经不是装孙子忍让的事情,大明帝国是铁了心要占领大片沙俄国土,铁了心要与其为敌的架势。

还陷在镇压拉辛起义的沙俄,不得不拼凑出两万人马东进,遏制大明裹挟鞑靼人对西伯利亚的大举侵略。

神武七年夏,明军和哈萨克汗国、喀尔喀部,以及臣服的准噶尔、和硕特所出人马,已经沿鄂毕河北上,到达了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南部。

水草丰茂的额尔齐斯河流域,令游牧民族垂涎。

明军攻下沙俄的比斯克要塞后,周围的小据点被附庸人马一扫而空。各部争先恐后,都想在之后的分配中得到更大的牧场。

就在秋木斯克,沙俄军队与明蒙联军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会战。

一万五千的加强镇明军,近两万各部联军,与沙俄的两万军队,兵力相差不多,实力却相差很大。

加强镇的明军,增加了火炮和炮兵,火炮数量达到六十门,炮兵和辎重兵超过两千。

在平坦广阔的草原上,两军摆开架势,开始了交战以来最大规模的会战。

明军依旧禀持着粗暴而简单的作战模式,利用火炮的远射程,一通狂轰滥炸。

沙俄军队携带了二十多门火炮,但射程不够,型号老旧,只能是被动挨打,并被不断摧毁。

会战不到半个时辰,在炮轰下不断伤亡混乱的沙俄军队,由多尔戈鲁科夫公爵指挥,不得不发动了步兵进攻。

但火炮被完全碾压,装备燧发火枪的俄军,在明军火帽线膛米尼枪的猛烈打击,仍然是完全落在下风。

射程远、射速快、精准度高、威力大,俄军还未进入燧发枪的射程,便在密集的弹雨中成片的倒下。

摧毁了大部俄军火炮后,明军炮兵调转炮口,又集中火力轰击俄军步骑。

多尔戈鲁科夫垂死一击,以雇佣骑兵团抄袭明军侧翼。

但两千骑兵在半路上,便被绝对优势的联军骑兵所挡住,并遭到疯狂的围攻。

战况已经明显,明军占据了优势,胜利只是时间问题。

哈萨克、准噶尔、和硕特、喀尔喀等部岂敢不奋力作战,以求战后得到更多的赏功。

拼凑起来的俄军各部相继败退,就连莫斯科团、精锐步兵团、莫斯科射击军也在伤亡惨重下退出战场。

明军炮火延伸,步兵推进,长长的线列阵如同不可遏止的波浪,扫过广阔的草原。

沙俄的雇佣骑兵团被围攻纠缠,败势已定,联军骑兵全部出动,从两翼包抄败退的俄军。

战马奔驰,草屑泥土横飞,隆隆的马蹄声如轰雷震耳。

正面的明军也挺起刺刀,加快了追杀的脚步,枪炮声不断,无情地射杀轰击着俄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