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俄军由败退演变成了溃退,即便是精锐的莫斯科射击军,也开始仓惶逃窜。
在联军步骑混合的追杀下,两万俄军几乎全军覆没,多尔戈鲁科夫公爵只带了几十骑逃出生天。
联军大胜之后,稍事休整,与一镇援军会合后,又趁胜西进,占领大片土地,离乌拉尔山脉已经不远。
俄军惨败,震动了莫斯科。
而拉辛的农民起义,因为沙俄政府调动兵力,又愈发扩大。
起义已扩展到伏尔加河中游地区、扎沃尔日耶、坦波夫地区和斯洛博达乌克兰的广大地区。
同时,沙俄中部许多县(图拉、叶弗列莫夫等县)也有小股起义军活动。
农民骚动已席卷沙俄中部、乌拉尔和西西伯利亚的许多县份。
拉辛呼吁给黎民百姓自由的“具有诱惑力的文告”传遍了全国各地直至西部边界各县。
阶级斗争已达到白热化程度,城乡普遍建立了哥萨克式的自治机构。
伏尔加河中游地区的绝大多数城市,皆处于起义军控制之下。
沙俄此时堪称是内忧外患,财政匮乏,无力两面兼顾,只能先安内再壤外。
而且,有风声传出,拉辛起义军得到俄军惨败的消息,已派人去联系大明。
沙皇继续调动军队,莫斯科射击军、莫斯科城郊和乌克兰各县贵族义勇军、斯摩棱斯克贵族武装。
又征调巴里亚京斯基公爵率军由喀山出发,驰援辛比尔斯克内城被围的沙皇军队。
同时,再次派出使者,前往大明,争取先与大明停战,以便全力镇压起义军。
沙皇很郁闷,大明帝国就是打,也不说要打到什么程度。
“要多少土地,如何划分边界,你倒是说呀!你不说,一个劲儿的打,难道要灭亡我国?”
临近冬季,使者终于返回,带来了不算好,可总算是大明帝国的正式回复。
“以乌拉尔山脉为天然边界线,西属沙俄,东归大明……”
沙皇阿列克谢没有了儿子诞生的喜悦,既忿恨不平,可又暂时束手无策。
两万军队的覆灭,对沙俄来说是伤筋动骨般的损失。
同时,沙皇及军队将领真正意识到了与大明帝国军队的巨大差距。
军队的战力上,令人感到绝望;更不要说,大明帝国人口众多,能够投入的军队更远超沙俄。
“不给也没法守住,敌人正在侵占抢夺,早晚会达到目的。”
“达到目的就会满足?恐怕会有更苛刻的条件,想要攫取更多的土地和利益。”
阿列克谢觉得签不签约已经不重要,与其拱手相让,不如让明军自己去抢。
现在最重要的是镇压拉辛起义军,解决内患,才能全力对外。
原先还急着谈判确定边界,现在阿列克谢破罐子破摔,反倒对划界谈判不再期待了。
他却不知道,大明皇帝之所以拿出条件,是因为法荷战争爆发,他的精力已经转向了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