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塔吉尔,传闻中的“坦克之城”,能被唤做“俄军的钢铁心脏”是有其原因的。
坐落于此的乌拉尔厂,可谓全球范围内最久负盛名的装甲兵工厂之一。
早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开始,这里就已经是苏联红军钢铁洪流的大动脉,包括T-34中型坦克在内的多款经典车型,就是从这里源源不断开下生产线、奔赴卫国战争战场。
到了冷战时期,这里又是苏联另一款经典车型T-72的制造诞生地。
直至现在,这里也依然是俄陆军最重要的装甲战斗车辆生产基地,说是以一己之力扛起了俄陆军坦克部队的半壁江山都不足为过。
对乌拉尔厂的大名早有耳闻的周正,一直都想来开开眼界。
看看毛子那现如今暂且冠绝全球的世界第一坦克年产量,到底是怎么搓出来的,以及有没有两位俄军大将搁这儿打螺丝。
与先前的卡拉什尼科夫集团商务合作代表一样。
乌拉尔厂的商务办主任沃洛巴耶夫,同样是受厂领导千叮咛万嘱咐,把亲临厂区视察的谢里宁同志,当成了活生生的财神爷看待,就差给上两炷香供着。
带着接待团队用专车把这位谢里宁同志接到了厂区目的地,下车后不确定这位大佬想干什么的沃洛巴耶夫主任,先是试探性地笑颜发问。
“谢里宁同志,我们到了。您肚子饿不饿?如果饿的话我们不妨先去用餐,生意上的事可以边吃边谈,其它事情晚一些也不着急。”
从幅员辽阔的俄联邦西部直奔中部的周正,在飞机上可是待了挺长一段时间。
不但把整宿对付过去了,在飞机上勉勉强强睡了个还算安稳的觉,一觉醒来还有空姐给上的早餐。
随便对付了几口就航班到站降落,不说有多好吃、起码是不饿了。
至于眼下嘛,着急想过眼瘾的周正,可不急于吃已经品尝过一顿的毛子本土特色大餐,等到把正事办妥了再说吃饭也不迟。
“还是先去厂区转转吧,沃洛巴耶夫同志,我很期待看看如今的乌拉尔厂到底是什么样,请带路吧。”
自己安排不算数,得看这位财神爷想干什么,尽量配合人家的意愿,这才是正道。
闻言的沃洛巴耶夫也是想都不想,当即笑着答道。
“没问题,谢里宁同志,请随我来。”
咣——
哐——
咣——哐——咣——
还没等真正进到厂房里,周正就已经听到毛子搁那儿狠劲儿狂搓坦克的巨大生产噪音,正从厂房内不断传来。
林立的厂区建筑,宽大的室内生产厂房,还有冒着滚滚烟尘的炼钢炉烟囱。
这里处处都是浓郁充沛的重工业金属味道,简直就是重工业狂热爱好者的梦寐以求之地。
跟着沃洛巴耶夫的脚步一路前进,直至一处巨大厂房前才停下了脚步的周正,随即听到那主动抬手示意的介绍声于耳畔响起。
“这里是130号生产车间,包含您所感兴趣的大部分东西,一定会让您大开眼界的,谢里宁同志,请吧。”
在沃洛巴耶夫的陪同下进入生产车间内,赫然映入周正眼帘的,是整整两排尚在制造组装当中的坦克。
沃洛巴耶夫的介绍也是于此时再度传来。
“您应当很熟悉了,谢里宁同志。”
“这是最新型的T-72B3M主战坦克,2023年款式。基于前线部队的实战反馈报告和意见建议,进行了最新的改进升级。”
“包含有反小型无人机与防护能力强化,同时,它的战场感知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是我们目前最优秀的主力型号坦克之一。”
一听到T-72B3M这名字,周正脑海中那刻板印象一下子就来了。
情不自禁地脑补出毛子坦克脑袋上顶个凉棚的场面,看上去虽然简陋滑稽,但实战中也确实有效。
挡住过不少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东西,像是什么迫击炮弹、小型无人机扔下来的手榴弹、甚至是美国人制造的弹簧刀巡飞弹。挽救了不少颇有实战经验的俄军坦克兵车组生命,更不要说因此得以避免的装备财产损失。
不过眼下嘛,这些履带还没挂上、炮塔刚刚吊装,正在进行后期总装的T-72B3M主战坦克,脑袋顶上尚且还没顶上那个富有斯拉夫特色的凉棚。
不止是过眼瘾,还没忘记自己身份的周正也话不多说,听完了介绍后随即迈开大步,向着正在组装生产坦克的工人们走去。
“你好,同志,能告诉我你正在进行的工作是什么吗?”
站在周正面前的,是一位留着寸头的年轻坦克工人,看上去也就二十来岁不到三十岁的样子。
看到自己所熟悉的商务办主任,正跟在面前笑着发问之人的身后,一幅陪大佬参观的样子不做言语。
还从没经历过这种场面的年轻小工人,被搞得有些不知所措、吱吱呜呜。一下子不知该怎么回答,就连还拿在手里的钢棍都一时间不知往哪儿去放。
看不下去的沃洛巴耶夫往前一步,主动站出来向着年轻工人开口发话。
“这位是俄联邦国防出口公司的高级谈判代表,谢里宁同志。问你什么如实回答即可,别跟刚从幼儿园里出来的小孩一样。”
“......”
老实说,自己本就是打工人出身的周正,很不喜欢沃洛巴耶夫这种居高临下、带着命令式的训话口吻。
换位思考一下,老子辛辛苦苦搁这儿为国做贡献搓坦克,还得挨你这个连螺丝扳手都不摸一下的鸟人哔哔,这种事换做哪个打工人身上会感觉爽的?
听到坦克外面的谈话动静,正蹲在炮塔里安装调试炮闩的一位老工人,也从炮塔顶端探出头来,扶了扶头顶上的工帽看清下方的情况后紧跟开口。
“沃洛巴耶夫主任,你就别难为他了。小伙子刚应聘来上班没几天,是我带的徒弟。”
哦?这还是个新员工?有意思。
听到坦克顶上蓄着胡子的老工人搭话,主动上前一步的周正已经报以微笑、再度开口。
“不必紧张,小同志。也别把我当什么大领导,我就是单纯和你聊聊生产情况,把我当成是工友、朋友、同学,什么都行,只要你愿意。”
有了周正的补充发言,连呼吸都急促了一些、胸口明显起伏的年轻工人这才舒缓了不少,又转头看了眼炮塔顶上的师傅,得到了鼓励的眼神,转而回过头来面向周正开口答道。
“我在拆卸坦克负重轮,谢里宁同志。要安装新规格的履带得换新轮子上去,原本的规格不通用,这是我的拆卸工具。”
说着,年轻工人不忘举起了手中几乎快一人高的钢棍,就是用这玩意儿把卸下来的坦克负重轮抬着放到地上。
直接用手去搬且不说能不能搬动,稍一失手就会砸到脚造成工伤,被这大几百斤重的铁轱辘砸一下保不齐就是粉碎性骨折。
“嗯,我了解了,你做得很好,小同志。感谢你为祖国做出的贡献,谢谢!”
主动伸手递到了年轻工人的面前,无论是语言还是动作都没有一丁点的犹豫。
年轻的工人却看了看自己沾满灰尘油污的手,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犹豫不决,杵在一旁身后的沃洛巴耶夫眼见此景、更是及时上前解围。
“谢里宁同志,那边还有更值得一看的最新装备,我们走吧。”
确实是要走,不过走之前还得最后再办一件事的周正,依然毫不犹豫地与工人同志颤颤巍巍、犹豫不决中举起的右手握在了一起。
而且是双手相握,报以了言行一致的感谢,直接就把身后随行的沃洛巴耶夫看不会了。
“谢谢.....谢谢您,谢里宁同志。”
有些斯拉夫人光从祖辈那里继承来了达瓦里希的称谓,却没继承来其中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