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你们这产能富余,咱可以卖卖顶级坦克嘛(1 / 2)

万亿军火之王 柯基丶 9125 字 3个月前

有了这亲口承诺的“尽力一试”,沃洛巴耶夫的心情也一下子舒缓了许多,心中的一块石头可算是落了地。

就目前这个情况,在做不到对客户现货保交付的前提下,拿着“优先交付”的承诺去谈生意已经算是极限了。

自知生意难谈的周正也是头疼,这种不见实物的承诺放平时还好,要是不打仗的话可能还会有客户考虑考虑后选择接受。

但眼下毛子这军工产能分配是什么情况,客户们也不瞎、都能看得见。

前线上的俄军打得热火朝天、需求紧张,后方的将军们大谈扩军计划、需求拉满。

就突出一个无论是眼下,还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军工产能“我全都要”,偏偏俄军手里还捏着无可辩驳的第一优先供应权。搁这种背景下去跟客户讲什么“优先交付”,未免有些过于让人难以信服,一优先搞不好就优先到几年之后了。

越想越觉得这么搞难以成事的周正打算更进一步,转而边走边说地朝身旁随行的沃洛巴耶夫,再度试探着开口。

“能不能搞一个具体点的计划出来?哪怕是大致时间表也行,我需要一个可能的时间点呈给客户去看,单靠一个虚无缥缈的承诺实在是差太远了。”

“除非是俄联邦的传统盟友和长期军事合作方,会照顾我们上门推销的辛劳、不好意思让我们白跑一趟空手而归,才会给我们丢那么几辆十几辆的意向订单意思意思。如果我们想做更多更大的生意,具体的时间表就必不可少。”

周正这边要求一出口,作为生产方的沃洛巴耶夫又开始表情犯难起来。

思来想去实在没想到啥好办法,无奈叹了口气的回答这才脱口而出。

“太过准确的时间表肯定是做不到的,谢里宁同志,我们甚至都不确定俄军什么时候会改变现在这样的“占领产能”。”

“或许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把时间限度拉宽到以年为单位,某某年之前尽最大所能交付多少辆。而且这还不一定能让俄军满意,他们有权干涉插手,只要他们愿意的话。”

“但你们同样有资格跟他们去谈,不能只为了保他们而把海外客户全丢了,没这个道理。你们作为生产方是有自己的利益诉求的,为什么不行动起来去伸张自己的利益呢?我承诺我会尽力,但你们这边也不能只指望我,我同样需要你们的配合。”

本来不想说叨这破事的周正,现在是事已至此不得不说。

你们俄军工口想赚钱,又不想行动起来去跟霸占产能的俄军对线。害怕招惹人家,光指望我靠嘴皮子和一些虚无缥缈的承诺去给你们挣钱,你们就啥也不付出、啥也不行动,光搁后面躺着准备数钱吗?

他娘的,天底下咋能有这么好的事?

我是从中拿分成、是既得利益者不假,我也承诺我会尽我所能做我该做的,我是劳有所得拿这份钱不亏心。

但你们这既想分钱还不想办事的操作,是不是有点忒过分了?

跟俄军谈产能分配这事,由生产方自己出面是再合适不过的,周正可不想大包大揽把什么破逼事都揽到自己身上。哥们跟你们这是合作,不是给你们军工口做义工。

事实情况也正如周正所想,原本是盘算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不跟俄军扯皮尽量不碰这帮人”的沃洛巴耶夫,一听身旁谢里宁同志这忽然略有不满的发言,心中也是立刻暗道坏菜。

断然拒绝这财神爷的蠢事自然不可能去干,事实上沃洛巴耶夫的谈判授权里也不包含这么大的权力。

就指着对外出口来多赚点钱的乌拉尔厂,毋庸置疑非常重视这次合作洽谈。

但与此同时,也是本着“投入最小,收获最大”的原则,想着尽可能少办事多拿钱,讲究个商务合作效费比,把费力不讨好的差事尽量推出去让别人去做,这也是沃洛巴耶夫始终牢记的谈判原则。

眼下已经被逼到了份上,知道不得不做些改变、多承担一部分责任的沃洛巴耶夫别无选择,只能急忙思索一番后,再度硬着头皮朝周正回道。

“我们之前试过找俄军去谈,谢里宁同志,只是结果......您明白的,有些不那么尽如人意,甚至称得上是失败的。”

“哦?是吗?你们什么时候试的,跟我说说时间。”

得理不饶人的周正占据利益制高点继续紧逼,对话主导权不在自己手里的沃洛巴耶夫只能继续答道。

“大约是去年8月,那时候我们就去找俄军谈过产能分配的事,得到的回答是断然拒绝。他们甚至没谈几句就直截了当地说,这事根本没商量,要我们哪儿来回哪儿去。”

“去年8月,那就是22年8月。22年8月的特别军事行动是什么情况?才开打半年,从北顿涅茨克到赫尔松的全线战局都在吃紧,正是前线俄军压力最大的时候。你们那时候找俄军去谈,怎么可能会有好结果?”

“我要是俄军我也不会松口,前线吃紧后方紧吃,火线战场上的弹药不够用、后方军工想着出口多挣钱,你觉得这事合理吗?”

“......”

道理就这么个道理,事实也正是如此。

被说了个哑口无言的沃洛巴耶夫一时半会想不出该怎么接话,反观周正这边还在继续滔滔不绝。

“但现在不一样了,特别军事行动的整体态势已经趋于稳定,特别是阿尔乔莫夫斯克一战后,敌人再难组织起足够数量的高素质的机动部队进行战役级别反攻。充其量就那么几个空有名头的北约装备旅,被俄军一通收拾干碎了就宣告大反攻失败了事。”

“俄军现阶段对装备和弹药的需求已经不比去年同时期了,我们在讲任何需求的时候,都是不可避免的要考虑到急迫性的,离开急迫性谈寻求那是满嘴放空炮。”

“不说俄军一定会答应,直接让出多么大的产能,但起码现在这事有的谈,不是谈不了、不可能。”

“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止决定一支军队发展、决定战斗胜负,同样的道理哪怕挪到谈判桌上也是一样。你们得在恰当的时机先行动起来,先去找俄军去谈。谈了不一定有想要的结果,不谈那就什么都没可能得到。”

“难道你们就什么都不做,光等着别人的行动成果然后坐享其成吗?还是说指望俄军主动降低需求了再去搞海外市场,你觉得客户会老老实实坐家里等装备等到那时候吗?”

有一说一,周正不是没见过懒人,但这么懒的还是头一次见。

明明是事关自己的核心利益,却指望着别人行动起来替自己办事然后坐享其成,就算是从“降本增效”和不想得罪人的出发点去考虑,但事情也不是这么整的。

在核心利益上全指望别人,自己一点都不动弹。哪怕是跟你有共同利益的合作方,这也不是什么正常人能整出来的活儿,甚至于说这事本身就很“冒险主义”了。

俄军去年在特别军事行动之初犯下的毛病,现在换了个形式和场合,被俄军工口这帮人拿出来搞2.0版本的“活动复刻”。

被整得服气的周正不得不跟个耍陀螺的老汉一样,拿起鞭子来,把自己面对的合作方,这不想动弹起来的陀螺抽打着转起来,让其承担更多责任并付诸行动。

小算盘被拆穿,计划已然落空。

不得已而生变的沃洛巴耶夫,已经看出了这位谢里宁同志的不好对付,这可绝不是个只会谈生意的说客那么简单。

自己的谈判授权内确实保留有更进一步的退让空间,但本不想这么做,好为己方争取到更多集体利益,进而转化为个人利益的沃洛巴耶夫知道事情已不可为,别无选择下只得无奈开口。

“好吧,谢里宁同志,我承认您说的确实有道理,有些事是我们考虑欠妥了。”

“但我们对合作并没有任何不积极的态度和意思,请您一定要相信这点,我可以用人格向您担保。后续我们一定会积极行动起来去找俄军再次商谈的,期待这次能有好的结果。”

所谓“人格”,听听差不多就得了。

这话从谈判官嘴里说出来,其实就和从政客嘴里说出来没啥本质区别。

谈判官的核心诉求是什么?是利益,谈判桌无论有形还是无形,但其上摆放着的只有利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