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章团结一心的英国人
5月份的时候,英国人依然在怀疑法国是否真的要进行这场战役。尤其是那些一直对法国入侵严加防范的舰队街的报社编辑们。
《泰晤士报》上还登载了一首嘲笑法国独-裁者的打油诗,题名为《安德鲁在布伦的独白》:
“入侵还是不入侵,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是默默忍受英伦三岛射来的毒箭,还是挺身率领我的部队打过彼岸,结束这无涯的苦难。
进攻,粉碎他们,入侵、战斗、战斗,我就完了,法国的光荣,万民的祝愿就全完啦;
这不就正中了英国人的下怀,战斗等于宣布失败。
哼,问题就出在了这里,因为当我们失败的时候,将会是一场怎样的噩梦……”
而《伦敦每日新闻报》,则模仿了一名法国海军指挥官的语气,给远在巴黎的安德鲁执政官写了一封毫不留情的信。
认为这次冒险从一开始就是错的:“远在巴黎的堂吉诃德(特质安德鲁第一执政),以及他的‘水手们’(指参谋部和海军部等)的指挥是盲目的、愚蠢的并应受谴责的。”
至于以图文并茂而著称的《图文报》,则喜欢使用一些惟妙惟肖的政治漫画,来大力讽刺安德鲁法国的扩张行为。
《蛛网里的法国蜘蛛》,将法兰西第一执政描绘成蛛网中心的一只蜘蛛,尽管欧洲绝大部分国家都被网住,但“约翰牛”(代表英国)仍旧飞得自由自在。这幅漫画反映了当时英国舆论对法国战争的态度,尽管法国在安德鲁的领导下在欧洲大陆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英国依然保持了其海上霸权和经济独立性;
《斯特拉斯堡的园丁》,画中安德鲁率领他的将军们正在砍倒古树,种下一棵棵纤弱的小树苗。大树象征原来的封建王朝,小树象征受安德鲁控制的新政权,漫画讽刺了法国欧洲大陆上不断征伐,推翻旧王朝,扶植傀儡政权;
《法国天才看护她的爱人》,图中象征法国共和派的玛丽安娜女郎面目狰狞,举着刚从摇篮里出来的安德鲁,这位独-裁者身上披着一件印着有古罗马第一任皇帝屋大维肖像的战袍。
等到6月,不列颠岛上的英国人都知道了一个恐怖的事实,那是法国海军使用了一种加装有蒸汽机和乌龟壳的平底炮舰,能轻而易举将根西岛上的海防要塞轰成一片废墟,而法国舰船毫发无损。
更令人感觉恐惧的,是英国官方证实了上述信息,至于接下来的谣言,开始传播安德鲁法国的那20万武装到了牙齿的士兵,已经在瑟堡与布伦一带登船,时间就是昨天、今天,或是明天。
等到12个小时后,这一支航行速度慢,但防御惊人,而且无坚不摧的法国铁壳舰队,就将沿着泰晤士河抵达伦敦。
面对安德鲁那如狂风暴雨般气势汹汹的入侵威胁,伦敦这座历史上以繁华安定著称的都市,仿佛在一夜之间就被一层沉重而压抑的阴霾所深深笼罩,失去了它往日的光彩与祥和。
生活在这座庞大都市中的百万居民,他们的心境也随之变得极度惶恐不安,仿佛每个人都被一股无形的恐惧紧紧抓住,难以挣脱。
街头巷尾,四处弥漫着紧张与不安的气息,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议论纷纷,脸上无一不写着对未知命运的深深恐惧与忧虑。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迷茫与无助,仿佛在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面前,个人的力量是如此渺小,无力回天。
那些往日里养尊处优、生活富足的绅士与贵妇们,在恐慌的情绪驱使下,再也无法保持往日的镇定与优雅。
他们纷纷开始手忙脚乱地收拾细软,带着家眷和贵重的财物,乘坐装饰华丽的马车或是搭乘着远行的船只,急匆匆地逃离这座他们曾经深爱并引以为傲的城市。他们希望能够在远离战火与硝烟的地方,找到一片能够让他们安心生活的避风港。
仅仅数日,大批的商铺紧闭,无数的豪宅空置,整个城市仿佛被抽离了灵魂,一夜之间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街道上变得空旷而冷清,只有偶尔传来的风声和远处隐约可闻的炮火声。
然而,在这座看似已经陷入绝望的城市中,并非所有人都选择了逃离。那些无力逃离的平民百姓,虽然心中充满了忐忑与不安,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希望。他们在简陋的家中默默祈祷,期盼着和平的曙光能够早日降临,让这座城市重新恢复往日的宁静与繁荣。
此时此刻,曾一度以歌颂法国大革-命而闻名于世的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他的心中却充满了对央格鲁-撒克逊民族抵御外侮精神的崇敬与赞美。
他拒绝了家人与朋友的劝告,毅然决然响应官方号召,换上了军服为国效力。在军营里,这位诗人奋笔疾书,用充满激情的诗句写出了这个民族在危难时刻的坚定与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