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谁顶得住啊,我想我爹了,他老人家走的时候也是这般拉着我的手,哪怕眼睛都睁不开了,也在嘱咐我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可怜天下父母心,哪怕是一生双手沾满鲜血无数的徐骁,临了也不过是个舍不得儿女的父亲罢了。”
“这个明明该是天下最硬气的男人,手握三十万大军,却为了天下,为了苍生,为了家人,向离阳皇室,向张巨鹿,向朝堂上这些腐儒低头,甚至窝囊了一辈子啊!”
“惶惶北凉镇灵歌,本是为了北凉战死的千万亡魂所谱,最终却送走了一代人屠。”
“爹累了,睡会儿……妈呀,这句话给我鸡皮疙瘩全掀起来了,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
“苏楼主欺骗我们眼泪还是有一手的!”
“好了,人终归要有生老病死,更何况,徐骁不死,徐凤年也无法接手北凉,这个家,终究还是要有后人来扛。”
“相比较沉浸在徐骁离世的悲痛之中,我更想看看这位白头世子,是如何坐在北凉王的位置上,搅乱离阳的。”
“是啊,徐骁可以为了苍生不去报仇,徐凤年若是不报父母大仇,我这辈子都瞧不起他,更何况,离阳皇室可不是一次的想杀他了,离阳不死,北凉永不安生啊!”
ps:求全订!求自订!求鲜花!感谢各位彦祖们!.
第二百四十五章 专业卸磨杀驴的离阳皇室【求全订求自订】
“戎马一生的人屠徐骁,最终还是老死在床榻之上,终于可以“铁马冰河入梦来”。以徐骁的威望,即使在阴间,估计也能统帅百万阴兵征战地府,从阳间人屠,变成阴间鬼屠。
徐骁活着的时候,西楚不敢公然起兵,北莽不敢率军南下,离阳不敢掣肘北凉。
可人屠一死,天下局势立刻迎来了巨变。
西楚当即起兵反叛,聚集了数万大军,跟离阳朝廷正面叫板。
北莽也在整顿军队,不久后将会进军北凉。
这么多年,朝廷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徐骁的脸色。
就算北凉做了什么出格的事,皇帝也只能捏着鼻子忍了,这也是徐骁被称为“二皇帝”的原因。
徐骁死后,北凉满城尽披缟素,陷入深深悲痛之中。
而太安城则是陷入了狂喜之中,比往常~过年还要热闹。
尤其是离阳皇帝和朝臣,彼此之间分享着人屠死亡的喜讯,就差没有放鞭炮、-开好酒庆祝了。
而像徐骁这种身份的人死后,朝廷要做的最重要一件事,就是给人屠“定-谥”。
所谓“定谥”,就是给予已故朝臣一个谥号,说白了,就是给大臣一生的功过荣辱做考评,做一个最终的盖棺定论。
搁在现在,类似于颁发一个终身成就奖,开个表彰大会啥的。
在古代,儒家推崇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
很多官员之所以努力做事,并不是为了活着的时候能享受荣华富贵,而是为了死后能有一个好的谥号。”
……
“瞧瞧!瞧瞧!这是人能干出来的事?徐骁兢兢业业在边境守了几十年,不说没有反叛之心,离阳皇室哪里对得起人家?结果人家这边刚一殡天,离阳皇室就差没敲锣打鼓吹拉弹唱的庆祝了!”
“缺了大德了,离阳皇室不覆灭,我是不认可的!”
“这是国之将倾的表现,天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现在离阳王朝上上下下已经疯魔了。”
“外有北莽,内有西楚,我要是徐凤年,我就放北莽大军过境,反正有北凉铁骑守着,固守三州之地完全没有问题,离阳王朝的死活,与我何干?到时候内忧外患之下,有那皇帝老儿吃的苦头。”
“格局!格局要大!离阳是没什么好鸟,但是百姓是无辜的啊!真要放北莽大军过境,恐怕徐凤年也就失了人心了。”
……
“根据官职大小、以及文武官员性质的不同,谥号可以分为很多种。
不同的谥号,代表了一名官员一生功绩的大小,直接记录在史书之上,决定了一个人是名垂青史,还是遗臭万年。
按理来说,徐骁为离阳打下了半壁江山,已经是功无可封,就应该给个最高的谥号。可“定谥”的权利,往往掌握在皇帝的手里,大臣们只有觐见的权利。
此时朝廷中掌权的三方势力,都可能对最终谥号产生影响,至少都有发言权。
其中能一锤定音之人,无疑是皇帝。这么多年里,徐骁给皇帝带来的心理阴影实在太大,用恨之入骨来形容也不为过,所以皇帝肯定不想给好的谥号。
除了皇帝,朝廷中的文臣们,更是对徐骁这个北蛮子厌恶至极,认为天下道德败坏、世风日下的根源,就是因为人屠杀了太多士子书生,所以也不愿给他一个好的谥号。
最后一方势力是武将,这些人对徐骁还是很敬佩的,可他们这一群大老粗,大字都不认识几个,吵架就更不是文官的对手了,所以属于插不上话的一方。
在朝堂上,众多朝臣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人认为徐骁有功,该给美谥;可也有人认为徐骁过错更大,该给恶谥。
到了最后,还是离阳皇帝发表总结陈词,他故意板起脸,说道:“徐骁功过相抵,谥号武厉。”
“武厉”这个谥号,算是不好不坏,意思是说徐骁既没功劳,也没苦劳,这辈子白忙活了。
这就是故意羞辱北凉了,明摆着告诉徐凤年:徐骁活着的时候,朝廷还会给你们几分面子,人都死了,你最好安分一点。
而徐骁刚死,皇帝立刻下达圣旨,做了几个重要的人事安排:
· 0求鲜花····· ·
第一道圣旨,陈芝豹正式进入西蜀,成为蜀王。
这个人事安排,无疑是在北凉背后安插一根钉子,切断北凉后路,让徐凤年不舒服。
第二道圣旨,允许礼部尚书卢道林辞去官职,告老还乡。
当初他这个官职,还是徐骁跟皇帝要来的,徐骁一死,朝廷立刻翻脸不认人。
第三道圣旨,让卢白颉升任兵部尚书,卢白颉虽然跟徐骁是亲戚,可他一直忠于离阳,并不会选择帮北凉说话。
这个任命既能安抚人心,也能表现出天子大度。”
……
“我劝你善良离阳皇室,我脏话可就到嘴边了我跟你讲?什么叫无功无过啊?是不是要是没有这些武将的面子上,徐骁还得得个恶谥?”
....... ....... ...
“讲个笑话,一生征战数十载,平春秋,定国本,驻守边疆数十年,拒北莽,守边疆,到了差点落个恶谥,就算妥协,最后也是个无功无过的谥号,这是人干出来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