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节(1 / 2)

事后总结这场胜利,其实是有很多侥幸成分的,但北凉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占据了优势。

第一,北凉更加团结,在徐家父子两代人的苦心经营下,北凉如同铁板一块,虽然仍有一些内部小矛盾,可在面对北莽一事上,却是一致对外。

反观北莽,拓跋菩萨还忙着解决内部矛盾,甚至没有参与第一场大战。

第二点,北凉占据有利地势,以逸待劳。北莽虽然人数更多,但却是长途奔袭,不熟悉地理环境。

更重要的是,北凉尽量避免正面战场的大规模厮杀,更多时候是靠着死守城池,借此消耗了北莽大量的攻城士卒。

第三点,李义山的谋划发挥了一定作用,之前我们说过,李义山当初布局洪嘉北奔之时,故意在那些北奔士子当中,安插了大批奸细。

凉莽大战开打之后,这些人作为内应,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第四点,除了上述三点原因,最重要的当然还是主角光环了!毕竟站在中原人的视角,都希望北莽被赶回老家,而不希望北凉被攻破!

不管怎么说,徐凤年算是率领北凉,打赢了第一场凉莽大战,他在军中的声望一时达到了顶峰。

而他也知道,面对一次失败,北莽绝不会善罢甘休,还会派遣更多精锐之师,再次进攻北凉。

下一次战斗的输赢,才是至关重要的。北莽可以接连输掉几场大战,可北凉只要输一场,就彻底玩完了。

而借着这场大胜带来的威势,徐凤年终于可以去做那件事,那件他做梦都想去做的事,就是替他娘亲吴素报仇,为此,他将携大胜之余威,前往太安城。”

……

“这就是战争吗?”

天下茶楼之内,有听众目瞪口呆的看着面前水墨画一般雄伟壮观的场景。

水墨百戏没有什么战斗力,但是系统出品,绝对是属于精品中的精品了。

所以在刻画之中,显得那么真实。

像是在真正的战场一般。

无数的听众都醉了一般,这种百万大军生死搏杀的现场,肃杀之气让人沉沦。

以往骚话不断的他们,此时却说不出什么话来。

……

“北凉在开局不利的情况下,艰难的打赢了第一场凉莽大战。

而徐凤年清楚,北莽在第一场大战中失败后,一定会投入更多兵力,展开更加凶猛的反扑。

在第二次凉莽大战到来之前,北凉算是迎来了难得的喘息时间。

而在这段时间里,徐凤年还有两件大事要做。

第一件事,是修建一座更加恢弘的城池,抵御北莽的下一次举国南侵。

而这座雄伟城池,将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可一旦城池修建完成,北凉就相当于增添了一条坚固防线,不亚于十万雄兵。

这座城,将会被命名为拒北城。”

……

“好霸气的名字!拒北城!让我想起一句诗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或许应该这样讲。

“十万新凉血尚温,北莽寸甲不得还!”

“好诗好诗!太趁北凉的风骨了!阁下真是好文采啊!”

“战争真的有一种让人喘不上气的感觉,苏楼主这也太真实了,刚刚甚至觉得自己脑袋都被砍掉了,缓了好半天才迷糊过来。”

ps:求全订!求自订!求鲜花!感谢各位彦祖们!.

第三百零三章 败顾剑棠,杀元本溪【求全订求自订】

“而为了修建这座城池,徐凤年几乎是掏空了家底。

马蹄一响,黄金万两,第一次凉莽大战之中,北凉原有的积蓄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这一次,徐凤年更是变卖了各种奇珍异宝、古董字画,只要是能换钱,全都打折出售。徐骁留下的那点家底,算是彻底败光了!

第二件事,徐凤年决定再次去往太安城,为娘亲吴素报仇。当初害死吴素的那些人,已经死了七七八八,可还有几个始作俑者,仍躲在京城当中享福。

而徐凤年选择在这个节点前去,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有所依仗的。

离阳朝廷当下的日子并不好过,除了西楚叛军一时难以解决外,各大藩王也是蠢蠢欲动,随时可能会谋反。在这个关键节点,北凉大胜北莽无疑给朝廷吃了一颗定心丸。这就使得离阳天子,愈发的依仗西北徐家,即使徐凤年做出什么出格的事,皇帝也只能忍着。

借着挫败北莽的余威,徐凤年将在不久之后,赶赴太安城。

在出发之前,徐凤年在王府当中,碰到了一个奇怪的用刀老人。让徐凤年震惊的是,这老人的武功竟然高的离谱,甚至不输于他。

到目前为止,春秋十三甲,其中十二甲已经不在人世,唯独“刀甲”始终不曾现世。根据这老人的实力,徐凤年判断,他应该就是失踪多年的那名刀甲,名叫齐炼华。

这老人似乎并没有敌意,他来到了王妃吴素的坟前,率先蹲下身,神色显得萧索落寞。而不知为何,他刚一开口说话,就大骂徐骁不是东西!

老人自言自语的骂道:“徐骁算个什么东西,一介粗鄙武夫,娶个姿色普通的女子也就罢了,凭-什么能娶到吴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