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传言说,刘岱准备到泰山祭天,然后称王。传的有鼻子有眼的。
兖州形势复杂,有张邈、鲍信、袁遗、桥瑁五人,都是参加会盟之人。称王必须得到这些人的支持。
刘岱知道,自己没多少兵,对兖州的控制不够,没轻易称王。
刘岱还有个弟弟,叫刘繇,为扬州牧。一门出两个州牧,因为他们这一系,跟皇帝的血脉是非常亲的。刘岱赶紧写信,给自己的弟弟,说明情况。
扬州治所历阳,刘繇扬州牧,也收到了封王的圣旨。
樊能高呼:“恭喜吴王。”
但是刘繇并没有急着就称王,而是摆摆手说道:“不忙,先看看再说,等我兄长刘岱指示吧。”
张英、陈横则齐呼:“主公英明。”
他们也心中明白,这是一个关键的时刻,需要稳住。
荆州牧刘表,也收到封王圣旨。
傅巽提醒:“这是阴谋,不可称王。”
蔡瑁却说:“如今天下,到处传播封王之事。主公当有所准备,以称王位。”
尹籍大骂:“愚蠢,不要陷主公不义。”
“不防事,都是董贼的计量。我不会放心上的。” 刘表刚刚上位,但他深知自己的境况,也清楚天下大势。他决定暂时不接受封王圣旨,先稳固自己的基础,夯实自己的地位……
刘表正是当打之年。天下大事。心中野心不小,想着:“我刘景升,也想掌控天下啊。”
刘虞一直忠心于大汉皇室。他深知称王之举,不仅违背了大汉的国策,更可能引起战乱和社会动荡,对百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他崇尚忠诚、正义和勇气,严格要求自己,恪守中原文化的精神和道德准则。
平原王刘硕,胆子不大,只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哪有什么称王的心思。
益州牧刘焉,收到封王圣旨。
刘焉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他问众臣,应该怎么应对这个局面。
赵韪建议称王,利用当前乱局,招募天下英才,再走高祖之路,重新创造大汉。
但贾龙却反对称王,认为这样会分裂大汉,不可取。
黄权则提出,即使没有人称王,朝廷已经名存实亡了。
赵韪赞道:“正是。就算主公称王,天下人能拿主公若何。益州之地有山川阻隔,外人如何能进。而且有仙粮红薯在,我等粮草无优。我益州进可夺取天下,退可守到天荒地老……”
这让刘焉深思熟虑。他明白,称王这种方式,可以招揽更多的人才,加强自己的实力,重建大汉的基业。
刘焉忽悠道:“话说先帝驾崩当夜,我梦见七星横空。而西南方之星,最为耀眼。么非这有所指。”
赵韪恭敬拜道:“属下拜见蜀王。此七星,当对应天下七王。”
大汉六王、再加唐王。
刘焉装摸作样:“那我就是天命之人咯。”
黄权劝进:“请主公择吉日、祭天地、告宗庙、称王位。”
其余人附和着:“我等拜见蜀王。”
听到众人的欢呼声,刘焉心中感慨万千,同意称王。
不久后,加冕典礼如期举行,刘焉在庄严肃穆的祭天仪式中,接受了天地与祖先的祝福,成为了蜀王。
“哈、哈、哈,孤王就是蜀王了。”
听到这句话,旁边的大臣们都感到非常振奋。
刘焉看着周围的人,露出了一个自信的微笑:“蜀地山川秀美,人杰地灵,这是上天所赐予的福地。诸位当努勠力同心,兴我汉室汉。”
“大王英明!”
赵韪、黄权同时向刘焉行了一礼。其他大臣,也纷纷表示庆贺,心潮澎湃。
不久后,锦衣卫把这事情传遍天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