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误会 误会(2 / 2)

蒋氏也跟着来了:“乡亲们也都进来喝完茶坐一坐,唠唠嗑。”

“快快快让开,别让秀才公累着。”有人嚷嚷着喊道。

顾佳年好不容易回到家,刚坐下喝了口水,一抬头,村里人笑盈盈的,眼睛齐刷刷的看着他,跟看什么稀奇似的。

他忍不住有些尴尬,暗道上次考中童生的时候也没这样。

赵村长也听见消息来了,这会儿坐在他对面:“佳年,你考中秀才了?”

出发的时候,赵村长还跟夫人讨论过这事儿,考童生容易,考秀才难,顾佳年才八岁,读书也没几年,指不定兴匆匆去,灰溜溜回来。

哪知道这孩子这么争气,一次就考中了,还是小三元。

这可给梅溪村大大的长脸了。

顾佳年笑着取出文书:“侥幸考中了,这是秀才文书。”

赵村长不敢上手,只让他放在桌上看了看。

他儿子赵斌想凑近点看,还被他一巴掌拍开:“别弄坏了。”

“赵伯伯,文书没那么容易坏的,大家想看都可以看。”

话音一落,爱看热闹的村民都凑过来,但无一例外都不敢上书人有一种天然的畏惧。

“这就考中了?”赵村长忍不住感慨,“隔壁村那老童生考了十几年,现在还是个童生,佳年是咱们村同一个秀才。”

有村民扯着嗓门问:“村长,往后佳年是秀才公了,是不是就不用交税了?”

赵村长笑骂了一句:“那当然,你们羡慕啊,羡慕让自家孩子读书去。”

顾佳年解释道:“不是不用交税,只是能免除十亩地的公粮,家中无需服役,但除了自己,其余人还是要交人头税的。”

对比起前朝,其实本朝秀才的福利一般般。

但即使如此,也让村民羡慕不已。

“不用上交公粮,那一年多出来的粮食也不少。”

粮食那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十亩地一年的公粮可不少,一朝考中就能得到天大的实惠,看得村名们蠢蠢欲动,家里有闲钱的,都想着要不要送孩子读书。

“村长,你家闺女可算是找对人家了。”也有人开始拍马屁。

赵村长笑了笑,心底也很是得意。

他看了眼未来女婿,难得顺眼了不少:“是啊,往后咱们梅溪村也出了个能带方巾,穿长靴的人。”

热闹了好一阵子,还是赵村长看出顾佳年面带倦色,走的时候把其他村民都带走了。

回家路上,赵村长忍不住感慨了一声:“从今往后,顾家门第就不一样喽。”

赵斌奇怪道:“就算出了个秀才,那不还是村里人吗?”

“你懂什么,秀才是朝廷功名,见了官老爷你跪着,他站着,上了公堂也不用受刑,这里头有天大的好处。”

“那为什么总有人说酸秀才,穷秀才?”

赵村长解释道:“那是不善经营的,可宝儿今年才几岁,他才八岁。”

“他有的是时间慢慢考,熬个十年八年的,难道还考不中一个举人?”

“真要是考中了举人,那可就能当官了。”

赵斌忍不住咋舌:“顾家这是要飞出一只凤凰来了。”

赵村长笑道:“咱家也不错,等晴晴嫁过去咱们两家就是姻亲,总要相互扶持的。”

“爹,你不是不喜欢顾延年吗,老觉得他会欺负妹妹。”

“谁让他有个出息的弟弟。”

“那你不怕他欺负晴晴了?”赵斌故意追着问。

“你们怎么不好好读书,也考个功名回来,将来也好给你妹妹撑腰?”赵村长恼羞成怒。

赵斌连忙低头不说话了,他都娶妻生子了,哪儿还能读书,倒是儿子还能指望指望。

顾佳年还以为到了家就能歇一歇,哪知道反倒是比在青城府更忙。

第二天一早,顾佳年便起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科举之福运炮灰》66.误会误会

身进了城。

考中了秀才,第一件事自然是拜谢恩施。

周夫子满怀欣慰,殷殷叮嘱了一番,才问起他以后的打算来。

听他决定入县学,松了口气的同时又有些遗憾。

“县学与府学比起来,自然是府学更好,不过孙大人重视教化,临川县县学也还算不错。”

顾佳年笑着解释:“若是去了府学,学生总惦记着家里不能专心,再者府学人情复杂,倒不如县学省心。”

一听这话,周夫子略作沉吟。

“也是。”

他不知想到什么,笑了笑说:“既然你打定了主意,老夫也不再多说,不过还要趁热打铁,考下廪生来,对你也有好处。”

“学生自然是要去试一试的。”

周夫子自己就是廪生,自有许多经验传授。

顾佳年认真听着,一一记下。

许多人以为考中了秀才就是廪生,廪生就能给人作保,却一日廪生,终生都是廪生,其实不然。

他也是入学之后才知道,并非是考中了秀才便是廪生。

在院试之后,秀才们还需要再经过岁考,其中名列前茅的才能拿到廪生名额。

而且年年都需岁考,一年考不中,那廪生名额就会被剥夺。

廪生名额很了不得,整个县学只二十人,州学三十人,府学也只有四十人,考中之后,每个月都能领取廪米。

一个月六斗米,省着一些,光靠着廪米就能养活一家人。

除此之外,临川县每年还会给廪生发放廪饩银,共计四两白银。

不提廪生给人作保,和其他的零碎收入,光是廪米和廪饩银,就足矣供给读书。

所以秀才还真一定穷,也怪不得廪生要求比秀才更严格。

当然,这是廪生才有的待遇,若是没考中,秀才本身不事生产,家中资产单薄,那确实是会过得艰难。

以上种种,顾佳年自然是要去试一试岁考的。

正好临川县的岁考就在年前,廪生每年一换,他还有一个月时间做准备。

拜访过周夫子,又去衙门登记复核秀才文书,确定好县学入学的日子,顾佳年还特意求见了孙知县,道谢表忠心。

如此花费了两日,顾家又忙碌起来。

顾延年与赵晚晴的婚事终于摆上行程,虽然一切都准备妥当了,两家也距离不远,但事到临头,顾家大大小小都被蒋氏差使的团团转。

大婚这一日,顾佳年也得了差事。

坐在门口收礼金,写账本。

“呦,这不是秀才公吗,今日是你写礼金呢。”

顾佳年客客气气的叫了人,来人更是高兴了:“这字写得可真好,怪不得能考中秀才。”

后头的人也跟着说:“当年顾家落户,我瞧着便知道有出息,这才几年,新房子盖了,儿子成了秀才,如今又要娶媳妇了,喜事连连。”

顾喜年端着盘子出来一看,自家弟弟被人围着热闹,笑容都僵了。

“各位叔叔婶婶,快进屋喝杯茶,吃点果子,不然我娘可要骂我们招待不周了。”

“瞧瞧,这闺女长得好,嘴也甜。”

有婶子直接拉住顾喜年的手,左看右看十分欢喜。

“闺女,你还没许人家吧,要不要婶婶给你相看相看。”

顾喜年的笑容也僵住了,姐弟俩对视一眼,都无可奈何。

“姐,是鸿宝来了,你快出来招待。”顾佳年还是很有姐弟义气。

“哎,我就来。”顾喜年抽出手,“婶儿,我去招待客人,你们千万别客气,当自家啊。”

田鸿宝一下车,就瞧见姐弟俩热络的眼神。

“你们怎么这么看着我?”

顾佳年一把拉住他:“快坐我身边说说话。”

田鸿宝不明所以,乐呵呵的坐下:“你想我了,哼,想我怎么不来看我。”

“我可去了,正巧你不在家。”顾佳年笑道。

田鸿宝叹了口气:“还不是我爹病了,最近家里头生意都是我在跑,要不是今天延年大哥大喜,我还不得空。”

“爹让我跟你说一声,他是想亲自上门道喜的,但怕过了病气。”

“田伯伯病了,好些没?”顾佳年忙问。

“好多了。大夫说他吃太多,让他以后少吃一些。”

“那就好,他也太客气了,养好身体重要,我们不会介意的。”

两人说了一会儿话,田鸿宝很快就知道顾佳年的险恶用心。

上门来喝喜酒的村人一看,田鸿宝这穿戴打扮,一看就是富贵人家,再一问是顾佳年同窗,自然是抓着他说话。

田鸿宝顿时苦了脸:“在家我爹娘催着成亲,没想到了这儿也逃不开。”

幸亏没一会儿,顾延年接上新娘子回来了。

顾佳年还是头一次看人成亲,新郎官又是他最亲近的大哥,脸上的笑容一直没拉下来过。

一直到新人被送进了新房里,拜堂成亲的热闹刚停,酒席的热闹又开始了。

田鸿宝自然而然的坐在顾佳年身边,低声道:“成亲还真热闹,看得我也想成亲了。”

顾佳年笑道:“那不正好,省得田伯伯和田夫人整日催。”

田鸿宝却说:“还是别了,万一娶进来一个不喜欢的,整日折腾也是烦人。”

两人正说着话呢,忽然听到一个扯高了的声音。

“秀才他娘,如今你们老大成了家,你可算是能安心了。”

蒋氏今日穿着新衣裳,红光满面很是高兴。

瞧了眼是以前不对付的王婶子,倒也客客气气的说:“可不是,好不容易将媳妇娶过门,总算是能松口气了。”

王婶子拉高声音:“呦,那你可松气的太早了。”

“老大娶了媳妇,可老二还没嫁出去,秀才公也没定亲。”

蒋氏抿了抿嘴角,只说:“下头的两个还小,不着急。”

王婶子却有些不依不饶:“秀才公是还小,再看看也行,可你家老二今年得十七了吧,来年就十八了,再耽误就得交税了。”

“可不能仗着有个秀才公,能省下一份税,就把姑娘家耽误在家啊!”

顾喜年原本正与几个小姐妹坐在一起高兴,结果王婶子几句话,众人的眼神都落到她身上。

蒋氏脸色微微一沉,念着是大喜的日子,到底没发火:“王婶子快坐下吃饭吧,这么多菜还不够你吃?”

旁边的村人眼看气氛不对,也扯着王婶子坐下:“快吃快吃,不然我们可都吃完了。”

哪知道王婶子偏不坐,还喊着:“趁着今天大喜的日子,不如我来做媒,给你家老二介绍个四角俱全的,喜上加喜!”:,,.

【请收藏本站】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