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不防备,自己不能不做啊,毕懋康准备回头出去跟百姓们聊聊天,最好能鼓动百姓重新回归大明,就再好不过了。
“大家都是文明人了,而且我有足够的自信你逃不出这扬州城,所以,随意就好”
姜寒急匆匆的离开了,毕懋康同样在屋子里待不住,稍微等了等,酝酿了一会之后,试探性的,迈出了门槛。
45姐直接把人绑进了一间刚刚查抄下来的士绅府衙,未来这里将会进行居住区改造,不过目前来说,用来安置这位俘虏还是绰绰有余的。
门口有不少卫兵在把手,毕懋康谨慎的观察了一会,发现对方好像确实没有阻拦自己出入的样子,整了整衣袖,便大摇大摆的出门了。
很意外,哪怕是已经在脑海中预想过了不少扬州目前的处境,知道扬州百姓的生活条件稍微好了一些,但是眼前的场面还是让毕懋康有些吃惊。
街上行人川流不息,每个人都有事做,扬州街面上除了一些大型建筑外,大量的建筑被拆除重新建造,处处都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曾经不少士绅们的大型宅邸被拆除,进行重新规划,变成居民区和工业与商业区,而这些新式建筑的建造,少不了一项关键的物资:水泥。
姜寒带领大量工业人员对水泥建筑进行了实验,但是水泥需要钢筋浇筑,目前没有那个条件,只能用木材稍微凑合一下,后续把这些房子再重新改进。
有了水泥,姜寒就能够修筑楼房,虽然木材结构的强度比不上钢筋,但是四五层的居民楼还是没什么问题的,这样一来,大量的民众就能得到安置有个遮风挡雨的容身之所,不至于每天睡个破布帐篷四处漏风。
水泥这东西,成型速度快,结构强度高,只要泼水就能够快速凝结,比起原来的建筑速度,快了不知好几倍了,唯一需要的就是工人,而如今的大明最不缺的就是工人了,到处都是穷鬼和灾民,大把的人抢着做工,而就在前两天,第一批的居民楼就已经成功落成,不少居民都搬进了新家,城市的雏形正在开始慢慢形成。
今天姜寒要去考虑的就是自来水问题,既然盖了楼房,那保障措施就得跟上,什么自来水啊,暖气什么的都得安排起来,小冰河期大概持续时间要到十八世纪,在此之前大家也不能靠着一腔正气活着啊?所以暖气是必须要进行建设的,但是这个东西吧,很难,以来,目前扬州没有钢铁矿场,所有钢铁都来自于外贸,还都是依靠零散商人进行小规模交易,大宗贸易会被大明朝廷发现拦截。
大明在经济贸易这方面,还是不如美利坚,没有学会人家经济制裁那一套,走私做生意什么的,只要有门路想做还是轻轻松松的,不过如果数额太大,就会引起地方官员的注意,会多盘问一番,这样就很难瞒得过去了。
缺乏钢铁,缺乏煤炭,暖气这个东西是搞不起来的,就连自来水,以扬州目前的钢铁储量,也是捉襟见肘。
姜寒迫切需要进行拓展,,他必须让产业走出去,而不是只能龟缩一地,面对来自大明的无尽围剿,人形部队只有那么多,没办法面面俱到,大明家大业大可以随便造,自己不能。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场防御战是必须得接的,不但要接,而且必须要让扬州城的百姓们看到,他们是有守护自己劳动成果的能力的,这样他们才能够放心大胆的向外扩张,生产积极性也会提高不少,不然,他们就会一直都是提醒吊胆的状态。
此次南京大军前来攻打,是危险,同样也是机遇,不过在姜寒眼里,那就只剩下机遇了。
毕懋康在街上随意的走着,很意外,扬州城的治安情况要比南京都好得多,有不少带着袖标的人员在街上巡逻,这些都是姜寒之前让沈炼去招募来的扬州城内的本地该溜子,在进行过一番筛选之后,除开一些劣迹斑斑的被拉去打灰之外,剩下的这些地头蛇们都被分配去当城管了,这些人以前都是一些阴沟里的老鼠,现在重新回到阳光下,他们对这次机会十分珍惜。
“听说了吗,先生之前筹备的学校差不多盖好了,现在正准备招学生呢。”
“当然听说了,不过,家里的小子留着在家干活最好吧,而且我家那个是个姑娘,念书干什么?赔钱货一个”
“我劝你还是留点神,上面可是下了死命令,家里不管男娃女娃,都要去念书。”
“啥?还有这事?这先生不是在折腾人嘛?女娃娃念什么书”
“二位,二位,冒昧打断一下,刚才我听到你们说什么,念书?是怎么回事?”
毕懋康上前忍不住攀谈,那两人看了看毕懋康的样子,其中一人开了口:“看你有点面生啊,刚来扬州的吧?”
“哎,是,是,身不由己,没有办法,来扬州讨个生活”
毕懋康点头应和着。
“嘿,那老哥你算是来对了,兄弟我也算是走南闯北,小去过几个地方,不是兄弟我替这占据扬州城的大人吹嘘什么,这扬州城内的状况是真的不错,哪怕比起北京,都要好上不少,到了这别的不说,能有活干,能有一口饭吃是肯定的”
“多谢老哥了,哎,我刚听老哥说到什么念书的事?”
“哦,那个啊,你是新来不知道,这位先生也不知道是又想起什么来了,招了大批的工人去盖学校,说是要办公学,这大大小小,修了好几十所呢,这不,盖了几个月,刚刚盖好,就开始招学生了,而且啊,还颁布了个什么法令,说是这城里六岁以上孩童,无论男女,一律要去学校上学,接受教育”
“无论男女,连女娃也要念书?”
毕懋康只感觉匪夷所思。
“很想不通对不对?老哥你说说,一个女娃娃,读了书能干什么?不还是出去嫁人?现在把她们送进学堂里,得花钱不说,家里还少一个劳力,光吃饭不干活!”
“确实,自古以来,就从未有女子进学的先例,此举实乃离经叛道,这扬州的反贼实在可恶,丝毫不管百姓情况与疾苦,如此贸然行事,其必定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毕懋康话刚说完,就看到边上两人的眼神有些不对:“二位,有何不妥?”
“这位阁下”
先头开口的老哥连称呼都变了:“咱们说事归说事,但是你辱骂先生,我可不能当没听见,要不是看你刚来,我这会非得给你两个逼斗不可,咱们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你还是先去安顿下来再说吧”
“就是,先生那是你骂的?我都不敢骂!”
刚在还在跟他诉苦的老哥更是在地上吐了口吐沫,脸上满是鄙夷之色。
“啊?这是咋了这是,突然之间的?”
毕懋康蒙了,不是大伙都在这骂反贼骂的好好地,你们咋说变脸就变脸呢?
麻了,中午传了一章,怎么没了,我说怎么打开网页都没有间贴呢,最近终于把思路捋顺了,今天开始好好更,今天先整一万字,这是五千字第一更qqun①六吧二壹7妻①六
第一卷 : 第228章第二百二十二章:天地异象
天聊崩了,让毕懋康有些意外,其实他预料过有聊崩的可能,但是,没有想过居然会是以这种方式。
怎么你们施法都没有前摇的,说翻脸就翻脸,我寻思这也不是蜀中呢?
他更没想到的是,姜寒这个反贼头子,在扬州居然有这么高的民望。
民望这东西,是每个士人都十分想要的,在这个消息闭塞的年代,想要出名,只能靠口口相传,所以古代的士人们经常搞一些行为艺术,什么隐居起来种地,但是种了好几年种了个草盛豆苗稀,还有什么寻仙访神,披头散发,见了客人M开腿,一副诡计多端的烧0的样子。
总的来说一件事,为了养望,想要民望很难,因为人又不是银子,能让每个人都喜欢,那哪怕是银子也还有人视金钱如粪土呢?
但,想要民望又很简单,因为这片土地上面的人民,实在是太过朴实,又太好满足了,他们只需要有饭吃,有活干,有一条生路,就够了。
一般来说,作为反贼头目,这类人在老百姓们中间不说有口皆碑吧,多少也算是个人憎狗厌,他们恐惧,他们无法反抗,但是要说私下里骂他的娘,那肯定是没少骂的,像之前那样发自内心的维护,那是不可能的,哪怕是一地的父母官,也只有极少数才能得到当地百姓的如此爱戴。
可姜寒,一个反贼,偏偏做到了,这让毕懋康的心情有些复杂,这不是说明他们大明的官员们不行吗?
难受住了。
但难过归难过,收集情报的事情还是要做的,对方如此大张旗鼓的搞教育,究竟是什么样的想法?也许在知道了对方的一系列举措之后,自己能够逆推出他的目的。
这次他可长了记性,不再随便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了闭嘴听,当地百姓们对于这个新的教育法令议论纷纷,毕懋康也趁此机会收集到了不少有用信息。
这个所谓新的教育法令,居然是强制性的,所有的六到十岁以上孩童,都必须入学接受六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如果有家长不听,让自己家孩子在家继续干活,那就是触犯法律了,扬州政府会依法上门进行处理,如果有态度强硬的,就直接拉去把头发剃了扔工地里打灰去。
百姓们对于读书这件事那是举双手双脚赞成,这年月,能读书是个非常奢侈且高端的事情,如今公学废弃,小老百姓又没有族学可上,想要读书,就只能去找私塾先生,私塾先生的束脩很昂贵,像普通小老百姓可负担不起,别看很多文学作品里说寒门寒门,实际上比起普通百姓,他们多少还沾了个门字,算是有点家底。
现在,居然有官府免费盖学堂让自家孩子去读书,老百姓那是举双手双脚赞成,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比自己强呢?唯一一点,就是为啥女娃也要去?
在如今这个年代,由于男性天生在身体素质上的优越性,基本上家中的重体力劳动很依赖男子的参与,自然也就演化为了,男性基本就是家中的顶梁柱这样的约定俗成,女孩子,生下来没有扔河里淹死这都是朝廷管得严。
而且女子出嫁,家中是要带嫁妆的,虽然也会收取一笔彩礼,但这些钱娘家人也基本见不着,总的来说,对于不少底层与农村的百姓们来说,女娃还真就是纯赔钱。
本来抱着止损的想法,在出嫁之前,还能让女娃在家做点缝补的活计,帮着干点劳动活计,乡下姑娘可不像大家闺秀,割草打麦子什么都得干,现在上面一道命令下来,要让女娃去上学了,原来的赔钱货现在更赔钱了,这谁能接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