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节(2 / 2)

明末的格里芬指挥官 8337 字 11个月前

对于舆论情况,姜寒也有所预料,知道可能会出现部分民众不配合的情况,这样的状况就不能只是单纯的硬来,还得软硬兼施才行,一方面严格执法,确立政府的公信力,一方面也要派人在民间进行舆论宣传。

舆论高地,你不来占领,那敌人就会来占领,无数次敌在宣传口的人生经历让姜寒十分重视舆论宣传,在这次教育法令发布的过程中,姜寒派了不少人深入基层,进行潜移默化的讲解。

就像现在,毕懋康所围着的一堆人里,就有人在绘声绘色的讲述着:“你们以为先生为何要收十税一的商税,让那帮士人老爷们急的直跳脚?现在看看,那大高楼,那大学堂!这可都是用这些人的钱换来的,先生这是在用这帮地主豪绅们的钱,帮咱们老百姓的孩子上学认字呢!”

“原来如此啊!我说这帮地主老财和商人们最近闹腾起来了呢,居然是因为这个!这税收的好!!”

“对!收的好!!”

在场的人纷纷附和。

“读书是件好事,可,为什么连女娃都要去读书啊,这在以前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先例啊,我听好些老先生们在那骂说是什么...什么,有辱斯文啥的。”

“这你就有所不知了,先生说了,如今国难当头,天灾盛行,单是活下去,我们就得用尽全力了,未来这些可怕天候还得持续相当一段时间,每一个人,每一分力量都十分重要,不论男女,都是咱们集合体的一部分,就得发挥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参与学习,提升自己,才能在未来的灾难中,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家人”

“啊?这天灾居然还要持续?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天地变化无常,这谁能说的准呢,哎,慢慢熬吧,总会有熬出头的一天的”

“这里面居然还有这么多的弯弯绕,原来是我等的格局小了,亏我们还在怀疑先生,实在是惭愧”

专门找了人在百姓间口口相传吗....嗯....

毕懋康对于这种手段也算是见怪不怪,事实上很多地方官都会这么做,以图百姓间的口碑。

让他感兴趣的,是这新式教育法令之下,全新的教育方式。

在义务教育期间,孩童不仅仅要进行开蒙,学习识文断字和各种开蒙读物之外,还要学习数学,天文地理等理科科目,从小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些孩童之中的成绩优异者,就可以免费升入新中学,接受更进一步的教育,最后,他们可以选择直接参加工作,过着继续进修,试试看能否考入公立大学,进行专业领域知识的学习。

不过这些急不来,目前来说,姜寒手头上的师资力量,只能够维持六年义务教育就已经比较吃力了,这些老师还算好找,在攻下了扬州与镇江之后,这两个地方的朝廷没了,那么大明朝的规矩在这里自然也不适用了,那些明朝对于读书人的福利自然也没了,这些秀才与童生们想要活下去,就必须出来做事,听说姜寒在招募教书先生的时候更是踊跃报名,生怕把自己落下了。

别看这个样子,扬州和镇江两地,上下找遍了也找不出多少读书人了现在,一方面,大明的读书人比例确实少,大明朝童子七八岁开蒙,然后寒窗苦读十几年之后参加科举,从童生开始参加县试,光是这一步,就已经卡死了不少人了,童生上面还有秀才,秀才上面还有举人,一个县的地方,能有一个举人那都是整个地区未来几十年的骄傲了,由此可见读书种子的稀缺。

毕懋康越听越是心惊,这一个反贼头领,对于民间教育竟然重视到了这种地步,这背后代表着什么?简直让他一个大名官员不寒而栗。

毕懋康在这边打探消息我们暂且放在一边,辽东这里,出了一件比较大的事。

皇太极坐在大殿之上,满意地看着堂下诸臣,他的心情很不错,去年入关,清军在大明境内可劲撒欢,抢了大量的粮食财宝,好几场战役打下来,更是啃掉了卢象升这个硬骨头,在皇太极看来,如今的皇明朝,就像一个逐渐被自己慢慢剥去外衣的蜜桃,只等自己一口咬上汁水四溅的果肉,品尝最后的香甜。

而且,双喜临门的是,不仅仅是打大明胜了,关键是多尔衮败了!

自己的这个弟弟是个什么成分,皇太极再清楚不过了,自打自己**以来,对方就一直对这个皇位虎视眈眈,皇太极对对方也一直多有防备,却一直找不到刁难对方的理由。

一个人对你威胁很大你还抓不住他小辫子,这就很难受,然而,喜从天降,自己让他南下去攻打济南,这小逼居然给我吃了个败仗回来!皇太极对自己兄弟的担忧之情几乎溢于言表,当时就在御书房里,笑出了声。

诚然,攻打这种大型城市,哪有不损伤的,何况多尔衮严格意义上来说也不算战败,济南城也打下来了,王爷也抓回来了,后面在撤离途中,还反手又剿灭了明朝一支万人部队,只不过是在济南城内栽了个跟头,按理来说,无伤大雅。

但这个世界上,不怕有困难,只要肯攀登,想找你茬就差一个由头,你就算是最后结果胜了,也改不了你在济南城内被人干碎,神威大将军炮都给干没了的事实。

一番操作,给多尔衮好一顿收拾,如今的皇太极可谓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可今日朝会,出事了。

本来朝上大臣们商议大事,安抚国朝,大家正在紧锣密鼓的朝着对方吐口水的时候,忽然一道强烈的红色光带出现在天空上,照亮了整片大地。

诸位王公大臣们和坐在龙椅上的皇太极当场就愣住了,接着急忙冲出大殿,看着外面赤红色的天空。

此刻的天上出现了非常强烈又耀眼的红色光圈带,整个天空都被红光照亮,宛如世界末日。

再这样奇异的天象面前,无论是谁,一时间都仿佛被卡住了嗓子,说不出话来。

内院大学士宁完忽然大喊一声:“感谢上天,此乃天佑我大清啊!!”

,看着皇太极懵逼的眼神,他跪在地上朝着皇太极猛磕几个响头:“此天地异象,乃王朝更迭之象,代表中原王朝之气运将变,说明我大清将成功入主中原,那明朝的气数!尽啦!”

这下算是拍到了皇太极的心坎里,他现在心心念念的就是入主中原,一统天下,闻言顿时喜不自胜,当场就重重的赏赐了宁完,并且再次召开朝会,准备讨论一下今年接着入关的事宜。

各位王公大臣们对此都信心十足,因为此次的异象,不是一下,不是一会,而是出现了整整九天!

九天!天空都被这诡异的红光照亮,不管是谁,哪怕你不抬头都能看得见,这简直是再次入关最好的说明证据了!这还等什么?入!狠狠的入了大明!

清朝再次开启了紧锣密鼓的战前动员,今年下半年,中美合拍的...咳咳,下半年等气候一冷下来,清军铁骑必将再次南下!势要在大明身上,再狠狠地咬下一块肉!

第一卷 : 第229章第二百二十三章:九莲菩萨显圣

这所谓的天地异象,其实如果姜寒在辽东的话,他应该能认出来,这属于地磁暴现象的一种,由于太阳活动的原因,在太阳风暴特别强烈的时候地球非极地区的磁场强烈碰撞,就会造成这种奇异的大自然现象,几百年难得一见。

这也就是赶上小冰期,太阳活动异常,平常可没有机会看这种奇观,能看到个日式月食那就了不得了。

这边皇太极春风得意,那边祯子的情况,可不太妙。

这场诡异的异象可不只是出现在辽东,大明京师,连陕西都能看得到,整个北国都笼罩在一片红芒之中。

如今的老百姓们可不懂什么太阳活动什么的,他们看到这样的异象只会往迷信的方向去想,而且这种论调在以往屡见不鲜,天地异象,那都是王朝要更迭的先兆,反正老天爷出了什么状况,那皇上家指定得出点什么事。

那么祯子出事了没呢?确实出事了,不过这个事,还得从几天前开始说起。

南京出兵讨伐扬州也不是说随随便便就可以出兵的,明朝皇权集中,尤其兵权,大规模军事行动必须要通过皇帝批准才可以,于是,一份讨伐申请摆在了祯子的案头。

当然了,江南道的官员们情商还是很在线,没有直接说皇上我们要打扬州啦,而是先上报了好几场针对流寇的大捷,给祯子哄的美滋滋的。

崇祯十分细致的把这些歌功颂德的奏本看完,美滋滋的接受了一番大臣们的彩虹屁,然后往下一番,一本针对扬州的讨伐奏本映入眼帘。

祯子脸上的笑容缓缓消失,他就觉得离谱,不是你们这帮人到底在干什么?对方年初攻占南京,自己当初就让人派兵讨伐,怎么这都五月份了,又来讨伐?合着你们这小半年都没打下来个扬州城?我怎么不知道扬州的城池有这么坚固呢?

而且,更关键的是,打仗,是要钱的!这封讨伐奏章明面上是在申请军事行动,实际上,是在想崇祯要钱,而崇祯,最缺的就是钱。

你们发来的捷报和赞扬,祯子很喜欢,但是你们要钱的动作,祯子不喜欢。

“王承恩,通知下去,召集众位大臣与文华殿内议事”

“遵旨”

一群老家伙们聚集在文华殿,在管理进行了一波彩虹屁之后,崇祯缓缓开口:“此次召集众位,是我刚接收到了一本奏折,南京方面意图对扬州盘踞的反贼用兵,所以我想跟诸位大臣,商量一下前线粮草的事情。”

“啊这....”

皇上,谈钱伤感情啊,你要不提钱的事,大家都还是好朋友。

户部尚书李侍问出班说道:“启禀陛下,今年以来,兵灾不断,旱灾连连,各省的粮价已经翻了数番,国库内现在已经是一文钱都没有了,实在是拿不出银子来了啊....”

没有银子?没有银子哪来的粮草?没有粮草怎么打仗?不打仗难道看着让江南落入那反贼的手里?让他尽情掠取扬州的财富?那可是老子的钱!

祯子垮起一张批脸,整个文华殿内鸦雀无声,刚才还玩君臣夸夸乐的大臣们此刻恨不得把脑袋塞进肚子里。

“南京之地要用兵,他们的粮饷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