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节(2 / 2)

明末的格里芬指挥官 7024 字 11个月前

最为核心的就是,这样子长途跋涉下来,自己的部队,还能有战斗力吗?而且,以鞑子的能力,自己会不会走到半道上,北直隶的战况就已经如同淤泥一般了?

这些都是问题,不是那么好动的。

“连你都知道,我这个当主帅的岂能不知?可朝廷下了圣旨,北直隶战况十万火急,各路总兵必须即刻北上勤王,君命难违啊”

洪承畴也很为难啊,你说的我都懂,但是这是圣旨,你敢违抗吗?

“这也是好事,跟流寇打,实在是没意思,那帮娃儿,都刚扔下锄头不久,老子都舍不得杀他们!哪有去杀鞑子痛快啊!”

“哈哈哈哈,不错,此次,定然要和那鞑子一决雌雄!”

两人抛下烦闷,选择用这种方式来重拾心情,别说效果确实不错,对于鞑子可以说每个大明人都恨到骨子里了,提到打鞑子那真的是浑身都是劲。

历史上洪承畴曾经也是个抗清急先锋,但是在一次次的对清作战中,被队友各种拖后腿加坑把人都坑麻了,更是在辽东会战时痛失爱将曹变蛟,在那之后他就开摆了,随便吧,爱咋咋地。

北上之事已成定局,将帅二人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并对即将合鞑子的作战期待万分。

此刻北直隶的情况,就要复杂不少,多尔衮率兵攻破密云之后,就开始在城郊大肆修建石头城,一副我铁了心就准备耗在这的样子,

而其他部则开始进入狂欢模式,在京郊大肆搜刮掠夺,并且开始朝北直隶其他地区源源不断的派兵增援。

北直隶当地的守军,只能说,看到鞑子的时候,这帮人就像饥荒的猪人一样,快速的窜进屋子,反手还关上了灯,鞑子主要以骑兵为主,拿他们这些坚城压根没办法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连续翻越数座高山的清军缺乏足够的重火力去应对明军那厚重的城墙,兵员构成让他们基本打不了攻城战,如果要打,得等到后续增援到达才行。

但大城打不了,一些小城打起来还是没问题的,便携的六磅神威大将军炮,轰开这些城镇的城门简直不要太轻松,清军们面对城内的守军也基本就是砍瓜切菜,然后就是熟悉的零元购环节。

北直隶战况糜烂至此,朝堂之上,此时还在为了这一战的基调而争吵。

没错,虽然已经派遣了洪承畴率领各地总兵回京,但,到底是主战跟鞑子刚到底,还是以打代谈,边打边谈,主要求稳,稳住局势让大明能够腾出手来解决内部问题呢?

不同的大臣有不同的看法。

杨嗣昌深鞠一躬,率先对着崇祯道:“陛下,眼下大明能战的军队辽东祖大寿的关宁军,洪承畴的洪兵,孙传庭的秦兵,还有秦良玉的白杆兵,如今他们要么在江南,要么在四川和陕西,远水救不了近火啊!即便他们都来了,也是孤注一掷,一旦败亡,后果不堪设想,我大明危矣!”

之前还有卢象升的天雄军,但现在,天雄军已经没了,大明手里能打的牌又少了一张。

薛国观和杨嗣昌不和已久,面对他的提议,他是一定要杠两手的,何况此次自己还站在道德的高地上,他当场直接指指点点:“杨大人此言差矣,不说我大明数百年从无议和之事,难道就让建奴大摇大摆的在我大明国境内,甚至京师周围肆虐吗?”

高起潜出列帮杨嗣昌说话:“此次鞑子入关,号称二十万之众,如今大都督洪承畴尚在路上不谈,哪怕到了,也只有八万,其余几位总兵到来遥遥无期,鞑子难缠,这二十万大军,能打得过吗?”

杨嗣昌感激的看了眼高起潜,他耐心道:“自古未有内乱不止,而能对外取胜者,我大明表面虽平息了各地流寇之乱,但百姓依然还未安定,如常年遭受战乱的陕西与河南,仍需慢慢安定治理,等内顾无忧,我大明就可整顿武备,北上伐清,以雪建奴多次扣关之耻,永绝边患!因此,朝廷必先安内!”

薛国观冷笑一声:“公所言有理,但建奴乃野蛮之人,如今屯兵于京师之侧,行虎狼之事,文弱兄身为朝廷柱国大臣,可能看得下去?”

杨嗣昌不语,他内心也极为矛盾,难下决心。

薛国观咳嗽一声:“贼大军压境,侵我国土,杀我百姓,只能言战,岂能言和?唯死而已,有何惧也?”

杨嗣昌气的鼻子都歪了,合着不是你上战场上来就逼逼赖赖是吧,你怎么没让炮打死你得了呢?

“薛大人,你...”

“够了!”

崇祯一拍桌子,制止了几人的讨论:“朕是不会和谈的,唯有战而已,我与这鞑子,不共戴天,有他没我,有我没他!”

第一卷 : 第294章第二百八十七章:考量

“什么?让我留下?不行不行,我还想要去北上打鞑子呢,我不留”

曹变蛟听到洪承畴的新安排,整个人都不好了,这家伙,自己还指望着保家卫国就在今天呢,谁曾想一转眼自己要被留在原地了。

“别急,你先别急”

洪承畴安抚着跳脚的曹变蛟:“你先听我说”

“我不听!”

洪承畴人麻了,你一个身高九尺的壮汉,跟我玩什么傲娇啊?这画面实在是太辣眼睛了::“此番勤王,变数颇多,我恐怕去了之后,还会有变,而且,南方如今的态势,实在不妙,革左五营再次肆虐,张献忠也气势汹汹,更何况还有大贼姜寒,盘踞扬州,这些,都是我大明江山的心腹大患,若是不能除去,大明将寝食难安....”

洪承畴想的很明白,如今这朝堂之上的主要思想,并非要跟鞑子们刚到底,别看皇上到大臣们说的很热闹,那都是因为面子上抹不过去做的表面工程罢了,实际上,大伙主要都是想要议和。

主战派,是没有出路的。

为什么这么说,卢象升的例子就摆在自己眼前,老卢可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主战派,主张和鞑子不死不休,其所率的天雄军打起清军来也是非常勇猛,给清军造成了非常大的麻烦,但,他不符合整个朝堂的主流思想,所以他和他的部队,被卖掉了。

从卢象升带兵与清军交战开始,作为监军的高起潜就在后面疯狂拖后腿,甚至出现了卢象升带着宣大的兵在前面和敌人一打三苦苦鏖战,高起潜带着关宁兵在后面see的局面。

高起潜的理由很充分,如今皇明情况尴尬,不适合与鞑子决战,这样一昧打下去,只会将皇明拖入泥潭再也无法翻身。

对于高起潜之流的想法来看,就应该和鞑子们摆开阵势,不断拉扯,就是不打,然后时候差不多了大家议和,把这段糊弄过去,等到大明吧自己内部的匪患处理干净了,再腾出手来专心对付鞑子,攘外必先安内嘛,如此一来,皇明将再无后顾之忧。

对于他这种想法,洪承畴和卢象升都对此嗤之以鼻,你什么学历?大家在座的都是饱读诗书的文化人,你一个文盲跟我们聊国家局势?你要是不能喝,就去狗那桌,你想要跟人打拉扯?人家直接闪现上来一个大招把你秒了你拉扯什么?,简直就是扯淡!

事实也是,清军根本不可能让明朝安心收拾掉南边的匪患,你收拾完了,我不就坏菜了?所以高起潜杨嗣昌等人的想法完全就是一厢情愿罢了。

但很可惜,他们说了不算,作为监军的高起潜权利极大,卢象升也奈何不得,而且,此次北上勤王,高起潜依旧是大军的监军,这意味着,对方的所作所为很有可能在自己身上来一手活动复刻。

能派遣高起潜这样一个成分如此明显的人做监军,上面的意思,恐怕也很清楚了,他也不想打,故而,,洪承畴对于此次北上,态度总体比较悲观,他现在还没有开摆,对于大明心里还有一点最后的念想,但也知道,这次北上勤王,大概率就是走个过场,差不多就得了反而,南方的剿匪事业,是重中之重,如果能够解决对于皇明来说绝对是重大利好。

这些话,当然不能跟曹变蛟说,心里知道就得了,小曹这么耿直肯定接受不了,得迂回着说。

“变蛟,你可知,此次鞑子南下,主要是为了什么?”

“不知道”

“鞑子几次三番入关,都是刚好卡在我皇明剿匪的关键时期,每当我等要剿匪成功,鞑子便要南下,由此可见,这鞑子就是不想让我皇明恢复元气,所以,我们就绝不能如了他的愿”

忽悠员工第一件事,画大饼,一定要先给员工一个宏大的目标。

“我把你留在此处,就是为了让此地的匪患平息,你的统兵能力我一直都很看好,区区匪患,对你来说肯定不在话下,此番皇明撅起之大业,就要落在你的头上了”

画完大饼灌鸡汤,一番操作下来给单纯的曹变蛟拿捏的死死地,当场就将自己被单独留下的烦闷抛到了九霄云外,一副激动万分的样子,恨不得当场为大明抛头颅洒热血。

“洪帅,啥也别说了,你就瞧好吧,我一定要将此地的流寇尽数扫荡殆尽!”

他元气满满的表着决心。

“还有,谨慎行事,我看那大贼姜寒颇为棘手,如果没有十分的把握,不要妄动,稳妥布置,等我回来,我们再做打算”

“是,洪帅”

竟然连洪帅都觉得对方棘手吗?说实话对那个姜寒曹变蛟可以说是带着十万分的重视,他收集过有关对方的战报,知道对方手里有一支很鬼神的军队,还有连发火枪,威力巨大的火炮等等,这些种种都说明了对方的战斗力不容小觑。

不过他没料到哪怕是对于洪承畴来说,姜寒都显得有些过于棘手,必须慎重对待,他的心里也再一次的提高了对对方的提防。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