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节(1 / 2)

明末的格里芬指挥官 6871 字 11个月前

这道牌坊是朝廷为祖大寿立的旌功牌坊,上面雕刻着双龙,有着骑马出征图、侍从图和各种海兽、莲纹等精美图案。(历史上是在宁远,本书中历史发生变化)

辽东大战后,吴三桂受封平西伯,祖大寿没有封爵,崇祯皇帝为了安抚祖家,也为了激起祖家的忠勇之心,这才为他们立牌坊,赐“忠贞胆智”四字,称赞祖大寿忠心耿耿,智勇兼备。

没想到祖大寿这个B,当了汉奸还要留着忠贞牌坊,真的是有够抽象。

茅元仪终究以前是大明将领,看着这帮叛徒心里就膈应,指了指这道旌功牌坊,到:“等会把它炸掉!”

另一边,人形们还在询问姜寒的意思,这帮罕见到底要怎么处置。

姜寒在通信频道开口询问:“祖家的人全都在这了吗?吴三桂那二五仔呢?”

“指挥官,祖大寿在逃跑中被击毙,吴三桂和祖泽润跑了,祖大乐和祖可法突围失败,也都被俘虏了.....”

姜寒回了一句知道了,心里说这吴三桂挺能跑啊,这家伙,祖家几乎全家都被抓,就你跑得快,怎么这大明的将领一个赛一个的能跑,是不是有什么队伍羁绊在里面?

算了,还是处理一下这帮勾罕见吧,虽然背叛的不是自己,但是任何邪恶!终将绳之以法!(蹲马步)

“来人,将祖大乐等一干二鞑子拖上来!”

随着一声高喝,一队骑兵拖着一群被捆着双手的清将,欢呼着奔来。

祖家的势力在辽东根深蒂固,特别在崇祯朝,祖家发展日盛。

当时辞官在家的袁崇焕刚被崇祯重新启用,辽东就发生了宁远兵变,四个月没法军饷的宁远十三营俱乱,绑架巡抚敲诈朝廷,只有祖大乐一营不动,最终袁崇焕平息了兵变,祖家也受到表彰。

己巳之变、中原剿寇,祖家几个将领出力很多,不断升官,连卢象升都夸过祖大乐,援剿之兵,惟祖大乐、祖宽所统辽丁为最劲,杀贼亦最多。

然而祖大乐等人与早已叛国的孙得功私交甚密,早有降后金之志,祖家一半在清,一半在明,两下通吃,为了家族利益枉顾民族大义,如今落得这番下场,也算是死有余辜......

191指着其中一个清将道:“指挥官,那个尖嘴猴腮的就是夏承德,我按照你之前说的把他找出来了,现在要怎么处置?”

“还真让你抓着了?可以啊木桃,不愧是我的心腹爱将!”姜寒有些惊喜,但是怎么处置,又让他犯了难。

姜寒想了想,把他丢给茅元仪吧,既然这位小哥要报仇,就让他报个够。

茅元仪听到了来自191传递的姜寒口信,心中千恩万谢,恶狠狠地看向夏承德:“那便将他千刀万剐,抄家灭族了!此等卖国之贼,天不容之!”

姜寒借着191传来的画面看的津津有味,好家伙,这茅元仪确实仇挺大,上来就是凌迟起步,确实够狠。

蓬头垢面的夏承德闻言立刻扑倒在地,大呼道:“将军愿望啊,奴才.....”

情急之下发现称呼不对,他立即改口道:“将军,末将冤枉啊,将军有所不知,末将乃是为了大明,故意诈降前去......”

“嘭!”的一声闷响,一名义勇军端着枪托重重的砸在夏承德的脑后,制止了他的聒噪,害为了大明呢!大明早没了!狗东西人都认不清,活该让人片死。

姜寒心说乱世用重典,这帮罕见拉出去凌迟也不无不可,干脆也就全部按着这个处置算了,还有这些卖国贼,应该汇集一下写本贰臣传、汉奸录什么的,编入学校课本,教育警示后人。

爱国教育这一块熬!狠狠的给我抓!

除了这些叛国的二鞑子们,还有更多的汉奸官员和俘虏,姜寒将汉奸官员全都流放嘉峪关一带,让他们去看大骆驼呲牙去。

而那些俘虏的数万清军,也全都拉去劳改,铺路,修城,治理水道,这都需要大量的徭役,再加上什么搬运,踩缝纫机砸石头挖煤什么的,也都可以让这些人来。

现在连日内瓦公约都没有,就是要狠狠的虐待!

至于那些重伤的战俘,连劳改都吃力的,当场就地处决。

如今中原被战火连续肆虐,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还养着这帮废人,想屁吃,赶紧去抢胎位就完了,再晚可就赶不上了!

第一卷 : 第421章四百一十二章:洪承畴の野望

自从大炎立国并且开始火速北伐以来,南京城随处都能听到鸽子扑腾翅膀的声音和“咕咕”的叫声,政务中心几乎每时每刻都有军用信鸽飞入飞出。

北京城中的各个机关更是忙的不可开交,各种文书往来不断,从江南各地调粮、调船、征调民夫,连秦淮河上的商船都靠边,将河道提供给运送物资的运船,支援北伐。

自山东大战,大炎军收复京师的消息传来后,整个江南都沸腾了,毕竟这算是咱们大炎皇帝起家的地方,说出去都有面子!

由姜寒一手创立的《大炎时报》等几家报社发行了大量的特刊,面向全国大力宣告大炎皇帝如同闪电般归来北伐成功收复京师的消息,宣传伪顺在中原的残暴统治,随着军事上的失败而彻底终结!大炎来了,天下就太平了,大炎来了!青天就有了!

报社三天一份,又报道了在收复京师后,大炎军队马不停蹄直接北上,三天干碎清军,收复关外失地。

在众人难以置信的目光中,收复京师的热度还没过,关锦大捷的消息如惊雷炸响,再次震动了所有人!

“我大炎军在山海关和锦州大破十五万清军,攻击斩敌四万级,俘虏五万余人......”

“大将军木桃亲率大炎龙骑追击,射杀奴酋皇太极......”(大炎龙骑是191的直属骑兵部队,这个名是姜寒起的,不要小看一个男人在这方面的中二属性啊!)191对这个中二的名字也非常认同,毕竟听上去就很有武侠味,很符合她的审美,而下面的士兵听了同样两眼放光,比191自己还兴奋,让她有些不太懂。

“大军继续北进,收复义州、西平堡、辽阳、海州、沈阳、抚顺......”

整个中原一片哗然,被这连续不断的消息惊的下巴都合不拢了。

要知道之前的皇明那叫一个气势磅礴,要火器有火器,要大军有大军,结果呢?到头来被流贼攻破了京师,被鞑子数次兵临城下,大伙在士大夫的带节奏之下,一直都没想过是自己冲击波,都觉得是敌人太过强大。

可这么厉害的敌人,竟被新皇不到半年全部击溃,安排的明明白白的,这是何等的抛瓦?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对比一下,那大明皇帝在位十多年,干啥啥不行,纯纯的篮子!还得是咱们新皇!

之前听那新皇怎么说的来着?我是步步紧逼的风暴!真就如同风暴过境一般,宵小灰飞烟灭!

打今日起,自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奴酋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自立为汗,建国后金,辽东的大片土地在丢了三十年后,终于重新回归中原了!

鸭绿江,九连城。

九连城北依镇东山,东临鸭绿江,地势险要,有大小九城相连,故此得名。

早些年,大明在九连城筑镇江城,驻扎军队,成为辽东东南部边境上的军事要地,也是历代入朝作战的必经之路,也是双方使节来往的贡道。

万历年间,倭寇屡次进犯朝鲜,大明的军队数次从九连城出发,渡过鸭绿江,击退倭寇的侵犯。

晚清光绪年间,日本再次侵犯朝鲜,清军入朝支援,同样走的是九连城。

经过半个月的奔逃,护送多尔衮返回朝鲜的清军终于到达了九连城。

他们所到之处,百姓各忙各的,一派祥和,毫无战争的气氛,因为没人知道辽东的战况。

出征将近一年,大清的军队应该是战胜了吧!总不能让人干碎了吧?不会吧不会吧?

大清始终没有把真相公之于众,大清之前征兵怎么征的,大家懂的都懂,他们自己都知道自己征兵操作有些不当,所以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子民”,更不相信自己的“士兵”,一旦战败的消息提前泄露,保不准这些刁民会闹腾出什么样子......

九城中满是比肩接踵的营帐,旗幡在夜风中哗哗作响,营中灯烛闪烁,月光皎洁。

中间一座守卫森严的御营巍然耸立,借着月光,隐隐可见营门前一面硕大的旗幡在风中招展。

多尔衮躺在榻上,胸口气闷,浑身无力,一副无比痛苦的样子,边上的御医正在帮着他喂药,要说多尔衮也是挺狠的,那一根羽箭扎的相当深,取出来花了好大一番功夫。

如今皇太极刚刚去世,却不是为期哀悼的时候,后面的追兵可还在呢,群龙无首之下,手中兵权最多的多尔衮,快速凭借自己的人脉加手段成为了事实上的统帅,并假惺惺地说,如今兄长遇害,我虽为帅,却无权主事,一切等到回去再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