哟呵!
这话问的。
答案不言而喻。
朱瞻基又不是傻子,倘若这么直白的言语,都还不能够理解此间太子爷言语中的深意,那么他几乎可以一脑袋给往墙上给撞死得了。
虽然此间问题上,太子爷没有直言不讳的回答,不过此间的言下之意,无一不是告知他,此件事情他老爹也有参与,亦势必有他的点头,这样的事情才能够如此顺利的实施下去。
知晓答案,知道此事,自己父亲参与其中。
不过朱瞻基心中的疑惑,又是不知不觉的升了起来。
要知道此间,大明朝廷大开钱庄,虽然此间有与民争利的嫌疑,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就这件事情上,看那些个刚刚听闻风声的应天府城百姓,一众人群的反应就不难看出。
但就是这样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能够于整个朝堂上上下下,能够遭受这么多人赞誉的政策,为何自己的老爹,却是没有现身此间,没有参与其中。
反倒是销声匿迹,为何没有借机大涨自己的威势。
这怎么看都有些不太现实,就这样的事情和情况,他不相信自己老爹能够看不明白,能够不知道此间的好处。
事出反常必有妖。
怕是此间肯定,有什么他想不到,或者是不敢相信的事情存在。
就在他沉默之际。
站在其一旁的太子爷,如何能够不清楚
短暂的沉默了片刻,朱高炽饶有兴趣的瞥了其一眼,笑呵呵的道
“是不是很好奇,此事咱为何没有参与其中”
听了这话,朱瞻基虽未点头应承,却是不禁下意识的点了点头。
能够不好奇吗
此事,怕是只要是一个正常人,能够不好奇都有鬼。
见其回答,朱高炽也是忍俊不禁的笑了起来,对此无奈的笑了笑,继续道
“凡事不能够只看利益。”
“任何事情上,往往利益和风险乃是共通的。”
“有利益的事情,那么肯定也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此事别看利益很好,但是此间风险则更大。”
“你只想着、看着成事的好处,但是你可曾想过,此间事情倘若不成的后果”
此言出。
朱瞻基直接被问的愣在了当场,一时之间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是啊!
好处的来由往往都,伴随着相应风险。
而此间利益这么大,此间的风险亦是难以想象的大。
一旦此事倘若不能够稳妥,不能够正确的实施下去。
那么必定会背上一个乱政祸国的帽子。
这么大的一个帽子,怕没有几个人能够承受。
纵使他老爹,身居高位乃大明储君。
亦不敢轻易接受!!
明知是好处,却不能够直面。
那么势必要找一个人抵挡在前面,而这个人不出意外的话,就是最不受他喜欢的二叔、汉王朱高煦。
想明白此间蕴藏的风险,那么为何汉王朱高煦会这般去做
他不相信,此间事情,以汉王的聪慧程度能够想不到。
为此。
朱瞻基短暂的沉吟了片刻,低垂着的脑袋缓缓抬起回望了过去,道
“爹……”
“既然如此,为何……”
听了这话,朱高炽半眯着的双眸猛然睁开,似笑非笑的回望了过了过去,冷笑着问道
“为何不参与其中对吧”
“为何咱会打退堂鼓是吧”
毫无疑问。
这话自然是问到了太孙朱瞻基的心坎里。
见其这副作态,朱高炽忍俊不禁的笑了起来,道
“凡事。”
“在明知道会有着巨大风险的前提下,还要硬着头皮往上面凑的人,那不是从聪明,那是妥妥的傻子。”
“再说了”
“朝堂之上,倘若我和老二都下场的话,如若真的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那么又该什么人来唱红脸,又该什么样的人前来唱白脸呢”
“现如今你皇爷爷在塞北征战,朝堂中除了我和老二,谁能够有这样的能力”
还别说。
这话直接把朱瞻基给彻底干懵逼了,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原因无他。
因为这话说的太有道理了。
永乐大帝远征漠北的时候,所下达的圣旨乃是汉王监国。
此间的权力,自然是毋庸置疑。
但是身为大明太子储君的朱高炽,虽然没有任何的名头在身上,但是其自身所佩戴的光环,亦是毋庸置疑的。
就现如今的大明朝堂,非要说谁人的权力最大。
毫无疑问,自然是太子朱高炽和汉王朱高煦两人莫属了,毕竟一人乃是文臣所推崇的仁君,而另外一人则是武将功勋所推崇认可的人。
而现在明显是汉王朱高煦下场参与,那么倘若真的发生了什么不可控的事情。
在永乐大帝未能够返京坐镇的情况下,能够将此危局给镇压下去,能够出来主持危局的人,则自是非太子爷朱高炽莫属。
听了这话,朱瞻基貌似从中品味一些耐人寻味的深意出来,不禁还有些疑惑,随即出言问道
“爹”“按照您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