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节(1 / 2)

舰娘俾斯麦 10697 字 6个月前

“工厂和矿山几乎全部被破坏了,尤其是那几个煤矿的矿井里还被他们放了火——虽然矿山管理部门保证只要封死通风口就可以灭掉矿井里的明火,但是产能恢复起码还要好几年……他们的焦土政策大约掠夺走了26.8万吨粮食,28万头牛,20.9万匹马,36.3万只羊1.8万头猪,另外焚毁了94.1万吨粮食,杀死了1.3万头牛,炸毁1.8万辆拖拉机,屠杀人民50.7万人,还在他们的报纸上拍出了屠杀的照片,甚至还说是我派内务部去杀的……可恶的法西斯,简直是无恶不作!无耻下流!”

没忍住气愤的心情,斯大林直接一拳头砸在了桌子上,甚至把门口的卫兵和秘书都吓了一大跳。不过国家治理和战争指挥关系重大,并不是靠着一股子悲愤就能把问题解决掉的。最后斯大林直接跑到厕所里冲了一把脸,才强迫自己冷静了下来,开始仔细的思索起了对策。

“人民损失太大了,经济重建的工作必须搞得更快才行!我得组织政府部门加急开个会,赶快拟定一批(经济恢复项目的)新名单……”

好不容易才平衡住心中的愤怒跟经济重建的责任的份量并且拿出一点不成熟想法的斯大林,马上又把思路转到了军事上面。

现在的苏联,局势虽然说不上好,但是比起一年前来,已经恢复过来很多了!

虽然,困难依然很严重就是就是了——尤其是,工业产能好爆,但稀有金属难找啊……

因为大批有着丰富产能的老矿山落入敌人手里,所以矿产资源一度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虽然开发了第一批新矿山,填补上了一部分产能缺口,甚至像煤矿和铁矿这样的大宗矿产已经超过了战前,石油工业由于开发了第二巴库(伏尔加-乌拉尔-秋明油田,历史上二战时期开始开发,战后步入巅峰),充足的燃油供应也只是时间问题。可是还有更多的稀有金属和稀有非金属矿产什么的,产能至今入不敷出。

而偏偏这些稀有金属,统统都是某些关键材料的核心!而同样的,苏联现在也是非常的缺乏熟练劳动力,导致武器生产质量的品控迟迟不能过关——战场上很多没有必要的损失,就是损失在这些问题上面!

更别说,苏联大多数军官的训练水平相当让人忧虑,对于战术的理解和把握非常的粗糙!有些时候这帮人甚至干脆就是送人头!明明可以穿插分割的时候非要打正面强攻;明明可以两翼包抄的时候非要打一线平推!不但分散了力量,造成了额外的损失和进攻的后继乏力。甚至因为力量分散没法围歼德军主力部队,所以这些牺牲的将士们,都可以说是白白牺牲的!

平均三分之二的部队在那些不重要的地段处处分兵,而不是集中起来抄德国人的后路!这种打法,跟“远东的同志们”用讥讽的语气讽刺某个对内残对外忍还没本事的光头的套路,居然如出一辙!

虽然已经有多年没有直接从事军事工作,但是昔日好歹也是“查里津马贼集团”大当家,看到伤亡比例的调查报告之后,怎么还能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更不要说,斯大林心中清楚:别看有个共同的敌人,英美对自己可是虎视眈眈得很呢!

为了应付这个局面,同时考虑到为了国家未雨绸缪的尽可能积累元气,斯大林更加变本加厉的严令整顿工业生产和部队秩序,三令五申的下达着保障国家根本底蕴的命令。

比如什么控制单纯的武器生产数量不“过热”,减少对稀有金属的需求啦;什么为了那些伤残官兵们找出路,将他们保送到大学里进行大学教育和工程师训练啦;什么强行召回原先在工厂里担任过工人或者技术员,拥有一定生产经验的基层人员,并且让他们训练新招的工人们,以提高工业生产的质量啦;什么鼓励科技创新和结合实际啦……等等,不一而足。

然后为了弥补前线人员减少带来的影响,又再三要求,在保证作战计划完成的前提下采取更有效率的作战方式,减少不必要的兵力浪费,严控不必要的伤亡率,提高部队训练质量和战术素养——上到战区级别的大本营总代表,下到连排级基层军官,谁敢拿战士们的生命到德军阵地面前“头铁”,政委马上就会带着督战队 “用手枪首先检验指挥官的脑袋铁不铁”!

依靠着这样的政策,以及工业产能结构的调整,苏联扩军的规模虽然比之前要少一些了,但是整个国家的运营效率却反而上来了。加上对于伤亡率的控制,损失的兵员也极大的减少——这样又等于是变相的“解放”了一部分人口,可以作为工农业劳动力和扩军人力储备。这样一来二去的搞了近一年以后,苏联工业增长指标和产品的质量,居然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而且,除了苏联自己的浴血奋战和艰苦奋斗以外,还有另外一个“额外的”利好消息……

“远东的‘同志们’已经逐步逐步的开始控制他们那边的战局,这样我们坚持下去就更有把握了!至于德国人?别看现在这么凶残,但是国家资源获取也差不多到达极限了。最多就是西班牙再多卖他们几百吨钨砂,还有英美在看着呢!然后武器优势的方面……喷气式发动机我们现在VDR3发动机已经快搞出来了,英美大概比我们更早一些?防空导弹那东西我们已经找到应对的办法了,英美技术比起我们还要强不少,估计他们现在划水,也是希望我们跟法西斯匪徒两败俱伤,他们好来捡漏子吧——不过再过两年,远东那边的同志也应该能够控制住局面了。到时候谁收拾谁还不一定呢!”

想着战略局势的铁男,对于未来的预判,倒是觉得自己也算得上是立于不败之地了。甚至于一嘴巴原本向下撇着的大胡子,都笑的有些土耳其式样的上翘。

不过,战略判断在没问题也是一两年以后的事情。然而现在战场局势,让斯大林的脸色直接就垮了……

看着西南战区朱可夫提交的“第聂伯河战役受阻于黄泛区”,以及中线的华西列夫斯基同样的“德寇依托森林和丘陵的地形,有组织的边打边撤,战役进展不顺”的报告,斯大林左瞅瞅右瞧瞧,总觉得德国人是不是在跟自己玩防守反击的那一套——就跟半年前的第三次哈尔科夫一样。

“德国鬼子在这边摆了十几个工兵师,哪怕这里是黄泛区也足以保证坦克部队突击的!而且还有防线,更别说防线背后机场里头还有喷气式……所以,他们会要怎么打呢?”

现在的苏联需要积攒更多的工业,才能有明后年更凶狠的反击!然而对于德国人的反击,铁男虽然林危不惧,但是对可能遭受的损失,也并不觉得自己能有不把损失当回事的底气。

看着地图上满地烂泥的第聂伯河东岸,拧着下巴的斯大林陷入了一大波沉思。

……………………花絮:苏联军工和作战理念调整过程的小剧场……………………

由于大西洋航运持续受到德国潜艇袭击,依然在为航运安全脑壳疼的英美干脆停掉了“涉嫌资敌”的北冰洋航线。得不到足够汽车和部分稀有金属的苏联为了解决后勤运输以及工业生产,在42年底的时候,由斯大林亲自决策,对战时生产进行了重大调整。

最主要的调整方向,就是减产坦克,同时大规模生产坦克使用的风帽-双层被冒穿甲弹,省出来的车辆产能,被用于半履带卡车和拖拉机的生产。

苏联缺橡胶,也没法得到国外补充,而半履带车这种只需要把卡车后轮换成履带结构,既节约橡胶资源,又适应苏联烂地,承载能力还强于原先使用轮胎的时候,自然非常受欢迎。加上把那一部分资源分散、总体效率较低、还有制造轻型坦克的工厂调整转行,苏联的卡车工业得到了一部分恢复。虽然距离二五计划时年产18.5万辆卡车的巅峰时期还有点差距,但是前八个月里居然生产了五万一千辆汽车,预计全年能达到七万五千辆的产能水平,还是很让苏联上上下下都感到高兴的。

(苏联1937-1939年卡车年产量都在18万以上——出处《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

而坦克产能的缩减,对于原本习惯了“带上钢盔出去送”模式的苏联军方来说,肯定是很有意见的,甚至就连学阀出身的苏联组织局尝(你懂)委,国家计委主任我兹涅先斯基,都觉得这种做法难以接受。但是相当一部分稀有金属的缺口摆在这里,矿山要么被德国占领,要么是刚刚收复土地还没恢复产能,要么是苏联自己也缺乏而且暂时还没法进口……到最后也没拿出解决办法的军队和工业界,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虽然在认栽背后,他们也把“那个到处干涉工业的斯大林亲信,粗鄙无文的兵痞炮筒子”的总后勤部部长兼弹药生产人民委员格里高利·库里克元帅给惦记上了,而且还在小本子上记住了深仇大恨——他们对面的德国同行,现在也同样记恨上了吕特晏斯和奇猫博士科研组,而且很巧合的是,在这一点上苏德两国军官团的立场,居然基本上是完 全 一 致。

天晓得这两边是不是都有点立场决定智商,或者说白了就是屁股决定脑袋的跤♂易……

不过库里克可没时间管这帮家伙的节操,他现在可是一脑袋直接扎进了军工生产里面,为了提高武器装备的质量和攻击力而忙得脚不沾地,一点“管闲事瞎操心”的功夫都没有!

“100mm低阻风帽加双层硬被帽的次口径穿甲弹库宾卡最终测评报告?千米垂直穿深230-240毫米,60度110毫米左右?以现在我国的技术和生产环境只能做到这个地步么?”

看着手中的弹药测试报告,咂咂嘴吧撇撇小胡子,库里克元帅抓了抓自己铮亮的大光头龇牙咧嘴的想了半天,总觉得是不是还是不太满意。

德国E50“重型坦克”的正面装甲是120毫米/60度,新型炮弹的穿深还是有些不保险——虽然相比原先那个千米垂直穿深只有185毫米的破烂好上不少,可是也要到八百米才能击穿E-50。而E-50的105主炮使用钨心脱壳穿甲弹的话,却是可以在一千七百米以上直接炮毙掉自己这边的T-54坦克的!

但是,现在的苏联缺乏钨,没办法大量生产比这更好的炮弹啊。

虽然依靠开发西伯利亚和乌拉尔的矿山,苏联的钨产量从40年的550吨增加了不少,头八个月就生产了七百多吨(历史上1943年苏联精炼钨1030吨)。但是对面的法西斯可以从西班牙进口,甚至在德奥边境地区还发现了一个露天钨矿,也就是每年可以控制的精炼钨达到了三千多吨——如果西班牙增加对德出口的话,那就有四千吨!这根本没法比的好么!

而且,由于德国不缺钨,强悍的喷气式战斗机也已经批量服役了!为了抗衡德国鬼子的喷气式,这些宝贵的精炼钨里,大部分要供应给留里卡设计局以研发和生产喷气式发动机。不然的话,坦克再多,在飞机翅膀底下照例就是一坨废铁!

要不是这个原因,也不至于让这个新型穿甲弹都只能用很少一点点的钨去当第二层被帽,让弹芯的“钢棍”顶着这个与其说是被帽还不如说是凿尖的东西往里头拱的地步。

身为查里津保卫战时期就出名的老炮兵,而且是炮弹专家,库里克当然估算的出来,如果能够用上足够的钨,T-54坦克的主炮穿深完全可以跟对面的E-50做到互爆!但是,开战之后,大量建设完善,产量丰富的矿山被德国法西斯占领,那些冶炼厂虽然不少都撤了出来,也只能眼巴巴的等着西伯利亚这边的新矿山按期送货。

钨砂矿都是好的——好歹在1932年苏联在这边组织大规模地质勘探的时候,就新发现了一万四千多吨的资源储备。但是其他缺乏的金属,比如铜矿,铝土,这边的资源比起丢失领土的资源,还是无法满足需要的。就比如说铜吧,战争的爆发让80%的铜矿落入敌人手里,即使是现在开挖了一批新矿山,按照原先的生产模式,铜矿的缺口也超过了三分之一!

“所以现在只能尽可能的节约资源,战役也是要慢慢来才行么……”想到由于炮弹质量导致输掉战役,被斯大林直接枪毙的乌斯季诺夫和万尼科夫他俩,再看看眼前由于资源限制,提高到极限也只有这点穿深的炮弹,也只能无可奈何的抓起电话,去给斯大林打电话报告。

“……也就是说,格里高利,现在的问题主要是没有足够的原料,所以你也没办法么?”

“是的,斯大林同志,很惭愧,目前我们只能做到这个程度了,哪怕战士们骂我……”

“算了,这不是你的错,好歹也提高了百分之三十,能做到八百米内打穿E-50了……”话筒对面铁男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所以这个炮弹还是拿去用吧,反正现在以积攒力量为主,等明年科京的重坦(IS-7)和留里卡的喷气式出来了,我们就可以去跟法西斯决战了。”

“明白了,我会继续督促军工部门,让他们的资源使用更有计划一些。”

“行,就这样,没事我就挂了。”

挂断电话之后,斯大林原本苦笑着的脸色瞬间一冷:“库里克倒是尽力了,不过有些个家伙可就有点过分了——真以为我不晓得,那几个转移出来的大学里头,总有几个说怪话的家伙,说什么为了让美国重开对我国援助,就要答应美国那些企图彻底控制我国经济的要求?还说什么美国经济发达,工业强大,宁可债台高筑,也要跟他们对接,这样有利于发展经济什么的……哼!这帮家伙吹捧这点嗟来之食,不就是为了吃里扒外,卖国求荣吗!”

愤愤的哼了一声,斯大林站起身来,抓起烟斗走到窗前,用阴冷的目光隔着克里姆林宫的围墙,瞟了对面苏联国家计委大楼的方向一眼。然后他就站在这儿,入神的想着一些事,直到烟斗里的烟丝燃烧殆尽了,吸不到烟气味道的他才回过神来。看了看手里中烟斗里烧尽的烟丝,沉吟半晌,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自言自语的开始嘀咕:

“希特勒这家伙的确是条疯狗,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损失,但是绝对不能为了对付这条疯狗,就把一只老虎给放进自己家里!”

又瞟了一眼计委大楼的方向,斯大林放下烟斗,坐回到了办公桌前。只不过在他的心里,对于一些事情,以及这些事情背后推波助澜的人,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和决定。

第八百九十六章:故乡的消息

原本沃野千里,风景秀丽的第聂伯河东岸大平原,现在已是一片泥水遍地,一片狼藉的黄泛区。

初秋的微凉轻轻的拂过满目疮痍的大地。在壮美的云层遮蔽住夏末的暑意之后,连大草原上往日最为恼人而且还有传播疫病风险的毒蚊子,现在的活动也明显要比之前收敛了几分。

虽然空气中明显还有一股子消毒药剂和漂白粉的刺鼻味道,但是大家也早就已经习惯了。

俗话说得好,大灾之后有大疫。法西斯匪徒在这里杀人放火杀得血流成河,还到处决堤放水,甚至还不晓得有没有水井里投毒甚至昆虫带鼠疫之类的名堂——毕竟,苏联人印象里,德国鬼子的德行,可是伤天害理无恶不作。

趁早派出防化兵、医疗组、打井队什么的,既是有备无患,同时也是为了部队安营扎寨和居民重建家园解决卫生隐患——虽然听起来耸人听闻,但这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镇子的废墟已经被防盗网和防雨布拉成了兵营、车库和临时维修车间,远方隐约传来的有一搭没一搭的隆隆炮声和哒哒枪响,给这片惨淡的风光和伤感的云层带来了刺耳的伴奏声。染黑了云层的烟柱、荒烟乱草间的新坟、从大战之前压抑的气氛再联想到河对面无恶不作的德国人,都让人有一种按捺不住的,名为复仇的烦躁,甚至还有一个忍不住就要报社的冲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