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朱元璋恍然大悟,他立刻反应过来。当年他广积粮,缓称王,不就是为了积攒家底,能够给予下面的人更多的利益,特别是将士。
可单纯的有钱,就足够了吗?
这天下财富有数,每一笔都有去处。如果卫所败坏,军户们失了土地供养。他又哪里变出那么多的钱,去养天下百万大军。
“对,有钱了,养一只精锐。”
“不要搞什么又当兵又耕地,甚至还要给勋贵们去修房子。”
“这种搞笑的事情,是军队该做的吗。”
朱钧不得不嘲讽,这所谓的卫所制度,简直可笑。
朱元璋脸色尴尬,他也知道有这种事情,但他想来,既然不打仗,这些兵士闲着也是闲着,何不做点事情,也就没有管。
“不说百万,十万都足以。有个一两万精锐骑兵,加上三五倍的精锐步兵,其实足够用了。”
“除了护卫京师,平时调上步骑几千人,足够扫平一个地方了。”
“而且有钱了,就能够约束将士,做到秋毫不犯。”
“就像老吴你说的,有了大军,钦差去地方巡查,要是愿意做事,还怕什么土豪劣绅。”
“百姓见了,知道天子确实在维护自己的利益,自然箪食壶浆以迎钦差和大军。”
“只要百姓不起来造反,天下自然能够长治久安了。”
朱钧叹息道。
朱元璋深以为然,但想到养兵的钱,哪怕只需要十万,还是觉得头疼,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去养这么一只什么也不做,专门当兵的精锐大军。
朝廷就算拿得出这笔钱,也不会随便同意。
而且如何把握这么一只完全不事生产的大军,对天子而言,也是麻烦的事情。
但朱元璋还是觉得,如果能够做到收回天子之权,这事情,也必须做成。
“钱啊,这大明的税赋,虽然不少,可养数万精锐大军,也不是一笔小钱啊。”
朱元璋感叹道。
朱钧吃了几口,听到这话,有些古怪的看了眼朱元璋。
“税赋?”
“恐怕不成,就大明这税赋的政策,只会越来越烂,别说养兵了,迟早连朝廷都养不活。”
朱钧嘲笑道。
“你说啥?咱大明赋税,可是参考了唐宋之制,又避开蒙元之弊,还不够完善吗?”
朱元璋惊疑道,他才决定考虑这事能否做成,就又有了新的问题?
“呵!老吴,你这话也说得出口。照抄的税收政策,算什么参考。而且胡乱给人留下漏洞,也好意思说完善。”
朱钧嗤笑一声。
“这是啥话,就算照抄,那也是历朝经验,大明吸取经验教训,定了税法,难道不对?还能自个瞎编不成。”
朱元璋怒目圆睁,他思来想去,觉得历朝历代的经验,已经极为丰富,而他又吸取了其中教训。
特别是前元的税法混乱,底下人更是胡乱收取苛捐杂税,才想着定下税法,一劳永逸。这难道还有问题?
“如今大明基本沿用了唐宋以来的两税法,夏征夏税,限当年八月纳完;秋征秋粮,限第二年二月交清。”
“以实物为主,除了米麦,还可以钱、钞、金、银等折纳。”
“除此之外的额外税收,诸如市税、关税和舶税,都懒得说。”
“就说这正税,两税,它就丝毫没有吸取教训。”
“如今清丈土地,编人口户籍,土地所有,登记在册。以这黄册和鱼鳞册为征收依据,收取土地税和人口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