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2 / 2)

“人力有尽,百亩足以耗尽一户人全力,这千亩岂非谬论?”

朱标皱眉不解道。

“就算百亩,还不够吗?”

“而且,也不是没有更多的办法。”

朱钧神色幽幽的看着朱标说道。

朱标不由深思,这样的事情,真的可以做到吗,如果真的可以做到,百姓又是会什么样的反应呢。

父皇的威严,抵得过实实在在的土地吗?

朱标很难相信,特别是如今明白了权力之道,更是了解百姓们会如何选择。

“故土难离。”

朱标咬了咬牙,给自己和百姓找了个理由。

如果日子还过得去,百姓总会留恋安定的生活,留在家乡。

“故土难离,但总有人逼迫他们呀。”

“大明立国至今,年年天灾,不是旱就是涝。洪武大帝能够免除受灾百姓的税赋,与民休养生息,但他们总要找活路的。”

“几千万百姓当然不会离开故土,几十上百万人还是有的。”

“这百十万人若是富贵了,衣锦还乡,百姓还能不认可,不相信吗。”

“以点及面,天下...”

朱钧意味深长的说道。

朱标心生慌乱,不知所措,突然觉得要是父皇在这里该多好。

“你看你,慌什么。”

“事情哪有这么简单,不是说了,凡事要师出有名。如今天下名义,都在天子手中。”

“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

“我不过随口说说,也不是真的就能做到了。”

朱钧看到朱标的神色,觉得颇为也有趣,有些好笑的说道。

朱标神色不定,心中波澜起伏,不知在想些什么。

...

紫禁城,乾清宫,朱元璋手握奏折,认真批阅着。

这样的画面,贯穿了朱标大半的人生,熟悉且令他安心。

“父皇。”

朱标似乎心情沉重,神情恍惚的简单的打了个招呼。

“嗯,回来了,事情做的如何?”

朱元璋点了点,也不抬眼,继续看着奏折。

“先生不耐俗务,只是看了一眼,事情都由儿臣做了。”

朱标实诚的回答道。

“嗯?哼,这小子,也是。”

“咱看他见识虽多,知识广博,但终究是个小孩,少不更事。真要面对实务,不见得就能做好。”

“能有这份自知,也是不凡。”

朱元璋没有觉得惊讶,他早就意识到了,这小子从始至终连身边的人都懒得安排,一心只做自己的事情。

显然不是能够处理实务的人,如今不过是确定了这一点。

心中更是多了一份放松,有能力,太过完美,未必是什么好事情。

放下心,觉得可以让标儿和朱钧多加亲近。

“这事放后面说,咱们好好论一论。”

“咱先跟你说说今天朝堂上的事情。”

“那小子给咱提意见,给百官加俸禄,来取消免税之制度。”

“那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咱自己想了想,就有了个更好的主意。”

朱元璋带着几分自得笑道。

朱标点了点头,在一旁认真的听着朱元璋的话。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