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 50-60(第1/31页)

第五十一章

从后世电力驱动的大型收割机起, 诸朝古人就对电感起兴趣。

直到现在,他们终于能进一步了解电。

可也有人忧虑,“咱们的时代, 真的能拥有电吗?”

就像钢筋,就算给了他们制作方法, 以他们目前的水平也做不出来。

尤其是像嬴政等时代靠前的人, 已经皱起眉头。

【首先要明确电是什么?

天上打雷闪电见过吧,我们所说的电, 和天上的雷电, 是同一个东西。】

“电和天上的雷电, 是同一个东西?”

“虽然之前就觉得电熟悉,可总觉得不可能,因为人怎么可能驯服雷电呢。”

雷电概念, 自古有之。

可在姜叶和江雪揭秘之前,诸朝古人都不敢把两者联系到一起。

因为天上的雷电遥远而让人心生恐惧,让人心里只有惧怕。

再和后世乖乖听话,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电比起来,说它们是同一种东西, 谁信啊。

【除了自然界的电, 我们身边也有电的存在,比如说有时候衣服干燥, 手碰触到产生噼里啪啦的反应,那种感觉让人微麻, 且过程中会看到许多微小的星子颗粒,那就是电的具现化。

这种被称为“静电”, 想要避免, 可以让空气保持一定的湿度, 比如往干燥的房间放一盆水之类。】①

诸朝古人们大惊失色,“静电,我们身上居然也有电?!”

他们以前不知道什么是静电,但却经历过静电产生的现象。

“难怪那时候我身体会发麻,原来是电的缘故,不行,我得赶紧往屋里放盆水。”

“我也去,咱们这地方干燥,万一哪天把咱们电死怎么办,就像被雷劈死一样。”对静电不是很了解,充满恐惧的人们赶紧行动起来。

不同于雷电,远在天边,下雨打雷天不出门就可以避免被雷劈,静电则不同。

静电现象可不分室内室外、白天黑夜。

【从静电可以看出,电这种能量,一直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只是古人不会使用这种能量,而我们则学会使用它。】

“我突然感觉自己好危险!”听到电一直在他们身边,诸朝古人们第。一反应不是惊喜,而是惊吓。

就像他们对天边雷电的畏惧一样,对于自己身边的电,同样避恐不及。

“怎么才能得到电?使用电?”也有人执着于电的本质。

姜叶和江雪的话,让他们心里升起希望,既然电一直在身边,是不是说,身处古代的他们,也能够得到和使用电?

【电分几部分,分别是产生、储存、运输及使用载体。②

首先来说产生。】

【由于天上雷电不好收集,所以电虽然是从雷电中得到的灵感,现在电的使用,却不依托雷电。

我们使用了别的办法,生产出和天上雷电能量相同的电。】

“原来后世的电是通过别的办法做出来的,而不是直接取的天上雷电。”

这让诸朝古人心里对电的恐惧少了一点。

【就不说那些大型的发电厂了,我们来带大家做一个简易的盐水电池吧。

制作材料需要用到盐水、铜片、锌片、导线及使用。的电器。】③

“盐水、铜片、锌片,这些我们都有!”

“导线是哪种线?以及电器,咱们目前没有。”虽然最后一样没有,可是其他几样,却没问题。

【导线的话以铜线最佳,铜线外表,最好包裹一层绝缘体,没有绝缘体,铜线会漏电,不小心碰到会被电到。

至于绝缘体,最好用橡胶,没有橡胶的话用干布和干纸也行,注意,必须得是干的,一旦湿的,它们就会导电。】④

“原来导线是铜线,这个咱们也有。”

“绝缘体和橡胶虽然听不懂,干布和干纸咱们也有。”

“这样一来,咱们岂不是就差最后一样?”

这个发现,让诸朝古人们振奋不已。

“不过,就这么简单几样,真的可以做出电吗?”也有人表示怀疑。

实在是这几样东西,太简单了,哪怕他们身处古代,凑出这几样也没问题。

【使用。的容器,我们这里选的是小灯泡,因为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电力很微弱,灯泡太大根本带不起来。

而且别看灯泡小,其内部蕴含的科技力量可不小。】

“好小,那什么灯泡,还没主持人手掌大呢。”诸朝古人们看着姜叶和江雪手中的灯泡,这么小的灯泡,能明亮吗?

“这有什么难的,不管是用玉石雕刻,还是琉璃制作,我们都能弄出来!”也有古代人不以为然。

他们只从灯泡的外表判断,不觉得这有什么难的。

【灯泡的外壳是玻璃,用来保护里面的灯丝和隔绝外界接触。

至于里面的钨丝,是科学家经过上千种材料、数千次实验,才得出最适合灯泡的灯丝。

除了外壳和钨丝外,灯泡内部还有一种惰性气体,可保护和延长钨丝的使用寿命。】⑤

等姜叶和江雪说完,诸朝古人们恍惚。

“光是一个灯丝材料,就试了上千种材料,和数千次的实验……原来后世的一切,并不是凭空得来的。”

在这之前,他们一直憧憬和向往后世的各种便捷器具,却没想过它们的诞生过程是何等艰辛。

光是一个钨丝,就那么耗费精力,其他东西耗费的精力,只会更多,而不会更少。

“灯泡吗,我们一定做出来!”原本因为灯泡过程而退缩诸朝古人心里鼓起勇气,先前的迷茫消散而空。

后世经历那么多次失败,都没有放弃,所以他们失败也很正常,但只要坚持下去,他们也会有成功的一天。

【原材料准备好以后,就可以开始实验。

首先,把铜片和锌片各自连接到铜线的两边,连接方法不限,以固定为主。】

刚好姜叶和江雪准备的铜片和锌片两端带有小孔,通过小孔,再一扭,就把铜片和锌片固定在铜线上。

两人一同准备了五根铜线,四杯盐水。

【接下来依次把铜片和锌片放置到不同的盐水杯里。

注意一条铜线的两端不能在一个杯子里,一个杯子里不能同是铜片或者锌片。

铜片和锌片,还有铜线的位置,都得错开。】

姜叶和江雪一边说一边做,并不难,诸朝聪明人很快就跟着做好。

“这样就行了吗?”太过简单,以至于让他们迟疑。

【最后一步,就是连接电器。】

连接四杯盐水用去三根导线,剩下的两根,一半插在水里,一半露。出来,连接电器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 50-60(第2/31页)

的部分,就是两根露。出来的导线部分。

随着姜叶和江雪手中的铜片和锌片同时碰触到小灯泡上,小灯泡的光亮起来。

为了让人看的更加清楚,大厅灯光暗下去,只剩下小灯泡的光亮。

“真的亮起来了,原来后世的电灯,就是这么亮起来的!”

“可惜咱们没有灯泡,就差最后一步。”已经跟姜叶和江雪做到最后,只剩最后一步的古人们恍惚。

也就是说他们现在距离电,只有一步之遥。

虽然这一步,按照钨丝的发现过程,还会耗费很大精力,可也比之前连电怎么产生的都不知道要好。

【断开连接,灯泡不再发亮,通过这个现象,我们可以制作出控制电灯的开关。】

灯泡明灭几次后,直播间灯打开,但通过刚才几次连接、断开,诸朝古人们对电灯开关也有了模糊的想法,“原来这就是他们人没怎么动,却能开灯的原因。”

【除了盐水电池外,还有水果电池,水果电池就是把盐水换成偏酸的水果,如柠檬、苹果等,如果想电力强,可以撒点盐。

除此之外,铜片、锌片、铜线等配件和插法不变。】

“水果也可以发电?”诸朝古人们觉得匪夷所思,倒不是质疑,而是这实在超出他们的想象。

“咱们倒是不缺苹果,而是缺灯泡等相应电器,灯泡有没有什么代替品呢?”

“除了灯泡外,盐水电池还能让什么电器动起来?”诸朝古人们想方设法的询问。

灯泡技术问题他们现在解决不了,可电器的使用作用,也不止灯泡一个用途,他们想试试别的途径。

【之所以用灯泡演示,是因为盐水电池电力不够,以及灯泡可以直接亮起,但换成别的东西,比如风扇,则需要加个马达做中间驱动,原理不如灯泡直观。

不过大家要是感兴趣,等直播结束后,我们会把相关资。料整理出来。】

【总之,随着电的发明,我们步入新时代:电器时代。

电器改变和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水和电,也从现在大家建房之初,就需要考虑进去的事。】

说完电,姜叶和江雪把主题回归到房子上面。

他们身后出现房屋建造的模型,里面有对水路和电路的明确规划。

这是古代建房时,不需要考虑的事。

他们的水一般都在屋外,而不是在室内,至于电,古代根本就没有那些东西。

但是,诸朝古人们不得不承认,后世的水电功用,能让人的生活更加便利。

“不需要出门就可以用水用电,真好。”

【水电规划好以后,家具也是房屋必不可少的存在。

只是咱们今天的家具,和古代家具有所不同。

床和衣柜就不说了,来看冰箱和洗衣机等。】

【冰箱在古代被称为冰鉴,被发明的历史很早,只是那时候冰鉴是大件,基本都是贵族使用,普通人很难见到。⑥

而现在,冰箱已经走进千家万户,且比起古代的冰鉴,冰箱在电力作用下,还有了冷冻功能,能让食物保存更长时间。】

视频内,冰箱打开,上层冷藏、下层冷冻,可储藏许多食物,其功能让诸朝古人们十分眼馋。

就是姜叶和江雪所说的古代大户,他们也很羡慕,“我们已经没有冰鉴了,因为冰鉴也是青铜器做的。”

既然青铜器有。毒,那他们肯定不会再用。

不过说真的,除去冰鉴原材料,冰鉴功能其实挺香的。

【洗衣机更帮人省了很多力,以前人洗衣服需要人力,古代还衍生出专门帮人洗衣服的职业,夏天还好,冬天水冷的别提多遭罪,除此之外还需要弯腰,所以以前洗衣服,是一件很受罪的事。

至于现在,有了洗衣机,衣服扔进去,加上洗衣粉,然后一切交给机器,等洗干净后拿出去晾晒,比用手洗衣服,不知省去多少时间和精力。】

看到洗衣机的视频,诸朝不乏正在洗衣服的女人们愣住,“后世居然连洗衣服都有专门的机器吗?”

这无疑超出她们的想象。

而且,后世洗衣服,居然不需要人动手,只需要把衣服放进去和拿出来晾晒就行,她们要是也有洗衣机,可以省下时间和精力去干别的家务。

这是还没跳出既定思维的女人们。

还有一些女人眼睛忍不住发亮,“洗衣机真是太有用了,我也想有洗衣机。”

听到她们的话,她们身边的男人们撇嘴,“要什么洗衣机啊,那玩意一定很贵。”

“不,后世洗衣机价格一定很便宜。”有女人不服,据理力争道。

而男人们依旧不以为然,“就算洗衣机真的便宜,也没必要买啊,毕竟家里又不是没有洗衣服的人。”

反正又不是他们洗衣服,洗衣机自然不是“必需品”。

听到他们的话,有些女人忍不住错愕,陡然意识到,在男人们心里,女人们就是“洗衣机”,自然没必要再买专门的洗衣机。

她们想要反驳,却连反驳的底气都没有,因为这就是事实。

“可是,冬天洗衣服,真的好冷,好难受……”她们呢喃。

就算不是所有女人都意识到自己是“洗衣机”,可对于切实冬天洗衣的她们,都能感受到痛苦。

“算了,谁让咱们没后世的女人命好呢,咱们要是托生到后世,而不是古代,就好了。”有女人忍不住呢喃道。

她们不甘、难受过后,习惯性的认命,只有这样,她们心里才会舒服一点。

“不是这样的,只是你们的男人不心疼你们,这跟时代没有关系,难道后世女人就全都能用上洗衣机,而不存在自己洗衣服的人吗?”也有人冷笑,看透枕边人的凉薄。

不,或者说她们一直都知道枕边人靠不住,只是以前她们不愿意承认,现在则鼓起勇气承认这一点。

对于洗衣机,诸朝男人的确没有女人们上心,毕竟男人们普遍都有人洗衣服,他们不存在相应的需求。

比起洗衣服的辛苦,他们更惊叹洗衣机的便捷,还有后世对洗衣服这件事的“小题大做”。

而姜叶和江雪,说完冰箱、洗衣机后,就开始说厨具。

后世的各种厨具,让诸朝古人们眼花缭乱,并同时忍不住流口水。

“后世房子虽然没有院子,楼层也高,可干什么都很方便。”

“对啊,本以为地方小还会不方便,没想到完全不是这样。”

后世房子虽然不大,却也什么都包括在内,这点让诸朝古人们由衷羡慕。

【让我们回到古人的住房,说起古代建筑,还有一项技术不得不提,那就是榫卯结构。】

“榫卯啊,这有什么好说的?”诸朝古人们不以为然,实在是这种技术,太常见了。

但凡会点木工的,都会这手艺。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 50-60(第3/31页)

【凸出的部分为榫,凹进去的部分为卯,两者连接的方式,被称为榫卯结构。

榫卯结构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智慧结晶,现在已经不常见。】⑦

“后世不用榫卯了,也是,后世有水泥,房子都是浇灌成型。”

“主要是后世都不用木头建房了,而榫卯是用在木头上的技术。”

当听到后世已经不常用榫卯结构,诸朝古人们先是惊讶,随后就是恍然。

恍然过后,又是淡淡的惆怅,尤其是木工匠人们,从没有想过,榫卯技术,也有失传的可能。

有些东西一直在身边的时候,可能会不以为然。

直到它消失,人们才蓦然回首。

榫卯技术就是这样,有的时候不觉得重要,可等未来失去,人们才察觉到它的重要性。

不仅是榫卯的技术,还有榫卯相关的各种文化。

【接下来让我们带大家领略中式建筑们的对称之美。

对称,不仅可以让建筑更稳固,还能更美观,关于古人们对对称的理解和喜爱,我们可以从现存的古建筑里看到一二。】

【四合院是中轴对称的经典建筑之一,咱们之前说房子的时候,介绍了坐北朝南的主屋,现在从主屋中间找出中轴线,以及测量两侧房屋的距离,形成更多对称。

除此之外,与主屋相对的方位,也可以建房,关于这个位置,古人一般都会用围墙做隔断,做出内门。】

【如果四面房子中间没有门,被称为一进院,多一道门隔断,被称为二进院,后面以此类推。

古代百姓们居住的一般都是一进院,后面的几进院,则为达官显贵们所有。

咱们现在看到的精致四合院,就是古代贵族们的居所。】⑧

“就算是我们,也很难建的起四合院啊。”诸朝百姓们道。

“对啊,四合院是四面都有屋子,我们一面屋子都困难,有的连墙都没有。”

不过他们虽然没有四面的房子,但确实只有一个门。

哪怕是栅栏、篱笆门,也确实是门。

“高兴不起来,后世四合院的主人呢?”古代贵族们道。

看到后世四合院,他们就发愁自己房子及子孙后代的未来。

“哼,后世帝王都没了,难道还有那些世袭的贵族。”帝王们想到后世没有帝王的事,忍不住冷哼。

“这可不好说,咱们古代改朝换代,也不影响贵族们继续荣华富贵。”同阵营的皇室宗亲道。

结果这话听完,帝王们心里更加难受。

【看完小的四合院,咱们来看大的四合院:皇宫!

皇宫也非常讲究对称美,这是秦汉唐宋明清等朝代的皇宫视频,是不是很美?】

“噗!朕的皇宫!”这一刻,诸朝帝王们别提多破防。

毕竟知道后世没有帝王是一回事,看到后世随便进皇宫,又是另一回事。

就连之前还为自己家四合院操心的贵族们,也目瞪口呆,“按照门的数量算,皇宫得是多少进的四合院?”

再一对比这么大的皇宫,未来都没了主人,他们都为帝王们感到心疼。

“原来皇宫里面居然长这样,赶紧记下来,到时候说不定能刺杀狗皇帝!”也有人想开发皇宫视频别的用途。

“不行,皇宫守卫重重,很难刺杀的。”这个想法很快就被人叹息否定。

【关于房屋篇,我们就说到这,最后祝大家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

照例小游戏,大家下次直播见。】

姜叶和江雪退开,身后视频内呈现的各种中式建筑却没有消失,而是继续播放着。

同时还有相应的小游戏,等待观众们参与。

这让古人们恍然,“这就没了?跟衣食篇比,住房篇好短?”

“主要是房子的确只有功能、材料几方面,对咱们来说,就算知道后世房子是水泥和钢筋做的,也没办法做出来,相比之下,还不如进砖窑烧砖,多挣点钱划算。”

当然那是对于底层百姓而言,对于权贵们来说,这期直播内容还是很炸裂的,比如知道自己死后,陵墓的结果之类。

除此之外,还有电,也没他们刚开始想的那样难。

“对了,这次的游戏奖励,是水泥、钢筋、玻璃、电等东西的配方,比直播内容详细不少。”

就像水泥和钢筋,直播间只展现其成果,现在则给出详细步骤,还有玻璃、电也是。

总的来说,这次游戏奖励还是不错的。

这次直播过后,诸朝砖窑招人,很多男人都进去打短工。

至于女人们,在之前的衣服篇,就有人提出纺织厂,直到最近才落实,纺织厂自然以女工们为主。

食物的话,有游戏奖励的种。子,虽然就算长成,种。子数量也不会让他们马上填饱肚子,可比之前什么都没有强。

百姓们有事做,除却那些被压迫到极致的存在,诸朝整体并没出现大动乱。

当然帝王们并没有放松警惕,就像嬴政、刘彻等帝王,已经让朝臣修改相关律法,就等适合的时候推出来。

除了百姓们日益增长的民智,让当权统治者们忧心外,他们还让下。面加大对玻璃、电等东西的研发。

随着做的事情越多,人手却跟不上,哪怕是实施愚民政策的嬴政,也不得不承认,开启民智,也有有利的一面。

起码他现在把诸子百家都弄来咸阳,人手依旧不够。

“其实我心里还是疑惑,后世房子那么高,他们是怎么下去和上来的?”诸朝有人闲暇之际,依旧对这个问题念念不忘。

“就不能是他们走下来的?”

“那得多累啊,要我说后世肯定有能快速上下的办法。”

听有人这么说,其他人沉默一瞬,而后道:“要是天幕出现之前你这么说,我们一定会笑你异想天开。”

“那现在呢?”

“等下次天幕吧,后世要是没有快速上下的办法,到时候再笑话你不迟,不过……我们觉得你说的挺有道理的。”

多次天幕直播下来,人们的大脑不再像以前那样死板,说着他们心里期待起下次直播的内容。

“衣食住行,已经说完住房了,下次直播该说‘行’的方面了。”

“也不知道后世人又是怎么出行的?”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②③④⑤⑥⑦⑧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第五十二章

一个月后, 姜叶和江雪再次直播。

【关于行,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行走的方式, 以及道路类型。】

【首先说行走方式,最古老的行走方式为走, 用人的两只脚和腿。这样一来, 鞋就很关键。

可对于古人来说,并没有咱们现在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 50-60(第4/31页)

类型和数量这么多的鞋子, 他们的鞋子, 一般为草鞋和布鞋。】

“草鞋一般是我们平民穿, 虽然我们也有布鞋,但舍不得常穿,因为穿久了鞋底会磨损。”这让鞋子不是很多的他们的来说, 自然珍惜。

“穿着草鞋,走路远不如布鞋。”常穿草鞋的人感叹道。

【首先从草鞋和布鞋的材料上,我们就能看出草鞋并不耐磨, 且草鞋底是软的,一旦道路崎岖不平衡脚底板就会硌到, 让人十分难受。

但胜在草鞋原材料容易获得, 磨损了也比布鞋好替换。】

【布鞋的话,底子比草鞋厚, 也更耐磨,但也更珍贵。

按照古代的生活水平, 底层百姓们有布鞋但不会常穿,能常穿布鞋, 则是实力的象征。】

“又来这一套。”听到姜叶和江雪连脚上最不起眼的鞋, 都要分出穷人和富人, 衣食无忧的权贵们皱眉,心里不是很舒服。

尽管姜叶和江雪说的都是事实,可他们还是不想把自己和那些底层人相提并论。

在他们心里,后世提起贵族时,应该是崇拜且推崇的语气,而不是像现在,又把那些泥腿子,和他们放在同一水平。

“我们脚上的鞋,怎么可能跟穿的起布鞋的人比。”只是鞋的对比差距,就让诸朝底层百姓们黯淡无光。

不是他们讨厌姜叶和江雪,而是他们为自身条件感到自卑。

【这是草鞋和布鞋的制作方法,从过程大家就可以看出,一旦路不好,穿草鞋就会伤到脚,布鞋的防御力则好一点。

但能不能转换思路,想办法增加草鞋的厚度,反正它也是编织出来的,问题应该不大。】

“那是草鞋的编织办法!”诸朝有人对草鞋的编织办法感到惊喜。

哪怕是古代,也不是人人都会编织草鞋的,换句话说,古代并不是人人有鞋穿,多的是赤脚走路的人。

草鞋底子软薄,很多时候还会伤脚,可也比一直光着脚走路的情况好些。

赤脚没有草鞋的人,开始割草晒干,准备编织草鞋,有草鞋和会编织草鞋的人,则恍然,“我们之前怎么没想到呢!”

既然一层草鞋底子软薄,那多几层呢?或者草鞋之间垫上干草,增加厚度和硬度,起码不让草鞋再像之前那样硌脚。

就像布鞋那样,布鞋是千层底,其厚度和硬度,就是一层层叠加出来的。

【除了草鞋和布鞋外,古代还有几种特殊的鞋子。

比如木屐,大家一边穿汉服,一边穿木屐,会给人一种不伦不类感。】

姜叶放出木屐图片,木屐就是木头鞋,下。面有屐齿。

再一搭配华夏传统服饰,给人的感觉怎么说呢。

“木屐就是屐履啊,哪里怪了?”诸朝古人们看看图片上的衣服,再看看鞋,没觉得哪里不对。

“不过木头鞋,穿时间长了,确实不怎么舒服,不过短暂穿一下,还是可以的。”也有人从木屐的舒适方面找原因。

【首先大家要知道木屐的起源,那就是华夏,木屐是华夏自古以来的鞋子款式之一,并不是什么外来物。

只是后来随着宋元明清等时代禁锢,木屐渐渐没落,然后木屐传入日。本,被日。本奉为传统服饰之一。】①

【到现在,我们华夏已经没有了木屐身影,当人们再看到木屐这种款式的鞋子,会第。一印象就认为这是日。本的服饰,然后这种穿着方式会受到人们的批判,从而心里自卑,进而怀疑自我。

而从鞋子上的观念,我们也能侧面看出外界对我们彼此的服饰印象,那就是自己人都不认为木屐是自己家的东西,又如何能让外人知道木屐真正的起源。】

“又是日。本,先是宋朝点茶,再是屐履,不是,他们就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吗?”得益于银矿,诸朝古人们对日。本并不陌生。

可木屐一事,还是让他们诧异,因为点茶也就算了,好歹还能和高雅沾边,可是鞋子,那可是日常用品。

总不可能日。本,连自己的鞋子款式都没有?

要不然干嘛把别人家的东西,当成自己家的。

随着时代发展,华夏逐渐淘汰木屐,可这不代表华夏古人们就不再喜欢木屐。

尤其是那些喜欢穿木屐的朝代,心里难以接受他们喜欢的鞋子,未来居然成了别人家的。

“那照后世说法,咱们这些穿木屐的老祖宗,也不伦不类了!”

他们生气,既气愤把别人家鞋子当成自己家的日。本,又气愤后世连木屐起源都忘了的后人们。

“这就是文化印象吗?难怪后世要把咱们的衣食住行,也当成文化的一部分。”

“因为后世如果不强调这些东西的起源,等未来东西被人占有,时间长了,就会真成别人的。”

嬴政和刘彻等帝王若有所思。

不过他们就是想一下,对日。本并没怎么放在心上,因为他们的船队已经出发。

【由于咱们不在意,人家日。本那边大力宣传,所以很多人固有印象里,木屐就是日。本的服饰。

以至于穿木屐搭配我国传统服饰,则会被人说是日。本人,说风格是日风等,只能说咱们传统服饰的复兴,还有很长一段路走。】姜叶和江雪叹气。

诸朝古人们听的气血上涌,“都是自己家的东西,这明明是中式风格!”

要真是日风,他们也不至于这样激动,而是明明是自己家的东西,外界却不认为是自己家的东西,这种感觉让他们十分憋屈,想要怒吼发泄。

【木屐的款式,其实不止平面那款,有的还带鞋面,虽然不知道木头鞋穿进去的感觉怎么样,但应该不会很难受。

说到这,跟大家介绍一款鞋:谢公屐/履,发明人是南北朝时期的谢灵运。

以前知道古人喜欢谢公屐/履,却不知道为什么喜欢,接下来跟大家讲解一下。】②

“灵运,是你的谢公履。”友人们为谢灵运高兴。

谢灵运也高兴,但没太高兴,“你们觉得,南北朝是个怎样的时期?”

“这个名字,一听就充满动荡,不如汉朝安稳,甚至连魏、晋都比不上……”

“可是,咱们又能怎么办?”友人们迷茫道,只觉得眼前看不到未来。

从天幕他们知道未来会安稳,可他们身处其中,那种安稳,距离他们是很远的。

“是谢公,可谢公身处的南北朝时期,唉。”李白听到偶像名字,十分高兴。

可是想到偶像所处的朝代,情绪低落下去。

“太白兄,谢公那边会好的,因为咱们有了天幕。”

“就像,咱们避开了安史之乱一样。”杜甫在李白耳边轻道。

因为天幕出现,唐明皇李隆基处置了安禄山、史思明等人,虽然依旧无法阻止地方起义爆发,可是比起安史之乱直接死去的人数比,已经算少,他们也不能再奢望更多。

所以杜甫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 50-60(第5/31页)

得,天幕能改变唐朝的安史之乱,自然也能影响到南北朝那边。

“你说的对,谢公他们不知道未来也就算了,要是知道,一定会努力改变,就像我们大唐一样。”李白心情好很多。

【谢公履,就是一种带鞋面的木屐,不过跟其他木屐不同的是,谢公履它的两个屐齿是可以拆卸的,上下山时,通过去除前后屐齿,可以让登山变得更加轻松。

诗仙李白就写过关于谢公履的诗: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对了,谢灵运还是李白的偶像。】③

“偶像?”谢灵运不懂偶像意思,不过看语气,应该是夸赞。

“而且对方还是诗仙!”诗仙称号,又何尝让人不好奇。

“咳咳,天幕,谢谢你!”

李白激动的满脸通红,不仅是被酒呛到,还因为情绪让气血上涌。

“太白兄。”杜甫连忙给李白顺背,并轻笑,“我能理解太白兄的激动,因为我对太白兄也是这样,太白兄也是我的偶像。”

知道李白对谢灵运的喜欢,杜甫很快理解偶像含义,然后对照到自己身上。

“咳咳!”

李白又咳嗽起来,这次是不好意思。

【谢公履算是最早的登山鞋,后来随着发展,我们有了更多款式的登山鞋。

还有其他款式的木屐,也并没有被我们淘汰,只是被我们换了材质,那就是:拖鞋、凉鞋。】④

【至于拖鞋和凉鞋,为什么取掉了屐齿,那是因为我们现在的路好了,路好了,哪怕是软平的拖鞋和凉鞋也不会硌脚。

古代木屐/屐履的屐齿,就是起隔开脚和地面的距离,从而保护脚的作用。】

“啊,后世也没有舍弃木屐,就是换了材料而已,不过为什么都有更轻便的材质了,日。本还会穿木头做的木屐?总不可能是他们买不起材料和修不起路?”

本来诸朝古人们还以为木屐在后世华夏已经绝迹了,没想到只是换了款式。

这样一来,日。本的所作所为,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为什么要舍弃更加舒适的材质,一直坚持用木鞋?

他们古代没那么多条件也就算了,后世既然有条件,为什么还不改变?

就像宋朝点茶一样,未来为什么消失,就是因为有了更加便捷的泡茶方式。

“我算是理解‘墨守成规’的意思了,也就是说那什么本,学会了宋朝点茶和木屐后,一直对其保持原样,不做改良。

难怪明清都泡茶了,他们还在点茶,难怪后世都有拖鞋和凉鞋了,他们还在穿木屐。”

这种感觉,实在让诸朝古人难以形容。

就好像他们从华夏带回去的东西,一直在保持原样,这边华夏时间流逝,风云变幻,人家那边以不变应万变。

【还有一种鞋,说它是常规意义上的鞋吧,它充满残忍,说它不是常规意义上的鞋吧,它又被人为赋予了很多含义,总的来说,那种鞋,流淌着血泪,充满压迫。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