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秦唐之好》 50-60(第1/16页)
第051章 第 51 章
芈启在收到这封书信之后,犹豫良久,终是选择拿着那封书信,站在了秦王的面前。
身着衮服的嬴政高高坐在王座之上,面前有旒珠垂下,芈启看不清他的神色。
对待手下的信臣之时,嬴政很少摆什么架子。先前芈启来找嬴政议事之时,君臣俩还曾毫不讲究地坐在一处。
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芈启觉得,他与秦王之间,多了一道看不见的沟壑,这也使得芈启在面对秦王之时,愈发小心翼翼。
“王上……臣想回楚国一趟……”芈启低着头道。
他是知道秦王有多看重与西域诸国通商之事的,按理说,他不该在此时为了私事,而耽误秦王的大计,可那到底是他的阿父……
当初芈完在离开秦国,回楚国继位之时,芈启尚且年幼。他对自己的阿父,其实已经没有多少印象了。他只依稀记得,曾有人把他驮在肩头逗弄他,也曾有人将小小的他抱在怀中,对他讲述那些与楚国王室先辈有关的故事。
芈启对于“阿父”的印象是模糊的。一方面,这个词蕴含着他些许美好的幻想,另一方面,芈启的阿娘秦国公主又在以冰冷的话语提醒他,楚王完根本就没有把他当做儿子。
芈完在秦国为质之时,秦国公主与他虽说不上有多恩爱,倒也相互扶持、相互敬重。芈完待秦国公主甚好,秦国公主也尽心为芈完筹谋。
因有秦国公主从中斡旋,芈完在秦国为质的日子好过了许多。秦昭襄王看在女儿的面上,对芈完也和气了些许。
这一切在楚顷襄王病重,芈完筹划着从秦国出逃时,戛然而止。
许是害怕秦国公主向她的父亲秦昭襄王告密,芈完与黄歇在筹划回楚的过程中,将秦国公主瞒得死死的。
秦国公主身为芈完的妻子,却是最后一个知道他离开秦国的人。
且芈完离开秦国回楚国继位之后,也不曾提过要将秦国公主母子接过去,倒像是完全忘了他们母子一般。
自那时起,秦国公主便对楚王完彻底死了心。人家既不稀罕她,她何必巴巴地凑上去。
好歹她在秦国是一国公主,过得逍遥而自在,她大可不必主动贴人冷脸。
后来,因楚王完无嗣,春申君黄歇在楚国境内四处寻找宜生养的妇人准备进献给楚王完。最终,李园自请为春申君的舍人,并献上了自己的妹妹①。这消息一传到秦国,秦国公主便将芈启叫到跟前,冷冷地对他道:“阿启,你记住,从今往后,你没有阿父了!”
楚王完无子,那芈启算什么?只因芈启是秦国公主所生,自幼在秦国长大,楚王完和春申君就不把芈启当做芈完的儿子了?
芈完若只是对秦国公主绝情,秦国公主也就忍了。毕竟严格来说,他们那短暂的婚姻就是一场政治联姻,压根儿分不清有几分真情,几分逢场作戏。
可芈完竟对自己的亲骨肉也绝情至此,秦国公主觉得,这阿父不认也罢,她的儿子,只需有她这个阿母就够了。
因秦国公主对芈完颇有怨念,自此之后,芈启不再在自家阿母面前提起“阿父”二字,权当他的阿父当真没了。
只是,幼年时的憧憬与少年时的憎恶,到底在芈启心中交织出了极为复杂的情绪来。
平日里,芈启可对楚王完不闻不问,可如今楚王完危在旦夕,又特意命人给芈启送来了书信,芈启觉得,自己还是想去楚国看看。
他不知自己是否会因此而失去秦王政的信任,可他知道,这是他最后一次与楚王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错过这一次,许多疑惑,兴许就只能带进坟墓了。
芈启不敢看秦王的眼神:“王上,臣……”
“昌平君何必如此做派?在生父病重之时,想要赶去见生父最后一面,本是人之常情,寡人又岂会因此而苛责于你?”
就在芈启不知所措之时,却是秦王政亲自走过来将他扶起。
“此番,你就作为我秦国使臣,代表我秦国去探望楚王吧。至于那河西走廊,寡人再另派人去肃清就是。”
嬴政这么说着,眼前闪过了蒙恬与李信等秦国新生代将领的身影。
因嬴政对内变更律法,对外更改邦交策略,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他怕是都不会对六国大动干戈。
如此一来,拿匈奴、东胡、楼烦等部来给蒙恬和李信等人练练手,也是一件好事。
省得大秦锐士的兵刃因久不开锋而变钝。
芈启松了口气,对嬴政道:“多谢王上体恤。”
他心知,秦王政命他作为秦国使者前往楚国,看似是为他前往楚国大开方便之门,实则却也是在提醒他,他仍是秦臣。
秦王能包容他在私事上的些许私心,但在公事上,秦王眼里是揉不得沙子的。
李令月得知此事后,以调侃的口吻对嬴政说道:“陛下还真是心大啊。你明知芈启在另一个世界中因楚国而背叛你,却还敢放任芈启去接触楚国之人。”
“无论寡人准不准,他都会去楚国。既如此,让他私底下自己去接触楚王,倒不如让他光明正大地作为秦使前往楚国。”
若是芈启作为秦国官方代表前往楚国,他这一路上受到的关注自然会比他私底下前往楚国多得多。
嬴政道:“且有一句话,令月你说得不对。芈启不会因为楚国而背叛寡人。若他有一日选择背叛寡人,必是因为此举能给他带来巨大的利益。”
“这倒是。”李令月想了想,在原本的历史线上,要不是有人要拥立芈启做楚王,芈启也未必会倒戈。
做楚王的臣子,哪里比得上做秦王的信臣快活?
芈启自幼在秦国长大,楚国那边对芈启母子不闻不问,芈启对楚国能有几分感情?
如今秦国相邦之位空悬,凭着秦王政对芈启的看重,芈启未必不能争夺这个位置。
但对于芈启而言,这便已经到头了。
也唯有楚国那边拿楚王之位相诱,芈启才会为了“升职”而背叛秦王。
“既然陛下你对一切都了然于心,我也就不再多言了。不过,你确定你要派我名义上的老祖宗去攻打匈奴吗?”李令月问。
嬴政想了想,才反应过来,李令月口中“名义上的老祖宗”指的是李信。
他的脸色顿时变得有些古怪。如今他已认定李令月是他的妻子,李令月却唤李信“老祖宗”,那他该称呼李信什么?
罢了,他还是不要纠结这种问题了,他与李令月就各论各的吧。
更何况,李家祖孙三人只是李令月族谱上的老祖宗,是不是真有血缘关系还不好说呢。
“李信可是有何不妥之处?”嬴政问出了他最关心的话题。
他也曾与李信相处过,觉得李信颇有将才,若非如此,他也不会想着派蒙恬和李信去攻打匈奴等部。
“那倒没有。只不过,我族谱上有个名叫李广的老祖宗,当守城将领时干得很不错,汉武帝一派他出去攻打匈奴,他就老爱迷路。因为迷路,他总是贻误战机,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秦唐之好》 50-60(第2/16页)
难以封侯。在族谱上,李广可是李信的后人。我也不知道他老爱迷路这一点是不是祖上传下来的……”
李令月在看到嬴政讶异的神色后,很快补充道:“当然,我和我阿翁在带兵外出打仗的时候,绝对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在打仗方面,我们可不会像老祖宗那么不靠谱。不过保险起见,阿政你要是准备派李信去攻打匈奴,最好给他配个方向感强的副将,可别让他单独行动。”
至于蒙恬,李令月提都没提。既然蒙恬能“却匈奴七百余里”,那至少人家的方向感是没问题的。
“知道了。”嬴政在心中盘算着该派谁去辅佐李信。这种事,还是宁可信其有吧。
此时正踌躇满志准备披甲出征的李信未曾想到,他这仗还没打呢,他的名声就已经先被“不孝后”人给败坏了。
至于这“不孝后人”指的究竟是爱迷路的李广,还是爱揭老祖宗短的李令月,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蒙恬与李信早就闲得快发霉了,他们在接到来自嬴政的命令后,几乎立刻便开始准备了起来。
与此同时,芈启也急匆匆地启程,开始赶往楚都寿春。
从秦国到楚国距离可不短,他若不动作快一些,恐怕等他赶到的时候,就只能看到楚王完的灵堂了。
此时,楚都寿春,躺在病榻上的楚王完形销骨立,已经瘦得脱了形。
他在将太子悍叫到跟前来考校了一番过后,失望地发现,太子悍较之从前,仍然没什么长进。
这样下去,待他离世之后,太子悍要如何支撑起偌大的楚国?
也许是楚王完眼中的失望之色太过明显,太子悍眼中闪过了一丝愤恨之色。
总是这样,每次阿父见了他,都是这副一脸嫌弃的样子。有时候,太子悍都怀疑自己究竟是不是楚王完的亲儿子。
天底下怎么会有父亲对自己的儿子这般苛刻?
很快,太子悍就低下头,将这丝愤恨掩了下去,继续在楚王完面前装听话的孝子贤孙。
反正楚王完已经活不了多久了,他也只需再忍一些日子。待他上位,这楚国便再也没有能够让他忍气吞声的人了!
“太子,到寡人跟前来。”楚王完将太子悍唤到身边,指着春申君黄歇,对太子悍道:“你年轻,在国事上没甚经验。春申君有大才,日后你遇事不决,便多询问春申君的意见……”
“儿子明白了。”太子悍一副乖顺无比的样子。
待太子悍离开后,楚王完对黄歇感慨道:“没有想到,寡人诸子之中,最为肖似寡人的,竟是阿启。若他不是秦人所出之子,就好了。”
楚王完回到楚国之后所生的几个儿子,资质一个比一个平庸。
反观昌平君芈启,却在秦国步步高升。
此时,楚王完心情极为复杂,也说不好自己究竟后不后悔。
他一时会忍不住去想,当初他在回楚之时,若将芈启一并带回来,如今指不定就能拥有一个比膝下诸子更有才干的继任者。
但一想到芈启是秦国公主所出,是那秦昭襄王的外孙,楚王完又觉得,当初他丢下芈启之事,并未做错。
倘若当初他让芈启做了楚国太子,指不定秦昭襄王就要想办法移开他这块拦路石,让芈启提前上位,而后借由芈启来控制整个楚国。
事到如今,不管他当初的决定是否正确,他都只能当自己是正确的……
第052章 第 52 章
在楚王完反复纠结之时,黄歇垂下眼眸,没有对此事发表任何看法。
当初,舍弃公子启,不止是楚王完的主意,也是他的主意。
公子启幼时是个聪慧乖巧的孩子,颇为惹人疼爱。可公子启自幼在秦国长大,认可秦国多于楚国。若是楚王完和黄歇将公子启迎回楚国立为太子,对楚国而言,风险太大了。
除了为楚国着想之外,黄歇也有自己的私心——当初,芈完从秦国出逃之时,黄歇为了替芈完遮掩此事,利用了秦国公主一把。秦国公主得知真相后那愤怒的面庞,深深地刻在了黄歇的脑海中。
虽然时过境迁,且当时黄歇那么做也是事出有因,但难保秦国公主不记恨在心。若是秦国公主的儿子成了楚国太子,黄歇能有什么好果子吃呢?他当然要劝着楚王完另娶新妇。
于是,楚王完与黄歇双双回到楚国之后,便有了黄歇因忧心楚王无子,而为楚王进献好生养的妇人之事。黄歇为楚王完进上的李园之妹,肚子也确实争气,一举诞下公子悍。
李园之妹当即便被立为王后,新生的小公子也被立为太子。
自此之后,楚王完对春申君黄歇愈发倚重。
但没过多久,外界便有传言说,黄歇是自己先收用了李园之妹,让其怀孕后才进献给楚王的。那太子悍名义上是楚王之子,实际上是黄歇之子①。
楚王完听了这则消息后,勃然大怒:“春申君待寡人至诚至信,若无春申君,寡人断无回国继位之日。尔等安敢污蔑春申君与寡人的王后、太子?”
彼时,楚王完继位不久,根基不稳,尚需与春申君黄歇相互扶持着,才能与老氏族们抗衡。
楚王完在听到这则消息之后,便认定这是老氏族们为了离间他与春申君而采用的毒计,不许任何人再议论此事。
于是,那则要命的流言,没过多久便平息了下去。
黄歇十分感激楚王完对他的信任,自此之后,也有意识地与王后和李园这对兄妹拉开了距离,以此来避嫌。他只在楚王命他去教导太子悍时,与太子悍进行亲密接触,以此来维持他与太子一脉的关系。
说起太子悍的理政才能,黄歇便明白楚王为何会头疼。
隔壁比太子悍小了近十岁的秦王政,已经利用他高超的手腕和莫测的心思,令各国国君为之头疼了。连楚王完和黄歇这两个“老前辈”,都不得不反复揣摩秦王政的心思和意图,以应对秦国的种种试探。太子悍在处理政务之时,却仍然懵懵懂懂,生涩稚嫩。
楚王完将秦王政最近的动向告知太子悍,并让太子悍分析秦王政的意图时,太子悍十分天真地说:“秦王不跟咱们打仗,改为跟咱们合作了,这不是正好遂了阿父的心愿吗?好事也!看来如今这位秦王不像之前的秦王那么可怕,阿父也可放宽心了!”
此话一出,气得楚王完直想抄起附近最趁手的东西,去砸太子悍的头。
看看隔壁老嬴家多会生儿子,再看看自家怎么教也教不好的儿子,楚王完心中时常生出一种“天不佑楚”的悲凉感来。
若不是太子悍至少还有个“善于听从别人意见”的好处,若不是太子悍的弟弟们在理政方面才能也没比他好到哪儿去,楚王完都想直接换太子了。
正是因为膝下的几个儿子都不争气,无法达到楚王完的心理预期,楚王完才会忍不住去惦记那个早早便被他抛弃的儿子。
与楚王完的其他几个儿子相比,芈启可以称得上是极有才干了——若芈启没有本事,即便他身负秦国王室血脉,他也无法在人才济济的秦国朝堂上身居高位。
要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秦唐之好》 50-60(第3/16页)
是楚王完后继有人,芈启对他来说,也不过是年少时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往罢了,根本不必在意。可偏生,这个被芈启遗弃了的儿子,竟是芈启诸多儿子中最有本事的那个……
一想到此处,楚王完的心情便复杂得难以言表。
他重重咳嗽了几声,而后问身边的黄歇:“你觉得,阿启会不会来见寡人?”
这些年来,楚国方面并未特意维护与芈启的关系,楚王完还真不确定,凭着自己这张老脸,究竟能不能让芈启往楚国跑一趟。
“会。公子启如今在秦国为官,总是要注重名声的。王上到底是他亲父,不管父子俩过去关系如何,如今王上……大限将至,无论如何,公子启总是要回来看一眼的。”
黄歇回想着刚刚得到的情报,又道:“且秦王已任命公子启为秦国使臣,前来探望王上。”
“秦王么……”一提起那位秦王政,楚王完的心情便十分复杂。
他从衣袖中掏出一份已经写好的书信,递至黄歇跟前道:“寡人也不知,寡人这身子,究竟还能不能等到阿启的到来。如若寡人能等到阿启的到来,待寡人与阿启说完话,你就悄悄地将这封书信烧掉。倘若寡人的身子不争气,等不来阿启,你便将这封书信交给阿启……”
这封书信,是这些日子以来,楚王完趁着自己尚有精力时写下的。
在说完这番话后,他便又是一阵喘息。
黄歇一面上前将书信收好,一面轻拍着楚王完的背。
待楚王完平复过来之后,他对黄歇道:“说来,终究是寡人对不住阿启他们母子……”
黄歇心中一惊,正欲说些什么,却听楚王完又道:“可为了楚国,寡人也只能继续对不起他们了。”
听闻此言,黄歇顿时放下了半颗心。
他大致猜到,那封信件中的内容,绝不是什么父慈子孝,病重的老父亲为亏欠多年的长子筹谋未来铺平道路。
楚王完要做的,定是离间秦国君臣。或以亲情打动芈启,或以利益诱之……
以芈启如今在秦国的地位,一旦他生出反心,便等同于在秦王政身边安插了一把刀刃。便是芈启没有直接反了秦王政,只是起了些小心思,也足以给楚国留出许多操作空间。
楚王完终究没能等到芈启的到来。
兴许是重病之中还要为楚国劳心劳力的缘故,与黄歇进行完密谈的当晚,他人就不行了。
在弥留之际,楚王完睁着那双浑浊的眼睛,无限留恋地看了楚国王宫一眼。
他的目光仿佛穿越虚空,回到了郢都之中,那是楚国的旧都。自楚国立国以来,国祚延续了八百余年,有一半的时间中,都定都在郢。
那里是芈完出生的地方,也是楚国宗庙与许多楚国先王的陵墓所在之处。
芈完本可如许多楚王一样,生于斯,长于斯,最终也在此地长眠。
然而,秦人的那把火,将楚国过去的荣光、将楚国的宗庙与先王的陵墓、将芈完年幼时一切美好的记忆都烧毁了。
自此之后,芈完的人生中除了“振兴楚国”与“复仇”之外,再也容不下别的东西。
秦国公主待他再好,芈启再如何乖巧,他看到的始终是他们身上流有他仇人的血脉。
那个他恨了一辈子,却无法将恨意宣之于口的男人——秦王稷的血脉。
芈完也不知道,自己作为楚王的一生,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但终归,他尽力了。
现在,他要去见楚国的先王们了。愿先王们的在天之灵,能够庇佑楚国渡过难关,能够将秦国的野心拦截在函谷关处。
……
楚王完薨逝的消息传开之后,六国国君纷纷派人来为楚王完吊唁。
楚国境内,除了楚王身边的近臣是当真在为楚王完的离去而感到悲痛之外,其余人的脸上都带着各自的算计。
在楚王完的灵堂为楚王守灵的太子悍许是伤心过度,哭着哭着,竟笑出了声来。
楚国的一些大臣们见状,都在怀疑太子悍是不是得了失心疯。
楚王新逝,太子又是这般模样,楚国当真还有未来可言吗?
好在楚国还有春申君在。在楚国上下人心浮动之际,春申君及时出面,化解了太子悍那怪异的举动带来的种种不良后果。
他到底在楚国当了这么多年令尹,积威甚重。在经过了一番波折之后,他很快便稳住了底下的人,并扶持太子悍继位为王。
“多谢春申君了。”楚王悍皮笑肉不笑地对黄歇道:“阿父在临终之前交代寡人,让寡人遇事不决,都听从春申君的嘱咐,可见未来寡人还要多多倚仗春申君啊。寡人没了阿父,未来,春申君便如寡人的亚父一般了。”
黄歇觉得他的表情有些怪异,却说不出究竟是哪里怪异。
秦国使者就快要到了,他心中惦记着楚王完临终前交代他办的事,便没有把太多心思放在楚王悍身上。
不得不说,过去楚王悍在黄歇面前营造的“怯懦无害”的形象太过深入人心。尽管此时黄歇已经察觉到楚王悍的不对劲之处,却也只当楚王悍是骤然丧父,失了分寸。
正因如此,黄歇忽略了来自身边的危险。
正当黄歇在心中盘算着该如何与昌平君芈启交流之际,楚王悍的舅父李园来到了他的身边,悄声对他道:“王上,近来国内多有流言,说您实际上并非先王的血脉,而是春申君之子。许多人都信了这话,这于您大为不利啊!”
楚王悍原本还算清隽的面庞上闪过一丝狰狞之色:“阿父不是说过,不许那些人再随意乱嚼舌根子了吗?”
“先王在时,自然可以凭其威望压下这些传言,可您刚刚上位,根基不稳……”李园说到此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他的唇边划过一丝叹息:“春申君竟放任这样的流言散布开来而不加以制止,他的险恶用心可见一斑!”
明明李园才是楚王的舅父,可只因他妹妹当初是被春申君举荐给楚王完的,只因他曾经当过春申君的舍人,他便得一直低春申君一头,这让他如何能够容忍?
他看春申君不顺眼,恰好这春申君还被那些老氏族拿来做靶子,攻讦新上位的楚王悍,他自然要劝说楚王悍将其诛杀。
楚王悍恨声道:“黄歇其心可诛!舅父说,此事该怎么办?”
李园见楚王悍如此听信自己的话,心中一喜:“为今之计,唯有咱们的人亲自诛杀春申君,方可令这则流言不攻自破。再者,春申君在先王之时便一直管着您,处处束缚您。如今,先王没了,他竟还想做您的亚父。这般无礼之徒,难不成您还要一直留着他吗?”
李园的话句句都说到了楚王悍的心坎儿里。楚王悍丝毫不顾春申君刚刚拥立他上位——在他看来,这根本就不是春申君的功劳。他身为楚国太子,又有楚王完的遗旨在,即便没有春申君,他也能够坐上这楚王之位。春申君如今这般“多此一举”,不过是想在他这新王面前多混些功劳,日后好处处管着他罢了。
这般一想,楚王悍对春申君非但没有丝毫感激之情,反而充满了怨恨。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秦唐之好》 50-60(第4/16页)
只是,说起除掉春申君一事,楚王悍到底还有些犹豫。
见状,楚王悍的母亲李太后也跟着出来推波助澜了一把。
“你舅父说得不错。那黄歇自恃功高,先王尚在时,便居功自傲。如今先王没了,他竟直接做起你这楚王的主来,丝毫不把咱们放在眼里。你若不除掉他,只怕旁人都道如今的楚王是春申君呢!”
早些年,李太后对春申君是有那么些旖思的。
彼时她不过是身份低微的民妇,春申君却是赫赫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又生得样貌堂堂,她会对春申君生出些想法来,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可惜在出了流言之事后,春申君避她如蛇蝎,面对她的示好频频推拒。李太后自尊受挫,不免对其生出了恨意来。
恰好李园与楚王悍都对春申君不满,楚王悍如今又因春申君而饱受非议,李太后便上来添了一把火。
而她的这番话,也让楚王悍愈发坚定了要除掉春申君的心思。
楚王悍身为太子的这么些年,看到的不是春申君对抗老氏族的殚精竭虑,而是春申君的大权在握,春申君在他面前的一通又一通说教。
先王在时,楚王悍碍于先王的脸色,不得不对春申君百般隐忍。如今,先王既去,他还有什么哑忍的必要?
楚王悍当即便对李园道:“寡人在宫中多有不便,还请舅父为寡人筹谋。”
“好说,臣在家中养了一批死士。那春申君向来视臣如他身边养的一条狗,对臣不设防。待某日,臣寻个由头请他过府之时,便让那批死士取他性命!”李园的眸中闪过一丝凶光。
……
春申君还不知道,他辛辛苦苦拱上位的楚王悍已经在伙同舅家,算计着取他性命了。
他正在盘算着见到昌平君芈启后,该如何与芈启进行沟通。
彼时,身为秦使的昌平君芈启在经过长途跋涉之后,终于赶到了楚国。
尽管芈启身上流有一半楚人的血脉,但楚国对他来说,陌生得有些可怕。
目之所及处,楚人穿着各式楚服,用不知何地的楚国乡音说着让芈启都感到怪异的楚语。
这一切都让芈启无所适从。
习惯了秦人的穿着打扮与口音的芈启,能够感觉到,他自己在这里是个“异类”。
好在芈启的适应性极强,在楚国呆了一阵子之后,他渐渐适应了楚国的环境,也没有出现什么水土不服的症状。
然而,当芈启踏上寿春的土地时,他却听到了楚王完病逝的消息。
原来,他这般紧赶慢赶,终是没来得及见那个男人最后一面吗?
不知为何,芈启心中并不十分遗憾,只是有种说不出的空茫之感。
第053章 第 53 章
“昌平君节哀。”一旁的纲成君蔡泽劝道。
论资历,论功绩,纲成君蔡泽都在芈启之上。当时,秦王政指派纲成君蔡泽为此次出使楚国的副使时,芈启还吃了一惊。
他何德何能,竟能让蔡泽给他打下手?
几乎在那一瞬,芈启就意识到,秦王政派他出使楚国,不是单纯为了让他如愿见到生父,秦王定然还存着其他的打算。
只是,究竟是什么打算,秦王政不曾对芈启说过。恐怕,也唯有与芈启同行的蔡泽知道秦王真正的心思了。
芈启回过神来,对着蔡泽苦笑道:“不瞒纲成君,我与已故的楚王许久不曾谋面。说是父子,实则与陌生人也差不了多少。如今哪怕他躺在棺木中,我见了他,只怕也认不出他来。如今得知他离去,我也无法违心地说我有多悲伤……可、可……”
到底是惦记了那么久的人,如今芈启骤然得知楚王完薨逝,心情十分复杂。
蔡泽面对语无伦次的芈启,以前辈的姿态拍了拍他的肩膀:“我知你有许多疑惑想从楚王完处得到答案。可你想想,你们父子这么多年来疏于交流,即便是临终相见,他口中,又能有几句真话,几句假话?没见到他最后一面,虽是一件遗憾之事,但于你而言,也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至少,芈启不会因楚王完的临终之言,而陷入到纠结的境地中了。
芈启心知蔡泽说的是实情。
当初,芈启的阿母过世之前,楚王曾派人送来了一封书信。
芈启的阿母已病得起不来身,他自告奋勇要为阿母读那封书信,他的阿母却看都没看那封书信一眼,直接让芈启将那封书信扔进了火盆中。
“这么多年来,他都没派人给我带个只言片语,怎么如今倒想起我来了?”
秦国公主对芈启说道:“我不信他。他的为人,我再清楚不过。若是没有目的,他定不会巴巴给我寄来这封书信。如今他来这么一出,无非是想扰乱我的心思,也扰乱你的心思。”
“他若再派人送书信来,你直接烧了就是。”
秦国公主的目光如一潭死水,沉静枯寂。
她望着窗外来来往往的医者,喃喃道:“我与他之间,早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芈启深知,他的阿母说得是对的,纲成君蔡泽说得也是对的。只是,他到底不像他阿母那般洒脱。说不在意,就当真不在意了。
蔡泽闻言,没有再继续劝。有些事,终归需要当事人自己想通。
“旁的事,我不管,我只提醒你一句……无论身处何等境地,你终归是秦国使臣……”
蔡泽的这句话极轻,像一阵风一般,从芈启的耳边擦过。
芈启虽不知蔡泽为何要特意强调这一点,但他还是郑重地点了点头:“我明白,无论在楚王的灵堂中见到什么样的情形,我都会牢记,我此次是代表秦国出使楚国。我不会做出辱没秦国使者身份的事。”
当春申君黄歇接到秦国使者到来的消息,特意出来迎接芈启时,看到的就是蔡泽与芈启交谈的情形。
与芈启一样,黄歇对于秦王政居然会安排蔡泽这么一个重量级人物做芈启的副使,感到很是吃惊。
他摸了摸袖中那封楚王完留下的书信,一颗心渐渐沉了下去。这封信件尚未送出,他心中已隐隐有了一种预感,楚王完临终前的一番筹谋,怕是成不了了。
这时,看到黄歇的纲成君蔡泽主动迎了上来:“许久不见了,春申君。”
先前,蔡泽都是作为秦王稷的使臣出使楚国,此番,他还是第一次作为秦王政的使臣来到这里。
黄歇面上的表情变得有些僵硬,他与蔡泽曾打过多次交道,蔡泽的难缠之处,没有人比他更明白。
只是因蔡泽年岁渐高,秦王体恤他,很少让他再像年轻时那般四处奔波了。
也不知此次,秦王政特意派蔡泽派来,究竟打的什么主意。
“许久不见,纲成君的身子还是这般硬朗啊。想不到,秦王竟会派你护送我楚国公子回楚奔丧。”
黄歇一面与蔡泽寒暄着,一面试探着这支队伍真正的主事者,究竟是蔡泽还是芈启。
“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秦唐之好》 50-60(第5/16页)
昌平君虽是楚国公子,却也是我秦国重臣。秦王派我来襄助昌平君,实乃人之常情。”蔡泽道。
一旁的芈启亦不失时机地表态:“我虽是楚国公子,对楚地却还不如纲成君熟悉。此番我作为秦使前来,自然要多多仰仗纲成君。”
黄歇眉峰渐渐蹙起,这时,与黄歇兜了半天圈子的蔡泽终于切入了主题:“楚王完既这般看重昌平君,还特意派春申君来迎,他临终之前,应该有书信留给昌平君吧?”
这番话,蔡泽说得十分笃定,仿佛亲眼看到楚王完将那封书信交予了黄歇似的。
黄歇的面色变得十分难看。知晓此事的唯有楚王完身边的心腹,及他身边的心腹,也不知究竟是何处出了纰漏。
蔡泽见黄歇久久没有动静,忍不住催促道:“父子之间,临终之前交代的,必是十分要紧的话。若果真有这样一封书信,还请春申君尽快交给昌平君啊。”
黄歇有心想否认此事,然而秦国使臣既已知道那封书信的存在,他若是特意否认,旁人反而会怀疑他心中有鬼。他只得当着蔡泽与芈启的面,将那份本该见不得光的书信从袖中掏出……
很快,楚王完十分看重从秦归来的公子启,不仅特意命身边第一得意人春申君去迎接公子启,还留了一封遗书给公子启一事,全寿春城的人都知道了。
就在众人纷纷猜测已故的楚王完是否给芈启留下了什么重要的职务,芈启在参加完此次葬礼之后是否会留在楚国任职时,楚王悍将桌案上摆放的物件儿狠狠扫到了地上。
“芈启……黄歇!”
……
芈启心中藏着许多的疑惑。
当着黄歇的面,芈启不好问,直到回到他们所住的驿馆,他才将目光投向了蔡泽。
“纲成君是如何知道楚王给我留了一封书信的?”
“此次我们入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蔡泽道:“昌平君且先坐下,听我慢慢与你道来。”
“你也知道,我在六国之地奔波这么多年,身边有一批极擅长打探消息的能人。楚王完与春申君自以为他们的密谋神不知鬼不觉,他们却不知,他们的一番举动早已落入了有心人的眼中。”
“在我们抵达寿春之前,我便派身边的人收买了春申君身边的仆从。那仆从虽不识字,不知楚王完留下的书信中具体有什么内容,但春申君入宫一趟,袖中便藏了一封密信一事,他还是知道的。”
“至于我们此番入楚的目的——且先等看完楚王留给昌平君的信再说吧。”
芈启听得一切尽在蔡泽的掌控之中,与蔡泽同行的自己却一无所知,不免有些齿冷。
就连拆开书信的手,都开始打起了哆嗦。
当着蔡泽的面,芈启仔仔细细地看完了他名义上的生父留给他的第一封也是最后一封书信。
书信的第一部分,楚王完以骄傲的口吻提起了芈启这些年来大大小小的功绩,说芈启不愧是他的儿子。可惜,他没能亲自参与芈启的成长,这件事,也成为了他毕生的遗憾……
在看这一段内容时,芈启几乎要被那书信上的文字灼伤,他很快就跳到了第二段。
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历数楚国过去的辉煌,并畅想了一下,若是芈启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成为楚国的继承人,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
第三段,重头戏来了。
楚王完用沉痛的语气告诉芈启,他膝下诸子才干皆不如芈启,却不得不弃了芈启,立那些平庸的儿子为继承人。
因为他年轻时的一念之差,导致芈启如今身份尴尬,为此他感到很是后悔。
然而,大错已经铸成,即使是他,也不能随意更改这个结果。但在他心中,只有芈启才配做他的继承人,只有芈启才有可能挽救风雨飘摇中的楚国。
为此,楚王完想到了一个补救的法子,便是让芈启在立下大功后回国继位。
只要芈启能够效仿当初入齐为间的苏秦,为楚国解除来自秦国的威胁,待芈启归楚之后,便再也没人有理由拦着他继承王位了。
看到此处,蔡泽不由冷笑连连:“昌平君可知,这苏秦入齐为间一事,前因后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