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哥儿把衣篓递给了丫鬟,又被府邸的这些丫鬟侍从惊住了。
“他还要多睡会儿,我们先吃,等会他醒过来厨房会给他单独做。”郑山辞解释道。
早膳吃得简单是蟹黄包跟油条豆浆。
郑山辞特意嘱咐一个人,这个人叫做邓雪,是虞家的家生子,很会做事。金云跟旺福一个要跟着虞澜意,一个要跟着自己。邓雪就是在府邸坐镇的。
“大哥大嫂,清音,你们有事就找邓雪,她是这里的大管事。”
邓雪福身:“大公子跟夫郎,小少爷,有什么事尽管吩咐我。”
郑山辞又说了几句,他便上值去了。
郑山成吃了一个蟹黄包,又吃了三根油条,把油条泡在豆浆里,味道好极了。
郑清音只吃了早膳,他便回屋了。
“大哥大嫂,我先回去了。”
郑山成:“去吧。”
郑清音把自己的针线这些都带来了,屋子里有炭盆一点也不冷。他还给二嫂绣了一个鸳鸯荷包,昨天忘记递给二嫂,等二嫂睡醒了再去找他。
他在软软的床榻上趴了一会儿,心里还是漂浮在天上一样。
两个月前他还在清乡村里,每日还为了何田的事感到忧心,还有自己节省惯了,突然之前大哥说二哥不让家里补贴银钱了,他还是茫然着。他补贴惯了,突然不让他给二哥花钱了,钱留给自己了。
他不知道怎么花出去,有喜欢的东西也尽忍着,想着把钱攒下来,可以给爹跟阿爹买点东西。现今到了新奉县,还不知花了二嫂多少银钱。
郑清音有些喜欢明艳张扬的二嫂。
感觉他好像什么都不怕,什么也不担心,那是郑清音羡慕的样子。现在他已经到了新奉县,二哥待他也好,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
郑山辞到了县衙,熟练的处理公务。他把有问题的公务还有涉及到城中大户的公务都留了下来,郑山辞处理公务这么久,没有发现戚家的黑料。戚家有一个戚县丞在这里,公文怕是还没落在他手上就落在了戚县丞的手上。
刘教谕举办了一次文会,邀请了郑山辞。郑山辞想了想,教谕负责县学教育,他还是要去看看。还有县衙里的秀才跟举人,郑山辞还未见过,这也要去看看。
从江主簿拿来的册子看,新奉县登记在册的秀才有十二人,举人有五个人。秀才和举人可以县衙里担任官职,除了他这个县令以外,其余的官职举人都可以担任,他们能担任正七品以下的官位。秀才担任的官职要低一些,但也不一定,这么说他们都是官员的预备役。
有了功名的读书人县衙每个季度会给他们提供粮食补助,也就是廪粮制度,由地方给当地的秀才跟举人提供,确保他们有稳定的粮食来源,可以专心读书。
这次文会是在他休沐的时间,文会的时间跟他的时间并不冲突。郑山辞带了朱典史,还有工房的三个人出门去,他今天看见一个公务是说东安镇上的路被冻裂开了,幸好没伤到什么人,只是把众人吓一跳。他本等着开春的时候把新奉县的路修一修,现在正好去探一探。
道路不好走,马车到了东安镇上,雪太厚了。郑山辞跟朱典史只能下马步行。到了断裂的路面上,东安镇镇长一听是郑山辞来了,忙不迭上前来见礼:“见过郑大人。”
“免了,说说现在的情况。”郑山辞看见有人在清理路面的积雪。
东安镇镇长说,路面是在前天晚上冻裂开的,他们昨天写了公文呈上去。他就喊镇上的人先把路面上的杂物清除了,本想自己就把这件事解决了,结果路面裂开得太大了,还需要县衙里的人出面才行。
工房的其中一个人说:“回郑大人的话,这路面确实要查看一下裂缝的长度跟深度、还有对整个路面的损坏程度。”
郑山辞说:“你们先测量。”
工房的人出门自己带了工具这便开始干活了。东安镇镇长一看县衙里的人来帮忙,心就落在肚子里了。郑山辞用手压了压路面说道:“你还在公文里说镇上缺水怎么回事?”
东安镇镇长听了郑山辞的问询,明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郑山辞虞澜意》 40-50(第6/23页)
明这么冷的天,脑门上还冒汗:“今年的冬天太冷了,镇上只有四口井,不够用,要是去河面上凿冰取水很容易就掉下去了,起不来。郑大人,我不是故意给郑大人找事做的,以前也没发生这样的事。冬天大伙都是省着用水的。”
东安镇的人口是多些,郑山辞听见只有四口井就皱了皱眉。
“这事事关百姓,你写上来做得很好。”郑山辞安抚了一下东安镇镇长。
镇长听了郑山辞的话,顿时松了一口气。只听闻新上任的县令是新的进士,还把人当贪官对待。在秋收的时候,他请县衙的衙役吃酒才发觉新县令约束着他们不秋犯,镇长便胆子大起来,把困扰东安镇多年的缺水问题捅到郑山辞面前。
这何止是冬天缺水,夏天也缺水。镇上的人想着去请人来凿井。嘿,这新奉县沙土地多着,要找到一个井眼不容易,他们凑钱去请了人过来都是白费功夫。只有县衙工房的人才有可能找到正确的井眼。之前镇长也写了文书,结果石沉大海了。
新县令上任了,冬天又落得这般景象,他只能赌一赌,给郑山辞写了文书。
工房的人把路面上裂缝测量完了。他们带了修补的工具来。郑山辞去看了看,这材料跟混凝土有些像,但没有混凝土结实。裂缝小的可以用水泥浆修补好,东安镇这条路裂得有些厉害,不能单单只用水泥浆。
“郑大人,这裂缝有些大,我还要回一趟县衙拿砂浆过来。”
郑山辞:“去吧,顺便去工房找几个人会凿井的人过来。”
“是,郑大人。”工房的人听了郑山辞的话急冲冲的往县城里赶。
郑山辞也没歇着,好不容易又来镇上,他要到处走走看看,他看见田地里还种了小白菜。镇长见郑山辞感兴趣说道:“冬天这种小白菜耐寒,好养活,我们一般冬天种一种小白菜,开春就种其他的庄稼。”
镇长带着郑山辞走到一处河面上,河面靠岸边的被凿了几个大洞,有人提了桶,拿了钓鱼竿在钓鱼。
“冬日闲来无事,他们就喜欢在河边钓鱼吃点鱼肉,我们也会把桶放到河里打水,这冰层有些厚。”
镇长看天色不早了,带着郑山辞跟朱典史找了一家食肆用饭。
他把食单递给郑山辞,让郑山辞点菜。
郑山辞只点了四菜一汤,余下的给朱典史,朱典史点了一个红烧肉。镇长就把食单递给了店小二。
"我看镇上的商铺还是多,就是来的人不多。"
镇长笑道:“冬天太冷了,没有人愿意出门。再加上冬日里最费钱,不管是柴火还是煤炭这些都贵着。比方说这柴火,往日里只卖四文钱一捆,到了冬日里有要钱六文钱的,还有要价八文的。镇上生活的这些人家有的是家里的田地多租出去给人种,还是靠着老天爷吃饭。还有的就是做点小本买卖,要是没人来买东西,这小本买卖也赚不到几个子。”
“要说我们镇上一般都是种辣椒、沙棘、柿子、花生这类的,其余的我便见得少了,冬日里橙子跟柚子,还有梨子也有,好吃着,但就是卖不上什么价。”
郑山辞点头,“辣椒市面上是两文钱一斤,县衙里开了辣酱坊,县衙里收辣椒三文一斤,我本想是开春后再让江主簿写告示的,现今遇见镇长了,便跟镇长说说。”
东安镇镇长心中一喜,别只单单看多收了一文,这量大起来就能多很多的钱了。镇长把这件事记下了,等明日他就让各个村的里正来一趟,把这个消息散出去。
“明年开春还可以种植其他的,到时候衙门会贴告示出来,也会喊小吏来跟你们几个镇的镇长说说。”郑山辞说道。
看来郑大人这是想在新奉县大展身手,只要是对新奉县好的事,他自然是乐见其成。等开春的时候等着郑大人的告示就成了。
下午工房的人把裂缝补上了,工房的人嘱咐道:“这段路少踩,免得又压坏了。这里要保持湿润,但不能有太多的雪,早上和晚上都各自来扫一趟雪。”
另外郑山辞面前还多了五个生面孔,其中一个人恭敬的向郑山辞见礼说道:“郑大人,这个气候不适合在井眼,我们看了一圈,由于有积雪覆盖,找井眼太困难了。冬天还有三个月,我们想了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应付一二。”
郑山辞说:“你说说看。”
工房的人做了竹管,这竹管连接够长,在竹管的最上面有一个升起来的挤压器。
“郑大人,我们把竹管伸进去固定好,只要没出意外就成,这里只要把手往下压,就能产生水压,把河里的水吸进来,要是没有水压,河面的水也不会流出来。”
郑山辞:“……”
人才啊。
“好,等明年开春,你们来东安镇给镇上打两口井。”
工房的人开口应下来。
这一趟把东安镇的问题解决了,郑山辞便也回衙门了。
东安镇镇长让人提了一个水桶来,试了试这个水压,他们紧紧的盯着木桶,果真从竹管里出水了。
“还是县衙里的人更有本事啊。”镇长感叹一句。
他给县衙里写公文没想到还让县令亲自来了一趟,这种的辣椒以后也不怕没人收了,有县衙兜底。市面上辣椒多了,那些商人也不是傻的,还要再压价。
县衙里统一收了去,又省事钱又多。
“明年开春多打两口井,这便够喝水了。”
镇长说道:“让人去立个牌子不能在修补好的路上乱逛,要是把路面又弄裂开了,就把人抓进大牢去。”
在县衙里做事,这就是灵活的,随时可以会遇见突发的状态。
……
虞澜意在家睡醒了就去用了早膳,然后问邓雪:“大哥大嫂去哪了,还有小弟。”
“少爷,他们都在屋子里待着。”
也是,这天这么冷,要不是饿了,他才不想从被窝里出来,只想在床上躺一天。他想着去看看他们,但转念一想,他去找大哥大嫂还是有些不方便,毕竟是夫夫,万一撞见了什么好事,那就太尴尬了。
想到昨日他太累了早早的睡下了,他还没摸郑山辞的腹肌,虞澜意想着今晚补回来。
他走着去找郑清音。
走到门口虞澜意敲了敲门:“小弟,我可以进来吗?”
郑清音收好自己的筐子,他起身去开门:“二嫂,进来吧。”
炭盆烧得旺,虞澜意才想起来火炕的事,连忙吩咐金云去办,他解释道:“睡火炕比烤炭盆更暖和,晚上睡觉也不怕冷了。”
“清音,你在这住得怎么样?”虞澜意问道。
“多谢二嫂关心,我住得很好。”郑清音从自己的枕头底下把自己绣的鸳鸯荷包拿了出来,羞赧的说:“二嫂,我没有什么送给你的,这是我自己绣的荷包。祝你跟二哥百年好合。”
第43章 纺织坊
虞澜意拿到荷包,看见上面绣的鸳鸯交颈,他很高兴:“清音你绣得太好了,我很喜欢。”
虽说他不会绣这些,但看针线还是看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郑山辞虞澜意》 40-50(第7/23页)
出郑清音的针线用得很巧妙。这要是拿出去卖,会有不少人愿意付钱的。虞澜意是真的喜欢,他直接把荷包挂在了腰间。
他的腰间有玉佩、玉坠子、香包、现今添加了一个鸳鸯荷包看上去毫不突兀,郑清音的针线可以让荷包很好的融入进去。
郑清音在家绣荷包时就想到虞澜意是侯府的哥儿,所以用的配色这些都是朝着大气来配的。看见虞澜意这么喜欢自己送给他的荷包,郑清音不禁也露出一个笑。
“清音,我觉得你的手艺很好,你以后想做什么?”虞澜意坐下问道。
郑清音还没想这事。他想的是找个绣坊,自己去里面绣东西。他不爱跟生人接触,所以自己在房间里绣东西挺好的。
郑清音把这件事说给虞澜意听。
“那你不用去绣坊绣,你就在家里绣,想绣多少就绣多少,绣好了卖出去就成了,不要给自己规定每日要绣多少,我们府邸有钱的。”虞澜意拍了拍郑清音的肩膀。
郑清音坐在床榻边上,他说道:“二嫂,谢谢你。”
虞澜意真想捏一捏郑清音的脸,他笑着说:“这算什么事,我也希望你能快乐,把痛苦和烦恼都留给你二哥。”
郑清音听见这样的话,抿唇笑了笑。看来二哥跟二嫂的关系很好,二嫂完全没有侯门哥儿的架子,反而很直率,也很关照他。
他在新奉县这里很好,郑清音看着虞澜意还在说什么,心里安定下来。
……
天气太冷了,郑山辞也是缩在自己办公处里处理公务。他把心思放在种植跟赚钱上,城中的大户见郑山辞没有动静,各自松了一口气。新县令厉害是厉害,现今看来只是想在新奉县捞点政绩升迁。只要不触碰他们的利益,一切都好说。他们不介意给县衙里捐些银两,让新县令去做他的政绩。
程家在新奉县有五万亩地的田产,因为程老是巡抚退下来的,他们程家侵占的田地更多了,短短几年已经达到了十五万亩地。新奉县的田产本就缺乏,单单一个程家就有十五万亩地。其中还有其余的商铺、山地、树林、不计其数。说程家是新奉县的第一土财主也不例外了。
戚家、高家、夏家同样也是,逼迫百姓贩卖田地,把百姓变成佃农,而后继续压榨。这四个家族加起来田产占据了新奉县的三分之二。他们还会跟县城里的秀才、举人联姻,从而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让自己的地位更加稳固。
关系错综复杂,在新奉县拧成了一条麻绳。郑山辞还不好下手。
郑山辞下值后回来家里,他自己撑着伞走过去。他看见邓雪在,便问道:“你家少爷在哪儿?”
“少爷同郑夫郎,都在小少爷的房间里刺绣。”邓雪说道。
郑山辞点点头先去房间把官袍换下来,然后走出去。他想着林哥儿去找郑清音去了,他先去找大哥。郑山辞还把郑山成腿的事记在心上。
他走到厢房敲门:“大哥,你在么?我方便进来吗?”
“进来吧,山辞。”
郑山成只单在屋子里待着烤火,看见郑山辞过来了眉眼有些高兴,问道:“是有事找我么?”
“我记得大哥的腿在冬天总是会痛,我想着今天带你去医馆里看看。”
郑山成一听这话,看着自己的腿,有些不确定:“我的腿还能治么?”
"先去医馆里试一试,就算不能治好,也要让大哥你在冬天好过些。"
他找的是刚来新奉县给虞澜意看过水土不服的宋大夫,让旺福请宋大夫上门。
郑山成走到了正堂,宋大夫带着药箱,身后还跟着一个小药童。在郑清音屋子里的林哥儿得了信儿,跟过来了。
“这腿还有救吗?”林哥儿心中颇为忐忑。
“这位夫郎先别着急,我先看看公子的腿。”宋大夫不慌不忙的说。他看着郑山成的腿:“郑公子,你有什么不适么?”
郑山成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宋大夫放下郑山成的腿,他思忖片刻说:“郑公子的腿耽误的时间太长了,我现在没有把握治好郑公子的腿,但让郑公子冬天的腿不痛还是可以的。另外郑公子把腿保养得很好,你底下的腿还没有彻底坏死,还有希望。”
郑山成听见宋大夫的话并没有失望,这都已经过去多少年了,他对他的腿已经有些习惯了。宋大夫说了能让他冬天好过些,这已经很好。
“多谢大夫。”
宋大夫点头:“郑公子客气了,我先去开方子。”
林哥儿看着郑山成,听宋大夫这么说了,心里还有些失望。现今能让郑山成在冬日里腿脚更痛快,这儿也是好的。
“二弟这次是真的要谢你了。相公这是老毛病了,每到冬日就犯疼。我们又舍不得银钱,只能靠着赤脚大夫的土方子,要么就是自己去山上采些药草。”林哥儿说道。
昨晚他还在想,怎么向郑山辞开口说郑山成腿的事,结果今天郑山辞就把这事办了,可见郑山辞说把郑山成放在心上的。
“到这儿了,大嫂就尽管放心吧。要是能治的话,我们一定治。”郑山辞说道。
林哥儿笑起来。
宋大夫开了内服和外敷的药,旺福把宋大夫送出府邸,正巧碰到江主簿带着礼品上门来。
江主簿没去多问,旺福朝他行礼问道:“江大人来府邸有何要事?”
江主簿笑道:“我媳妇从老家回来了,带来了一些特产,我想着给郑大人送过来。”
江主簿走进正堂,还看见一个跟郑山辞长得有些相似的男子,这就是郑大人的大哥吧。
“下官拜见郑大人。”江主簿目不斜视,只笑吟吟的看着郑山辞。
“江大人怎么来了?”郑山辞心中疑惑,还以为县衙里出了什么事。
“我媳妇从老家回来带了一些特产,我就想着给郑大人送过来。听闻郑大人的家人来了,这般团聚的日子,吃点我们家的特产,我们心里也是欢喜的。”
郑山辞不好推辞,便让人把礼品收下了。
虞澜意跟郑清音在屋子里刺绣。虞澜意本就是一时兴起,等拿着针线开始在布料上刺起来,他心里便后悔了。他会甚么刺绣,连嫁衣都不是自己缝的。虞澜意拿着针线给布上戳出一个大洞。
他百无聊赖,瞅见郑清音倒是认认真真的打样子,低着头,手指灵活,瞧着十分娴熟,看着温婉宁静。
虞夫郎头一胎是个小子,他知道小子要让长阳侯要培养,又是家中的嫡长子,身上的担子重,不能自由自在的。
生下虞澜意时,虞夫郎心里便欢喜了,是个小哥儿。他定要将自家的哥儿培养成京城中最贤惠最有德行的哥儿,虞夫郎心里立下了宏图志愿。
结果虞澜意《男诫》不会学、刺绣不会、上课不认真、性子霸道、嚣张跋扈,在京城恶名远播。跟虞夫郎所想的完全相反。小小年纪已经成为京城一霸了。
郑清音这样的哥儿应该就是虞夫郎当时想培养的孩子。
虞澜意坐不住站起来说道:“清音,我去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郑山辞虞澜意》 40-50(第8/23页)
看看大哥大嫂。”
郑清音把针线放下说:“我跟二嫂一起去。”
……
郑山辞跟江主簿有事要聊,他们就去了书房。林哥儿说道:“我们也回房间去,先用药粉给你泡一泡脚试一试看效果怎么样?”
郑山成:“不用担心我了,等晚上再泡吧。现今你放心了吧?”
林哥儿笑了笑:“山辞还是对你这个大哥好的。”
郑山成闻言心头高兴:“我是他的亲生大哥,他不对我好,对谁好。”
如今郑山成是明白郑山辞真的长大了,这般脾性好,接人待物也是省得的。
林哥儿见虞澜意跟郑清音来了,便把郑山成腿上的事告诉他们两个人。郑清音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若是能让大哥的腿脚好受一些,这也值当了。”
虞澜意说道:“等相公任期到了,去京城还能找更好的大夫,可以让我大哥找宫里的太医来看。”
京城?太医?
对于郑山成他们这样的小老百姓来说,听见京城跟太医,他们心中早已是波涛汹涌了。这位是出身侯门的哥儿,娘家的人自然有这般厉害。
林哥儿心里一阵翻江倒海。这随随便便就说什么京城、太医的,他还以为在戏文里。他这个二弟媳不仅长得好看脾气好,身世也是一等一的好。
我们老郑家何德何能能娶到这么好的夫郎,真是祖坟里冒青烟了。
“我家大人呢?”虞澜意问金云。
金云见虞澜意这般说,捂着嘴笑:“大人去书房同江大人说话去了。”
“哦?江大人,就是来约过相公去钓鱼的?”虞澜意隐约有些印象。
“正是。”
郑山辞让江主簿跟他来书房是想问问江主簿秀才跟举人的事。江主簿自是知无不言:“这些秀才跟举人,郑大人不需要记太多。单单记住几个人便好了。”
江主簿缓缓道:“卫举人,同时也是程家的女婿。他在县学里教书,在新奉县的威望仅次于刘教谕。武举人是夏家的女婿,他是在县衙的户房里任职,是户房的一把手。还有的就是高家的儿婿空举人,戚家的儿婿谭和谭举人。剩下的秀才都是依附在这几个家族身边,为他们办事。”
郑山辞要气笑了。新奉县拢共就才五个举人,这四个家族就单独一人揽了一个。
“还有一个举人呢?”
江主簿:“太老了,这四个家族都没有招揽。”
郑山辞:“……”
郑山辞无言以对。
这跟京城中的榜下捉婿有异曲同工之妙。郑山辞把这四个人的名字记下来。江主簿抿了一口茶,心想看郑大人的意思是想跟这四个家族对着干了。
他小心说道:“戚家的儿婿谭和,他是一个老实的人,在工房里做事。他本来是有未婚夫的,结果考中举人后,被戚家的少爷看中了,一心就想要嫁给他。未婚夫承受不了戚家的压力就退婚了,谭和没办法就跟戚家的少爷成亲了。”
江主簿在县衙多年,他还是知道这四个举人的脾性,这谭和的脾气最好,怕也是最容易受欺负的。他不通人情世故,向来都是独来独往的,跟戚家的族人们也是淡淡的处着。
郑山辞记下谭和的名字。
郑山辞又跟江主簿聊了想开春等商队把种子带回来就发告示,让乡民们种植他想要的作物,有了钱就可以用来修路了。
“新奉县的路太烂了,沙土地虽是不能种粮食,其余的有些蔬菜跟药材只能在沙土地上种,要交的赋税,也可以集中种一些。把路修好,商人愿意来这里,就能把新奉县的商路盘活,到时候百姓也能跟着赚几个钱。”郑山辞这话是真的把江主簿放在自己人这边了。
江主簿思忖道:“郑大人要是要修路的话,单靠辣酱、榨油坊的银钱还不够。”
他突然想到什么,后背发寒。
县衙没钱,那几个家族可是富到流油。
江主簿留在这里用了晚膳才回去。他心中还是欢喜的,这般来给郑大人送礼,礼轻情意重,郑大人待他也更亲近了。
郑山辞听了江主簿的话,心里还是有了想法。在开春后至少要办一个家族,先把钱凑出来。郑山辞在床上翻了翻书,虞澜意洗漱完躺在床上,他抽掉了郑山辞的书。
“明日休沐你有事么?”
“明日去参加文会。”郑山辞早有安排了。
虞澜意听了这话气闷。怎地休沐还要去甚文会,那里的人说的话,虞澜意听着就糊涂,还会暴跳如雷。总会说些文绉绉的话,没甚意思。
“你就不能不去么?”虞澜意伸手捧着郑山辞的脸使劲儿摇晃。
郑山辞觉得脑子要晕了。
“早就答应下来,我也是去看看新奉县的秀才跟举人。”郑山辞抓住虞澜意的手解释道。
“你总不能去一天吧,留半天时间给我。”虞澜意撒泼。
“你想我陪你做什么?”郑山辞算了算,只稍去上午,下午的时间就留给虞澜意。
“我想堆雪人,以前在家里,我大哥都会陪我堆雪人的。”虞澜意锤了郑山辞一下:“你别说什么让人陪着我,我就要你陪我堆雪人。”
“好。”郑山辞满口应下来。
虞澜意终于满意了,他亲了郑山辞嘴唇一口,郑山辞反手就摸着他的后颈,深深的吻下去,直把人吻得呼吸不过来才放开了他。
郑山辞欺身而上。他的手解开了虞澜意的衣带,吻落在了锁骨处。
“郑山辞……冷,不想。”虞澜意眼眸水润润的,推开了郑山辞的头。
郑山辞的头发散下来,他喘息着,喉结上下滚动。
声音沙哑:“忍不了了。”
虞澜意仰着头,郑山辞的手往下结果摸到一个冰冷的东西,他的精神一下子就从迷离中变得清醒过来。
他在虞澜意的腿上摸到了一把刀。
郑山辞的心上一凉。
什么忍不了,他忍得了。
郑山辞的手在虞澜意的后背上拍了拍问道:“你腿上的刀怎么……回事?”
虞澜意还迷糊着,拉着郑山辞的手用脸蹭了蹭,下意识说道:“那刀啊,防你的啊。”
郑山辞:“……”
郑山辞觉得自己应该不敢对虞澜意动手,除非他是金刚不坏之身。现在他只会格挡。虞澜意竟带了刀防着他,他里衣都没有戴铁片的?!
虞澜意见郑山辞没吭声,回过神来才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他忙不迭解释:“我这是怕你动手动脚的不老实,想着要保护自己。”
像郑山辞这样情绪稳定的人听了这话,也差点暴跳如雷。
“我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我怎么敢,怕不是活腻了。
“哎呀,我知道了。”虞澜意把刀从自己腿上解下来扔到床边:“我这是一时带习惯了,要是你早点摸到我的腿,你不就早发现了么?都是你的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郑山辞虞澜意》 40-50(第9/23页)
这也成了他的错了。郑山辞想着手指碰触的细腻感,眼神晃了晃。
“那我……”郑山辞还想继续。
虞澜意把被褥一卷:“太冷了,我不想大冷天还要去洗澡。”
郑山辞低声说:“那你总要帮帮我。”
……
翌日一早郑山辞就去文会了,大都还是读书人。当官之后,郑山辞对文会这类事已是不热衷了,不过看着书生们高谈阔论的样子,他还是有些意动。
戚县丞来了,身边还跟着一个年轻温润的长袍书生。
“郑大人,这是家中的小辈谭和,他一直在工房埋头苦做,舌头笨得很。”
谭和跟郑山辞见了礼。
“戚大人怎能这般说,我看谭和性子沉稳,是个好苗子。”郑山辞客套道。
戚县丞脸上的笑意更甚,迎了郑山辞一同入座。
他今日是来看新奉县的秀才跟举人的。刘教谕带了秀才跟举人来见郑山辞。
“都坐下吧,只是说说话,不必拘束。”郑山辞笑道。
秀才跟举人个个都是年轻的模样,郑山辞把目光落在老举人身上,看样子已有六十来岁了。郑山辞问了几个问题,五个举人都一一回答了。
郑山辞笑了一下又勉励了秀才跟举人们让他们下去了。
这些人还是有几个可用之材,谭和的学识和见底倒是不俗。郑山辞心思一转说道:“戚大人,我看谭和不错,不如先跟在我身边如何?”
戚县丞自然是百般愿意的,巴不得让谭和在郑山辞身边刺探消息。
“郑大人抬举了,还不快谢谢郑大人。”
谭和低眉顺眼说了一声谢郑大人。他长相温润如玉,身姿修长,正是一个长相出众的好郎君。郑山辞见了新奉县的秀才跟举人了,也不耽误便先行离开了。
戚县丞把郑山辞送走,又扭头对谭和说:“好好跟着郑大人,要是郑大人有什么动静,你记得回了我。”
“知道了岳父。”
郑山辞出门,旺福把披风递给他。大雪还飘着,街道上的雪被扫干净了,郑山辞见郑家食肆里面人还多着,让旺福买了五根烤肠带回去给家里人尝一尝。
辣酱坊跟榨油坊是一个赚钱的好法子,郑山辞还想开个纺织坊,纺织坊的事就可以交给女子跟哥儿来做,这样他们也有赚钱的机会。要说新奉县的军队遗孀多,要是开个纺织坊不仅有利于让他们生活下去,也可以让新奉县的百姓多一份收入。
百姓手里有了钱才舍得花出去,这样一出一入,对县城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郑山辞寻思找个木匠,他记不得怎么改善纺织机械,对纺织机这类事物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让木匠多做纺织机,让百姓来织布。
现今有了谭和在身侧,郑山辞明日打算吩咐谭和去跟工房的人商量着办。
……
京城
今年的大雪飘飞,虞夫郎抱着一个汤婆子,屋子里还有炭盆烧得旺盛。他在生虞澜意时伤了身子,冬日最是怕冷。
虞夫郎说道:“今年冬天真冷,新奉县靠近边境了,澜意那孩子随了我,在冬天一直都是窝在府上不愿出门。”
“过年时看少爷会不会回来,应当会的。”曹嬷嬷说道。
“我是想他回来过年,但转念一想,姑爷在新奉县头一年,他就回娘家来过年这合该是不懂礼数的。最重要的是这一去一来接近五个月了,还怕路上出了什么事故,我这心里才要后悔。”
长阳侯从外边进来,他的表情有些凝重,披风被下人挂在衣架上。
虞夫郎问道:“怎么是朝中出了什么事?”
虞夫郎让曹嬷嬷给长阳侯倒了一杯热茶。
长阳侯摸着茶杯喝了一口,胃里暖和多了,他神色缓了缓:“今年雪天大,有好几个州闹雪灾,几个县令督办不利,被砍了脑袋。”
虞夫郎心中一惊:“陛下向来宽宥,这次怎么下了重手?”
“怪这地方上的人不重视这次雪灾,竟把赈灾的银两吞了,让十几万的百姓饿死。”长阳侯说起这些贪官污吏也是眉眼厌恶:“陛下让叶世子押送粮食跟白银去了,这是要给皇室中的人来坐镇其中才好。”
“陛下这次是气急了。”虞夫郎想到虞长行还在御前当值,心里还担忧着。虽说长行打小就是陛下的伴读,情分非比寻常。但伴君如伴虎,谁知道陛下会怎么想。
还有远在新奉县的二姑爷,虞夫郎知郑山辞的品行,郑山辞眼皮子也没那么浅,现在去贪污,这是要掉脑袋的。
武明帝在朝堂上生了好大一通气,回到盘龙殿心里就平静多了。只是他玩味的挑起唇角,俊美的脸上漫不经心。
“去把长行叫过来,朕有话问他。”
虞长行走进盘龙殿,殿内暖烘烘的,他给武明帝行礼。
“坐下吧,朕的大将军。”武明帝笑道:“叶世子启程前向朕求了一个恩典,说是赈灾回来后要娶你们府上的三少爷为正君。朕答应了。”
虞长行沉声道:“陛下,臣不知道这事。”
武明帝摆手:“朕知道,你对这些事一向不关心,只是告诉你一声。朕记得虞澜意跟着相公去了新奉县,你府上的这个三少爷还是一个庶子,现在竟要成世子正君了。这说起来也是个笑话。”
虞长行心中一沉。
“朕出手打压了一下让他做侧君,若是云初有本事的话,自然会让他扶正。要是他自己不够硬气,那便是自己没本事了。”
虞长行心中松了一口气:“多谢陛下。”
“还谢朕做甚,还扰了你们虞家的好事了。”武明帝哈哈大笑:“你们这些世家也是够有意思的,听闻安信侯家的哥儿退亲了,他那未婚夫跟家里的下人厮混在一起被当场抓住了,那场面是证据确凿,一时京城里闹得风风雨雨的,朕也只当个笑话听。”
虞长行无奈:“陛下……”
自从先凤君去世后,武明帝没谁管得住。娶的继凤君是先凤君的亲弟弟,只能勉强管住武明帝。幸好武明帝自幼聪慧过人,又是雄才大略的明主,只是偶尔行事放肆了些。
下值后虞长行回到家中把这件事告诉给了长阳侯跟虞夫郎。
虞夫郎冷淡:“既是陛下要下旨,我们只管把他送出去就成了。”
长阳侯也是点点头。
京城这边砍了许多县令的脑袋,郑山辞在新奉县还没有受到影响。虞澜意早上醒来,他也不等金云进来伺候,他连忙让金云打了水进来,拿着帕子疯狂洗手。
昨晚帮了郑山辞一下,虞澜意现今手还是酸的。
冬天的月光也不如夏天的明亮,虞澜意在昨晚借着月光只能看见郑山辞起伏的胸膛。
虞澜意羞红了脸。
他随意穿了一身衣裳用了早膳就出门了,今天下午跟郑山辞约好了在院子里堆雪人的。郑清音今早在看院子里的石榴树,虞澜意冲着郑清音挥手:“清音!清音!”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