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郑山辞虞澜意》 140-150(第1/27页)
第141章 清音成亲
郑山辞在太常寺做好自己的事,给两位皇子上课。他要把自己的根扎下去,好好的做自己的事。蒋詹事本就对郑山辞不满,结果郑山辞上奏折把胡寺卿弄进了天牢里,他心中生出了畏惧之心,不想再去招惹郑山辞。最关键的是他私下去找郑山辞的把柄,他发现他根本就找不到郑山辞的黑点。
他为官六载,一点错误都没有犯,哪怕是在私下一点错处都揪不出来。蒋詹事觉得错愕的同时更觉郑山辞的野心大。
人是不可能会克制自己的欲望的,只有可能他有更大的图谋,为了这个图谋他一直在忍耐。蒋詹事心想,那他就看着郑山辞还能装几年,总有装不下去的时候。
两位皇子跟着郑山辞学习,他们学会了很多,谢承跟谢澹都学会了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武明帝检查他们的课业时,时不时会觉得他们的思想有新颖之处。
魏首辅跟庞首辅也会抽空来给两位皇子讲授知识,他们不敢担这个称赞,只说是两位皇子自己聪慧。
武明帝:“两位爱卿太谦虚了。”
武明帝心中门清,武明帝这次让他们两个来是为了谈税收改制的事。他打算清一清大燕的税收,以后的子孙后代才会少吃一点苦。
他开始想着为以后的太子铺路了。
大燕的税收有些杂,在打仗的那些年还有兵税,海上有海税,布税等等,什么税能收就加什么税。等武明帝自己上位后,他就减免了一些税,这样大燕百姓的处境才好起来。说起来也是先帝喜欢修宫殿,生活骄奢淫逸。武明帝上位时就接了一个烂摊子。
王凤君家里是小门小户的,没办法给他提供助力,他委实在顾命大臣的手里低眉顺眼的一段日子,等自己的力量壮大了这日子才好过起来。
国库也渐渐的充盈起来。
以前的国库根本就不叫国库,落在先帝信任的大臣手里,先帝自己要从国库里拿钱,这户部尚书也要从国库里拿钱,这完全就成了皇帝的私库了。这样下去国库还有甚么钱。
这都是老百姓的钱,要供给社稷江山的,武明帝可没脸去花国库的银子。他只让户部把官营手工业做好,另外对贩卖私盐私铁的人一阵猛追猛打。国库里缺钱,这些走私的商人,武明帝就不能容他们了。有的商人狡诈,还打算出海逃走,武明帝想杀鸡儆猴,让人直接杀到海外把商人带回来砍了。
这样大燕朝的商户跟官员们都不敢贩卖私盐私铁,他们怕武明帝把他们拖下去砍了。武明帝讲道理的时候是真讲道理,不讲道理的时候就是无理取闹。他是皇帝,朝臣顶多谏言,其余的要做什么事就没法子。
这次胡寺卿贩卖私盐的事,也是杀鸡儆猴给朝臣们看看,让他们老实本分一些,不然就砍了脑袋。
朝臣们乖顺了许多。
武明帝听了魏首辅跟庞次辅的一些话,他颔首,“都有些道理,你们今天回去写个奏折呈上来给朕看看。朕乏了,你们退下吧。”
魏首辅跟庞次辅一同离开盘龙殿,他们离开宫殿就分道扬镳了。
魏首辅回到家中用膳,他的儿子是在太学里任祭酒,这段日子在太学里历练够了就可以进六部来帮他了。
晚上睡觉时,魏首辅说道,“我打算让儿子去地方历练几年再回来。”
魏夫郎心中有些不满,“我们都到京城了,你还让儿子去地方历练什么,他本来也不是骄矜的性子不需要磨练。”
魏首辅自己好不容易当上了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作为嫡长子就应该进六部做官帮他的父亲,儿子一开始就被扔到太学去了,这过了好几年了,现今还要去地方上吃苦。哪怕是再理智的哥儿遇见孩子的事都是不理智的。
再者说,魏首辅的位置这么高,儿子性子也好,非要赶到地方上去做官作甚。
“你啊,我是首辅了,依附追随我的人不少,但我不希望这里面会有我儿子,他最好还要跟我不对付才好。还有我让他去地方做官是保护他,看陛下的意思这几年内就会把太子的人选定下来,朝中风起云涌的,等太子定下来后,他在地方做出了政绩,正好回来效力新太子,这般就避免了争斗。”魏首辅对自己的嫡长子是苦口婆心,用心为他经营。
魏夫郎听了魏首辅的话明悟过来,“那就听相公的,总之相公也是为了儿子好,就让他们去地方上任职吧。这地方分个富庶之地,不要离京城太远了,这般来回一趟就有够受了。”
魏首辅倒是没答应,“这事看吏部那边有什么缺职,他再补过去,我是不会给他运作的。要我说越是艰难越好,这样的地方才做得出政绩。不然富庶之地的政绩本来就是富庶之地自己的功劳,这做官能有多大的功劳,不足以亮眼。”
“你还不了解你儿子么,非要让他吃苦,万一他吃不下苦,你看怎么着。”
魏首辅确实也不能把儿子一味的扔到偏远的地方去,终究还是不像他们之前那样过得苦了,如今孩子变得就没那么皮实了。
魏首辅给儿子挑了一个中等的地方让他去地方上做官。
魏大郎也还是知道父亲的好意,“父亲,我是能吃苦的,可您的孙儿要留在太学上课。”
“对啊,爹,我可以陪着相公去,孩子不成。”魏大郎的夫郎抹着眼泪说。
他们可以吃点苦头,儿子要留在京城里读书才好。
“放心吧,孙子我们来照顾,你们俩就安安心心的去地方上,没几年就回来了。”魏首辅答应下来。
“对,孩子的事你们别担心。”魏夫郎也向小夫夫两个人说道,他是疼自己的孙儿的,这般跟着去地方上学还会耽误人,就在京城上上学才是好的。
魏大郎跟自己的夫郎心中得了承诺,亲了亲自己的儿子,两个人就出了城门去地方上任。
魏大郎这辈子还没出过京城,心中倒是有几分新奇,又有畏惧。他打出生起,他的父亲就是阁老了,内宅的事阿爹说了算,这事关他读书的事向来都是魏首辅做决定。
他在京城没吃多少苦,他爹一路升到次辅再到首辅,这就更了不得了。旁人还调侃他,尊敬他,称呼他为小阁老。
魏大郎心里又得意又觉得自己称不上是小阁老。万一他这辈子没有入阁这不是就打脸了。这次父亲让他去地方上做官,他心里有些失落,但隐隐又有些松口气了。他察觉到自己的心态出了问题,这次地方上也盼着能好好的把自己的心态梳理清楚,不至于这么患得患失,偏生又要骄矜起来。
“孩子还这么小,再这么等孩子大一些,相公你再去地方赴任啊。这么一走,以后过年回京,只有我能回来了。”他夫郎的语气中还有些埋怨。
“不能这么想。父亲他们做自然有他的道理。我是父亲的嫡长子,我们的儿子是长房嫡孙,孩子留在父亲身边才是最好的。”魏大郎安抚自己的夫郎。
这般想来也是。自家相公是嫡长子,自己的儿子是嫡长孙,整个魏家以后都是他相公的。他心里的气顿时就消散了。
……
庞次辅也从武明帝的话中嗅到了什么,这站队的事是个麻烦事。两个皇子都是嫡子,又是出自一族。所以庞次辅表面上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郑山辞虞澜意》 140-150(第2/27页)
对夺嫡的事没有兴趣,实则让自己的儿子接近王家。这不管哪个皇子上位,这王家始终都是太子的母族,这可比站队的事简单多了。
至于其他的,庞次辅又不傻。
武明帝提出税收改革要简化税收,郑山辞就把这道题出给两位皇子,认为如何改革大燕的税收。
谢承回到皇子所,自己有些苦恼。首先他不了解大燕有几种税收,魏大人他们跟武明帝又没有跟他说税收相关的事。谢承想到自己去藏书楼借书来看。
他借书看了几日还是没明白,周嬷嬷看他的书桌上堆满了书,哎呦一声道,“大殿下既然心里还有困惑,何不去找户部的大人们问一问,要说最了解税收的应该就是户部的大人们了。”
“嬷嬷你说得是,我这就去户部。”谢承眼中一亮,拿着本子去户部。
他刚到户部,户部的官员吓坏了,还以为部门里出甚事了。
“都免礼,你带本殿去找雷大人。”谢承随便点了一个小吏。
小吏受宠若惊,恭恭敬敬的带着谢承去找自己的顶头上官。雷尚书听见小吏的通报声,立马从位置上站起来去迎谢承。
“下官见过大殿下。”雷尚书在心里想了想自己有没有做出出格的事。
谢承摆手:“雷大人免礼,坐下吧。今天来找雷大人是本殿自己私下的事,还请雷大人指教一二。”
雷尚书嘴上说着指教一二不敢当,心里发愁,大殿下不会是要让他做出一些违背规则的事吧。这种事小一点的,他可以做一做,这事大了,他可不敢做。
“本殿想了解一下大燕的税种有哪些,郑大人布置了课业,就是这次关于税收改革应该怎么做。本殿便想这事是户部最擅长之事,就来请教雷大人了。”谢承说话有理有据。
雷尚书闻言心就放在肚子里了,他非常乐意给谢承解答税种的问题,谁不想亲近亲近皇子。
“大殿下,这事要说细了,要费不少功夫。大殿下请喝茶。”
雷尚书给小吏使了一个眼色。大殿下屈尊到户部来,自然是要拿他自己的茶水来招待。
小吏懂了雷尚书的眼神,立马就下去泡茶。
过了半晌,谢承已经把大燕的税种了解清楚了,他的心思没在茶水上,皱着眉问,“大燕有这么多税,五花八门的,这般一层一层下去,本殿都分不清了,百姓还分得清么?”
分不清又没甚,反正就是交钱的名目。
雷尚书心里这样想,嘴上可不能这么说。
谢承把税种了解清楚这便客气离开了。
谢承的行事作风让人如沐春风,谢承走后雷尚书还是笑呵呵的,这位殿下待人温和宽厚,雷尚书对他有好感。
没等他的屁股在座位上坐多久,小吏说二殿下来了。
雷尚书:“……”
真是不顾人的死活。
雷尚书只好再次接待二殿下,把二殿下送走后他终于歇下来了。二殿下跟个十万个为什么一样,什么都要问,有的税要收,他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事,怎么回谢澹的话。
……
郑山辞给两位皇子出了课业后,自己美滋滋的下值了。
今天休沐,他去街上买了糕点带给虞澜意吃,还有卤菜也好吃,他买了一些带回去。郑山辞回到家里,虞澜意没在家。
“你家少爷去哪儿了?”
“少爷去郑府去了,明日郑小公子就出嫁了,少爷去宽慰小公子去了。”邓雪说道。
郑山辞换了官袍就去寻虞澜意。
这边郑清音正穿着喜服,林哥儿跟虞澜意都围着他看了看。
“太好看了,这一准能让施玄眼中一亮。”虞澜意看着就高兴,他把郑清音当自己的亲弟弟看,看见他有一个好归宿心里欢喜得很。
“这喜服最衬肤色,清音五官好看,皮肤被这红色衬得更白了。”林哥儿看着也是满意极了。
郑山辞过来了,郑清音看见郑山辞还有些羞赧。
“这样挺好看的。”郑山辞说。
虞澜意见郑山辞找过来了,他说道,“明日我们就过来给你送嫁。”
虞澜意趁着众人没注意把一个盒子放在郑清音的梳妆台上。
作为嫂子,虞澜意还是要给郑清音多添一些嫁妆,这样他去了娘家,也有底气。施玄是一个正直的人,但这不妨碍虞澜意给郑清音添嫁妆。
他在侯府当年也听说过,有的哥儿嫁过去嫁妆全填补了男方家里的空缺。还有的哥儿因为嫁妆不丰厚被公婆为难,瞧不上的。
他跟着郑山辞一块回去,一到家里就看见自己喜欢吃的糕点跟卤菜,他立马伸出手去拿糕点吃。
虞澜意这几天也没做甚,把商铺盘下来后,他跟虞夫郎一块去了一趟将军府。虞夫人打算在京城置办一些产业,这厢就来问虞夫郎的建议了。
“我们在边疆有些产业已经全卖了,如今到了京城是要再多置办一些。”老侯爷给两个儿子都留下了产业,虞二爷是嫡次子,终究这产业还是少一些,再加上家大业大的没有产业在京城就是坐山吃空。底下两个儿子还有小家,这般做父母的还要给两个儿子置办产业,还有整个将军府的开销也要盘算。京城的物价比边疆的物价要贵,早做打算为好。
虞夫郎就来给她出主意来了,虞夫郎说道,“京城中的这些产业已经有许多了,我觉得弟妹可以先在郊外置办两个庄子,这庄子雇佣一些农户,这般四季的新鲜水果跟粮食就能吃上了。这多出的水果跟粮食可以让农户们去卖,这倒是小钱。最关键的是以后你们就不用出去买水果蔬菜就能吃上新鲜的。有的人家家里没有庄子,又想夏日去纳凉,这般出租一个庄子,夏日又能赚上一笔。余下的庄子上的管事,这多出来的水果蔬菜拿去卖便够他们的月例了。”
虞夫人听虞夫郎这样说也起了心思,“就听大嫂的话。”
“再多去买几个商铺租出去,另外置几个杂货铺子也成,书铺可以买在太学的附近,或是民宅附近,这般也能赚好些钱。”
虞夫人听了忙不迭点头。
“这京城中的人向来看人下菜,弟妹买铺子时要多方比较再下手,若是地段位置好的商铺,价格贵一些也无妨。就是一些偏远的地方,商铺的价格低,没人来租,这般也是亏本了。”
虞夫郎说了几句,虞夫人请他跟虞澜意在将军府用膳,虞夫郎拒了,“家里还有事,改日我再来将军府吃饭。”
父子两个人离开了将军府,虞夫郎携了虞澜意的手回去。
“我听说你买了铺子这是对的,要是手里有钱便多买一些,余下的你跟山辞的铺子也挣了不少钱。郑家的那两个吃食铺子,就是达官贵人也是喜欢吃的。”
他们家还是不缺钱的。
虞夫郎:“你父亲的部下送来了两只羊,你拿点羊肉回去,余下的我还要命人送到将军府上。”
晚上郑山辞跟虞澜意就吃了烤羊肉。
翌日一早,郑清音就要嫁给施玄了。
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郑山辞虞澜意》 140-150(第3/27页)
人皆是热热闹闹的。来了都是官员跟郑山辞他们的好友。
这般也坐了二十几张桌子。
郑清音盖上盖头,这厢是由郑山成把他背过去。
郑夫郎见了自家小儿子一身喜服,眼中含泪带笑,“清音这孩子小时候苦,现在终于觅得良人。郑家永远是你的家,你记得要多回来看看。”
“我知道了,阿爹。”郑清音有些想落泪,但又怕把脸上的妆容花了。当他爬上郑山成的后背时,还是忍不住哭了出来。
他小时候就跟爹跟阿爹在一起,长大了一点一直都是郑山成带着他跟二哥一起上山下山,二哥去镇上读书后就变了,变得不讲道理还看不起他们。
现在二哥就好了,他们全家人都在一起,郑清音心里很满足。
郑山辞站在施玄旁边,看见郑山成背着郑清音过来了。他低声说道,“施兄,虽然你我是好友,若是你对清音不好,我是不会容你的。”
“郑兄,你放心。我一定会对他好的。”施玄郑重的说。
郑山成把郑清音交到施玄的手里。
一群人热热闹闹的去施家吃席。虞澜意看着施玄跟郑清音拜堂成亲心里还有些惆怅。
虞澜意:“我刚开始看见他的时候才十四岁,现在也嫁人了。”
郑山辞心中暗想,我看见清音的时候,他也是十四岁。
原著中没写他们这样小人物的结局,在原著中从来没有提过原主对家里怎么样了,只写了他忍受不了虞澜意的脾气,而后算计了虞澜意。
郑山辞作为二舅哥还要去为施玄挡酒,郑山成也帮着挡酒。施家还有两位兄长也是帮着自己的弟弟,这样有四个大男人帮着挡酒,施玄就未喝太多的酒。
他不喜闹洞房,京城中的人也没有这样的习俗,都是看夫夫小两口的意愿。
施大郎喝了一杯酒,小声跟施玄说,“你且先去洞房,这里有哥哥们在。”
施玄应声先回房。他到了婚房门前还有些胆怯,心里像是有烈火在烧一般,这火从心里一直烧到了脸上。他未曾喝太多酒,这脸上就红了。
他深吸一口气,维持住面上的稳重推门而入,有喜婆,还有一个侍从,是郑清音贴身伺候的人,他们先是说了吉祥话。
施玄挑了郑清音的盖头,看着郑清音的脸久久回不过神来。
郑清音本是羞赧的垂下眼眸,见施玄半晌没出声,便抬起头来看他。两个拜过天地的人对上眼睛,都怔怔的出神。
喜婆见状眉眼带笑,“公子跟夫郎快喝了合卺酒才是。”
两个被喜婆这么一说皆是回过神来,郑清音从床上坐在椅子上,两个人低垂着眼眸喝了合卺酒。
侍从跟喜婆又说了会子吉祥话。
郑清音还听见了一句早生贵子,羞得他不敢见人了。
房门被带上了,这婚房里剩下他们两个。有人敲门,施玄从贴身侍从的手里把食盒拿过来,把饭菜摆在上面。
“我一个男子这般到了晚上都有些吃不消,你是一个小哥儿这样就更吃不消了,这是我让厨房做了些家常小菜,你先吃点。”
郑清音觉得施玄体贴,他应下来,“早上喝了一些粥,这般肚子里已经空了。”
施玄听见这般亲近的话,又像是娇嗔,心里受用得紧。他面上带笑,“我先去换了袍子洗漱后再过来。”
施玄这话也亲近。郑清音用了一些饭菜就把碗筷收拾起来搁在桌上,他坐在梳妆台上先把头上的簪子取下来。这头上发簪也是重的,二嫂还给他插了几支金簪,当真是阔气的很。
郑清音听见了浴房里的水声,心里怪害臊的。昨日他就看了避火图,心里直打哆嗦,直觉害怕起来。今天坐在床榻上,侍从又让他偷偷看了避火图,这下心里又羞又不知所措。
瞧见施玄出来了,郑清音脸上全红了,手指也不知该如何安放。
……
郑山辞这次帮着自家弟夫挡了不少酒,以往他喝酒都是克制的,今天这样就失了节制。喝得醉醺醺的,虞澜意伸出一只手扶着郑山辞。
“让你挡这么多,现今醉了吧。明日还要上值,看你怎么吃得消。”虞澜意坐在马车上拿了一盏茶给郑山辞喝。
郑山辞晕茶。
他吃醉了酒,如今撇了头,不肯去喝茶。
虞澜意啧了一声把茶放下。
到了自己家里,虞澜意把人扶着下来,他稍稍松开手,郑山辞自己站稳了。他面上已有了嫣红,虞澜意还是上去扶着他,才能扶着走。
“不走。”郑山辞走到院子里面就不走了。
“你难不成还要发酒疯?”虞澜意看向郑山辞,只觉稀罕。郑山辞端方如玉太久了,这吃醉的一面他还未见过。
就算是发酒疯的郑山辞那也是他相公。
郑山辞倒是没发酒疯,跟着虞澜意进了屋子,他自己坐在床上就开始脱衣裳,打算上床睡觉了。虞澜意是决计忍受不了郑山辞浑身是酒气的上床睡觉。
“等金云把醒酒汤拿过来了,你喝完先去洗洗后再上床。”
郑山辞的手被虞澜意抓着,等金云过来,他就把醒酒汤拿给郑山辞。
“快去洗漱,浑身尽是酒气。”
郑山辞哪能听懂他的话,虞澜意只好把他推到浴房,又给他脱衣裳后,一把推进浴桶里,砸出了好多水出来。
虞澜意浑身发烫,他正好出去,一只手拉住了他,他对郑山辞没有防备之心,就着衣裳落到了浴桶里。
第142章 太子之位。
虞澜意浑身湿透了,他的衣服贴在身上,一只手帮他脱下了湿漉漉的衣裳。
翌日一早,郑山辞起来头还疼得厉害,他边穿官袍边回忆自己吃醉酒的事。他把事情记起来看向虞澜意还在睡,心虚的给他捻了捻被褥。
他先去上书房给两位皇子讲课。这讲课讲完后两位皇子都把课业交上来了。
郑山辞下值后带回家去书房慢慢的看。
谢承的看法是把税种只按三类来分,从田税,物税跟商税来规整大燕的税收,郑山辞看了连连点头。在这篇文章中谢承还提出有些税种根本就没必要,比如布税跟兵税。
谢澹的文章就说得比较直白,他是想把所有税种都合并在一起,他认为田税是最重要的,还有他了解到官员是不用交税的,这点有些不合理。雷尚书给谢澹讲了税种,还被谢澹追问了许多问题,雷尚书只好一一给谢澹说明。他说的都是大燕律法上的,这一查就知道。
雷尚书不知道是谢澹听了他的话,已经让宫人去拿了一本大燕律,他要看看这本大燕律有甚好的。
郑山辞看到这里眉心一跳。
郑山辞给两篇文章都写了批语。
过了一日就把文章返给两位皇子。
郑山辞刚回到家里,正堂里还有一个篮子放在桌子上,篮子里面是新鲜的猪肉还有一些菜跟果子。
虞澜意说道,“说是煤山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郑山辞虞澜意》 140-150(第4/27页)
的人送过来的,他们说身份低微,又言你为他们仗义执言,这般送了一些薄礼过来。”
郑山辞的眸色一暖。
“都是当做之事,这样客气反倒让我不好意思起来。”郑山辞并未觉得自己做了甚么事。
“本来还送了许多,我只要了这一篮子,若是什么都不肯要,他们也不会走。还说若以后你有何事,能用上他们的,他们定然会帮你。”
虞澜意是把人请到府邸里,又让侍从给了茶水喝。这些人大多是一些老妇跟穷苦人家的汉子,浑身都透出窘迫。
虞澜意平常的接待了他们并未露出什么嫌弃之意。
煤山的人这才松了一口气表达了对郑山辞的感激之情。
“这肉晌午炒来吃了,蔬菜做个汤,果子洗干净吃了。”虞澜意已经把它们的归属安排好了。
郑山辞轻应一声。
……
郑山辞在太常寺安分守己,教两位皇子学习。转瞬即逝,两年过去了。萧高阳去做了一回乡试的主考官,回来后就从侍读学士变成了正四品通政司副使。梅淮跟姜明礼也升职了,梅淮成了正五品工部郎中,姜明礼成了正五品吏部郎中。杜宁这几年在刑部战战兢兢也升职成了礼部郎中。而施玄被武明帝下放去了地方做徐州太守。崔子期从刑部郎中提到了都察院做正四品佥都御史。
他们都如愿升了官只有郑山辞在位置上还没有变,不过这也实属正常。一般升官到了正四品,再想往上升只有做侍郎跟大理寺卿这类的一门主事了。
叶云初如今就从大理寺少卿荣升为了正三品大理寺卿。
这般大家都升了官,姜兰礼跟梅哥儿成亲了,两个人现今也是如胶如漆的,梅淮对情爱没兴趣,一直单着,杜宁还是没找到让自己心甘情愿成亲的人,这般也是单下来了。
他倒是也执着,只要没遇见自己喜欢的,他就一直单着,如今他还没有到三十岁还能再苟一苟。
晌午的膳堂就是他们一块交换信息和聊天的地方,只有吃饭的时候各个部门才能凑到一起。
“施兄,你到了地方还是要记得给我们写信。”杜宁说道。
施玄笑起来,“你放心吧,我会写信回来的。”
郑山辞也说道,“施兄到了地方注意身体,到了陌生的地方容易水土不服。”
施玄应下来。
要是他是一个人去还好,这次去任职要带清音一块去,他是要多注意一些。
施玄走的时候晴空万里,郑清音把车帘打开,“大哥大嫂,二哥二嫂你们回去吧。”
“你自己一个人在徐州要好好的,到了地方就写信回来报平安。”林哥儿大声喊道。
郑清音应了一声,“大嫂放心吧。”
虞澜意瞧见他们离开心里也惆怅,郑清音在他眼里还是一个小哥儿呢。
郑山辞瞧出来自家老婆兴致不高,悄悄的伸出手去牵他的手。
他这两年也不是什么都没做,武明帝的税收改革,他上折子提了不少办法,这次的税收改革里面就有很多郑山辞提出的办法。
武明帝在看见郑山辞折子的时候十分惊讶,他没想到郑山辞对这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以前做过户部郎中,又在户部折腾出了预算的模型,武明帝对郑山辞提出的建议很重视。
他跟魏首辅和庞次辅商量后,再修改了几处就打算先在京城推行,看看效果。
他们还找来了雷尚书,大燕的税收并不是每年都收完了,有的州府会拖下来,让户籍上的人都交税也是一件难事,总有人要拖欠着。
税制在缓慢的推行,要把税制推行完,这大概需要三十年,也可以是五十年,这样缓慢的推行下去所遭遇的阻力会小一些,若是大刀阔斧的改制,这般就很容易激起官员的反抗,虽说现在仍然还在私下里反对,但比起前朝那些改革已经算是平和的了。
武明帝一向很有耐心,这样的改革他完成不了,他还有儿子可以继承他的志向,只要以后的皇帝明白制度要跟着岁月的流逝而顺时改变,这就已经足够了。
武明帝把这件事决定后,他觉察到自己是时候把太子定下来了。这个时间并不特殊,武明帝只是觉得今天的天气很好。
“冯德拟旨……”
“明日早朝就宣布吧。”武明帝跨步走出盘龙殿。
冯德应了一声把圣旨收好。
这时武明帝心里的大石头放下来了,他让冯德别跟着他,他独自一个人去逛一逛。他在皇城已经度过了几十年了,武明帝突然想出去看看。他是一个行动力强的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他返回到盘龙殿要微服出巡,冯德的一张脸顿时垮下来了。
“陛下,大殿下跟二殿下来了。”小太监上前来回话。
武明帝摆手,“让他们回去,朕现下没空理他们。”
宫人给两位殿下说了这件事。谢承就打算离开了,谢澹眼睛一亮,小声嘀咕,“这个时辰父皇有甚要做的。”
谢澹拉着谢承闯进去一眼就看见武明帝穿了一身便服。
谢澹:“带儿臣跟皇兄一块嘛。”
谢承忙不迭向武明帝见礼,看见武明帝身上的便服心里也有猜测了。他跟谢澹一直在皇宫,只去过王家,魏家还有虞家,他也想去其他的地方瞧瞧。
武明帝:“……”
武明帝作势要走,谢澹立马去抱住他的龙腿,“一块嘛,上阵父子兵。”
武明帝:“……”
武明帝走着,谢澹锲而不舍的抱着他的大腿,武明帝都有些崩溃了,“行,冯德你去给他们两个找一身便服,朕就带他们一块出去玩玩。”
谢承闻言脸上也带了笑。谢澹更是高兴得要跳起来了。
冯德应了一声,脸上的表情更苦了,真是三个活祖宗。
冯德只好去找两个皇子的便服,他正要跟着三个活祖宗一块出去,武明帝嫌弃的看向冯德,“你还是不要跟着朕了,你一说话就知道你是宫里的。”
谢承跟谢澹点点头。
冯德委屈的收回了自己迈出的一只脚。
武明帝唇角含笑,“让长行跟着朕。”
谢澹:“虞大人保护我们耶。”
谢承也认可虞长行的武艺。
冯德:“……”
虞长行明面上跟着皇家父子三人,暗地里还有无数的大内高手在。武明帝走出盘龙殿时,他顿了一下脚步,“长行,你派人去叫凤君,问他出不出宫去玩。”
过了半晌,王凤君穿了一身便服过来。这件衣裳还是他还未嫁给武明帝时穿的,如今穿上后毫无违和感。
谢澹嘴甜:“父君好好看。”
王凤君轻咳一声,瞪了谢澹一眼。
武明帝含笑点头,“确实是好看。”
天底下最有权势的一家子微服私巡,实则就是想到京城里去看看玩玩。虞长行跟暗地里的大内高手丝毫不敢放松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郑山辞虞澜意》 140-150(第5/27页)
警惕。
到了外边谢承跟谢澹走在一块,谢澹拉着谢承叽叽喳喳的说话,他看见有卖糖葫芦的,正要买下来。突然发现自己没有钱。在皇宫里,他跟谢承都不用钱,这般到了皇宫外,身上就没钱。
虞长行笑了笑,给了谢澹三块银锭还有一贯钱,他同时也给谢承给了同样的数量。
谢澹买了两串糖葫芦,递给谢承一串。
两个人边吃糖葫芦边走。
“这就是天下脚下啊,好多有趣的东西,我要去买衣裳。”谢澹咬着糖葫芦含糊的说。
武明帝闻言拉着王凤君一块去金衣阁,“这是京城衣服做得最好的店,你也去看看有甚好看的衣服没有,以后我们偷偷出来玩,就不用带两个小的了。”
王凤君出了皇城,看着这些街道也新鲜。听武明帝的意思是以后还要跟他一块出来,王凤君心中一喜。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王凤君挑了几件衣裳,当下还有些纠结。武明帝大手一挥,“想买就买,长行给钱。”
武明帝自己也没带钱,他从来都没有给过钱。
王凤君买了三件衣裳,两个小的也在崔子期的金衣阁买了三件,武明帝却是死挑剔,他一件都没买。
谢承跟谢澹从皇宫里出来后就释放了天性,谢澹在街上闻到了香气,他拉着谢承寻到了卖烤肠的地方。
“一根烤肠五文钱。”谢澹念牌子上的字。
他在手心里数了十文钱给老板。
“两位小公子若是喜欢吃辣一点的,还可以刷点辣上去。”
谢澹刷了点辣椒上去,谢承也刷了。两个人拿着烤肠吃,吃完后意犹未尽,谢承又买了两根,跟谢澹分着吃。
武明帝:“给我也来两根要辣点的。”
虞长行去买了两根烤肠。
武明帝拿给王凤君。他们都是吃过山珍海味的人,还没吃过烤肠,这般是有独特的味道。
武明帝一看郑家食肆,他跨步进去,让虞长行给他们订了一个包厢。
一家子都被郑家食肆的饭菜征服了。
他们吃得心满意足,郑家食肆还给他们送了南瓜汤。
武明帝吃完饭又到外边去看,他看见街道里都是一副热闹的场景,唇角带着笑,谢承跟谢澹去买了一份青团吃。
“你们两个过来。”
谢承跟谢澹走上前来。
武明帝挨个摸了摸他们两个的头,“以后不管江山交给你们其中的哪一个,你们都要好好的爱护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你们做了皇帝不要目下无尘,要多出来看看,他们的生活都是依赖着你们。”
王凤君闻言笑起来。
武明帝指着在路上行走的人,在街边买吃食的商贩,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值年少的书生,牙牙学语的孩童。
“那是你们肩上的担子。”
谢承直面这一切,他感到了自己肩膀上的重量,谢澹面容也有几分肃静。扑面而来的烟火气息,他们融入其中。而他们还有一个责任就是保护好大燕,才能留住这烟火气。
武明帝把两个儿子说了一顿,他自觉自己还是有当老师的潜能,一家人回了皇宫。
晚上谢承一个人躺在床上,他想了想,不管父皇让谁当太子,他都会是心甘情愿的。
翌日一早,文武百官站在金銮殿上,等百官先把手里的事说完了。
冯德手里拿了一份圣旨。
郑山辞心中一跳。
第143章 大红人
冯德的声音在金銮殿上响起:“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之嫡长子谢承,勤勉好学,品行高洁,才德兼备。朕观其行,察其心,是社稷之福。朕欲将江山社稷托付于贤能之人,是以册封谢承为太子,以承朕之基业,统御天下万民。望太子能恪尽职守,造福万民,不负朕之所托。钦此!”
谢承站在最前面领了旨意。
他看向武明帝,武明帝冲着他认可的笑了笑。
谢承的眼睛有些酸涩。原来在父皇眼里他还是能担大任的,他可以担起这样的责任。他的心仿佛注入了热水,变得滚烫起来。
“儿臣领旨谢恩。”
金銮殿上的文武百官闻言跪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子殿下千岁千千岁。”
他们朝臣还未站队,武明帝就已经把太子的人选定下来了,这般就让朝臣们少了猜忌,朝中的动荡也减少了。
郑山辞不知道武明帝会选择谁做太子,这般选了大殿下,郑山辞也不觉奇怪,他为谢承高兴起来。
冯德又念了一份圣旨,这圣旨就是封二皇子为齐王。
下朝后,朝臣们都是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有要事要商谈。现在陛下把太子的人选定下来了,他们就要派人到太子身边,亲近太子,以后等太子上位后,自有他们的好处。
长阳侯的脚步轻松,并未半点动容之色。他回到兵部,瞧见兵部的人也是小声的在议论太子的事,长阳侯美滋滋的正打算回去,自己关着门高兴一下。
一个老侯爷喊住他,“老虞,还是你有先见之明,让你家二儿婿做了少詹事,只有你们家不慌不忙的。以前你儿子是陛下的伴读,现在你们家又有人在太子身边了,这还是师生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