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8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刘盈刘邦萧谨吕雉》 170-180(第1/18页)

第171章 高明的道德绑架

人都到齐了, 当京中的书信再次送达刘盈手中时,刘盈已经来到了北地郡的回中宫休憩。

回中宫,就是汉文帝在位时,被匈奴老上单于烧毁的行宫。

刘盈带着小弟们四处打卡, 顺便接收阿父送来的物资, 并对初次长途“出游”的小弟们进行培训。

曹窋已经在小弟们那里留下了笑面虎的诨号, 把这群纨绔子弟训得叫苦不迭。

刘盈嫌弃道:“曹窋已经留手了。要是阿兄在这里, 你们没力气嚎叫。”

嚎叫?那不说明你们还有力气吗?再练!

曹窋想起当初韩信怎么训的他, 面有愧色:“是我做得还不够。”

别啊!勋贵小弟们快哭了。

萧谨让人拖着刘盈特制刷漆黑板上场。

站不起来了?正好趴着听课。

哭?哭也算时间。

“完不成就滚回去。我会让阿父在城里和你家封地张贴告示, 告知城中所有人, 中途逃回去的人的名字。”刘盈笑眯眯道, “我又不是什么魔鬼,不会额外惩罚你们, 骂一句就够了。”

勋贵小弟们开始后悔,自己为何要来投奔太子。

明明家里已经帮自己婉拒了!

后悔归后悔, 他们没想过半途而废。

谁都知道, 这次若离开,以后就别想再跟随太子了。

是, 他们还是勋贵子弟, 还可能袭爵。但谁没有野心?

就算没有,但看见兄弟身居高位, 比自己落魄还难过。

陈买带着诏令和后勤车队到来时,看见勋贵子弟们焕然一新的面貌, 啧啧称奇。

刘盈把着陈买的肩膀道:“有没有想法跟随我啊?”

陈买乃陈平之子。他的年龄, 早就可以跟随刘盈。只是陈平认为自己早早离家,没有好好教育过陈买,陈买没本事为刘盈做事。

陈平为孙儿讨了个太学名额。孙儿还年幼, 现在教还来得及。

未来的皇帝是刘盈,陈平不用担心子孙出息。他可以尽力教导子孙。

不过刘盈对陈买的印象不错。若不是陈平拒绝,刘盈肯定会把陈买加入名单。

陈买他学识武功都平平无奇,但他的脸长得好看啊!

陈买苦笑:“父亲命臣来送诏令,便是同意臣追随太子了。”

刘盈惊讶:“陈平怎么松口了?他不是担心你拖我后腿吗?”

陈买是个没有城府的人。

他真的没接受过多少陈平的教导,纯良得仿佛不是陈平的儿子。太子问了,他就老实答了。

“绛侯每日都上门打扰阿父,阿父太过心烦。”陈买道,“这是父亲的信,让臣私下呈给太子。”

刘盈拆开信,失笑。

陈平没解释太多,只说以自己太子元从的身份,就算儿子平庸无能,太子或许也不会厌弃他的儿子。

言下之意,我儿子没用,不能帮太子,但周勃太烦,那我就任性一下,让周勃更加嫉妒。

陪太子出游的名额,自己想要就能要。

刘盈难得露出无奈的神情:“周叔父为何非和陈平过不去?”

他记得周勃和陈平是屠灭诸吕、杀光汉惠帝全家的好搭档。这两人和灌婴,是支持汉文帝继位的主要力量。

在天下安危和身家性命的重压下,这三人彼此信任,但平时……啧。

怪不得历史中的吕后都没想过防备这三人会联合起来。

“陈平既然生气,我得帮他。”刘盈将信丢给了身后的人,“给我记好,写进史书里,让后世人看看周勃嫉妒的嘴脸。”

刘盈身后的那个年轻人两眼放光:“是!太子!”

陈买不认识那人,疑惑地打量那人。

刘盈介绍道:“司马喜。太史令司马毋怿之子,将来我的太史令。”

陈买虽才能平庸,回到父亲身边这几年,父亲把官场常识都灌给了他。

他略一思考,想起了父亲的评价。

世代承袭太史令的司马家,是朝臣中与勋贵不同的“文吏世家”,即世代传承某一种有特殊职责的官吏的家族。

在太子“徙木立信”后,陛下有意识地招纳这些“文吏世家”的人入朝为官。司马家就是其一。

司马毋怿原本是长安市场上的市长,还是太子亲自从长安市场上抓……请来的。

被太子亲自请来的人!陈买忙作揖:“久仰。”

司马喜吓了一跳。

自己不过是太史令之子,怎么能让陈买行礼?

他忙避开陈买的作揖,躬身还礼。

“好了,作揖来作揖去,你们夫妻对拜吗?”刘盈出言阻止他们你拜我我拜你,给两人闹了个大红脸。

陈买虽才华一般,但帮忙记录点事还是轻轻松松。刘盈便让司马喜和陈买住一块儿,两人一同记录自己的伟大言行。

他一直遗憾以前自己的伟大行为没有史官第一时间记录。好不容易抓到了司马迁他曾祖父和祖父,当然要放在自己身边,随时记录自己的每一项伟大事迹。

此次西域之行,司马家的史书上不写个几千字,他躺进坟墓里都要揭棺而起,把司马家的后人全阉了,让他们真正绝后。

暴君刘盈抱着手臂,倨傲地下了决定。

司马喜原本很忐忑。当刘盈告诉他好生记录这次西域之行,为后人留下前人开拓边疆的真实记录时,司马喜感动得热泪盈眶。

司马家一直想写一本和《春秋》一般的通史。

不,他们想写一本比《春秋》更好的通史!《春秋》的着重点在教导君王,他们更想注重历史本身。

但他们只是区区文吏,写一本通史这样伟大的事,他们只敢藏在心底,悄悄地收集资料。

没想到他们从未说出口的妄想,居然被太子轻而易举地点了出来。太子要支持他们写通史!

司马喜决定,《通史》什么的可以暂时放在后面,等后人完善。汉初这段时间的历史记载,他必须在自己有生之年完成!这才不辜负太子的信任!

在司马喜眼中,刘盈披上了厚厚的滤镜。

与陈买同住时,司马喜这个话痨向陈买分享自己详尽到仿佛有分身能力的记录。

陈买不寒而栗。

这么多“私下对话”,你是怎么听到的啊?你难道藏在太子的袍底吗!

陈买想起太子让司马喜好好记录周勃的嫉妒嘴脸,额头冷汗直冒。

他忙去请求太子,请太子收回命令。

虽然绛侯很烦,但真的不至于啊!看了司马喜的记录,陈买可不敢轻视司马喜将来会写的“史”。

“放心,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不会让周叔父遗臭万年。”刘盈安慰陈买,“他敢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刘盈刘邦萧谨吕雉》 170-180(第2/18页)

做,就不怕人说。要说荒诞的事,有谁比我和阿父更荒诞?”

陈买:“……”他终于知道父亲为何不让他跟随太子左右了。他真的不能在太子的话中保持镇定啊!

但陈买已经被陈平派来,陈平不肯再为儿子挡风遮雨,陈买就只能凄凄惨惨地接受刘盈的风吹雨打。

他为了与刘盈少相处,请求曹窋把自己也加入练兵中。

陈买宁愿吃点苦,也不愿意在刘盈那里听刘盈日日骂父骂母。

说好的太子是天下最为孝顺之人呢?这哪里孝顺了?

刘盈私下对萧谨嘲笑陈买:“怪不得陈平不肯把陈买放出来。”

萧谨道:“可见周勃有多令陈平厌恶了。陈平早早主动跟随太子,虽不是陛下元从,却是太子元从。他这样做,实在是不给太子脸面。”

刘盈道:“我那群长辈,都视我为孩提。但无所谓,视我为孩提,对我也有好处。”

萧谨道:“臣子就不该有这样的僭越的心态。”

刘盈大度道:“没关系,等我当皇帝,他们很快就老死了。他们的儿子不敢忤逆我就成。”

萧谨勉强被刘盈说服。

也对,等自己当皇后,能惩治这群人的时候,这群人恐怕老得连肉都咬不动了,不必花费心思。

萧谨便对勋贵小弟们更严格了。

勋贵小弟们必须把尊卑等级牢牢记在心底,不能像陛下的小弟那样。

陛下对小弟纵容,纵容的结果就是这群小弟不把陛下当回事。陛下在沛丰时,还是揍得少了。

刘盈见萧谨太严格,还劝说了一番,让萧谨稍稍宽和了一些。

刘盈背着手叹气。萧谨的脾气啊,怎么和阿母忙昏头时越来越像?将来萧谨不会也想搞什么坛子肉竹签串肉吧?这不兴搞啊。

“怎么匈奴人不来拦我?”刘盈问中途加入的老将道。

这位老将是蒙恬请求刘邦派来的。

得知刘盈偷跑,蒙恬实在是担忧极了。曹窋在他眼中不过一个小将,怎么能担好刘盈的护卫之责?

老秦人在朝中都急得上火。

在他们眼中,刘盈不仅是大汉的太子,也是他们秦人的太子。

那是被始皇帝认可的孩童,是曾经在项羽手中拯救了咸阳城的贵人!

老秦人只认这一个太子!

老秦人个个画风突变,仿佛变成了大汉的泥腿子勋贵,一个个不顾上下尊卑地抱着刘邦的大腿哭。

刘邦终于松口,让蒙恬推举人选。

蒙恬本想让和刘盈有过交情的王元去,却被一位故旧之子找上门。

“王元还未独立领兵过,我去。”冯敬道,“我曾是淮阴侯的下属,又在楚汉之争中立过战功。我为太子护卫,不会让六国故旧心生抵触。”

蒙恬叹气。

大汉江山稳固,朝堂中党派也渐渐出现了。六国旧贵和大秦旧臣,因都支持太子刘盈,大事上不会互相拖后腿,但小事上,那真是攻讦不断。

于是已经算得上老将的冯敬,被刘邦派到了刘盈身边。

刘邦也觉得冯敬好。老成持重之人才更适合刘盈,如王元那样的小年轻,只会被刘盈带偏。

刘盈见到冯敬后,思索了一会儿,把冯敬的信息从脑海深处挖出来。

冯敬此人,虽没有单独的传记,在别人的传记中却是相当的有存在感。

冯敬是秦始皇时期的武信侯冯毋择之子。冯毋择与被秦二世逼死的右丞相冯去疾、御史大夫冯劫,同为韩国上党郡守冯亭之后,因死在秦二世登基前,躲过了秦二世的残害。

冯亭与赵括一同战死长平,后人在赵国为将;秦灭六国后,冯亭后人入秦为官,颇受秦始皇喜爱,多人封侯。冯毋择的名字,跟随秦始皇被刻在琅琊刻石上,可见其地位。

冯氏族人在秦二世逼死冯去疾、冯劫后就没落了。冯敬本会在秦末大乱时,毫不犹豫地就近投奔了已经当了魏王的魏豹,败在韩信、曹参和灌婴手中。

冯敬在汉高祖和汉惠帝时期的记载就没了。直到汉文帝时期,他的记载再次多了起来。

汉文帝提拔冯敬,冯敬与张苍在淮南王叛乱中是坚决诛杀淮南王那一派。冯敬还与张苍共同修订了汉律,减弱了汉律中的残酷刑罚。

在贾谊的传记中,冯敬和周勃、灌婴(怎么又是他俩)等人阻止汉文帝破格提拔“没有立过功,嘴上无毛,只会夸夸其谈”的贾谊为公卿,因此常被后世影视小说写成奸佞小人。

骂他的人不知,冯敬在汉景帝时期出任雁门太守,以花甲古稀之身镇守雁门郡,力战不退而亡。

他是汉匈几百年战争中,战亡级别最高的官吏。

同样在贾谊的传记中,评价冯敬为忠直、悍勇。

冯敬在这个时空中,秦三世将江山托付给刘邦时,他无动于衷。

但当得知蒙恬、蒙毅、章邯都跟随刘邦,因魏豹一直没能当魏王而在魏国不太受重用的冯敬,在刘邦大败,刘盈入彭城,大汉进入低谷期时,竟然包袱款款跑去投了离他最近的韩信。

因雪中送炭的投靠,刘邦身边还有蒙氏兄弟和章邯这样的老秦臣为冯敬靠山,这个时空的冯敬在大汉的仕途顺利许多,现在已经是御史大夫。

就算不同时空,性格相互吸引的人还是会互相吸引,忠直的冯敬,还是和性格迥异的张苍成为友人。

韩信是刘盈阿兄,张苍是刘盈在需要有人背锅时才会叫一声的老师。冯敬身为韩信的老下属和张苍的友人,确实是最适合充当刘盈护卫的老秦将。

韩信和张苍都给刘盈写信举荐冯敬。他们都在信中称,以冯敬刚直,若刘盈乱来,冯敬定会为刘盈的先锋,死在刘盈前面。为了这位大汉忠臣的命,请刘盈悠着点,别冒险。

刘盈十分生气。阿兄和张苍竟然道德绑架他!

十分生气的刘盈,便故意撩拨冯敬。

匈奴怎么不来?我要用这一千多人去宣战整个匈奴!

冯敬分析道:“稽粥虽已继任单于,但年纪较轻,资历尚浅,匈奴贵族中不服者众多。他性格谨慎,短时间内不敢得罪大汉。若太子袭击他,反而会激起匈奴的团结,请太子三思。”

刘盈正想反问“你看我傻吗”,冯敬又道:“但太子用兵如神,或许有臣想不到的用意。如果太子决定突袭匈奴,臣请为先锋!”

刘盈震惊。

冯敬这人,居然不是搪塞,他是认真的!是认真想打啊!

啊不是,阿兄张苍蒙恬你们派到寡人身边的人,这么鲁莽的吗?你们不该派一个老成持重之人,拉着我不让我乱来吗?!

我们就一千人,大半还是没上过战场的人!你阻止我啊!别说什么当先锋冲冲冲啊!就是阿兄在这里,也不敢拿着这有大半新兵的一千人去草原上找匈奴人的麻烦啊!

刘盈悟了。

阿兄和张苍太狡猾了。这个道德绑架的水平,太登峰造极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刘盈刘邦萧谨吕雉》 170-180(第3/18页)

了!

自己敢乱说话,冯敬是真的敢提刀去找匈奴人送死!

“我没决定,别胡说。”刘盈忙板着脸道,“你说得很对,现在不能对匈奴施加外力,让匈奴一致对外。”

可恶的阿兄和张苍!怎么变得如此聪明了!

第172章 隔着千万里相望

各方派来约束刘盈的人都到齐了, 刘盈再次启程。

他到达长城后,顺着长城往西北去,来到了武威边境。

吕禄已经等候多时。

见到刘盈的车队,吕禄甩掉身后的将士, 独自策马上前。

“禄表兄, 你怎么还能二次发育的?绝对长高了!”刘盈也策马奔向吕禄。

灰兔驴为了保存体力, 平时都坐马车, 懒得下地, 更不让刘盈骑。

两匹骏马在即将交错的时候停下, 刘盈伸出拳头, 吕禄也伸出拳头, 表兄弟二人重重碰了一下拳。

碰拳之后,吕禄才下马向刘盈行礼, 然后带着和以往没多大差别的憨憨笑容道:“臣长高了吗?没有吧?但臣肯定长壮了!”

曹窋、萧延晚刘盈一步,也策马过来。

他们二人跳下马, 也与吕禄碰了碰拳头。

在刘盈“诓骗”他们去夺丰邑, 傻乎乎的吕禄悄悄跟着吕台,像一只脑袋不聪明的半大狗子, 一头闯入这群披着各式皮的狼群中。他们最初约定干一番大事时, 就是碰拳。

吕产没反应过来,和其余人一同过来。

他看见吕禄与太子、曹窋、萧延碰拳时, 心中颇为艳羡。

他年龄和吕禄差不多,原本比吕禄与太子更亲近。吕禄却先一步成为太子的心腹。

“来, 给你介绍一下。你还记得他们吗?”刘盈伸手勾住吕禄的脖子。

萧谨先对吕禄温婉一笑, 把吕禄吓得不轻。

吕禄凑刘盈耳边,非常没有情商地压低声音道:“壮壮……太子妃居然能被姑母养得如此温柔?姑母太厉害了!”

刘盈从来不知道何为压低声音:“哈?你说什么傻话?我阿母都没温柔过,还能把壮壮养温柔?她不过是从以前喜欢冷着脸, 变成了带着假笑。反正都是瞧不起人的表情……嗷!萧壮壮!我警告你!别来阿母那套!你再拧我,我就把你抛起来!”

萧谨冷哼一声,对吕禄道:“禄表兄,你当着我的面说我坏话,当我耳聋吗?怪不得皇后时常担忧你。”

吕禄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没说你坏话啊,我说你变温柔了。”

刘盈为吕禄辩解:“实话实说叫什么说坏话?壮壮你和阿母学坏了,心胸变狭窄了。”

萧谨挽起了衣袖:“你再说一句?”

刘盈给了萧谨面子,免得萧谨试图追打他,反而被他抱起来往天上抛,让萧谨更丢脸。

吕禄看得直乐。

萧谨之后,樊伉、夏侯灶等人也一一来和吕禄打招呼。

吕禄对他们的印象,还是少年时。

他从这群已经长成青年才俊的勋二代的脸上,寻找曾经的影子。

有的人能寻到熟悉的轮廓,有的人已经完全和以前判若两人。

吕禄打量众人时,众人也在打量吕禄。

在沛丰时,吕禄与他们一点都不熟悉。

萧家两兄弟、吕台吕产、曹窋等兄长常陪着他们玩耍,就是家住在丰邑,只偶尔来沛县的王陵家的王忌和雍齿家的雍钜鹿,都比吕禄与他们更亲近。

吕释之在沛县表现得很孤高,他的孩子很少与沛县的泥孩子们一同打闹。

樊伉等人看着吕禄的眼神中,都难掩羡慕。

听闻吕禄是偷偷离家出走跟随太子,才有了现在的境遇。他们要是那时年纪再大一些就好了。

众人的艳羡没有掩饰,吕禄很容易就看了出来。

他心中一阵唏嘘。

当初他离家出走,偷偷跟随堂兄去做大事,其实心里对“做大事”根本没有概念。

他只是一直远远地,偷偷地,无比寂寞地望着盈儿和朋友们玩耍,很想很想加入他们。

他只是想交朋友,想和许多许多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他只是羡慕围绕着盈儿身边,每日都很开心的那群小孩。

如今,自己倒是被那群孩童羡慕了。

吕禄笑了笑,这个笑容没有他以往的憨厚,多了几分仿佛被狂风吹拂、砂砾打磨过的洒脱和粗犷。

曾经的自己绝对想不到,他没有成为盈儿小伙伴们中的一员,倒是迷迷糊糊加入了只敢仰望,从不敢想的台表兄、曹兄长和萧家两位兄长中。

他本不该是有这样本事的人,竟一直没掉队呢。

我真厉害!吕禄笑眯眯想,在众人钦羡的目光中逐渐膨胀。

刘盈看出了吕禄的膨胀,用手指头戳了戳酸溜溜的吕产:“揍他!”

吕产:“???”我为什么要揍他?

吕产还没反应过来,在刘盈发话后,一众勋二代们带着炙热的羡慕眼神,扑向了吕禄。

吕禄神色大变:“你们干什么!喂喂!要切磋一个个地上,不讲武德吗!”

和刘盈一样,同为吕禄的表弟的樊伉,把衣袖挽得高高的,冲在最前面:“我们从来不单挑,都是群殴!兄弟们,上!”

吕禄转身就跑,一边跑一边喊:“太子救我!兄长救我!”

萧延也转过身,背对着吕禄,嘴里嘀咕着“君子远庖厨”。

刘盈一琢磨,萧延这典故居然用得挺对。这何尝不是一种君子远庖厨?

曹窋和萧谨倒像是亲兄妹了,都把手放在嘴边大喊,给追打吕禄的人鼓劲。

吕产继续呆滞。

啊?你们在干什么?这样不好吧?如果是阿兄,现在会如何做?

吕产陷入深深的苦恼中。

陈买很担心道:“他们不会真的把吕禄打伤了吧?”

刘盈抱着手臂笑道:“不会。他们有分寸。”

分寸是什么?

陈买看着这群勋二代把吕禄的上衣扒了。

吕禄奋力反抗,也扒了几个人的衣服。

吕禄的副将一边颤抖一边迈着小碎步来到太子面前行礼。

啊啊啊啊,将军你在干什么!不要脸了吗!

副将看着自家如孤狼般阴郁凶残的将军,不仅在被扒了上衣后没生气,还在地上画了个圈,和同样被扒了上衣的京中贵客们玩起了角抵。

副将在心里捧脸尖叫。

将军你在干什么啊!我们不是来迎接太子的吗?你怎么玩起来了!

“角抵就不能群殴了,不公平就不好玩。你点出和他们一样的人数,帮你将军对阵。”刘盈唯恐现在还不够乱。

副将压低声音道:“太子,卑职可是边军啊。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刘盈刘邦萧谨吕雉》 170-180(第4/18页)

刘盈笑道:“角抵只看身体素质,不怎么看实战经验。你们去试试曹都尉的练兵成果。不用留手,赢了的人,寡人都有赏!”

得了太子的许诺,副将硬着头皮回队伍中点了最精锐的人,去对战京中来的贵客。

他们便就地安营扎寨,玩够了才走。

刘盈虽说是假扮商人,但他离开长安时为了召集小伙伴,闹出的动静实在是太大了。

匈奴在长安安插的探子就算地位不高,只是讨生活的庶民,也能轻易得到太子西巡的情报。

等刘盈来到武威时,已经继位为老上单于的挛鞮稽粥虽没打算伏击刘盈,也派出了探子,看看这位大汉的传奇太子想要搞什么鬼。

匈奴其他贵族也纷纷派出探子监视刘盈。

刘盈命人就地安营,组织角抵比赛的消息,传到了这群探子耳中。

他们面面相觑。

谁能分析一下汉太子举动背后的用意?

他们想了许久,决定不想了。把实情报告上去,让上面的人去想吧。

当刘盈与吕禄见面的情报,摆到一点都不老的老上单于面前时,刘盈都到张掖新建的养马场跑驴了。

灰兔驴看到宽广的草场,终于肯离开马车减膘。

老上单于对着情报皱眉。

刘盈这是在向他亮肌肉,告诉他这千余人都是精英,让他管住手吗?

老上单于捏了捏眉间,轻轻叹气。

他父亲已经死了好几年了。

父亲带的人全军覆没,没有一个人回到匈奴。他至今不知道,刘盈与父亲那一场战斗的具体情况。

但他知道,刘盈如何劫掠右贤王的营地,单骑闯入父亲的营地,在一众匈奴勇士的包围下,划伤了父亲的脸。

当时他就伴随父亲左右,亲眼目睹此事。

几年时间过去,因没有匈奴人目睹刘盈成名之战,已经有一些匈奴贵族不再相信刘盈的英勇。他们坚信,一定是淮阴侯韩信等汉将派大军包围了冒顿单于,才让冒顿单于全军覆没。

老上单于不是这样的蠢货。

汉军当时出了多少兵力,能再派出多少支援,他和父亲已经摸清楚了。当时和自己对阵的,绝对是汉军主力。

就算刘盈不止带了一千人,人数也绝对不会比父亲带的人多。

更别说,汉军在那一战后的精神气,绝对是看到了不可思议的战绩才会被鼓舞至如此地步。

一汉当五胡啊……老上单于想起现在长城上的口号,心中满是屈辱。

他瞪着桌案上,缴获的汉军的马上新用具,眼中充血。

新的马鞍,马镫……这些匈奴人也能用。但匈奴人没有这东西,骑术也很精湛。有了这东西,骑术也不会到达一个新高度。

何况匈奴没有足够的工匠去做这些新用具。

大汉不是很穷吗?为什么每一匹马都能配备马鞍和马镫?

在服兵役前几乎没有骑过马的汉兵,就靠着这些新用具,居然能在几月之内,把骑术拔高到和从小生活在马背上的匈奴牧民一般的程度。

这简直匪夷所思!

“刘盈……刘盈……我必须杀了他!不能让他当上大汉皇帝!”

老上单于闭上双眼。

他对刘盈的危害心知肚明。

可就算心知肚明,他真的能不顾自己单于位置的安危,全力袭击出使的刘盈吗?

而且,仿佛妖孽的汉太子刘盈,又真的毫无后手吗?

老上单于越想心越慌。

他站起身,走到大帐外,看向西南方。

远方没有人,但他仿佛看到西南方的汉太子刘盈,正将视线投向东北,与他遥遥相望。

挛鞮稽粥,你敢动手吗?

第173章 出使无后顾之忧

敌人之间可能也有一点心有灵犀。老上单于想着刘盈的时候, 刘盈确实也在思念着他。

斩杀冒顿单于那一战,刘盈俘虏了不少匈奴人。这些匈奴骑兵经过韩信的训练,又经过了严格的文化教育之后,有一百表现最好者, 来到了刘盈身边为侍卫。

这一百匈奴侍卫已经蓄头发, 说汉话, 除了面容与汉人有些许差别, 已经与汉人无异。

他们也很忌讳别人说他们是匈奴人。

冒顿身边的护卫, 除了他自己养的壮士, 大多是小部落的贵族。

可这些匈奴贵族在见识了汉地的繁华, 住惯了不会被风雨吹跑的大房子后, 没有一人想回草原。

他们对故乡再思念,也不过是希望能把亲近的家人接到汉地享福而已。

如果接不回来就算了, 反正自己已经在大汉娶妻成家。

这些匈奴贵族的妻子,都是吕雉和萧谨共同挑选的宫女。而这件事, 和刘盈有一定关系。

刘盈有一日在宫里溜达时, 宫里正选了一批穷苦人入宫伺候。

此时没什么大小选的说法,宫女太监的甄选和大户人家买奴婢差不多。

一些住在京城的穷苦人甚至会自己阉割, 然后去应聘太监, 希望自己让宫里挑人的小吏省了一个步骤,就能比其他人更容易入宫。

许多比较仁厚的皇帝都发布了禁止庶民自行阉割, 不准自行阉割的庶民入宫的旨意。

刘盈某日突然想起这件事,不想让心怀怨恨的人伺候自己, 便准备去“偶遇”“震惊”, 然后顺势取消宫刑。

反正他不需要,别人需要,别人自己去下令, 别甩锅祖宗。

等刘盈溜达到那挑选最底层宫侍的肮脏地方才得知,原来底层宫女,特别是罪籍女子,也是要执行宫刑的。

所谓宫刑,就是击打腹部。刘盈以自己浅薄的生理知识猜测,可能是借此造成子宫脱落吧。

据说还有更残忍的方法,女子宫刑死亡率很高。现在的汉臣大多有良心,所以不采用。

刘盈摸了摸下巴。怪不得历史中留下好色之名,喜欢随便睡宫女的皇帝子嗣都不丰。而那些出身低微,能为皇帝生育子嗣的“宫女”妃嫔,全是被其他达官贵人献给皇帝,或者皇帝自己从民间带回来的人,而不是皇帝随便从宫里扒拉出的宫女。

出身卑微的女子以“正常”方式入宫,大概就算被皇帝睡了也别想留下孩子。

刘盈摇了摇头,以自己被血腥吓到了为由,和蒙毅说了一声,取消了男女入宫需要集中实施宫刑的制度,以后实行了宫刑的宫女和宦官都不需要补充了。

反正他不好色,不需要做这些事来保证后代血脉纯净。

至于他阿父好色,需要补充新的美貌小宦官和美貌宫女,就由他阿父特意下诏去实施宫刑好了。

反正我不弄。

刘邦和吕雉知道后,默许了刘盈留下仁名。自己需要的时候,就再补充便成。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刘盈刘邦萧谨吕雉》 170-180(第5/18页)

刘盈这仁名,在此时没怎么传播。宫刑自夏商时就有了,虽没有大规模执行,但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不会有人在这个时代讲什么人权吧?无论男的女的,伺候的奴仆都是可以随便杀的。

顶多有一些善良的大贤叹息一声太子果然善良,连后来的史书都没记几笔。

刘盈随口一句话,再加上刘邦力不从心后不再睡新的美人,只和已经睡熟的妃嫔们快活,宫里伺候的人不需要再增加,宫女宦官自那以后没有再进新人。

而那批被刘盈救下的男女,男的只在刘邦身旁伺候,女的只在吕雉身边伺候,以免他们犯罪。

后续烂摊子都是父母收拾,刘盈只管挖坑,不管填坑。

在吕雉身边伺候的这几个宫女,在萧谨的提议下,吕雉让她们去了解了一下女子宫刑的死亡率,太子便成了她们的救命恩人。吕雉就能放心地培养她们,给她们安排婚事了。

如果不是刘盈自身地位已经足够稳固,这么好用的宫女,大汉皇后还想再批量制造一点。

因这些过往,嫁给归顺大汉的匈奴骑兵的宫女,都对太子忠心耿耿,死心塌地。

至于丈夫是匈奴人什么的,她们可一点都不在意。丈夫没当官时,她们能入宫见到皇后,丈夫有了美妾也对她们十分尊敬;将来丈夫有了官职,她们还能从贫苦女子,一跃成为官宦夫人。

在嫁给匈奴骑兵的宫女的协助下,吕雉已经掌握了这些匈奴人的部族情况。

她将情报,连同挑选出的一百匈奴骑兵,一同交给了刘盈。

吕雉还告知刘盈,这一百匈奴骑兵都已经与她赐下的宫女有了儿子,可以信任。

在刘盈出使西域的时候,就派这些骑兵私下联络自己曾经的族人,打探匈奴现在的情报。

之前刘邦也借由匈奴俘虏打探过,但自己来到了匈奴人的边上,搜集的信息时效性更强。

在野蛮血腥,阴谋诡计,层层虚伪和算计下,刘盈手中对匈奴人的情报网,在他快离开张掖的时候初步成型。

因匈奴内战,刘盈在给予老上单于作对的匈奴大贵族口头许诺利益后,这些匈奴骑兵的部族成功迁徙到河套平原,一解吕禄的缺人困境。

吕禄将带领他们在河套平原开垦、放牧、建城,教化他们成为汉人。

刘盈已经向长安要学儒的人过来。

教化蛮夷,是孔子毕生所愿。那些天天对着大汉指手画脚,试图取代黄老地位的儒者,正好过来发光发热。

造纸术改良后,纸张终于能用于公务。印刷术也终于能抛头露面展现存在感。

想来有了纸张和印刷术的儒者,是很容易教化蛮夷的。

“我将教你的亲人读书识字,将来他们也能考入长安的官学。”刘盈对匈奴骑兵道,“入我大汉者,皆为汉人。你们不用担心出身。”

别说那一百匈奴骑兵,新加入的忐忑不安的匈奴贵族都热泪盈眶。其余汉人见此情景,胸中也蕴满热意。

只有刘盈很冷静。

他知道,是自己杀了冒顿,催生了匈奴内战,令匈奴人畏惧,他说让匈奴人成为汉人的话,才会让投奔的匈奴人热泪盈眶,才能让匈奴人愿意自称汉人。

汉人本就不是因血脉聚集,而是“大汉的子民”。

当几个匈奴小部族到达河套平原时,老上单于终于得知了此事。

他还见到了刘盈派去的使臣,被迫与刘盈一同西行,暗自抱怨自己会不会死在西域的老头子蒯彻。

蒯彻在出使老上单于时,已经先见了其他匈奴贵族,为他们带去了刘邦本人还不知道的大汉皇帝的诏令。

“大汉热爱和平,不希望边疆再起冲突。你们匈奴内乱,也会影响大汉。大汉的皇帝愿意为邻居调停内乱。”蒯彻温和道,“等匈奴稳定,大汉将与匈奴约为兄弟之国,开放与匈奴的边市。”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