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骂道:“胡说什么!”
他也去追逐污蔑他的刘盈。
嗯,确实是污蔑,因为孙策和周瑜几年后才会纳桥氏姐妹。而且强抢民女是民间传说,实际情况是他们破皖城后,纳袁术部将的女眷入后院。
二桥不是二乔,没有后世诗词小说中的凄美爱情。大桥被孙策所纳后,只四个月孙策便被刺杀身亡。而孙策有一子三女,可见之前早有妻妾。
留遗言尊夫人什么的,都是《三国演义》中写的。因城破被俘,还只当了孙策四个月妾室,大桥的身份应该是极低的。
高了也没用。孙策唯一的儿子一直被孙权冷落,孙儿被孙权的孙儿孙皓诛杀。孙策的妻妾大抵都不好过。
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刘盈编排他人,难道需要真相吗?
他现在就提笔,给孙策和周瑜写一百篇强抢民女的凄美爱情故事!
周瑜:“张盈,你有病吧?!”
孙策:“嘿,还挺有趣的……啊,公瑾说得对!张盈受死!”
今天难得轮到刘盈鼻青脸肿。
啧,忘记自己的身体不是原装的,翻车了。
第203章 这混球就爱看脸
刘盈在现实中醒来时, 差点被一大堆书压死。
副本里有背包,现实中可没有这么好用的东西。
萧谨也被埋在书堆里,艰难地从书堆里把哇哇大哭的小刘恒刨出来。
她顾不上关心刘盈,抱着孩子就往外跑, 一边跑一边喊御医。
刘盈自己苦哈哈地趴在床榻上收拾书堆。
小刘恒只是被吓哭, 身体连块乌青都没有, 但萧谨还是决定和刘盈分床睡。
刘盈抱怨:“你可以让恒儿单独睡。”
萧谨拒绝:“和恒儿没关系, 我不想被书压!”
萧壮壮就这么冷酷无情地抛弃了她的盈老大。
谁愿意一大早被一堆书压醒啊?刘盈在梦境里学习时, 请自己单独睡!
刘盈坚持要萧谨有难同当, 萧谨坚持让刘盈自己吃苦。
小两口难得起了口角, 差点发展成幼年时那样的打架斗殴。
因刘盈和萧谨的体格差异过大, 斗殴是没可能,两人各抱着一只大公鸡替代他们上场, 以斗鸡定胜负。
小刘恒今日又老气横秋地叹了口气,哒哒哒跑去向大母告状。
可惜他半路被大父劫了。
刘邦抓住孙儿, 兴致勃勃来给小两口当评委。
待吕雉知道时, 刘盈和萧谨已经分出胜负,萧谨大获全胜。刘盈只能独自一人每天早上被书堆压醒。
刘盈把胆敢失败的大公鸡烤了, 送了一只鸡腿给阿母。
吕雉深呼吸。
算了算了, 刘季的儿子打小就这样,别气, 气不完。
至少我的儿子还是很孝顺,记得给阿母送鸡腿。
“壮壮, 梦境里的朋友问我你长什么样, 来,坐好,我给你画张肖像图。”
“啊?你画啊?算了吧。”
“你是瞧不起我的画技吗!”
“是啊。你想让你的小弟们嘲笑你妻子的画像?”
刘盈妥协, 随机抓了一个擅长画画的儒生给萧谨画肖像图,自己领着一堆小弟,抱着书本去寻萧何。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刘盈刘邦萧谨吕雉》 200-210(第6/29页)
他先把老丈人吩咐的资料交了。
萧何翻开笔记本,对着仿佛是用雕版印刷出来的刘盈的字迹道:“你的字怎么如此潦草?”
造纸术改良成功,刘盈心心念念许久的印刷术终于可以使用。
萧何这个学黄老的,最先印刷的便是新修的《汉律》。
刘盈道:“抄书抄多了,当然潦草。”
萧何抬头:“抄书抄多了,不该是字更好看?”
刘盈趴在桌子上道:“谁会在被迫抄书的时候,还注意字迹?你看我抄了这么多书,好累啊。”
萧何知道刘盈辛苦了,只是习惯性地说教几句。
说教后,萧何便夸赞安抚刘盈。
整理了这么多资料,盈儿确实很努力,该好好夸奖。
刘盈给刘邦造谣,说自己这么累了,阿父还欺负他,让他去干活。
萧何不知道刘盈造谣真假,就当是真的。他让刘盈留在相国府休息,自己会挡住刘邦。
盈儿如此辛苦,就算造陛下的谣言,陛下应该也会谅解。
刘盈休息了几日,直到作业小组研究透了他带回来的资料。
萧何等人首先关注的是“大河”,即后世的黄河。
黄河在汉初还算清澈,水患虽有,但下游远远没到地上悬河的程度。
虽然刘盈从明朝带回来的消息,淮河的出海口被黄河所夺,黄河已经成为地上悬河,萧何等人没想到,西汉黄河就会大决堤。
因不能透露太多后世的情报,系统把一些关键字眼打了马赛克。
但没用,因为刘盈也可以透露后世情报。
黄河那次大决堤,就在汉武帝时期。
因汉武帝时期的人迷信“天人感应”,汉武帝的舅父田蚡等朝中重臣都说这是“天意”,老天让黄河决堤,不能派人力去修补。汉武帝接受了这个说法,放任黄河决口二十余年。
直到他到泰山封禅,亲眼看到了黄河决口带来的灾难,才醒悟。
当花费比刚决口时不知道多了多少倍的人力物力,终于堵住黄河缺口后,汉武帝做《瓠子歌》,深刻反省自己放任黄河决堤的行为。
这之后,大汉开始大规模建造水利工程,整治黄河水道,修建水渠和堤坝。
只是这时的大汉朝廷已经走入“儒术”治国。
这“儒术”,不是孔孟荀的任意一家儒家学说。它重视玄之又玄的“天意”“谶纬”超过实践。
汉武帝时尚且能任用能吏,之后治理黄河几乎是从“五行学说”“礼仪规范”“风水龙气”等奇奇怪怪的方面入手,不仅没有系统性、科学性地了解治理黄河的原理,甚至加重黄河水患。
比如当时被捧为“儒家圣人”的王莽,就要为了复周礼,试图让黄河改回周朝故道。
幸亏他还没来得及实施就被推翻。
直到刘秀的儿子汉明帝任用了著名水利专家王景治河,黄河治理才进入正轨。
在东汉一朝,黄河水患基本平息,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事。但在西汉初年的人看来,头就很疼了。
汉初天团虽都是些青史留名的贤才,但也不是全知全能。
涵养黄河水土,疏通黄河河道一事,这一帮汉初草莽还真没放在心上。
他们或许知道些道理,但还未见过,便忽视了。直到刘盈把黄河流域这四百年经济变迁的资料送到他们手中,他们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
如此一来,西汉的经济政策就要进行些许改变。至少,不能在建城的时候只盯着渭河和黄河上游的森林砍,就算砍了也得及时补种。
鼓励在黄河沿岸开垦的政策也要缓一缓,刘邦决定等刘盈一继位,就把刘盈一脚踹出长安城,让刘盈去巡视黄河沿岸。
刘邦非常开心。
这事本会落在他或者吕雉头上。幸亏明年刘盈就继位了,该刘盈和萧谨在马车上颠簸了。
关于黄河的事,一时半会儿吵不出结果。
开垦是必须要开垦的。如何利用后人的智慧,在保证农耕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对黄河的危害,他们得等搜集了更多资料,才能谨慎地做出决策。
要系统性地治理黄河,黄河沿岸就不宜设置过多诸侯国。
齐王刘肥对刘盈十分忠诚,不会阻拦治河。赵国既然现在无诸侯王,不如撤掉。
刘盈的本事能控制中原,压制朝堂,以后诸侯王不需要在中原附近成为长安的屏障。
之后皇帝分封同宗诸侯王,尽可能地分封到南边未开化之地,让诸侯王自己去人烟稀少的地方开垦。
周朝的土地就是这样扩大的。
刘盈对自己即将吃苦很不满,对要把弟弟们丢去南边吃苦很高兴。
回去就吓唬弟弟。
汉朝关中经济政策调整只起了个标题,列大纲都不知道要花多久。汉初重臣的当务之急,还是帮刘盈迅速完成神仙的作业。
刘盈此次开局不错,有望一口气通关。现实中的政策慢慢调整,反正也要等刘盈登基后才实施,还是小祖宗的作业最重要。
当刘盈养足精神,准备再次进入梦境副本时,朝中多位大儒得病。
连没心没肺的张苍都病了。
御医诊断,全是抑郁成疾。
刘盈唏嘘。后人打着儒家的名义,喊着什么“国家有道德,黄河自然清”,说黄河决堤是天意不肯治水,祸害沿岸百姓几十年。看,快把儒家先贤气死了吧?
荀子一直强调天灾是自然规律,别说那些虚的,有道德的君王就赶紧救灾;就算被后人嫌弃“迂远而阔于事情”的孟子,他拿夏禹治水来宣扬自己“凡事有客观规律,顺天者昌”的观点,也是让后人“遵循客观规律,顺天者昌”的治水,而不是摆烂不治水。
儒家先贤并非只有这两位。无论哪支儒家(划掉)贱儒(划掉)先贤传人,都没听说过自家先贤提倡只要君王贤明就没有天灾,所以天灾来了不准救灾这种灭绝人性的言论。
后世的贱儒,老夫杀你!!
“希望老师们人没事。”刘盈摇摇头,十分同情。
回到副本,刘盈挨个把小伙伴们踹起来。
“睡什么睡?批改后的作业本给你们拿回来了,看完后还有新的作业,赶紧学!”
“一个个都这么懒,怎么帮乃公争夺天下?”
“起床啦!我都起床了,都不准睡!”
“哦,对了,这是我妻儿的画像,要看吗?”
小伙伴们正想群殴刘盈,听刘盈炫耀妻子,瞌睡醒了。
“要看要看!”法正推开其他还有些不好意思的好兄弟,挤到刘盈身边,“哇,和你很般配!”
刘盈得意得鼻孔都快朝天了:“对吧对吧?我和壮壮天生一对,比阿父阿母般配多了!”
诸葛亮捂住刘盈的嘴:“不准多说,我们要自己猜你的身份!”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刘盈刘邦萧谨吕雉》 200-210(第7/29页)
刘盈想给诸葛亮一个背摔。可惜刚回到这个身体,不太适应,被诸葛亮躲了过去。
“你们猜了这么久,还没猜出来?”刘盈好奇,这群人能给自己安排个什么身份。
诸葛亮躲在庞统身后道:“快了快了,别催。”
他见刘盈没准备追打他,便放松了警惕,也凑上去看刘盈妻子的画像。
诸葛亮刚脱离庞统的保护范围,就被刘盈钳制住了手臂。
刘盈狞笑。
诸葛亮:“我只捂了你的嘴你就要揍我,你是不是太小气了!”
刘盈放开手:“我就吓唬你。”
“哼。”诸葛亮摸了摸被吓得嘣嘣直跳的心脏,去抢法正手中的画像。
庞统和张翼也克服了不好意思,好奇地欣赏刘盈妻子的画像。
刘盈滔滔不绝炫耀萧谨,从萧谨小时候和他打架,居然能与他不分胜负开始夸起,一直夸到今日两人斗鸡,自己大获全胜,吃掉了萧谨那只战败的大公鸡。
四人最小的也到了该相看妻子的年龄,都很羡慕刘盈有一位两小无猜的挚爱。
可恶,赶紧让“张盈”闭嘴,不准他再炫耀!
“你们在干什么?”孙策打着哈欠走来。
刘盈道:“我给他们看我妻子的画像。”
介绍完后,他继续炫耀萧谨。
孙策:“……你说的那位死透了的妻子?”
这个“死透了”的描述,可把他吓坏了。
刘盈点头:“对啊。”
周瑜跟在孙策身后走来,神情一言难尽:“你究竟是爱你的妻子,还是不爱你的妻子?有人会这样形容自己痛失所爱吗?”
刘盈想了想,道:“我猜大概率不是我先痛失所爱,是她先痛失所爱。”
自己的性格和阿父差不多,绝对不会为了养生而放弃享受生活。
孙策和周瑜再次没听懂刘盈的话。
怎么?生死两相隔,所以死者的挚爱还活着,也能叫死者痛失所爱?
法正等四人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你一言我一语岔开话题,让孙策和周瑜误以为刘盈又在逗他们玩。
刘盈常逗弄别人,孙策和周瑜没生疑。
即使刘盈说的是真正的心里话,那也可能是逗弄别人。因为刘盈这个人就与正常人大不同。
回到副本后,刘盈虽继续在沿路村镇推广好用的农用工具,但因都是重复的“游戏事件”,系统都给省略了。
刘盈每日需要做的,就是在系统给的配图的文字事件中选择不同的对话,以得到不同的结果。
连他监督小伙伴们写作业,也变成了文字事件。
刘盈仰躺在马车座椅上,双脚交叠,双手也在脑后交叠。
每当他快混淆现实的时候,系统总能让他出戏。
看见图画中小伙伴们活灵活现的模样,刘盈眼中出现些许怀念神色。
他想起在之前几次失败的副本中,所结识的那些朋友们。
那些朋友的“人物绘图”也同样活灵活现。
孙策遇刺伤重不治的绘图,周瑜呕血卧床病逝的绘图,都活灵活现。
孙策将未来托付给孙权,没有提自己的后人,相信孙权会好好对待侄儿。
他也没有提周瑜,因为周瑜的本事和地位足以让孙权继续重用。
孙策提到了刘盈。
他叮嘱孙权,刘盈没有威胁,若不想用,就让刘盈当个富贵终老的闲人。
周瑜病逝前急着为孙吴未来做了很多规划。
他把自己的献策一条一条亲手记录下来,不愿让手下的人代劳。
给刘盈的书信,就夹在这呕心沥血中的献策中,悄悄到了刘盈手中。
周瑜说孙权的性格变了,猜忌心日重,恐怕不会让刘盈善终。趁着现在孙权还用得上刘盈,让刘盈赶紧找借口躲入山中。
孙策和周瑜病逝时,刘盈都没有在他们身边。
毕竟刘盈只是个傀儡皇帝。
但他们的“临终绘图”中都有刘盈。
刘盈想,如果这次副本自己再失败,小伙伴们的“临终绘图”,或者自己的“结局绘图”是什么模样?
还是不要失败得好。
这副本刷腻了,该换一个了。
人闲了就会胡思乱想。
在刘盈胡思乱想时,他们的队伍在地图上蜿蜒前进,马上将要离开赵地,进入西凉军的势力范围,即十分萧条的关中之地。
这时终于触发了新的需要刘盈自己出面的事件。
刘盈看见拦车的人,眼睛一亮。
这人他虽眼生,但长得真帅,一看就是应该历史留名的人物!
刘盈的个头已经蹿很快了,周瑜、孙策、法正等人的身高更是出类拔萃,都是一米八左右的大个子。
来者比周瑜、孙策、法正等人还略高大,四肢修长,宽肩窄腰,浓眉大眼,器宇轩昂,竟不像当世的武将,而像后世的武打型男明星。
刘盈脸上习惯性的倨傲神色立刻如春日的冰雪般笑容,化作了一汪亲切热忱的涓涓春水,连声音都柔和了几度。
庞统默默看了孙策一眼,孙策对庞统回了个得意的眼神。
孙策对周瑜挤眉弄眼,周瑜撇开视线。
法正和诸葛亮相视叹气,又看向张翼。
张翼忙悄悄摇头,表示自己没这习惯。
虽然世人都欣赏容貌俊美的人,但张盈,你变脸变得太快了,矜持些啊!
来者也发现了刘盈表情变化之迅速。
他没想到是自己容貌的功劳,只当刘盈亲切,心中忐忑略消散了些。
来者抱拳:“某乃常山赵云,字子龙。听闻张使君有仁心,关中路途险峻,某请护送张使君回汉中。”
刘盈的小伙伴们露出遗憾的神色。只是护送,不是投奔?
刘盈的眼神则更亮了。
哇哦,他就说嘛,容貌这么出众的人,肯定不是小人物。
赵子龙啊!
赵云的兄长去世后,赵云便从公孙瓒处辞去官职回乡,护卫家乡七年多,才在与路过家乡的刘备抵足长眠后,跟随刘备离开。
赵云的家乡正好就在黑山军的地盘上,此时距离赵云回乡不到两年。
刘盈曾绕道常山真定,想见一见年轻的赵云。
赵云在后世被塑造成白面小生,还有个可爱的称呼“云妹”。
他实际上长得“身高八尺,姿颜雄伟”。古时的“伟”不是形容人长得很壮,而是“特别出众”的意思。“姿颜”则是描述英俊或美丽的人才会使用的特定词汇。
根据这个描述,赵云是偏向英武、健壮的硬汉帅哥长相。
刘盈自认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刘盈刘邦萧谨吕雉》 200-210(第8/29页)
也是个“姿颜雄伟”的型男。能不能拉拢赵云为他打工不重要,他就是想看看赵云和自己谁更英俊神武。
之前当傀儡皇帝的时候,他都无缘得见年轻的赵云,很是遗憾。
可惜刘盈去真定的时候,赵云入山猎虎,恰好路过。
没想到自己快离开赵地,进入关中时,赵云竟追了上来。
刘盈热情地接待了赵云,把看腻了的孙策踢出亲卫的行列,美滋滋地让赵云替上。
孙策讪讪地摸了摸鼻子,对新结识的友人道:“张盈这狗脾气,你们居然还能和他成为朋友?”
法正安慰孙策:“别担心,张盈很长情,他很快就会来讨好你。”
孙策不久后收到不署名的兵书一卷,刘盈让他赶紧阅读写感想。
刘盈道:“我让赵云替你,不是看腻了你的脸,是看不惯你整日无所事事,比我还闲。你一个将领,该和周瑜他们一同开会,跟在我身边摸鱼干什么?鱼有那么好摸?”
孙策虽没听过“摸鱼”这词,也能从刘盈话中理解“摸鱼”一词的含义。
他不敢置信地对周瑜道:“我屈尊给他当亲卫,他居然还嫌弃我无所事事?我不是担忧他的安全吗!”
周瑜忍笑道:“他知道你担忧他的安全,所以有了新的亲卫后,就不让你无所事事了。”
他也认为孙策实在是太闲了,看着不爽。
孙策气得哼了两声,翻开兵书:“法正等人常手握书卷笃学不辍,我好奇地去看了几眼,他们的书卷上有很多批改之语,字迹全是张盈一人,但语气却大不相同。”
周瑜道:“张盈有很多秘密,我很好奇。”
孙策笑了笑,道:“我们只是他的友人,并非他的心腹下属,他掩饰秘密也漫不经心。他给你书卷了吗?”
周瑜摇头:“没有单独给我,但让我可向法正等人借阅。”
孙策得意扬扬:“我先有了。”
周瑜看着孙策得意的神色,心中叹气。
伯符可能自己都没察觉,他越发在意“张盈”的态度了。
周瑜想起自己借阅的书卷,想着刘盈的神秘,也不由心痒。
秘密就在眼前半遮半掩,想不去探究,实在是太难了。
赵云回到家乡后,听闻乡亲对刘盈的夸赞,虽对刘盈印象很好,也没想过去跟随刘盈。
直到黑山军的首领来寻他。
“赵郎人如其名,乃人中之龙,何必困于浅滩?张使君乃心系苍生之人,正缺赵郎这样的英才相助。若赵郎担忧乡人,某愿以大贤良师之名起誓,绝不进犯赵郎家乡。若赵郎家乡有难,某定会暗中相助。”
赵云不解:“你既然心向他,为何自己不去?”
黑山军首领遗憾道:“若某只是军中一位普通将领,便跟随他了。黑山军多是当地人,不愿意背井离乡。某若单独投奔张使君,黑山军恐怕会变成寻常匪徒。某在这里等张使君回来。”
赵云惊讶:“你对他很有信心?”
黑山军首领摇头:“某不是对张使君有信心,而是希望张使君回来。赵地之中,唯有子龙有匡扶社稷的本事。若子龙不信任某,可先护送张使君一途,观察张使君是何人。”
赵云脑海里闪过公孙瓒、刘备等他结识过的英雄人物。他虽不认为年轻的张盈能与此等英雄相比,但想到张盈对乡亲的恩情,又担忧长安兵乱会伤到恩人,便提枪暂别家乡,前来寻张盈。
没想到张盈竟然是如此洒脱的人,在对他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竟然让他成为亲卫。
赵云有些受宠若惊了。
他想,黑山军首领所言确实无错,张盈虽年轻,也是当世英雄,任人不疑,心胸十分豁达。
没几日,赵云就发现,张盈确实豁达,但是不是豁达得过分了?
赵云为难道:“使君,我并非使君的下属,为使君领兵是不是不太好?”
刘盈伸长手拍着赵云的肩膀道:“有什么不好?非常好!我相信你。另一位领兵的人也不是我的下属。对吧,策儿?”
孙策用枪杆子去捅刘盈:“你嘴上干净点!”
刘盈刚和他结识的时候亲亲切切叫他伯符,现在居然叫他“策儿”,还敢自称他阿父了!
面对这么嚣张的朋友,孙策与刘盈打架的次数与日俱增。
让孙策更生气的是,刘盈的成长也太快了,他们的胜率快到五五分了。
难道以后自己在刘盈耍贱的时候,竟不能按着刘盈揍了?
赵云更加震惊。
什么?孙将军居然不是张使君的下属?可张使君几乎把军权全部交给孙将军了啊!
孙策安抚吓坏的赵云:“他就是这样的人,你要习惯,不辜负他的信任便好。”
赵云头皮发麻地接下领军的事,与张翼一同成为孙策的副将。
周瑜终于能从领兵中解放出来,和法正、庞统、诸葛亮一同在后方偷懒。
进入关中后,刘盈不再乱逛,以免引起西凉军的猜忌,空闲时间又多了不少。
他便抽出一卷兵书,教导赵云兵法军略。
赵云天赋很好,虽学识稍差,但很有远见,有抚民之能。
会抚民的将军,定能独当一面。赵云缺少的部分,自己有的是书本为赵云补全。
刘盈心里嘀咕,还是阿父和曹伯父的兵书更适合赵云和张翼。可惜这两人都是懒蛋,曹伯父的兵书还是没几页纸,阿父的兵书更是就写了个名字。
阿父甚至想让自己替他总结兵书,人怎么能懒成这样!
还好有章邯,蒙恬也从北疆回来参加自己的登基典礼,不然他还真的只能绞尽脑汁自己总结兵法经验。
他也很懒好吗?抄书不费脑,总结兵法太费脑,费脑比费体力更难受!
“这都是传家之学,我可以学?”赵云再次震惊。
刘盈大方道:“这些都是传国之学,不是一家一户之学。我不仅会教给你,也会教给天下人。等回益州,我就建官学,天下人皆可学!”
孙策道:“你不怕天下人学了你的本事,成为你的劲敌?”
刘盈自傲道:“儒家经典就那么多字,记忆力稍好的人通读几遍便能背诵,但能成为大儒的能有几人?学我者,也不可能超过我。若能超过我,那是我自己没本事,认输便是。啊,我忘记了,要帮老师推广他们的儒经注释。”
刘盈一拍脑袋,又放下了手:“算了,还是等回益州再说,免得一群儒生恼羞成怒,提剑砍我。”
孙策还想说什么,被周瑜挤开:“新的儒经注释?”
刘盈点头:“你想看?等等,我回去翻翻。”
因现在用不上,刘盈就没把儒经拿出来。
啧啧,老师们骂人真狠。
刘盈把老师们逼他抄写的儒经注释和骂人文章拿出来,赵云见书本都是刘盈的字迹,还在那继续惊讶,小伙伴们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刘盈刘邦萧谨吕雉》 200-210(第9/29页)
已经争相阅读。
诸葛亮抱怨:“你怎么不早拿出来?”
刘盈道:“现在用不上,之前懒得抄。这次回去和老师说了说董仲舒和放任黄河决堤的事,老师气病了,才逼我抄写……喂,你自己问的,怎么又来捂我的嘴!”
诸葛亮跳到刘盈身上挂着,不准刘盈再说话:“闭嘴,闭嘴,闭嘴!你是想把底子都透露光吗!”
“透露了也没什么,我相信伯符、公瑾和子龙。”刘盈接住诸葛亮,把将来会长得很高,但现在不如他的小诸葛亮放地上。
自家这位诸葛武侯,是不是活泼过头了?简直像个初中生……呃,好像诸葛亮现在确实是初中生,还是初二生。
传说中的“沙雕中二男生”。
诸葛亮双脚落地后,又活泼地扑向其他友人,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眉眼间全是快乐。
刘盈恍惚间仿佛看到了年轻的兄长们。
他的亲卫队刚成立的时候,气氛便是如此快乐。一转眼,兄长们都到了叔伯当初的年龄。
时间过得真快啊。
“你的表情怎么突然变老气了?像个老伯。”被挤出去的孙策终于回到了刘盈身边。
刘盈回过神:“老个屁,乃公还不到而立。”
孙策骂道:“乃公个屁!你能不能改一改你的口癖?你一开口,形象就从贤士变成草莽了!你不是还未到弱冠吗?离而立还早呢。”
刘盈瞥了孙策一眼:“我说的是精神年龄。你在这干什么?赶紧过去一同学习啊。”
孙策露出头疼的神色。
刘盈推着孙策的背,把孙策强硬地拍进了儒学讨论小组。
“你也别愣着,多学些有好处。我相信你听得懂。”刘盈又去推赵云。
赵云很不好意思,但有机会瞻仰大儒的经书注释,他还是硬着头皮厚着脸皮加入进去。
“张盈你在一旁晃悠什么?过来!”
刘盈磨蹭:“我都抄了一遍了,不想再看见它。”
“过来!”
小伙伴们冲上来架住了刘盈。
刘盈垂头丧气,感觉自己砸了自己的脚。
赵云看着刘盈一脸不耐,却又竭力忍耐的神情,不由眼神柔和。
……
刘盈径直朝着长安奔去,路上提前给占据长安的西凉军阀打了声招呼,问他们能不能见一面,交换一下各自藏书。
西凉军阀面面相觑。
藏书,我们有什么藏书?
“还是有的。”西凉军阀中的凉州豪强和关中豪强,嘴角抽搐。
虽然领兵的兵头子如匪徒一般无知,但西凉军中还有许多文士策士,他们虽说没有家传经书,普通书籍可不少。
李傕嘀咕:“他还想用书籍来讨好我们?不能吃穿的东西,有什么用?怎么不拿金银来?真是不懂事的小辈。”
郭汜虽与李傕有隙,但也十分赞同李傕的话。
若不是刘盈有一支强兵,他们不想削弱自己的力量,让其他同僚捡了便宜,刘盈军中粮草比书籍诱人多了。
西凉军阀头子中,唯有一人提出异议。
张济曾为董卓校尉,在董卓死后,因作战勇猛收拢了较多部曲,成为西凉军阀头领之一。
因他势力最为弱小,所以居于李傕郭汜之下,名义上受李傕统领。
张济想劝说李傕,被身旁的贾诩轻轻拉了一下衣袖,闭上了嘴。
一阵无聊且无意义的争论后,西凉军阀头子各自回家。
张济邀请贾诩与自己同乘,贾诩欣然接受。
张济问道:“文和,邀请张盈来长安有利无弊,为何阻止我?”
贾诩语重心长道:“我怎会不知张盈分享的藏书有多重要?你我知道,可李傕、郭汜不知道。若你劝他们,他们误将藏书价值等同金银价值,前去掠夺张盈,这会令天下士人厌恶。哀帝已崩,我等与中原士族已无太大矛盾。”
他叹了口气,继续道:“董公去世后,我等中已无可服众的长者,算不上一条心。不能给袁绍等人讨伐我等的借口。”
张济神色黯然:“绣儿说李傕、郭汜不可同谋,此地不可久留,或许确是如此。我放心不下跟随我的将士,若文和有机会,就和绣儿一同离开长安吧。”
贾诩没回答,他转移话题道:“请将军劝说李傕和郭汜,不要为难张盈,忽略他便是。我想去拜访张盈,借阅张盈的藏书。将军可否将张绣暂时借给我为护卫?”
张济为凉州豪族,凉州豪族大多无字,贾诩直呼张绣之名并非轻视,但说什么“护卫”可就是真的不礼貌了。
他说出这话,可见他与张济之间的交情。
张济闻言确实不生气,笑着答应:“谢文和提携绣儿。唉,绣儿若能静心读书就好了。”
张济无子,将侄儿张绣当作亲生儿子对待。虽张绣比他还勇武,可他还是希望张绣多读书,不要像他一样,只能在战场上讨生活。
贾诩劝慰道:“这天底下,哪还有能静心读书的地方?”
张济脑海里一瞬间浮现出“益州”二字,但思及益州也已乱,便只余一声叹息。
贾诩借母丧辞官后,虽再次被李傕等人请回来,但只领了一个大夫闲职,做着幕僚的工作,行动很自由。
他带着张绣去寻刘盈,反复叮嘱张绣一定要多忍耐,不要被世家子弟的高傲气到。
张绣无奈道:“文和,我知道世家子弟有多高傲,不会生气。”
他开玩笑道:“他姓张,我也姓张,说不定还能攀一攀交情。”
贾诩把张绣骂了一顿。世家子弟最厌恶边塞豪强攀亲戚,不可胡说!
张绣忙说自己是开玩笑,道歉了许久,才让贾诩停下训斥。
“啊?你就是张绣?我姓张,你也姓张,说不定我们一千年前是一家人呢!”刘盈亲热地握住了张绣的双手。
张绣五官深邃,鼻梁高耸,带着几分西域特色。虽史书中没有记载他的长相,以刘盈广纳百川的审美,立刻对张绣表示了欣赏。
张翼的表情和吞了苍蝇似的。
其余包括吴地豪强孙策在内的刘盈的友人们,都对刘盈对先祖的不尊重叹为观止。
张绣手足无措,面红耳赤。
他将求救的眼神投向贾诩。
文和,救、救救!张盈居然真的和我攀亲戚,我不敢回答!
贾诩扯断了自己一根胡子,脸皮疼得直抖。
贾诩自诩算无遗策,虽因出身不高困于一群草莽中,但若论才智,定能与天下策士论道。
他以为自己根据搜集的讯息,已经对张盈颇为了解,心中定下了从凉州这方逃离的策略,只待见到张盈。
直到贾诩见到了张盈。
张盈对他很有礼貌,转头就紧紧抓住了张绣的手,眼睛发光,连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