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217(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刘盈刘邦萧谨吕雉》 210-217(第1/23页)

第211章 悄无声息夺关中

“故友”一重逢, 郭嘉就知道刘盈不可能是傀儡。

虽然想不出刘盈为何能一回益州就拿下益州,现实就是现实,优秀的策士不会自欺欺人。

郭嘉进入工作状态,用双眼观察益州的现状。

……本来应该是这样的。

刘盈坐在郭嘉床头歪着脑袋道:“喂喂, 奉孝你是来碰瓷的吗?”

郭嘉缩在床头, 萎靡不振。

他刚到成都, 竟水土不服病倒了。

如果不是刘盈及时带来了华佗给郭嘉急救, 郭嘉第一次长途出使, 就要命丧于此。

听到刘盈的讽刺, 郭嘉有气无力嘴贱:“说不准是你下毒。”

刘盈回头对郭嘉某一位护卫道:“赶紧坐船出蜀, 去找曹孟德, 让曹孟德寻个人来把病秧子带走,别死在我这里, 给我泼污水。我还想曹孟德要怎么对付我,原来让郭奉孝死在我这里让我百口莫辩, 就是颍川谋士团的妙计吗?”

刘盈“啪嗒啪嗒”鼓掌:“妙, 真是太妙了。此计甚毒。”

一向只有郭嘉气别人,还是第一次有人把他气得头昏眼花了。

郭嘉想, 肯定是因为他生病体力不支的缘故。

“戒酒戒色, 按时服药,活到曹孟德接你回去。”刘盈见郭嘉出使, 居然还带着众多美貌侍女和好几车的美酒,就对曹操嫌弃不已。

曹孟德你哭着郭嘉为何过早离开你, 你自己不反省一下吗?!

郭嘉的侍卫带着刘盈极具嘲讽的亲笔书信匆匆离开, 刘盈将郭嘉搬到自己院子居住。

他处理文书的时候,就在郭嘉房里聒噪。

“我知道你生病了也不会停止干活,为了不让你用生命诬陷我, 我当着你的面做事。”刘盈嘲讽道。

虽然郭嘉确实生病了也不会停止搜集情报工作,但他真没想用生命碰瓷。

何况他就算死在成都,也不能为曹公带去利益。

出兵益州的借口?如果曹公有出兵益州的机会,出兵根本不会找借口。

郭嘉认为,刘盈是真的想害死他——用气死他的方式。

刘盈在郭嘉房间里办公,下属自然也在郭嘉房间里进进出出。

每次有新的人到来,刘盈都会为其隆重介绍郭嘉。

郭嘉,字奉孝,曹操最爱的谋士,为了曹操可以奉献一切,君臣相宜啊。

“所以他准备用生命诬陷我们。”刘盈一本正经道。

郭嘉怒骂:“你才是诬陷!”

阎圃快忍不住笑了。

他本来绷紧了神经,琢磨怎么应付郭嘉。

虽然他相信郎君肯定能独自应付郭嘉,但身为下属,怎么能让郎君独自烦恼?

天意啊天意,郭嘉居然一入成都就病倒了!

曹操得到刘盈的信时,也纳闷是不是天意。

刘盈没必要毒杀郭嘉,郭嘉也不是不爱惜自己身体的人。郭嘉一入成都就病倒,真的只能说是天意了。

荀彧欲言又止,陈群忍无可忍。

“曹公,你真的认为郭嘉不是不爱惜自己身体的人吗?!”陈群道,“他出使还带着美姬美酒,沉湎酒色再加上路途颠簸,水土不服不是很正常吗?”

曹操忙为郭嘉解释:“奉孝很自律,怎么会沉湎酒色?”

陈群:“???”

荀彧悄悄用手碰了碰陈群的后背。

别说了别说了,曹公自己好酒色但身体非常好,所以他以己度人,没认为郭嘉有任何问题。

荀彧顺着曹操的心意道:“益州湿热,多瘴气,奉孝可能急着赶路中了暑气,水土不服。”

曹操满意地颔首:“应该是这样。我马上派人去探望他,等他身体一好,就把他接回来。”

郭嘉肯定无法为曹操打探情报了,曹操又担心再派一个谋士去,还会“水土不服”。

他只能遗憾放弃打探情报,只要能让郭嘉安全回来就好。

曹操将张仲景派去了成都。

张仲景和刘盈也有交情,又是良医,能照顾好郭嘉。

顺便,曹操暗中嘱咐张仲景,看看郭嘉是否中毒。

虽然曹操理智上知道刘盈没必要毒杀郭嘉,但他多疑。假如刘盈对郭嘉下手,他必为郭嘉报仇,除非刘盈归服他。

张仲景得到曹操私下的命令,很是不以为然。

张盈那等光风霁月的好人,只会治病,哪可能毒杀人?唉,曹公什么都好,就是有时候思想颇阴暗了些。

曹操先让人送急信给刘盈,请求刘盈好好照顾郭嘉,张仲景等使臣才出发。

刘盈把曹操的回信丢给还卧床不起的郭嘉:“他派了张仲景过来。如果华佗和张仲景都治不好你,我就赠送你一张马革,也算你马革裹尸了。”

郭嘉的身体已经没有大碍,只是病去如抽丝,再加上确实不习惯成都湿润的气候,身体元气没恢复,才继续卧床休养。

刘盈每日都要嘲笑郭嘉的弱鸡身体,甚至抓了一只大鹅来,说这只大鹅能打十个郭嘉。

郭嘉虽病恹恹的,精神很不错,红光满面。

华佗想,汉景帝大概就是这样病愈的吧。

“闭嘴!”郭嘉对刘盈是半点风度都没有了。

他回忆刘盈在颍川时的世家子模样,竟已经回忆不清了。

什么世家子啊?他招抚的豪强乡勇都比刘盈知礼!

“想好给曹操写什么了没有?”刘盈已经懒得装了,直呼曹操的名字,“我是不是很厉害?要多夸赞我啊。”

郭嘉看向刘盈的眼神很是无奈。

无论是治军还是治民,刘盈发布政令的时候都没有避开自己。

郭嘉仍旧不知道刘盈如何夺得益州和汉中,还能让张鲁、张修、刘诞对他忠心耿耿,但刘盈安抚益州的行为,他都看在眼中。

郭嘉越看越无力。

刘盈治理益州的举措,他们不是想不到,而是还没到可以整顿后方的时机。

所以他们只能靠着强征、屠城和向豪强借粮来维持军备。刘盈却已经开始屯田。

别的诸侯还在争霸,刘盈已经在稳固后方。

如果益州风调雨顺,只过一年,刘盈实力就会大增。

郭嘉回颍川后,决定向曹操进言派人出使袁绍,向袁绍表明刘盈的威胁。

有多大作用?

郭嘉心知肚明,作用甚微。

其实刘焉在益州干得也不错,袁绍和曹公仍旧没先对刘焉动手。刘盈是更年轻、更优秀的刘焉又如何?他们难道能放弃争夺中原,先攻打益州吗?

郭嘉还想挑拨刘表,让荆州对付益州。

但他也心知肚明,有袁术和曹公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刘盈刘邦萧谨吕雉》 210-217(第2/23页)

在刘表身侧虎视眈眈,只要刘盈不主动出兵攻打荆州,刘表便不会把主力用在对付益州上。

梳理天下局势,东边已经绞成一团乱麻,理不清剪不断。

刘盈孤悬西边,竟如同一个割据的独立王国,不受中原局势影响。

刘焉当初进入益州,就是打的益州封闭,能让他安心偏安一隅的主意。刘焉死后,便宜竟然被刘盈捡了。

刘盈看着郭嘉日夜为曹操忧愁,对郭嘉的评价日益降低。

他以为郭嘉能看出更多的东西。

比如他印刷书籍,广开学院,甄选取士;比如他重启军功制,让军功制与均田制相结合;比如他制定了严苛的律令,约束兵卒和官吏的行为,让益州庶民得以安居……

比如益州已经有了治世的雏形。

能在乱世之中不思扩张地盘,而是将庶民纳入保护的“诸侯”,难道不值得有才之士心生触动吗?

刘盈相信郭嘉的才华,相信曹操谋士团大部分人的才华。

才华是一回事,远见是另一回事。他想看一看,曹操麾下有没有有远见的人。

这远见不在于自己和自家的利益,而是更长远的,比如张良身为韩国相国之子却劝刘邦不可分封,比如萧何为了安抚百姓差点把自己累死,比如酒蒙子曹参为了治理齐国生生装出个老儒的模样……

还有历史中的阿母,她在朝堂掀起再多血腥,却小心翼翼对待脆弱的庶民,脆弱的汉初。

阿父麾下有很多人只看着自己和自家的富贵,跟随阿父不过是为了富贵。

阿父麾下也有更多的人志在结束乱世,打造一个他们自己可能都不太相信,但愿意为之拼尽一切的治世。

刘盈又想到自己刷的其他副本。

大明有于谦,大隋有高颎。

曹操麾下有谁曾奋不顾身,想为天下百姓,为下一个治世奋斗?

刘盈认为,一个都没有。

陈群拿出的九品中正制,几乎断绝了治世到来的可能,阶级比大汉的军功加察举制还稳固,世家和庶民几乎从物理层面上隔离,连寒门庶士想要做官都得先给世家当家仆。

这是支持曹魏的大臣一致的决定,一致的立场。

一个完善的制度,不会是陈群一人一拍脑袋,一个晚上就想了出来。

曹操在位时,就着手打压颍川士族,并引来其他地方的士族分颍川士族的权力。

曹操出征的时候,一场主导者几乎全是文人、且是和汉献帝没有任何关联的文人,突然被曹丕定为要帮汉献帝夺许都的叛乱者,颍川之外,特别是荆州、关中的名士连坐者甚多。

多疑的曹操回来后一反常态,虽默认了此事,但对其中许多连坐者表示同情,并赦免了几人。

若这些人真的叛乱,对小心眼的曹操而言,几乎不可能这样做。

曹魏被司马晋所篡,曾经对曹魏忠心耿耿的颍川、山东世家,坚定不移地选择了另外一位更没有治世明君之相的主君。

在司马晋第二代皇帝就生出乱象时,也没有志向高远的人图谋改革,力挽狂澜。

东西汉、唐朝、宋朝、明朝,乃至后世人颇有诟病的清朝,在生乱时都有有识之士试图改革朝堂弊端。不一定有用,但都会有人振臂一呼,引来其他有识之士的响应。

两晋持续的时间也不算短,竟从一开始便陈腐到结束。

刘盈知道不是每个人都有高远的志向,但聪明人至少要看出差别,知道对错。

如曹操难道不知道对错吗?他知道,只是选择了对自己更有利的一面。所以刘盈虽不赞同曹操,却不会轻视曹操。

因为能看出对错的曹操,只要势力扩大,迟早会选择“对”的一面。只有正确的道路,才能让曹魏变成下一个大汉。

曹操用人时只看才华,不看地域和出身,便能证明这一点。

这些会给自己编很长很长族谱的世家子弟策士,看清一切后仍旧选择自家利益也很正常。但他们怎么能看不出好坏,怎么能不做选择,怎么能心里一点挣扎都没有?

哪怕虚伪地感慨一句,益州人过得好,为乱世人默哀一下?

世家子啊世家子。他们是不是从来不希望有下一个大汉?

怎么说呢,怪不得曹操非要杀自己。曹丕真的是个除了权力斗争,一无是处的废物呢。

明明是太子继承大统,却搞得好像是在世家支持上夺了曹操的皇位似的,一边大举压制宗室势力,一边疯狂给世家让渡权力。有这样的继承人,怎能指望曹魏结束乱世?

“希望曹昂人没事。”刘盈发自内心地祝福。

为什么每次曹操都要因美色犯点小错误,哪怕没有张绣也要犯错误,然后曹昂替曹操出事?

非要献祭自己优秀的长子,曹操才能在打仗的时候管住自己的裤腰带吗?

“刘盈,你在想什么?怎么一会儿皱眉一会儿叹气?”郭嘉对刘盈过于丰富的神情吓到了。

“哦,我在想,你和你那群颍川谋士团是一群怎样的虫豸啊。”刘盈心直口快道。

郭嘉不敢置信地瞪大眼睛。

刘盈平时气他就罢了,怎么突然直言辱骂,还是骂了整个颍川的士人?

刘盈到颍川时,不是对颍川士人的才华都表示了敬仰吗?全是装的?

郭嘉以为刘盈又在故意气他,没好气道:“你敢当着荀文若的面说此话吗?”

刘盈道:“文若可能好一些,他举荐的士人中多外地之士,不看门第之分;曹操还在征战之时,他便劝说曹操少杀戮,多抚民,兴德化,重教育,王道并济,等统一天下后再做此事就晚了。他比你们看得都长远,并非为一家一户之计,而是为天下人之计。”

郭嘉:“那你……”

刘盈打断道:“所以他肯定会被逼死。他的亲朋好友,无人会救他。”

无论荀彧的族谱是不是真的,但荀彧确实是修荀子的。他多次在曹操面前进言的“王道并济”,就是荀子最主要的政治主张,“王霸并用”。

其核心观念是“教化征伐,并时进行”,逐渐将“霸道之兵”教导成“仁义之兵”,最终以“堂皇王道”定天下。

无论哪家贱儒,最终落脚点还是一个“仁”字,最终目标无一不是为唯举、路不拾遗的大同社会。

刘盈没有多言。

荀子的书,饱读诗书的世家子不会没看过。

那些堂皇正义之语,世家子自幼翻阅过无数次,不是不懂得其中道理。

只是有的人没读过书,却心怀天下;有的人学富五车,心里眼里却容得下自己。

或许有的人会改变,但会改变的人自会改变,不是别人在他耳边说一百遍“你怎么能这样”,就能让对方改。

郭嘉的智慧在当世是佼佼者,他有王佐之才毋庸置疑。

只是刘盈想,自己可能和颍川大部分才华横溢者,道不同,不相为谋吧。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刘盈刘邦萧谨吕雉》 210-217(第3/23页)

郭嘉终于品出点味,他语气古怪道:“该不会你是让我看到益州在你治下欣欣向荣,就想以你才是结束乱世的明主为理由,劝说我归顺你吧?”

刘盈鄙夷道:“我和你相性不合,没让你归顺我。我是希望你看到益州欣欣向荣,感慨一声将来曹操治下也会在你的辅佐下欣欣向荣,庶民安居乐业,贤人才华都得到施展。不过你不感慨也没什么,汉高祖麾下大部分功臣都与你一样,本就不是重要的事。”

郭嘉不解。这两句话有什么区别?不都是赞扬刘盈的治理才能?

刘盈却不再回答。

他也不再在郭嘉房里处理公务,而是像对待普通使臣那样约束郭嘉的行动。

曾经刘盈向郭嘉敞开了自己的一切,现在他关闭了一切,如同防备普通的来打听消息的使臣一样,防备着郭嘉。

郭嘉真觉得刘盈不可理喻。

这么多时日,刘盈在他面前该暴露的都暴露了,还遮掩什么?

刘盈突然冷淡,郭嘉也懒得和刘盈修复关系。

他整理自己收集的资料,不断思考要怎么限制刘盈,却找不到突破口,十分焦躁。

刘盈口中那些仁义、庶民、道德的空泛之语,如羽毛般轻轻从郭嘉心口掠过。

掠过之时可能会有些瘙痒,但过了就过了,不会留下痕迹。

郭嘉给曹操整理的刘盈言行中,也没有加入什么仁义道德和庶民。

这些事对争霸天下一点用处都没有,不如抽丝剥茧看清本质,不过是屯田、纳贤等简单策略罢了。

张仲景到达成都的时候,一见刘盈便感慨道:“张益州果真贤良仁慈之人,治下庶民竟已无乱世之相!”

刘盈绽放笑容:“我就是这么厉害!”

他拉着张仲景的手,向张仲景炫耀自己治民的心得。

张仲景一一记下,然后向刘盈询问自己在当郡守时的一些困惑,并不因为刘盈年少而轻视刘盈。

他们没有聊多久。张仲景见到郭嘉大体无碍,为安曹操的心,立刻就要返程。

见有人来接郭嘉了,刘盈就像是甩掉了包袱似的,又对郭嘉亲近起来。

之前的冷落,好像真的只是单纯防备郭嘉病愈后在益州捣乱似的。

只是刘盈在送郭嘉离开时,问郭嘉道:“奉孝,你可想好,若曹操夺得天下,你希望那天下是何等模样?”

郭嘉深深看了刘盈一眼,道:“我非得想吗?”

刘盈笑道:“我阿兄曾经也是如此说。阿兄才华比你出众,别说当世,后世也罕见。他最初只想当万户侯,后来想当诸侯王。至于天下如何,治下如何,后世如何,他都不曾想过。世上大部分贤才都如阿兄一样。”

郭嘉警惕:“你竟还有兄长?”张盈竟不是孤身一人?

刘盈点头。郭嘉关注的点,并非他想告诉郭嘉的话,但无所谓。

刘盈向来爱自说自话,不管别人是否爱听:“不过阿兄和你们颍川大部分人不同的是,他只是没想过,不是故意将未来往不好的地方引。唇亡齿寒,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刘盈对郭嘉作揖,仿佛儒生一般,又回到了他在颍川求学的时候:“奉孝,你的才华超出世人,我说的话,你不是不能理解,是不愿想。”

郭嘉沉默良久,道:“为何我非得去想?你居然认为你是对的,你沿着这条路走,与我等为敌,看一看谁会胜到最后即可。”

刘盈笑道:“因为你要思考,未来才会改变。”

我确实能改变这里,但这里只是一个副本。

他完美通关副本后,会将副本记忆给蜀汉的人,给东吴的人,也会给魏国的人。

那一个个得到他副本记忆的平行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那些世界的人努力,才能改变未来。

他是刘盈,永永远远只是刘盈。刘盈能改变的未来,是刘盈所在世界的未来。

不是大宋,不是大明,不是大隋,也不是这个汉末乱世。

可能是当方块人的时间太长了,刘盈或许会因为对副本投入太多感情而惆怅,但绝对不会混淆梦境和现实。

对其他副本,刘盈没有这么多期盼。

但身为大汉的老祖宗,他既然能影响汉末乱世,他就必须要影响汉末乱世。

只要有任何一个平行世界的汉末乱世能结束得干净利落一些,刘盈这位老祖宗就能开怀一笑。

“现在我说的话,你不会懂。你只要记住就行。”刘盈道,“你是难得能影响孟德之人,若你和荀彧合力,或许能将曹魏导向更好的方向。而不是乱世之后,接着一个更荒诞的乱世。”

刘盈再次重复:“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乱世之中不存在一家一户的富贵。”

他再次作揖,这次是送客。

为免颠簸,郭嘉回程是从水路离开。一旦船只离岸,便无法回头。

刘盈对着潺潺江水笑了笑,转身离去。

郭嘉倚靠在船头,张仲景让他别吹风,他也不听。

好难得啊,他竟然有听不懂的话。

郭嘉当然看得出来,以刘盈展现出的雄主气度,若曹操不能速平中原,恐怕就没资格再称刘盈为“威胁”。

一个天才谋士,一件事才刚开始,他就能看到结束,所以心烦意乱。

可刘盈的话却是那么奇怪,好像叮嘱的不是败者,而是胜者。

他好像一位先行的长者,将未来托付给后来之人。

“我居然有看不懂的人,有听不懂的话?”郭嘉感到了极度的挫败。

罢了,想不透就懒得想,回船舱睡大觉也!~

郭嘉洒脱地将此事放在一边。

现在想不明白也没关系,如果曹公失败,颍川士人也能在“张盈”这里当官。他与“张盈”相处的时间会有很多,到时候慢慢观察,慢慢思考。

“张盈”,他真的是张盈吗?郭嘉入睡前,思考了最后一个问题,一个仍旧无解的问题。

无解,就不想啰。

郭嘉回到曹操身边,曹操看见消瘦的郭嘉差点哭成泪人。

张仲景却说因郭嘉在成都被刘盈强押着戒色戒酒,身体更加健康了。郭嘉的消瘦,是健康的消瘦,以前那是浮肿。

曹操让张仲景滚回去当郡守,他不相信张仲景的医术了。

郭嘉将整理的文书递给曹操,曹操见郭嘉在病中还搜集了这么多益州的信息,又哭了一场:“奉孝,你的身体最重要,怎能在病中忙碌?”

郭嘉没有为自己揽功劳:“非是我不顾身体,是张盈得知我来意后,便让我搬去与他同住,与他人商议政务从不避开我。”

曹操惊得眼泪都停了:“为何?他竟如此信任你我?”

郭嘉道:“他可能想向曹公展示他的本事,将来若曹公强势,他归于曹公便能得到重用;若曹公将来不如他,曹公或许会愿意放弃兵戈投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刘盈刘邦萧谨吕雉》 210-217(第4/23页)

曹操气笑了:“他还想招揽我?”

郭嘉道:“他如今可能没想过招揽曹公,只是向曹公展示逐鹿之心。他很尊重曹公,只对曹公袒露了自己的雄心。”

曹操后悔道:“当初若将他强行留下……”

话说一半,他便叹了口气。

哪有什么当初。当初谁会知道一介即将弱冠、没有家族支持、屈身米贼麾下的少年郎,会一跃成为益州之主?

他是如何做到的?曹操询问郭嘉,郭嘉却摇头。

“已经发生之事,我也难以知晓全貌。我只知道张修、张鲁和刘焉之子刘诞,都似是真心臣服于他。”郭嘉道,“益州遥远,曹公还是先扫平中原,才能图谋。”

理是这个理,但曹操心慌啊。

很快,曹操就更心慌了。

郭嘉前往益州,生病休养,再回到曹操身边,便快一年时间了。

刘盈自封益州牧,已经超过一年。

曹操和袁绍还在对峙,袁术还在找刘表麻烦,他们都没有余力,或者轻视刘盈的时候,刘盈再次闹出了大动静。

凉州军阀李傕和郭汜内斗,关中罹乱。

益州牧亲率军队出汉中,一月杀李傕、郭汜,二月扫平关中乱军,第三个月屯兵关中四大关隘,锁住关中和中原的咽喉要道。

天下震惊。

汉高祖还定三秦用了四个月,益州牧张盈竟然只用了三个月?!

刘盈也很震惊:“你们这里的汉高祖打章邯和他麾下的秦将,都只用了四个月。我入关中竟然花了整整三个月!这还能叫快?!”

阿兄都在嘲笑他了!

(韩信:没有嘲笑,我说的是盈儿辛苦了,若我在,必不会如此拖沓。)

刘盈的心腹哭笑不得。我们怎么能和汉高祖比?汉高祖后勤有萧何,军略有韩信,武将有曹参、灌婴、吕泽等人和他自己。刘盈这边底子还是太过薄弱了些。

虽然刘盈在益州大办书院,张榜招贤,但因为刘盈的年龄和出身,前来考试之人多是无能之辈,贤能之人都在观望。

寥寥数个可用之人,只能充作基层官吏。

刘盈拿下汉中靠的是计谋,拿下益州也没打过大兵团作战,已经足够优秀。

刘盈呵呵。“张盈”带兵的经验不多,但我带兵的经验不少啊!

出关中时,只有击溃李傕、郭汜主力这场战争,是刘盈真正下场,系统进行即时演算。其余战役,都是系统用画卷和文字略过。

也就是说,不是刘盈真的打了三个月,而是系统计算了刘盈这方实力后,认为刘盈需要用三个月才能完全拿下关中。

刘盈不服!系统小看我!

刘盈多次投诉,系统不为所动,搞得刘盈不开心了许久。

得关中后,需要刘盈“亲自”出面的事便暂时不多了。刘盈又变成了躺着玩战略游戏,只需要点点点。

大部分选择题,刘盈都能飞速决定。少数有两难抉择的选择题,刘盈便拉小窗告知心腹,让心腹集思广益。

在现实中的表现,就是刘盈召开会议,或者写信询问。

一日又一日,刘盈修缮关中水利,接纳中原逃难来的流民,整理关中户籍,执行军屯。

天下因他震动,刘盈却躺在榻上玩游戏,岁月静好。

贾诩拿着从郭汜和李傕处查抄出的大笔财物游说贿赂袁绍。

公孙瓒和曹操未灭,袁绍既然之前无暇顾及被凉州军所占领的关中,现在也不能调转兵锋去攻打关中。

关中破旧,张盈是无根基之人,对袁绍没有太大威胁。

见张盈占领关中后立刻固守,便可得知张盈不敢来中原,不会攻打袁绍。

凉州军阀不会甘心将关中让给一黄毛小儿,汉中的张修和张鲁矛盾重重,益州豪强不服张盈这个外来者……张盈内患重重,只凭一腔武勇,背后没有豪族支持,不可能坐稳益州和关中之地。

即使张盈走了好运,坐稳了益州、关中王的位置,袁绍也只能扫灭中原后,才能与张盈敌对。

袁绍想了想公孙瓒和曹操,又想了想张盈那张过于年轻的脸,叹了口气,遣人去承认张盈对益州和关中的统治,要与张盈修好。

袁绍不是完全相信了贾诩的话,只是公孙瓒和曹操的威胁太大了。

即使曹操派人来讲和,说要与他一同灭掉张盈后再继续打,袁绍也不可能相信曹操。

比起还未与他敌对,麾下也没有人才,自己根基更是浅薄的张盈,袁绍自然更忌惮曹操。

曹操麾下人才如云,声势实在是太浩大。

且袁绍和曹操是青年友人,他太了解曹操的本事有多大。

袁绍决定集中兵力,尽快灭掉公孙瓒,免除北方之忧,然后攻打曹操。

曹操见袁绍不听劝,长叹一声,趁着袁绍攻打公孙瓒,想要吞并袁术和刘表。

因曹操处没有傀儡小皇帝,吕布不需要向曹操求得徐州牧之位。

在吕布犹豫投奔哪里时,周瑜借孙坚之手,替刘盈向袁术献出一枚大汉皇帝印玺。

“张益州没有自立之心,所作所为不过是自保。他从郭汜、李傕处获得印玺,立刻献给袁公。袁公才是三公之后,此印玺应当由袁公所得。”

在周瑜的花言巧语下,袁术同意周瑜用这一枚大汉皇帝印玺,换得已经被他忌惮的孙坚部曲离开。

周瑜又劝说袁术接纳吕布:“吕布是喂不饱的狼,万不可信。但正因为吕布很贪婪,他所驻扎之地靠近曹操,只要给他提供军粮,他一定会尽力攻打曹操。”

袁术拿到大汉皇帝的印玺,就克制不住想要称帝的野心。即使下属劝他将大汉皇帝的印玺送往袁绍处,增加袁绍处傀儡皇帝的法理性,但袁术并不想屈居袁绍之下。

虽然袁术不算太聪明,也知道想要称帝必须要有功绩。

他素来瞧不起曹操,只是打不过。虽然他也瞧不起吕布,只要吕布能打赢曹操,他可以去屈节相交。

于是这次袁术和吕布真的联了姻,曹操便没有那么容易战胜吕布和袁术了。

最先倒霉的就是曹操的客将刘备。这是小事,暂时揭过。

周瑜赠送袁术大汉皇帝印玺时,除了袁绍之外的诸侯,皆从各个渠道得到了大汉皇帝的印玺。

有从流民手中发现的,有从溃兵手中发现的,有士人偷偷献来的……反正和刘盈无关。

刘盈把玩着手中印玺,如是说道。

如果这个副本有史书,从公元197年底到公元200年这近两年间,几乎没有“张盈”的记载。

袁绍在打公孙瓒,曹操在和袁术死磕,刘表在袁术和曹操间左右摇摆……

张盈处事谨慎,没有僭越之举,从未离开益州关中,多次派人向袁绍、曹操、刘表、袁术等人赠送礼物。

世人皆言张盈很有自知之明,没有过大的野心,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刘盈刘邦萧谨吕雉》 210-217(第5/23页)

只想割据一方。

到了公元200年这一年,若论虚岁,刘盈实际年龄终于及冠了。

这一年,袁绍和公孙瓒决战;曹操和终于按捺不住称帝的袁术决战;坐稳荆州之主的位置后很少主动出兵扩充土地的刘表,继续坐山观虎斗。

益州再次丰收,关中终于从战乱和蝗灾中缓过气。

一支大多由渔船和商船,以及只有可怜的一架战船的船队顺长江而下,主将孙策,副将周瑜、甘宁、诸葛亮等;

一支三千人的披戴高桥马鞍、木头马镫、皮甲的骑兵,后面跟着四万兵卒、民夫,穿越了潼关,主将刘盈,副将张济、张绣、赵云等。

贾诩、庞统分别坐镇长安和成都。

无人想到刘盈此刻会让益州、关中兵力倾城而出。

因为益州豪族应当不服刘盈,益州山地中还有诸多蛮夷,且凉州威胁关中背部,随时可能背刺刘盈。

凉州骑兵在刘盈身后沉默奔袭,神色激动。

我们居然来到中原啦!

第212章 谁是螳螂谁是雀

此时, 袁绍和公孙瓒已经到了决战的时刻。

公孙瓒自连战连败后,胸中那股英雄气已经被消磨殆尽。他筑起了高高的堡垒,在城中积攒了许多粮食,龟缩在城内固守。

固守和慢性死亡没区别。公孙瓒失了人心, 下属纷纷背离。

即使公孙瓒派儿子四处求援, 也难掩败象, 求援结果只是看他自己能不能逃走。

曹操在袁绍攻打公孙瓒时, 便和公孙瓒通信, 想要趁此机会和公孙瓒两面夹击袁绍。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曹操需要和袁术停战。

反正自己手中没有傀儡皇帝, 曹操不用顾忌太多礼仪道德的事。他派人向袁术说和, 同意支持袁术称帝。

袁绍控制了傀儡皇帝,势必不会支持袁术, 迟早是袁术的敌人。曹操派去的使者游说袁术,袁术若不趁着袁绍无暇南顾赶紧称帝, 将来再想称帝恐怕就难了。

袁术称帝, 袁绍又战争失利,只能继续与袁术和好, 也承认袁术的称帝的正统性。

这番说辞, 哪怕换到颓废的公孙瓒或者野心不大的刘表那里,都不会有人信。

但袁术是著名的大傻子, 对权力的认知程度堪比后世的傻白甜。

他既不好好练兵,也不安抚治下民众, 三公之后给他带来的泼天富贵, 让他以为权力就是来自“地位”。

即他只要称王,他就是王;他只要称帝,就是帝。

军队?地盘?民心?都不重要。他只要成为皇帝, 那就拥有皇帝的权力。

袁术生在权力顶峰的家庭,规则给予了他极大的便利。他完全没有意识到,乱世中已经没有了稳固的规则,兵强马壮者才能称王,而不是称王之后兵马便会自己变得强壮。

地盘很小、势力不强的袁术根本没资格称帝,称帝就是找死。但他显然不这么认为,兴高采烈地接受了曹操的和谈。

曹操得以脱身,北上袭击袁绍。

待曹操的主力进入河北时,袁术举行了登基大典,自立为帝。

刘表犹豫不决,要不要以刘氏宗亲的身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偷袭袁术那个大傻子呢?

刘表的谋士献策:“袁术能与曹操抗衡,全赖吕布之勇。但袁术高傲,即使已经与吕布结为亲家,也轻视吕布。曹操退兵,袁术急于称帝,物资不足,扣住了承诺给吕布的奖赏。吕布贪婪,反复无常,无忠义之心,正好劝说吕布背离袁术。”

刘表道德感比较高,犹豫道:“我也不喜吕布。”

谋士笑道:“只是劝吕布背离袁术而已,趁着袁术急于登基,防备松散,夺走袁术之地而已。”

听闻自己不需要收留吕布,刘表立刻同意。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