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00(1 / 2)

叶满枝吴峥嵘 鹿子草 44996 字 11天前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92-100(第1/22页)

第92章

叶满枝对名牌大学没什么执念。

只要能考上大学, 无论是重点还是普通学校的毕业生,都由国家分配工作,工资定级也都差不多。

而且时下的中学生之间有两句很流行的话——

“站出来, 任祖国挑选!”

“千条志愿,万条志愿, 党的需要是第一志愿。”

叶满枝真心觉得, 以自己的学习成绩, 祖国能选她就不错了, 她没什么挑拣的余地。

省大之于她,跟清华北大没啥区别, 都是她那点分数高攀不上的。

“你还没考, 怎么就确定自己考不上了?”吴院长恨铁不成钢。

事涉自己的前途命运, 叶满枝还是要跟指导老师说实话的。

“我高中毕业那年, 我们班只有两人考上了大学,一个考了北京政法学院, 一个考了滨江师专, 他俩的学习成绩都比我好。”

“别人是别人, 你是你, ”吴院长问, “他们是什么家庭成分?亲戚里有没有敏感关系, 你清楚吗?”

叶满枝摇摇头, 她对人家的私事当然无从得知了。

“除了分数, 大学录取还要综合考虑你们的成分背景,在这方面你是很有优势的, 一些机密专业也可以尝试填报。”吴院长停顿片刻,又嘀咕一句,“文史类好像也没什么机密专业。”

叶满枝:“……”

吴院长饮了一口茶, 老怀大慰地感叹:“文史类就不如理工农医的选择多,你看峥嵘……”

只提了孙子的名字,他就及时住了嘴。

吴峥嵘投笔从戎参军入伍,一直是吴院长的心结,这两年,每见那混账一次,他就要心梗一次。

不过,最近吴峥嵘去军事学院进修了,虽然学位和专业都是保密的,但吴院长已经猜出了大概。

前阵子有个老朋友说,在滨江二机厂见到了吴峥嵘,似乎是跟着苏联专家潘诺夫一起去的。

潘诺夫是列宁格勒工学院的教授,数学计算仪器与装置方面的专家,吴院长前年与对方接触过一次,后来听说他好像被请去滨江军事学院当了什么顾问。

结合吴峥嵘去军事学院进修的消息,吴院长怀疑孙子可能被部队选去研究计算机了!

这个猜测让他暗自高兴了好几天,连小孙子屹峰报名参军入伍的消息,都没那么难以接受了。

孙子要是不去参军,未必能接触到这样的机密专业。

吴院长只能默默感叹,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啊。

瞅一眼还在眼巴巴等着自己帮忙的孙媳妇,吴院长觉得这个志愿还是要仔细斟酌,科学填报的。

他背着手说:“你是调干生就不要总跟应届生比较了,学校对调干生的录取有其他标准,有过相关专业工作经历的学生,一般会优先录取。你在街道主要负责什么工作来着?”

“街道工作挺杂的,我也听过有工作经历会优先录取的传闻,所以想报政治或经济类的专业。”

今年光明派出所的小民警刘贺也要参加高考。

他报的就全是政法类的院校。

吴院长拿起她的志愿表,指点道:“重点大学的十个志愿,你全报省大的专业,文学、外语、新闻、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你都写上,总有一个能录取你。”

志愿表总共两张。

一张是填报重点大学的,一张是填报普通大学的。

其他人还要在省内省外,教育部和地方院校之间挑挑选选。

但叶满枝只想报本省的大学,而本省只有省大一所重点大学。

所以,她可以把省大的所有文史类专业全报一遍。

听到这里,吴小姑插话说:“小叶,别听你爷爷瞎指挥,他根本就不懂填报志愿的事。他说的那几个专业,都算是省大的热门专业,每年的录取分数都不低,你要是对自己的成绩没把握就不要报。”

考生本人并不知道自己的高考分数,学校也不会对外公布录取分数线。

所以,哪个专业是热门专业,哪个院系的录取分数线很高,考生不得而知。

叶满枝也因此对院校和专业无从下手。

她听吴小姑科普了一肚子的报考经,而后按照爷爷说的,在第一张重点大学的志愿表上,全填了省大的专业。

不过,太热门的文学、历史、外语、哲学,她都避开了。

斟酌着在政治、经济和新闻方面填报了八个志愿,最后还剩两个空项,叶满枝又写了刚成立没多久的“机械制造企业经济、组织与计划”和“工业经济系”。

这些专业是学什么的,毕业以后能被分去哪里,她一概不知,反正她在单位从事过政治和经济方面的相关工作,报考这些专业,会在录取时占有一定优势。

她的宗旨就是先考进去,其他的以后再说。

与那张重点大学的志愿表相比,普通大学的志愿她就填得很放肆了。

吴爷爷总给她一种,随便考,大家都能考上的错觉。

所以,除了省商学院、滨江财经学院、青年政治学院,她还想大胆地报考一个音乐学院。

不过,被吴峥嵘呵呵笑了两声后,她大脑恢复清明,没将这宝贵的志愿名额浪费在音乐学院上。

她不想把爱好当成工作,也没啥时间准备艺术考试,只能遗憾放弃音乐学院啦。

填报志愿的时候,她心里一直没着没落的,打好草稿以后,还特意给吴峥嵘和吴爷爷看了一眼。

吴爷爷挺满意,以叶满枝平时表现出的“爱学习”特质,他觉得孙媳妇一定能被前五个志愿录取。

但吴峥嵘对自己媳妇的底细还是比较清楚的。

看过重点大学的志愿表以后,建议她把“机械制造企业经济、组织与计划”这个专业放在最后一个志愿。

“这个专业是文理兼报的,要是真的被录取了,你还得去工厂参加金工实习。”

叶满枝非常听劝,连忙将这个专业放在了志愿表的最后,甚至还动了换个志愿的心思。

她长的是文科脑袋,喜欢带点浪漫色彩的东西,工科专业她真的吃不消。

叶满枝修修改改,把自己的高考志愿表交了上去。

区里跟她一起报考的几个调干生,看过她的志愿后,都感叹她胆子大,居然把志愿报得那么高。

叶满枝在吴爷爷的洗脑下,还隐隐感觉自己报低了呢。

可是她趁机看了别人的志愿表,发现人家几乎都填报了专科院校。

而她那两张志愿表上一个专科也没有,所有志愿都是本科的。

叶满枝将志愿表还回去,不得不承认,她最近可能有点飘了。

*

貌似报高的志愿,让她连续好几天辗转反侧,吃饭睡觉都不香了。

吴峥嵘对她的焦虑实在无法共情,在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92-100(第2/22页)

她又一次半夜翻身的时候,将人搂进了怀里。

“你就不能消停点?”

叶满枝趴在他胸前嘟哝,“爷爷和小姑都帮我做了参谋,万一我这次落榜了,那可丢死人了。”

“志愿是他们指导你报的,即使真的落榜也是他们的问题。再说,你考前好好突击复习一下,被录取的概率还是很大的。”吴峥嵘睡眼惺忪,说出的话也有点模糊,“你总共只考四门课,最能拉开差距的其实是作文,语文100分,作文就占了50分,这段时间多写几篇作文吧。”

“我已经准备了好多作文了,还写什么作文啊!”

叶满枝睡不着觉就靠在他怀里,用手指在他胸前抠抠抠。

吴峥嵘抓住她作乱的手,带着她往下面按了按,语气含糊地警告:“你要是再乱抠,之前的约定就作废了。”

为了让她养精蓄锐,专心备考,他俩过完第一个结婚纪念日以后,便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

吴峥嵘被迫陪她过起了清心寡欲的生活。

“距离考试还有将近一个月呢,”叶满枝继续在凸起上抠抠抠,“现在就开始养精蓄锐是不是有点太早啦?要不改成提前半个月吧?”

吴峥嵘忍了又忍,将人从怀里推了出去,“你自己去那边睡。”

“我不去!”

叶满枝重新蛄蛹回来,还想继续抠,然而不等她有所动作,身上便被一条毛巾被裹住,三两下卷成一个大粽子,手脚全都动弹不得了。

“……”

上一个被这样裹住的,还是她的外甥女妞妞。

以防刚出生的小婴儿手脚乱动,婴儿的包被都是这样包的。

吴峥嵘在她后背上拍了拍,带着困意哄道:“睡吧,等你考完了,咱们生个孩子。”

闻言,叶满枝顿时就不折腾了。

裹在粽子里,将思维发散到了未来孩子身上。

她对孩子暂时没有太高期许,只希望他俩的孩子,甭管男孩女孩,可以不继承吴峥嵘的聪明脑袋,但一定要继承他的长睫毛啊!

叶满枝默默在心里许愿长睫毛,终于迷迷糊糊睡着了。

……

1958年的高考在7月18日正式开始,为期三天。

因着考试时间是工作日,所有人都要照常上班,连常月娥都得去纸壳厂糊纸壳,所以叶满枝去参加考试的时候,是独自一个人出发的。

第一天,她只考一门语文。

早上从大院出发,步行去商业中专的考场时,见到了好几座炼钢的小高炉。

这些小高炉冒着黑烟,工人们全天不间断地守在高炉旁边,一旦有哪个高炉炼出了钢铁,当场就会书写喜报,送去市人委报喜。

叶满枝绕开这些小高炉,在心里将最近准备的几篇作文回忆了一遍。

常规的作文她已经写过很多了,这一个月她准备了一些紧贴时事的作文。

原本只是当做有备无患的,可是当她坐进考场,拿到试卷,看到最后的作文题目时,叶满枝整个人都精神了。

《大跃近中激动人心的一幕》。

这题她准备了差不多的呀!

他们光明街的小高炉,是整个正阳区第一个炼出钢铁的小高炉。

作为炉长的张勤简,当时都快激动疯了。

叶满枝虽然没被选去炼钢,但是见证铁水流出来的那一刻,她也激动落泪了。

不为其他,只因炼钢这事实在是不容易。

为了保持炉内高温,小高炉不能离人,必须24小时有人值守,时不时就要往里面添加焦炭,否则一旦让炉内冷却下来,铁水凝固,那整个高炉就前功尽弃,彻底报废了。

居民们没有炼钢经验,在正式炼出钢铁之前,他们的小高炉已经报废过四次了!

叶满枝精神亢奋,运笔如飞,代入当时的激动心情,洋洋洒洒写了一篇特别真情实感的作文。

这种亢奋一直维持了三天,等她考完最后一门,在考场门口见到来接人的吴峥嵘时,乳燕投林似的飞奔过去,恨不得抱着他狠狠亲上几口。

为高考准备了好几个月,她终于可以解放啦!

吴峥嵘没问她考得如何,接过她手上的挎包说:“走吧,咱妈在家包了饺子,就等着犒劳你呢!”

叶满枝心情好,只觉得今天的军代表同志,英俊得特别有冲击力,忍不住将人拉住小声问:“你带工作证了吗?”

“带了。”

“介绍信呢?”

“带了。”

“……”叶满枝觑着他的神色,试探着问,“结婚证呢?带了吗?”

“嗯。”

“你来考场接我,带结婚证干什么?”叶满枝抿着嘴乐。

吴峥嵘反问:“你刚出考场,问我带没带结婚证干什么?”

“算了,”叶满枝被他笑得不好意思,扭头就走,“还是先回家吧。”

别人都是为了考试方便,提前住进了招待所。

这会儿考试已经结束了,他俩要是现在才住进招待所,那也太不像话了!

吴峥嵘将人拦住说:“大院里停电停水了,今天可能洗不了澡。”

“哦,那走吧。”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杠杆,我可以撬动地球。

轮到叶满枝这里,就变成了给她一个理由,她就能去招待所洗澡。

但是事到半途,她便有点后悔了,“咱俩还是回家吧,我想上床躺着。”

男人从后面抵住她,声调带着颠簸,“你在这里也可以躺着。”

“你不要脸我还要脸呢!回头让服务员收拾床单的时候,像什么样子!”叶满枝浑身湿淋淋地冒着热气,往横在胸前的手臂上咬了一口,嗔怪道,“你连结婚证都带了,怎么不带个床单啊!”

吴峥嵘在她耳后亲了亲,“下次注意吧,这次有劳小叶同志多站会儿。”

为了支持叶满枝的考试,他俩清心寡欲了一个多月。

这回趁着军工大院里停水停电,夫妻俩在招待所里,好好招待了一宿。

*

小叶主任高考结束,除了夫妻生活恢复正常,日常工作也重新回到了正轨。

领导和同事都挺关心她的考试成绩,尤其是刘金宝,每隔两天就要问问叶主任收到录取通知书没有。

叶满枝本就为成绩紧张,被他几次三番地询问,简直快要烦死刘金宝儿了!

这天,她刚把热心的刘金宝打发走,便接到了区长的电话。

区长亲自往街道打电话的情况,实属罕见。

一般的会议通知或文件精神,都是由秘书代为传达的。

听见区长让他们去区里一趟,叶满枝连忙放下电话,跑去小高炉那边,喊上张勤简。

“什么事啊?这一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92-100(第3/22页)

钢水马上就要出来了,”张勤简对炼钢比炼丹还上头,眼瞅着又要成功一炉,他现在根本不想走,“叶主任,你作为街道代表,去区里一趟吧。”

叶满枝在嘈杂的声浪中大喊:“区长亲自来的电话!让咱俩必须一起去一趟他的办公室!”

“哪个区长啊?”

“还能是哪个!”叶满枝觉得老张炼钢炼糊涂了,“陈区长!”

听说是正区长亲自来了电话,张勤简终于回过神来,立即摘下手套和套袖,与她一起去了区人委。

两人来到区长办公室门口时,还见到了永安路街道办的主任副主任。

“老许,知道是什么事吗?”张勤简低声跟人打听。

“不知道,”许主任摇头,透露道,“张副区长和穆副区长都在里面呢,咱们还得等会儿。”

他的话音刚落,区长秘书就推门出来说:“四位同志请进吧!”

几人鱼贯而入,叶满枝果然在办公室里见到了穆区长。

与领导们打过招呼后,笑着冲她点点头。

“听说小叶主任去参加高考了?”陈区长笑着问,“考得怎么样?有把握被大学录取么?”

叶满枝哪有底气说这种大话呀,摆手说:“有的同志考了两三次都没考上,我今年是第一次参加考试,重在参与吧。”

陈区长呵呵笑道:“考不上也不用气馁,基层工作也大有可为,年轻人多锻炼锻炼没坏处。”

叶满枝一时没琢磨明白这多锻炼指的是什么,但还是笑着点头答应。

“我说基层工作大有可为,可不是套话,”陈区长正色说,“农村成立了人民公社的消息,你们应该已经听说了吧?”

四人纷纷点头。

尽管农村的人民公社跟他们没什么关系,但报纸广播天天播报,作为街道干部,对这样的新闻多少还是有些了解的。

“嗯,现在全国的农村要大搞人民公社,咱们滨江的一些乡镇已经成立人民公社了。市里的意思是,除了农村,在城市也要搞几个人民公社的试点……”

张勤简问:“区长,您喊我们来,不会是想要在光明街成立人民公社吧?”

“确实有这个打算。”陈区长颔首说,“光明街和永安路都处于城乡结合的位置,相比于市里的其他城市街道,你们与乡镇更贴近。而且街道上的居民,有很大一部分是工农结合的。”

永安路的许主任问:“区长,我们虽然听说过人民公社,但对人民公社还真没什么太深入的了解。人家农村的社员可以一起劳动,一起生产,通过公社的组织搞大协作,但咱街道居民分属不同单位,这公社建起来以后,与原来的街道办有什么不同呀?”

陈区长看向张勤简和叶满枝,问:“你们光明街也是这个想法?”

张勤简确实也是这么想的,他觉得按照农村的办法,在城市搞人民公社,确实有点生搬硬套的意思。

但他这人向来听上面指挥,即使他心有疑虑,也不会当着领导的面说出来。

叶满枝是副主任,在外面给张勤简面子,两人一起出席会议的时候,一贯由张勤简代表光明街发言,所以,她跟着张勤简行事,没吱声。

穆兰笑着说:“你看,同志们对公社的情况还比较陌生,咱们区里也不是完全统一口径的。区长,我看这事可以从长计议,市里的试点工作,要不还是暂缓申请吧?”

陈区长拧眉想了想说:“这有些资料,你们先拿回去看看,是否要当全市第一个街道人民公社试点,你们自己拿主意。这属于全新的尝试,大家有顾虑也是可以理解的,你们都回去学习探讨一下吧!”

四人一起进来,又一起走出办公室。

许主任蒙头蒙脑地问:“老张,领导这是啥意思啊?这人民公社到底搞不搞?怎么没个准话呢?”

张勤简寻思着心事没应声,叶满枝则帮忙接话说:“领导也没拿定主意呗,区长刚才不是说了嘛,让咱们回去探讨一下。”

双方人马在办公楼门口分手。

张勤简盯着那份烫手山芋似的学习资料,小声说了句,“这叫什么事啊?”

钢铁还没炼完呢,又要让他搞什么人民公社了。

“主任,我觉得这个人民公社其实可以尝试一下。”

“人民公社和街道办,完全不是一个性质,哪是说尝试就能尝试的!”张勤简带着她走到背阴处,低声交代,“现在街道办只有咱们两个主任,一旦变成人民公社,情况就复杂了!”

街道办由他俩说得算,变成人民公社以后要扩充好几个委员,那可就变天了。

叶满枝翻看着手上的资料,语气轻快道:“你别总想坏处,也要往好处想想啊!咱街道办和乡镇最大的区别是啥?咱没有财政收入呀,街上的税收都要上交到区里!可是这回要是借着试点的机会,成立城市人民公社,那必然要与农村的公社一样,财政可以由咱们街上自行收入,到时候房产税、商业税、交通牌税什么的,全可以由公社自己支配了!”

街道办不是一级政府,只是政府的派出机关,现在做什么事都要向上伸手要钱,给干部们买张汽车月票,都得先攒点小金库。

要是能成立人民公社,把财权握在手里,以后就可以真正放开手脚了!

第93章

区领导的突然提议, 让叶满枝和张勤简都有点难以决断。

张勤简承认成立公社有好处,但光明街是否要做这个试点,还有待商榷。

“如果试点成功, 其他街道也会成立公社,财政早晚要由街道自行收入, 咱们没必要去争这个第一。”

向来热衷争第一、评先进的张主任不想争了, 叶满枝当然也不是非争不可的。

她毕竟是副主任, 在大事上还要跟主任保持一致。

“就是区里那边不好交代。”

“公社是新事物, 咱们不可能一拍脑袋就做出决定,总要调查研究一下吧?”

两人商量了半晌, 最终决定使用拖字诀。

如果区领导问起来, 就说要去农村的公社参观学习, 看看真正的公社是什么样的。

然而, 他俩这个决定属实有点自作多情,不等领导询问, 人家永安路街道办就主动申请成立人民公社了。

消息传到光明街, 张勤简登时生出了被背叛的恼怒, “这个老许怎么这么沉不住气!那天还是他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呢!”

叶满枝把那沓人民公社的资料往桌上一扔, 解脱似的说:“挺好的, 让他们先当试点吧, 等人家做出成绩了, 咱们跟着吃现成的。”

她现在一心惦记自己的高考成绩, 其实没什么心思搞人民公社。

高考是7月20号结束的,今天已经是8月8号了。

但录取通知书的影子还没见到呢。

叶满枝翻了翻台历, 又把今天的省报从头到尾检查了一遍,确定报纸上还没有公布录取名单,只能沉沉叹上一口气, 抓心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92-100(第4/22页)

挠肝地下班回家了。

吴峥嵘正在院子里给葵花喂骨头,本就没多少肉的骨棒,被葵花啃得干干净净,啃完了还得抱着骨头玩一会儿,跟小孩似的。

“你今天怎么下班这么早啊?”叶满枝跑过去,蹲在一旁看葵花舔骨头。

“三嫂好像生了,我回来跟你说一声。”

“好像是什么意思?到底生没生啊?”

“可能已经生了,你三哥下午被人从车间喊走的。”吴峥嵘看了眼手表说,“我还得回厂里处理工作,你代表咱家去医院看看吧。”

叶满枝让他去忙,独自返回房间,从自己囤积的物资里挑选探望产妇的东西。

她原本对黄大仙的提醒很信服,这两年攒下了不少物资。

可是,今年各地都传来了粮食高产的消息,市场上的物资供应也相当充足。

这跟她从黄大仙那里得到的信息,完全背道而驰,她怀疑黄大仙搞错了!

叶满枝径自琢磨了一阵,从抽屉里挑了一袋奶粉、一袋麦乳精,还有两罐水果罐头。

然后提着这些东西,特意绕路去了一趟三八服务站。

“四嫂,咱三嫂好像生了,你跟我一起去医院不?”

沈亮妹撇撇嘴说:“她下午才被出租汽车送去医院,生孩子哪有那么快啊!现在过去也是在产房门口等着!”

她特意在“出租汽车”四个字上加了重音。

叶满枝听出来了,笑着问:“三嫂是坐小汽车去医院生孩子的呀?”

“可不嘛,”沈亮妹酸溜溜地说,“我还是头一次遇到这么娇贵的孕妇,去医院生孩子还得坐小汽车,搞得跟资本家小姐似的!”

光明街成立便民服务站以后,已经叫过四次出租汽车了,都是送孕妇去医院生孩子的。

黄黎并不是第一个,却是跟沈亮妹住在同一屋檐下的妯娌。

自打三嫂怀孕,人家那家庭地位就直线蹿升,小公鸡和老母鸡至少吃了十只。

沈亮妹都给她数着呢。

想当年她生麦多的时候,可没有这么好的待遇!

叶满枝不客气道:“人家叫出租汽车花的是自己的工资,你现在也有工资了,以后生孩子的时候,也自己叫车呗!”

“叫一次车好几块钱,我才没那么娇气呢!坐了车能生出金蛋啊?”

“那你到底去不去医院看三嫂?”

“去啊,我倒是要看看坐了出租汽车,能生出金蛋不。”

姑嫂俩赶到医院的时候,三嫂早就生了。

三哥像个二傻子似的,蹲在病床旁边,数儿子的手指头和脚趾头。

见到她们进来,就乐呵呵地说:“这小子挺好的,手脚都全乎。”

沈亮妹晕车的症状还没缓解,小声嘀咕:“坐出租车出生的,手脚要是不全乎,那还像话吗?”

叶满枝将东西放下,关心地问:“三嫂你身体怎么样?”

“还行,幸好出租车送得及时,否则我就得把孩子生到半路上了。”

黄黎怀孕并不耽误上班,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因着她坚持挺着大肚子送信,即使不能骑车,也要推着自行车在街上招摇。

引来了不少热心大娘替她说话,建议邮政所给她换个工作岗位。

所长瞧着她的肚子犯愁,在她顶着七个月的肚子还要送信的时候,终于松口给她调岗做了文职。

黄黎给自己立了爱岗敬业人设,当然不能因为成功调岗就不上班了,所以哪怕即将临盆,她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今天是被同事送来医院的。

“对了,我上车之前,隐约听到同事说,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已经陆续寄出了。”黄黎提醒,“你这两天多关注一下吧。”

叶满枝心里的弦立即紧绷起来,忐忑地问:“咱们街上已经有人收到通知书了吗?”

今年光明街有三十多人参加高考,除了两个调干生,大多是子弟中学的应届生。

“还没有呢!”黄黎回忆了一下说,“去年总共派送了二十多张通知书,最早的一张是8月10号前后送达的,最晚的一张是九月份送到的,今年的情况应该也差不多。”

无论是否录取,考生都会收到一封通知书,如果是不予录取的通知书,一般会写一些殷切鼓励的话。

黄黎对叶满枝的考试结果还挺好奇的。

书里完全没有叶满枝当干部和考大学这一段,在她的印象里,叶满枝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

但常月娥说,她整张志愿表上报的全是省大的专业,其他学校一个也没填。

黄黎不知道如今高考有两张志愿表,只觉得这小姑子孤注一掷考重点,真是一腔孤勇。

产妇还需要休息,叶满枝当然不能一直跟她说话。

眼瞧着三嫂娘家的亲戚也陆续赶到了,叶满枝给四嫂使眼色,问她要不要一起回家。

沈亮妹晕车的症状还没缓解,刚点头答应,就感觉胃里一阵翻涌,推开面前的人,便快步跑了出去。

“我四嫂这是咋回事啊?”叶满枝愣愣地问,“她以前晕车也没这么严重呀!”

常月娥将暖瓶放到桌上,追出去说:“反正已经在医院了,带她去看看大夫吧。”

*

看大夫的结果是,四嫂也怀孕了。

叶满枝回家就问吴峥嵘:“我三嫂生了一个小子,四嫂也怀孕了,你说我要不要去医院检查一下?”

“检查什么?”

“查查有没有孩子呗。”

“时间太短查不出来吧。”吴峥嵘不太确定地说。

高考结束,从招待所那次开始,他俩就没再用保护措施,但是满打满算也才20天,现在能查出什么来?

叶满枝期待又担忧地问:“咱俩应该能怀上吧?”

她问过吴小姑了,大学一般不提倡学生在校时怀孕生子。

调干生的情况特殊,大多都已经成家立业了,所以高考体检后,正式入学前,怀上的孩子可以生。

但入学之后怀孕生子的话,很可能被学校劝退。

她跟吴峥嵘商量过孩子的事,最好能在入学之前怀一个。

当然,怀不上也没办法,那就只能等到大学毕业以后再说了。

只不过,她报的那些志愿中,有的专业学制四年,有的学制五年。

若是被学制五年的专业录取,她毕业时就25岁了,到时候分配去新单位还要适应一段时间,等她能安心生孩子的时候,吴峥嵘同学的孩子都能上大学了。

吴峥嵘对小孩子没有多少喜欢,他那些侄子外甥他一个也没抱过。

所以,对生孩子这事,他的态度是顺其自然,有了就生,没有就是缘分没到。

“你还是先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再操心这些事吧。要是没考上大学,咱们随时可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92-100(第5/22页)

生。”

“……”

叶满枝当然还是盼着上大学的。

因此,她每天到单位的第一件事就是翻报纸,然后等着邮递员上门。

8月12号的时候,光明街上收到了第一封来自高校的通知书。

收件人是656厂子弟校的一名应届生。

全街第一封通知书,自然会引起很多人的关注。

叶满枝听到消息时,还特意打听了结果。

可惜是一封未录取的通知。

瞧着小姑娘攥着信封抹眼泪,叶满枝的鼻子也跟着酸涩起来。

万一自己也落榜了,她可能会哭得更大声吧。

有了第一封,其他通知也陆续送达了。

两天内先后有五人收到了通知,但结果都是未录取。

叶满枝每天坐立难安,焦灼等待。

终于在15号的省报上看到了教育厅发布的《全国高等学校一九五八年暑期招考新生录取名单》。

前两排是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名单,叶满枝直接跳过,目光向后搜寻,在省大的名单后面,按照专业划分,逐个名字看过去。

这上面有她志愿表上前六个专业的名称,但相应专业录取名单后面,并没有叶满枝的名字。

这就说明,她填报的前六个志愿全都没有录取她!

叶满枝坐在椅子里缓了一会儿,强打起精神向后面翻看,可是省大的名单到此为止,之后就是其他学校的录取名单了。

刘金宝已经看过那份报纸,见她神色怏怏的,出言安慰道:“叶主任,这些只是重点大学的部分录取名单,而且普通大学的名单还没公布呢!”

言外之意,还有机会!

叶满枝心里抱着希望,又等到了第二天在省报上公布的第二份名单。

但省商业学院和滨江财经学院的录取名单上,仍然没有她的名字。

放下报纸,叶满枝太阳穴鼓胀,莫名生出一种双脚踏空的失重感。

张勤简炼钢回来,看到她这副失落的样子,出言安慰道:“叶主任,你看开一些,高考录取率那么低,落榜是正常的,隔壁派出所的小刘也没能被录取。年轻人嘛,受点挫折是难免的。”

“刘贺收到通知书了?”叶满枝问。

“嗯,邮政所的小陈刚把信交给他,听说是未被录取的通知。”

张勤简的话音刚落,小陈便骑着自行车过来了,在门口喊道:“叶满枝,叶主任!有你的挂号信!是通知书!”

叶满枝:“……”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