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他和郝副主任,沈礼娜和李坚也在座。
谢主任开门见山道:“叶满枝同志,夏副厅长想从业务部门选拔一名熟悉业务的年轻女干部当专职秘书。我们办公室为夏厅推荐了几个人选,你也在推荐名单中,不知你是否愿意给夏厅当秘书?”
叶满枝脸上有明显的晃神。
不是她主动跟领导自荐的吗,咋又变成办公室推荐啦?
难不成谢主任之前就考虑过她?
不过,走这样的正规程序,确实比说她向领导自荐更稳妥。
否则大家有样学样,都跑去领导跟前自荐,那不是乱套了吗?
晃神只是一瞬,她旋即回过神来,笑着对谢主任说:“主任,我愿意给夏厅当秘书!以后一定做好领导的服务工作!”
沈礼娜和李坚都在留心观察她的神色,见她面上有了一瞬间的茫然,不由一齐别开了视线。
这叶满枝可真是走了狗屎运了!
沈礼娜纠结地绞着手指,原以为板上钉钉的领导秘书岗位,居然就这样花落别家!
而且还是落到了叶满枝的头上!
凭什么啊?
她跟叶满枝是同一年进入工业厅的,两人在机关的资历差不多,而且她在办公室工作,更熟悉秘书的工作流程。
就因为夏厅需要熟悉业务的秘书?
因为叶满枝是业务部门的女干部,就可以越过办公室的人,直接被谢主任推荐了?
沈礼娜坐在办公桌后面,听着叶满枝和谢主任的对话,胸口有些透不过气来。
她当初要是被分去了化轻工业处,现在是不是就有资格给领导当秘书了?
叶满枝无暇理会旁人的纠结,更不知道不远处的沈礼娜已经在思考“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了。
与谢主任谈过话以后,她便被带去了副厅长办公室。
“夏厅,我把秘书给您送来了,小叶是您的老部下,具体情况就不用我多做介绍了吧?”
夏竹筠与他握了手:“这段时间辛苦谢主任,之后的工作就让小叶试着处理吧。”
将谢主任送出门,她才转回来对叶满枝说:“怎么样?今天可以正式上岗吧?”
“可以!我时刻准备着呢!”
“对这间办公室来说,咱们都算是新人,你得尽快适应三楼的工作节奏。我已经跟赵桂林打过招呼了,你抽空去综合三科做一下工作交接,就来秘书室上班吧。”
叶满枝太年轻,其实并不是夏竹筠心里的最佳秘书人选。
化轻工业处那边,还有几个比叶满枝更有资历,工作经验也更丰富的年轻女干部。
但是自她走马上任以来,到办公室给她汇报工作的几乎全是男同志,叶满枝是唯一一个敢于跟她当面自荐的女同志,而且对自己的优缺点有着很清晰的认知。
这是很打动夏竹筠的一点。
机关里女同志的人数,一直少于男同志。
工作能力出色,又能走上领导岗位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女同志想要做出成绩,拥有出色的工作能力和政治素养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有积极进取的意识和恒心。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130-140(第6/27页)
小叶与她年轻的时候有点像,夏竹筠愿意给年轻人一次机会。
叶满枝返回综合三科,在同事们意外震惊的目光中交接了工作,与大家寒暄一阵,便收拾家当,正式搬去三楼的副厅长办公室,外间,工作了。
她第一次给人当秘书,其实还不清楚自己要干什么。
但她没吃过猪肉却见过猪跑。
秦祥的对外称呼是通信员,其实从功能上来讲,就是吴峥嵘的机要秘书。
秦祥当通讯员的时候,被吴峥嵘推荐去军事学院读了大学。
这说明啥?
说明人家秦祥的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认可!
他的秘书工作做得很成功!
所以,前面有个成功案例在,叶满枝比照着秦祥的做派,依葫芦画瓢即可。
她先打了两壶热水给领导泡茶,然后去办公室找谢主任,询问夏厅最近的工作安排。
秘书出缺的时候,一直是谢主任亲自为夏竹筠服务的。
谢主任将计划表给她,交代道:“夏厅之前提过要去基层调研,不过这几天厅里一直在开学习会,她一时半刻走不开。你弄清楚夏厅的调研方向以后,最好能提前做一个行程安排。”
叶满枝颔首,与对方道过谢便离开了办公室。
厅领导的办公室都集中在三楼,夏竹筠在班子里的排名最末,但她用的是郭厅的办公室,郭厅那会儿是排名第一的副厅长,办公室在走廊尽头。
叶满枝返回时,要经过另两位副厅长的办公室。
她放轻了脚步从门前经过,发现两间秘书室的门都大敞着,而里面领导办公室的门都紧闭着。
两位秘书坐在办公桌后面,要么研读资料,要么运笔如飞。
即使听到了门口的脚步声,也没好奇抬头看上一眼。
叶满枝在心里纳罕,返回办公室以后,也如其他人那般,将秘书室的大门打开。
而后坐在桌后,研究谢主任给她的行程安排。
夏竹筠每天有一半的时间要开会,不是去省人委开会,就是厅里的学习会。
按照这种密集程度,想去基层调研的话,确实需要好好安排一下行程。
夏竹筠当处长的时候,就特别重视工业为农业服务,在处室工作会上提过好几次农业合作化。
叶满枝觉得领导升职以后,工作思路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于是她先按照自己的理解,制定一份能在滨江市内和近郊完成的调研安排。
用心写计划的时候,走廊里传来脚步声。
她下意识抬头看过去,正好与综合二科孙科长的视线对个正着。
叶满枝:“……”
她的修炼还不到家啊,比照着隔壁那两位秘书真的差远了。
孙科长原本还有些踯躅,与她对上视线后,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一般,含笑走了过来。
“小叶,刚听说你当了夏厅的秘书,恭喜你啊!”
“孙科,快请坐。”叶满枝赶紧站起身,笑着给对方让座,又翻出茶杯说,“我给您泡杯茶吧?”
“呵呵,不用不用,我想给夏厅汇报个工作,夏厅现在有空吗?”
“领导下午有个学习会,正在办公室里准备呢。”叶满枝故作迟疑地小声说,“您要是不急的话,可以先把材料放在这里,我找个时机帮您递进去。不瞒您说,我之前想给领导汇报工作的时候,被领导批评了,让我回去跟我们科长汇报去。”
夏竹筠虽然调走了,但化轻工业处还有两个副处长。
如果真是为了汇报工作,那直接找两位副处就行了。
有什么重要工作是必须跟副厅长汇报的啊?
据她所知,孙科长之前似乎已经来三楼汇报过一次工作了。
化轻工业处的人频频往三楼跑,难怪夏竹筠没什么好脸色。
见他面露犹豫,叶满枝继续道:“孙科,您把材料放心地搁在这吧,今天只有您来过,我一会儿见机行事帮您把材料递进去。”
别人都被领导敲打过,回去安心沉淀了,你自个儿跑来汇报工作那得多显眼啊!
孙科长听懂了她的暗示,擦了擦额头说:“既然领导不得空,那我就不进去了,等我把方案完善一下再说吧。小叶,你也别提我来过的事了,别影响领导工作。”
夏竹筠听着外间隐约传进来的交谈声,不由勾起唇角,将注意力再次放回面前的材料上。
而叶满枝送走孙科长以后,重新坐回办公桌后面,目光死死盯着桌面。
走廊里再有脚步声时,她按捺着自己的好奇心,再也不主动抬头看热闹了。
夏竹筠要在下午去省人委开会。
午休以后,叶满枝一直关注着时间,准备进去给领导提醒。
外面又一次传来脚步声时,她强压着好奇没抬头。
但对方却目标明确,径直进了她的秘书室。
“小叶,夏厅在办公室吧?我有个急事需要跟夏厅汇报。”
来人是办公室副主任郝春梅。
叶满枝正想跟她打听一下大致情况,听到动静的夏竹筠却打开里间的门,主动开口询问:“郝主任,出什么事了?”
“咱们工业厅在红旗公社那边不是占了一块地嘛,便于干部们每年去基层劳动三个月。”
“嗯,是那块地出了什么问题吗?”
郝春梅为难道:“夏厅,人家生产队的干部突然跑来了,要跟咱们商量把地收回去的事。除了粮食,那地里还有咱们厅里投入的固定资产,现在把地还回去可能会有不小的损失。”
夏竹筠面露迟疑,“李厅不在吗?”
工业厅的副业是由李副厅长分管的,这不是她该插手的工作。
郝春梅颔首说:“李厅去基层调研了,生产队来了好几个基层干部堵在大门口,咱们不好不出面接待。”
叶满枝觑着领导神色,然后瞟了眼手表说:“夏厅,您马上就得去省人委开会,时间恐怕来不及了。要不让我留下来,帮着郝主任接待生产队的老乡吧?老乡们有什么诉求,我们先记下来,等您开完会回来再说。”
到时候,李厅也该回来了。
第133章
为了给己方壮声势, 九里河大队一共来了五个人。
除了支书和大队长,还有大队会计和两个生产队长。
领导们都不在家,出面接待大队干部的是办公室的谢主任。
“老马支书, 咱们这几年一直合作得很愉快,队里怎么突然就要把地收回去了?”谢主任问, “咱们大队遇上什么困难了吗?”
马支书搓着粗糙的手指说:“困难一直有, 我们红旗公社本来就人多地少。开工厂占了一大片土地, 这两年城里的单位又来占了一大片耕地, 社员的粮食不够吃。我们听说省里的大领导发过话,只要生产队提出要回耕地, 城里的单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130-140(第7/27页)
就得把地还给我们。”
谢主任与郝春梅交换一个眼神, 两人都下意识皱了眉。
今年春节以后, 省人委确实发了一份这样的通知。
机关生产, 占用了农村耕地的,只要公社、生产队提出收回, 机关就得无条件把地还回去。
这几年口粮紧张, 城里的大多数单位都在近郊垦荒种地, 改善干部职工的生活。
工业厅是从六〇年开始在九里河大队垦荒的, 至今已有三年。
前两年的口粮形势, 较之今年要紧张得多, 九里河大队在最困难的时候, 把地给了工业厅开荒, 不但派人指导他们种地,还卖了不少秧苗和菜籽给他们。
如今形势明显好转了, 马支书却说社员的口粮不够吃,想把耕地要回去。
这事怎么看都不合理吧?
郝春梅斟酌着问:“老马支书,你们公社的书记和社长也是这个意思吗?”
讨要耕地这么大的事, 公社如果知道的话,肯定要派人出面商量的。
有个留着大胡子的生产队长,粗声粗气地说:“公社的干部还想升官呢,谁敢来省里要地啊?”
省工业厅是大衙门,一个普通办事员都可能跟公社书记平级。
公社干部还想进步呢,哪有胆子来省里讨要说法!
叶满枝提起暖瓶,往几人的茶杯里续水,闻言就笑道:“有啥不敢来的?机关的同志去九里河干活的时候,没少得到社员的关照。如今九里河的老乡来了省里,咱肯定也要好茶好饭招待大家呀!卢队长,你咋不让燕妮嫂子来省里呢,她可比你会说话!”
“她连县城都没去过,哪敢让她来省城。”大胡子队长的声气明显弱了下来。
“就是因为没来过,才应该带嫂子出来见见世面的嘛。”叶满枝闲聊似的问,“老马支书,卢队长,你们这么多人咋来的啊?赶的牛车还是骡车啊?”
“骡车,”马支书说,“老牛还得在地里干活呢,我们坐着骡车来的。”
“一头牛顶得上好几个壮劳力,确实得留在队里。”叶满枝笑眯眯道,“之前我们科室的五个人翻一亩地,干活还没老牛利索呢。”
“哈哈,你们这些城里娃干农活不行,”马支书咧着嘴笑道,“也就老罗厅长有点种地的把式。”
双方你来我往,聊聊家常,让生产队五人的精神明显放松了下来。
要不是还坐在会议室里,这谈话内容其实跟蹲在田间地头没啥区别。
叶满枝收到谢主任的眼神暗示,继续道:“老马支书,听说我们厅长去九里河劳动的时候,还在您家吃过饭呢,好几年下来,你们也算是老交情了,有啥困难不能跟厅长商量,怎么非得把地收回去啊?”
“哎,这不是有实际困难嘛,社员的口粮不够吃。”
叶满枝笑着打断:“您好歹得给我们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我们才能给领导传话呀!前两年那么困难,咱们都一起熬过来了,今年的日子明显比从前好过了不少,社员的口粮怎么就不够吃了呢?”
谢主任接话说:“老马支书,有什么实际困难,你就直说,咱们是老交情了,尽量帮队里想办法。”
话落,会议室里陷入安静,九里河大队的几人都没回话。
队长和会计都用眼神瞄向老支书,似是不知是否该开口说话。
大胡子卢队长也看向支书,瓮声瓮气地说:“支书,反正已经这样了,不如跟领导们讲讲实情,丢人就丢人吧!”
老马支书皱眉想了想,灌了一大口茶,终于开口说:“县里取消了我们九里河大队的返销粮指标,社员的口粮确实不够吃,这就是实情。”
红旗公社是处于滨江近郊的一个公社,因着离城里比较近,方便干部职工下乡劳动,好几个机关单位和工厂,都把生产基地定在了红旗公社。
也正是因为被这些机关单位占用了耕地,县里才照顾红旗公社,给了他们返销粮指标。
九里河大队靠着这些返销粮,算是把最难的日子熬过去了。
但今年情况好转以后,不少公社和生产队的返销粮指标都被取消了,其中就包括他们九里河大队。
九里河大队的耕地本来就少,没了返销粮以后,要是不把借出去的耕地收回来,社员根本就填不饱肚子。
谢主任三人都是第一次听说九里河大队吃返销粮的事,而且一吃就吃了一年多。
他们能吃这么长时间的返销粮,肯定与工业厅占用耕地脱不开关系。
谢主任皱眉问:“老马支书,虽说工业厅占了公社的耕地,但我们六〇年去垦荒的时候,那一片还是荒地呢。六〇年以前,你们没有返销粮,也没开发这块荒地,社员们都能吃饱吧?”
老马书记说:“现在的社员人数比过去多了一半呢!”
红旗公社距离省城很近,很多人去城里当了临时工。
能在城里赚工资,谁还回农村种地啊?
所以他们生产队里有将近一半的社员,在城里打工。
但这两年城里精简人口,别说临时工了,连正式工都有返回原籍的。
九里河大队一下子多出两三百人。
而耕地还是原来那些,僧多粥少,粮食哪里够吃!
*
夏竹筠回到单位时,九里河大队的代表已经被安排去食堂吃饭了。
听说李副厅长已经调研回来了,她便没有过多询问有关生产基地的问题。
夏竹筠的日常工作被安排得非常密集,叶满枝每天至少要陪她出席三个会议。
刚当上秘书的这几天,她回家感慨了好几次,领导真不好当啊!
不但智力要跟上,体力也要跟得上才行。
吴峥嵘问:“要不你每天早起跟我们一起锻炼锻炼?”
除了夫妻运动和单位里的舞蹈队,叶来芽很少进行体育锻炼。
以前上大学的时候,还能在体育课上活动活动,如今大学毕业进了机关单位,小叶秘书几乎没什么机会锻炼身体。
叶满枝犹犹豫豫道:“早上的睡眠时间多宝贵啊,我其实每天都在单位做广播体操。”
部队的出操时间是六点半,跟着吴峥嵘一起锻炼的话,她六点就要起床。
那可真是要了她的命了。
她常年要睡到七点半的!
叶满枝把亲闺女推出去:“你带着咱家有言锻炼吧,她起得早!”
吴玉琢小同志睡得早起得也早,每天早上都要跑到她床上扰人清梦。
吴博士要是能把这个精力旺盛的烦人精一并带走,那可太好了!
她其实就是随口一说,没真想让一个三岁多的小豆丁出早操。
然而,翌日一早,吴峥嵘却真的把闺女带了出去。
叶满枝激灵一下从床上坐起来,跑到窗台边观察这爷俩的动向。
然后,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130-140(第8/27页)
就看到她闺女骑着三轮车,跟在吴峥嵘和隔壁周所身后。
三轮车的车筐里还装着两个铝饭盒。
小小一只坠在成年人的后面,跟个快速移动的甲壳虫似的……
叶满枝看了眼挂钟,六点半。
她心里担忧孩子,便没能睡成回笼觉。
起床洗漱好以后,就在家里等着。
一个小时以后,终于听到三轮车咯噔咯噔的声响,吴玉琢小同志在院门口跟爸爸说了再见,然后骑着小车,贼拉风地冲进院门。
把座驾往葵花的狗窝旁一放,她便跳下车座,抱着两个饭盒进了屋。
“妈妈,吃早饭啦!”
叶满枝:“……”
天呐,她闺女居然已经能给她打早饭了!
她满心感动地吃了早饭,临到出门上班时,突然想起似乎有哪里不对。
“有言,你爸呢?”
平时都是吴峥嵘送孩子去幼儿园上学的,今天怎么一直不见人影?
“跟周伯伯一起走了。”吴玉琢小同志吃饭慢,一个包子吃了大半天,“爸爸说,你今天肯定特别想送我去幼儿园。”
叶满枝:“……”
她刚吃了小棉袄打回来的早饭,母爱正在泛滥,确实挺想跟闺女多待一会儿的。
在心里骂了句诡计多端的臭男人,叶满枝将孩子送去幼儿园,才匆匆赶往单位上班。
她跟吴峥嵘详细打听过秦祥的工作细节,听说人家每天都比领导提前一刻钟到单位。
所以,叶满枝也有样学样,每天早上提早一刻钟进办公室,开窗通风,打热水泡茶,做好一天的工作安排。
窗台上还有一盆仙人球、一盆万年青,那是领导的娱乐项目,不需要她浇水侍弄。
今天她刚把茶泡好,夏竹筠就快步走进了办公室。
“小叶,你跟我讲讲红旗公社那边的情况,咱们工业厅在九里河大队的那块地,到底是怎么回事?”
夏竹筠刚才上楼时遇到了罗厅长。
九里河生产基地,涉及到干部职工的口粮,以及厅里的固定资产投入,今天要开会讨论出一个章程。
叶满枝一五一十地向她介绍了那天听到的情况。
“九里河大队人多地少,又没有了返销粮,不把咱们厅里占用的那块地收回去的话,社员的口粮就不够吃了。不过,我听李厅的秘书魏国亮说,李厅好像不建议把那块地还回去。”
在农村有个生产基地,确实能解决很多问题。
工业厅的食堂伙食好,有赖于九里河那块地的产出。
从地里收上来的粮食,一部分送去食堂改善集体生活,另一部分还能给孕妇、病号和家庭有困难的职工,发一些粮食补助。
“既然上面已经下过相关通知了,那咱们厅里占着人家生产队的地不还,就是不讲理了。”夏竹筠抱臂思忖道,“但是把耕地还回去以后,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厅里的干部职工无处参加劳动,重新开荒的话,今年的粮食补助就没了着落。二是厅里投入的固定资产不能凭白送人,如果生产队拿不出这笔钱,那双方很难达成一致。”
在农村投入的固定资产,是工业厅的公有财产,不是哪个领导说送人就能送人的。
这种事很容易落人口实。
叶满枝介绍完情况,就没啥可说的了。
她对这种局面也觉得棘手。
当初修水渠和水车的花费不是小数目,光是水利工程的钱,就不是生产队能拿得出来的。
即使工业厅愿意让人家分期付款,生产队也未必乐意背上这样的巨债。
生产队买不起,工业厅不能送。
这不就走进死胡同了嘛!
叶满枝没什么思路,只能指望领导开会时能想到解决办法。
在农村的生产基地只是工业厅的一项副业,其实算不上什么大事。
但大家却异常关注事态发展。
没办法啊,以粮为纲。
有了这块地,每人每年能多领20-30斤的粮食补助呢!
她陪夏竹筠去开会时,特意跟其他领导秘书打听了一下情况。
魏国亮没瞒着,当着几个秘书的面说:“李厅不想把地还回去,九里河的最大问题是人多地少。咱们工业厅可以考虑在那里办个小型加工厂,让九里河的一部分社员,去厂里当临时工赚工资,缓解耕地上的压力。”
叶满枝暗道,与工资相比,社员可能更想赚粮食。
在农村,光有工资没用,买粮食还得有粮票啊。
可是生产队社员哪有粮票?
林副厅长的秘书于鲲说:“让干部参加劳动的事,其实挺好解决的。如果这块地真的被还了回去,咱们可以再联系一个国营农场,组织干部职工去农场干活。年底让农场按照个人的工分,给大家分发口粮就好了。就是处理固定资产比较麻烦。”
一个是让社员进工厂打工,一个是让干部进农场种地。
叶满枝心想,两个办法要是能中和一下就好了,与其给社员开个工厂赚工资,还不如开个农场赚口粮呢!
她脑子里隐隐有了几分头绪,一边在本子上写写画画,一边天马行空地乱想。
于鲲要提着暖瓶进会议室添茶时,叶满枝将那页纸撕下来,主动接过暖瓶说:“于主任,你坐这歇会儿,这次让我进去续水吧。”
第134章
叶满枝陪夏竹筠参加过好几场会议, 但她从不主动进去给领导们倒水。
众目睽睽之下,推门走进气氛严肃的会议室,着实需要很大的勇气。
她能勇于接过于鲲手里的暖瓶, 推开会议室那扇沉重的木门,完全是硬着头皮上的。
她是新上任的秘书, 而夏竹筠也是新上任的领导, 且处境比她艰难很多。
夏竹筠在工业厅当了好几年的处长, 如今班子里的同事都是她曾经的领导。
这种情况, 与她刚当上街道副主任时差不多,曾经能决定她去留的张勤简, 变成了工作搭档。
不想当其他人的应声虫, 就必须想办法快速站稳脚跟。
以己度人, 叶满枝觉得, 夏厅也许正在找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秘书的前途几乎与领导绑定了,她这边既然打开了思路, 当然要及时给夏厅递个话。
叶满枝提着暖壶, 轻手轻脚地进入会议室, 依次给各位领导的茶杯里添水。
给夏竹筠倒水时, 顺手将那张折起的笔记纸放到了她的笔记本上。
夏竹筠并没看那张纸, 这会儿正轮到她发言。
“让生产队为固定资产买单, 确实强人所难。与其打生产队的主意, 不如找个能出得起钱的单位接手咱们的固定资产。林厅的办法不错, 在近郊找个国营农场参与劳动,比咱们自己买秧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130-140(第9/27页)
侍弄庄稼省心多了。”
“不过,做生不如做熟,依我看, 咱们不妨跟农业厅联系一下,让他们出面接手九里河的耕地和固定资产,开办一个国营农场。到时候咱们厅里的同志,还有九里河的社员,全去那农场里劳动。只要农场能从收获中拿出三四成,给大家当报酬,大家就不用操心口粮问题了。”
听得入神的叶满枝:“!!!”
现在把那张纸拿回来还来得及吗?
她咋又又又跟领导英雄所见略同了?
而且夏厅这办法比她的更高明!
她在纸上写的是把固定资产转让给新和县,由县里出面开办国营农场。
但是,农业厅似乎比新和县更合适,最起码,农业厅有钱有技术啊!
叶满枝在原地愣了一会儿,耳边是罗厅长表示肯定的话语。
她没再管那张小纸条,提着暖瓶便出了会议室。
……
副业是由李副厅长分管的,夏竹筠在会议上提供了思路,便不再插手接下来的安排了。
回到办公室以后,她把叶满枝喊了进来。
“你带进去的纸条我看过了,想法挺好的。”
叶满枝不好意思道:“您都已经有思路了,我这是班门弄斧了。”
夏竹筠笑问:“你怎么突然想到开办农场的?”
“我在外面与魏国亮和于鲲聊天,跟他俩打听了李厅和林厅的意见。”
“……”
夏竹筠在她那张年轻的脸上端量片刻,心里有些好笑。
魏国亮和于鲲都是跟在领导身边多年的秘书,其他干部想从他们嘴里套话可不容易。
这两人能跟她透露实情,也许是对同为秘书的小叶不设防,反正会议结果马上就能揭晓。
但夏竹筠觉得,小叶这张脸可能也有些功劳。
叶满枝是年轻女同志,相貌柔和圆润,这种面相漂亮又有亲和力,很容易让人降低防备。
又在这张脸上打量几眼,夏竹筠笑着说:“你今天表现得很好。我刚接手新工作,难免有顾及不到的地方,有时候脑子也没有你们年轻人灵活。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你以后有了什么好想法,只管及时跟我沟通,今天这样就做得很好。”
尽管那张字条没能派上用场,但她们的思路差不多。
小叶作为秘书,能主动替她分忧,将事情想在前面,还是值得表扬鼓励的。
*
工作表现得到了领导的肯定,让小叶秘书心情愉悦。
中午去食堂吃饭的时候,浑身都带着喜气。
“叶大秘遇上什么喜事了?”邬杰端着饭盒坐到她身边,调侃道,“三楼的空气真养人啊,你才上去几天啊,精气神都不一样了!”
“那当然了,”叶满枝故作得意道,“我们三楼的空气都是甜的,你没事也上来吸两口!”
“我现在可不敢随意往三楼跑动,”邬杰低声打探,“听说化轻工业处那几个总往三楼跑的,全被夏厅批评了?”
叶满枝认真辟谣:“没有啊,正常汇报工作,怎么可能被领导批评!反正我给夏厅当秘书的这段时间,没见她批评过谁。”
两人随意闲聊了几句,没多久,苏芮和黄志强也端着饭盒坐了过来。
一张饭桌上的四个人都是省大的校友。
除了邬杰是经济系的,另外三人全出自工业经济系。
叶满枝从前只与同系师姐苏芮走得近,跟邬杰的关系也还可以,但是自从她当上夏竹筠的秘书以后,原本关系一般的黄志强竟也与她走动了起来,双方时常在食堂碰面。
“小叶,你能被夏厅选去当秘书还挺幸运的,确实比留在综合三科好太多了。”黄志强透露道,“听说综合三科又有人被举报了。”
“谁啊?”叶满枝吃惊地问。
她在三楼怎么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综合三科目前总共只有四个人了。
赵桂林和何平之前已经被举报过一次了,这回不会梅开二度了吧?
“有个叫王什么的。”
“王勤?”
“对。”
叶满枝放下筷子,好奇道:“王勤因为什么被举报啊?”
“听说是因为从事商贩活动。”黄志强说,“厅里不是刚开过会嘛,为了防止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给机关干部规定了三项纪律,有一条是不准买卖票证和物资。王勤好像在摊贩市场上倒腾什么东西了。”
叶满枝:“……”
这时机太巧了。
厅里刚开会禁止干部从事商贩活动,王勤就被举报了!
其实机关单位里私下倒腾物资的人不在少数。
城市精简职工以后,很多失业的闲散人员当起了小商小贩。
这种情况下,硬性取缔的阻力很大,所以市里索性搞起了集中管理。
像她四哥似的,办理营业证以后,可以去固定的地点合法摆摊。
不过,摆摊的人多了,不少在职职工和学生也会偷偷参与,倒卖票证和粮食。
机关里从事商贩活动的,绝对不只王勤一个,他这会儿被人举报出来,估计还是跟处长、科长的竞争有关。
黄志强在饭桌上低声说:“你们综合三科的内斗简直白热化了,稍微有点竞争力的全被举报过。何平和王勤这二位,可真是……”
他撇着嘴摇头。
像是已经确定了这两人之间在相互举报,打击报复。
叶满枝安静吃饭没吭声。
她反而觉得举报信不是何平写的。
他那件“买礼品”的事其实经不起推敲,目前最合适的做法就是按兵不动,让事情慢慢冷却,别再刺激其他人针对他。
王勤在这种敏感时期被举报,第一个被怀疑的对象肯定是何平。
何主任不至于在这种时候犯糊涂。
叶满枝直觉有人想浑水摸鱼钻空子。
要是综合三科全军覆没了,上级很有可能从其他处室调人过去当科长。
那样的话,很多人都符合条件,包括坐在她对面的黄志强。
黄志强大三就被工业厅调档了,也是副科级干部,在重工业处干了三年,满足任职要求。
叶满枝在机关呆了近一年,吃了几次教训,“小心谨慎”这四个字被她记得牢牢的。
在这种多事之秋,她不想惹事,也不愿意给人当枪使。
所以,即使听说了综合三科的闹剧,她也没跟夏竹筠透露。
她觉得领导一定不想听到这种糟心事。
*
事实证明,夏竹筠确实对这样的闹剧不感兴趣。
即使后来从别处听说了,也只是眉心微蹙转移了话题。
夏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