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50(1 / 2)

叶满枝吴峥嵘 鹿子草 44697 字 11天前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140-150(第1/28页)

第141章

夏竹筠不爱加班, 也不爱跟人应酬。

叶满枝给她当了大半年的秘书,只陪她出席过三次饭局,而且都是那种很多人一起出席的聚会。

领导们坐一桌, 秘书们坐一桌。

小叶秘书陪着出席饭局的作用是,当领导喝得酒意醺然的时候, 她要将领导安全送回家。

今天由夏竹筠做东, 饭局的地点就定在工业厅的招待所。

叶满枝先前还以为又是那种很多人的聚会, 除了商业厅和供销社的领导, 应该还有其他人作陪。她已经做好了去秘书桌大吃大喝的准备,结果到了招待所才得知, 今天的饭局只招待两位客人。

一位是省商业厅的孙副厅长, 另一位是省供销社的姜副主任。

作为今天的东道, 夏竹筠提前一刻钟来到招待所, 亲自出面迎接客人。

距离约定时间还有五分钟时,孙副厅长的秘书脚步匆匆地赶来。

在门口见到夏竹筠, 就一迭声地道歉:“夏厅, 真是对不住, 我们孙厅临出门前接到个紧急通知, 跟张厅一起去省人委了。孙厅往您办公室打电话没人接, 就让我赶紧过来跟您解释解释。今天真是突发状况, 孙厅说回头再找个时间, 由他请客向您赔罪。”

“……”

夏竹筠笑容微滞, 少顷又换上遗憾神情说:“领导召见是正事,既然孙厅今天没空, 那就改天再找机会吧。”

陈秘书又帮自家领导说了很多赔罪的客套话,这才与夏竹筠道别。

叶满枝主动替领导送客,将人送到路口时, 并没有马上离开。

等对方的身影彻底消失,她才重新返回招待所,对夏竹筠说:“陈主任乘车的方向,不是去省人委的。”

作为领导秘书,只要领导还在加班,他们就不能离开。

孙副厅长刚去了省人委,按理说,陈秘书应该赶过去继续待命才是。

可他乘车的方向,明明是人委的反方向。

叶满枝怀疑,刚刚那番说辞只是孙厅不来赴约的借口。

既然不想来赴约,之前干嘛要答应?

答应了又不来,岂不是更得罪人?

省厅的领导不至于这么没水平吧?

不过,她这个疑问很快就在供销社的姜副主任那里找到了答案。

“老孙上辈子肯定是孙猴子,他下班之前给我打电话,听说只有我们俩参加饭局,被吓得不敢来了。”姜主任丝毫没有背后揭人短的不自在,乐呵呵道,“小夏,我要是你,就多请几个人,搞个障眼法,先把人骗来再说。”

夏竹筠笑道:“他不来正好,今天这个饭桌上全是女同志,咱们好好说说话。”

她今天请客的目的,是想跟商业厅和供销社,商量一下关停小厂的事宜。

关停工作开展了三个多月,但她一直掌握着分寸,温水煮青蛙,除了在最开始发了一份通知,省厅再没做其他大动作。

全省前前后后关停了六百多家小厂,愣是没在社会上引起什么强烈反响。

领导小组在这项工作上内紧外松,不特意关注的话,外人甚至看不出这是工业厅近期的重要工作。

战线拖了三个多月,很多人都放松了警惕,她觉得是时候去啃最难啃的骨头了。

可是,那孙副厅长是属猴子的,发现她竟然只请了两个人吃饭,立即就联想到了前阵子的关停工作。

这会儿出尔反尔,找个借口脱身了。

姜主任大方地入座,往夏竹筠的酒杯里倒了点白酒,感叹道:“小夏,你别觉得老孙不仗义。说实话,我今天也不太想来。你们偷偷摸摸关停了不少工厂的事,我前阵子也有所耳闻。”

夏竹筠笑:“我们是光明正大关停的,从来没偷偷摸摸过。”

“我能理解省里要关停这些小厂的初衷,生产原料紧张,集中力量办大事嘛,”姜主任叹道,“我原则上支持你们这么做,毕竟要以全局为重。但这种事落到自家身上,就变味儿了。拿我们供销社来说,哪个市、县没办工厂?甚至连公社的供销社都有办厂的,你们工业部门的供应不足,我们就只能自己想办法。”

“又不是让你们把所有工厂都关停,”夏竹筠解释说,“已经形成规模的工厂可以继续生产,但挤占原料,又效益差的小厂,这次是必须关停的。”

姜主任打起了哈哈,“小厂是如何界定的?多少人的厂算是小厂?我听说被你们关停的那些工厂里,有七八人的小厂,也有七八十人的工厂。七八十人不算小了吧?”

夏竹筠放下筷子,向她大致介绍了关停标准。

姜主任摆摆手说:“小夏,关停上百家工厂不是小事,即使我今天口头保证,一定关停那些工厂,其实也没什么用。从专区到市,再到县、公社、生产队,供销社的销售网四通八达,你们要办的这种事,不是随便哪个领导说一句话就管用的。”

除非省供销社正式发文,要求各级供销社配合工业厅的工作,关停不合规的小厂。

可是,省供销社的领导又不是头脑发昏了,怎么可能做这种自断臂膀、吃里爬外的事?

由商业部门自己办厂,商品自产自销,供销人员不用看工厂的脸色,还有不菲的额外收入。

所以,省商业厅和省供销社,绝不可能把这么丰盛的一桌大菜拱手让人。

虽说这次要关停的只是小厂,对他们的影响不大,但是现在能关小厂,以后就能关大厂。

这个口子是绝对不能打开的!

夏竹筠与姜副主任算是老关系,饭桌上的气氛一直很融洽,但饭局结束后,她今天请客的目的并没达成。

不过,与临阵变卦的孙副厅长相比,姜主任这样乐意交底说点实话的,已经算是很给她面子了。

叶满枝跟着领导们混了一顿丰盛的晚饭,回家写日记总结这顿饭的时候,提笔想了许久。

最后心有戚戚地总结:“领导也会被人放鸽子。踏实工作,别太把自己当盘菜。”

她之所以会有这番感慨,主要是自打她当了领导秘书以后,听到的表扬和奉承太多了。

除了单位同事的,直属局和直属企业领导的,还有她那些校友同学的。

夏竹筠不喜欢应酬,很多人就将主意打到了她头上。

直属企业的经理厂长,给她送礼、请她吃饭的人不在少数。

虽然她都找借口婉拒了,可是她本就是很会自我欣赏的人,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她难免有些飘飘然。

今天目睹夏竹筠接连碰壁,让她快要翘到天上的尾巴,再次耷拉了下来。

叶满枝自己感叹完,又跟吴峥嵘感慨,然后写了一篇思想汇报,及时反思自己。

第二天早上送闺女出门上学的时候,她还特意提醒孩子,别再吹嘘她妈妈是横渡滨江的游泳健将了,以后咱们要谦虚点。

*

夏竹筠啃硬骨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140-150(第2/28页)

头的过程并不顺利。

继那天的饭局之后,她又试着联系了商业厅和供销社的其他领导,可惜无一例外被人找借口婉拒了。

私人关系行不通,她又打算公对公地交涉。

出面组织了一次几个单位联合参加的座谈会。

但商业厅和供销社只派了两个处长来出席会议,没有一个是能拍板拿主意的。

拒绝的意思十分明显。

事情就这样走进死胡同,彻底僵持了下来。

厅里只给了领导小组半年的时间,整改关停小厂的工作,最晚要在明年春节前完成。

可是几个单位之间的交涉陷入僵局,一直到年底都没什么太大进展。

“小叶,你准备一下领导小组的资料,罗厅从北京回来了,可能要听一下相关汇报。”夏竹筠看了眼手表说,“你留在家里准备资料吧,我开完会就要用。”

叶满枝点头答应,跟办公室里的其他成员,一起将这小半年的成果总结了出来。

她这边准备停当了,领导的碰头会却迟迟不结束。

一场会议一直开到下班才散场。

夏竹筠回到办公室后,似乎完全忘记了之前的交代,挥手让叶满枝下班,没再提关停小厂的话题。

叶满枝满腹狐疑,收起资料下班了。

直到第二天上午,才在谢主任那边听到了大新闻。

罗厅长去北京出差,带回了一个最新消息。

国家经委有意在滨江试办托拉斯企业,成立省制糖工业公司。

叶满枝那四年的大学没白读,在其他人还没搞明白什么是托拉斯企业的时候,她心里已经有数了。

托拉斯是资本主义的垄断组织,西方很多国家都有托拉斯,从原料到生产实行高度垄断。

如果真要在滨江试办托拉斯企业,那这家省制糖工业公司,必然要对全省制糖工业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到时候全省的所有糖厂,以及跟制糖有关的上下游产业,都要接受省制糖工业公司的管理!

作为国家经委的试点,要试办资本主义的垄断组织,工业厅的责任和压力不可谓不大。

领导们不断开会讨论试点工作的时候,小干部们更关心企业负责人的人选问题。

省纺织工业公司、省皮革工业公司的负责人还没敲定,这回又来了一个省制糖工业公司的空缺。

一时间,整个工业厅都活跃了起来。

稍微有点可能去专业公司担任领导职务的干部,都暗戳戳走起了关系。

连叶满枝这里都有人打听人事安排的小道消息。

叶满枝对谁能当官的事不感兴趣,反正无论如何都轮不到她这样的副科级小干部。

她在考虑的是另一个问题。

“小叶,之前让你准备的资料整理好了吧?关于整改关停小厂的。”夏竹筠拉开门问。

“好了。”叶满枝将资料拿给她,又站在办公室里踌躇了一阵,不知是否要开口。

“怎么了?”夏竹筠问。

叶满枝在内心挣扎片刻,试探着问:“领导,关停小厂的工作,咱们能不能用点非常手段啊?”

夏竹筠扬眉,“你想用什么非常手段?”

既然是非常手段,八成不太光彩,甚至与暴力关停有关。

她将材料放到办公桌上,抱臂等着接下来的内容。

叶满枝挠挠脸解释说:“商业厅和供销社是商业部门,按理说,经营商店和供销社,才是他们的正经工作,认真按职能划分的话,他们其实不应该开办工厂,对吧?”

“可以这么说,但他们开了也没人追究。商业部门有钱,咱们要尽量利用所有能利用的资金办工业。”

叶满枝说:“我觉得他们就是仗着这一点有恃无恐。关闭非工业部门开办的小厂,明明是省里的要求,他们却消极抵抗,拒不合作,至今没有个能说的话的领导与咱们交涉。我觉得与其被动等待,不如让他们主动上门跟咱们谈合作吧?”

“嗯,不错,所以,你打算怎么让人家主动上门来?”夏竹筠好奇地问。

叶满枝压低声音说:“您觉得咱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怎么样?他们不是开工厂嘛,那咱们就开商店!”

“……”夏竹筠哭笑不得道,“商业部门可以开工厂,但咱们是工业部门,还真没资格开商店。工业品实行统购统销,要是什么单位都能经营商店,那不就乱套了嘛。”

“咱们可以先搞一个障眼法,最近国家经委不是要在咱们这里搞托拉斯试点嘛,但西方的托拉斯,从原料到生产,再到销售市场,各个环节都是实行完全垄断的。夏厅,咱们虽然不能开商店,但是能不能以这个托拉斯试点的名义,搞个障眼法?”叶满枝不太好意思地说,“就是趁机骗他们说,咱工业部门要开始经营商业了,到时候产供销一条龙,全由咱们自己分配。”

一旦将这个消息放出去,她不信商业厅和供销社的领导还能坐得住。

十有八九会主动找上门来打商量。

工业部门有大量货源,要是再自己开了商店,那还有商业部门什么事啊?

他们连关闭小厂都不舍得,就更不可能分享商业的经营权了。

夏竹筠用手指抵着下巴,拧眉思考了一会儿。

“你这个思路还挺有意思的,”她表情玩味地笑道,“也算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了。”

叶满枝讪笑:“就是骗人家这种事,有点不太厚道。”

“礼尚往来,这倒没什么。”夏竹筠拿起桌上的资料,“这个主意不错,咱们去跟罗厅商量商量。”

然而,厅长同志可比秘书同志有魄力多了。

“骗啥骗?咱不骗人!”罗厅拍着锃亮的脑门说,“既然咱们当了托拉斯企业的试点,那肯定要进行多种尝试的,小叶提的这个主意不错,产供销一条龙,咱们可以‘产’,可以‘供’,现在就差‘销’了。我看咱们就让制糖工业公司,把这个‘销’的工作也抓起来。”

见他不断划拉脑门,叶满枝有点担心厅长头上那本就不富裕的毛发。

很想劝他懂得珍惜,别再折磨头发了。

但罗厅这会儿正一门心思地琢磨商战,嘟囔道:“之前老张就说过,把咱们的烟酒业务要过去,放到他们商业厅,成立烟酒专卖公司。我就说嘛,烟酒的生产一直是咱们工业部门组织的,凭什么将业务划拨给他们?即使成立烟酒专卖公司,也应该落在咱们厅里!”

夏竹筠和叶满枝都没吱声。

罗厅自顾自地说:“这个时机挺好,成立制糖工业公司,对糖制品实行产供销一条龙,顺便还可以把烟酒加进去。到时候,烟酒糖放在一个门市部里经营,这不是正好吗?”

叶满枝:“……”

销售业务向来归商业部门主管,她真的只是想找个借口,把商业厅和供销社的领导吸引来商谈关停小厂的事宜。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140-150(第3/28页)

但厅长的胆量和胃口都比她大多了。

人家这才是真正的以牙还牙,取而代之啊。

从厅长办公室离开后,叶满枝问:“领导,那关停小厂的工作怎么办啊?咱们要把产供销一条龙的消息放出去吗?”

“不用,这件事先不要声张。”夏竹筠摇摇头。

试办托拉斯企业搞全行业垄断,包括垄断销售市场,这项工作显然比关停小厂更重要。

一旦被商业部门听到风声,很可能向上告状,把他们的尝试扼杀在摇篮里,这已经不是关停几家小厂的事了。

她打定了主意后,再次强调:“小叶,你这个办法挺好。但要注意保密,先不要跟其他人提及,等待厅里的统一安排吧。”

“那咱们领导小组的工作怎么办啊?”

叶满枝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上层领导的博弈,与她没关系。

她只关心自己参加的第一个项目能否顺利完成。

她当了领导小组的办公室主任,还想通过这个项目做出成绩呢!

好不容易想出一个好主意,而且被领导采纳了,但领导居然让她保密!

那还怎么让商业厅和供销社的人主动上门啊?

夏竹筠沉吟一阵说:“先往商业厅和供销社发函吧,敦促他们将相关小厂关停。不论他们是否关停,都可以着手准备提交给省人委的汇报材料了。”

叶满枝仔细品了品她这番话的意思。

就是说,对方是否关停小厂,对工业厅来说已经不重要了,是吧?

她理解了领导的意图,但她觉得这个工作结果对自己还是很重要的。

因此,接下来的时间,叶满枝没闲着,每隔四五天就往商业厅和供销社发一次函,让人家赶紧把被点名的小厂关掉。

发了四次,仍然无济于事后,她按照夏竹筠的要求,组织人手撰写交给省人委的工作报告。

先说成绩。

关停632家小工厂,大大缓解了大厂生产原料紧缺的情况。

光是列成绩就列了七八页。

然后讲这次工作的不足。

着重强调商业部门搞小山头主意,部分单位拒不配合此次工作,让他们的工作遇到了极大阻力。

叶满枝彻底放飞自我,在报告中的用词极其犀利,完全没给商业部门留面子。

反正报告的最终署名是“工业厅整顿关停领导小组”,不写她叶满枝的大名,她不用担心因此得罪人,所以对己方怎么有利,她就怎么写。

她跟其他成员修修改改写了好几个版本,终于赶在元旦之前,将最满意的一个版本交给了夏竹筠。

夏竹筠将那份报告看了两遍。

看第一遍时,她觉得措辞太严厉了,也许不利于团结。

看第二遍时,想想自己这几个月在商业厅吃到的闭门羹,受到的窝囊气,又觉得小叶这一手还挺解气的。

“行,暂时用这一版吧。如果春节之前,商业厅和供销社仍然不肯配合,咱们就把这份报告交给省人委!”

先有商业部门拒绝关停小厂,再有工业厅实行糖制品全行业垄断,搞产供销一条龙。

即使闹到省委那里,他们也是占着理的!

*

写完报告,叶满枝心里松快了不少。

每次看完自己写的那份报告,她都跟三伏天里喝冰水似的舒坦。

她甚至矛盾地期盼,商业厅和供销社干脆就强硬到底吧,最好在春节之前都拒不关停小厂。

到时候领导小组就把这份措辞犀利的报告交给省人委。

嘿嘿嘿~

她将报告锁到抽屉里,哼着歌回家过节了。

今年元旦,市里要举办科教片展览。

叶满枝刚接到656厂幼儿园园长的电话,她家有言在幼儿园拍摄的那部科教片《从小锻炼身体》,已经正式上映了。

这次将作为科教宣传片之一,在元旦的“科教片展览”中展出。

园长将电影票交给了经常去接孩子的四哥,家长们可以在元旦放假这天,带着孩子们去电影院观看成片。

自家孩子第一次拍电影,几个家长都挺重视的。

问清楚开场时间以后,家长们相约带着孩子一起去电影院看电影。

吴玉琢小同志,在电影院门口见到出租车时,喊着:“车车哥哥,我可想你啦!”

见到起球时,又换成:“球球哥,我可想你啦,你想我不?”

只有四五天没见面的三个小朋友,在电影院门口抱成一团。

叶满枝:“……”

这感人的兄妹情啊!

电影开场后,三兄妹坐在一起,其他家长只能自己找座位。

叶满枝和吴峥嵘坐在闺女后面一排。

吴峥嵘还带了照相机,准备抓拍一些有他闺女的画面。

前奏结束后,最先出现的场景是幼儿园的操场。

从时间来看,应该是早上。

穿着花花绿绿童装的小朋友,全聚在操场上等待做早操。

这个画面的重点其实是幼儿园老师,但家长们还是一眼就从角落里,精准找到了自家孩子。

四哥“嘿”了一声说:“我家起球还挺上镜的呢!”

此时三个孩子正聚在一起,不知在说着什么,有个小男孩突然跑过去揪了一下吴玉琢的小辫。

由于这是个远景镜头,几个孩子之间的争执有些看不清。

但是明显能看到有言生气了,想反手去打那个男孩却没打着。

瞧着自家闺女被欺负,吴峥嵘下意识皱了眉,然而不等他眉心的褶皱加深,就见起球上前一步挡住了那个男孩,胖墩墩的出租车也伸出手,将小男孩拉了回去。

虽然镜头很快就晃了过去,但吴大博士眼力不错,分明看到他家吴玉琢也在那个男孩的头发上揪了一下。

吴峥嵘:“……”

他前段时间没少听叶来芽念叨,她那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主意。

吴玉琢这样,很明显是遗传叶来芽的。

第142章

《从小锻炼身体》是科教片, 没什么具体剧情,相对真实地还原了小朋友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

日光浴、空气浴和做体操的部分中规中矩,除了感叹自家崽真可爱, 家长们再无其他感想。

直到电影来到“水浴”部分,摄像机原原本本记录了两个男孩光屁股洗澡的过程。

出租车和起球坐在各自的铁皮洗衣盆里, 由幼儿园老师帮着洗澡。

不知导演是有意还是无意的, 画面上最先出现的是体型标准、瘦溜溜的起球, 镜头持续了七八秒, 然后画面瞬间切换到隔壁,同样的铁盆里坐着身形结实圆润的出租车。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140-150(第4/28页)

叶满枝瞪着荧幕感叹:“出租车可真是穿衣显胖, 脱衣更胖啊, 瞧他这一身肥膘儿!起球跟他出现在同一个画面里太吃亏了, 就跟鸭蛋旁边的鹌鹑蛋似的。”

吴峥嵘被她的形容逗笑, “这话要是被出租车听到,又得绝食。”

“他绝食顶多少吃一顿, 第二顿又自己上桌了。”叶满枝凑过去小声蛐蛐, “他要是真能绝食, 我三嫂也不至于送他去练体操。”

家长们关注的是小屁孩胖乎乎的身材, 而孩子们的关注点显然在另一方面。

这类科教片不如正经电影受欢迎, 元旦来电影院看《从小锻炼身体》的, 几乎都是656厂幼儿园的家长和小朋友。

出租车和起球光着屁股从澡盆里站起身时, 放映厅里立即响起小朋友们嘎嘎的笑声。

“叶起祥和叶起安, 一起光屁股啦!哈哈哈哈~”

起球没觉得洗澡光屁股有什么,不光屁股还能洗澡吗?

但出租车比起球大一点, 还有一个来自21世纪的亲妈,自打被送去少年宫练体操,他就被亲妈耳提面命, 不许当着小姑娘的面脱裤子,也不许大庭广众光屁股乱跑。

他现在已经有羞耻心了,被人嘲笑以后,胖脸蛋上红通通的。

观众席光线太暗,他没能揪出最先嘲笑他的那个小朋友,只能憋憋屈屈地在座位上抹眼泪。

吴玉琢对安慰小哥哥很有经验,“车车哥,你光屁股不丑,三舅妈说你婴儿肥,过几年就瘦了。”

起球也跟着起哄:“对呀,你屁股挺好看的,嘎嘎嘎嘎嘎~”

出租车刚才没能揪住始作俑者,但身边就有一个正在嘲笑他的。

所以,他这回二话没说,一把就揪住了起球的袖子。

小哥俩隔着妹妹,你给我一巴掌,我拧你一下,毫无预兆地打了起来。

吴玉琢坐在两人中间,也被不管不顾的小男孩波及了。

但她经常跟两个哥哥一起玩,在她心里,男孩打架是家常便饭。

他俩隔三差五就要打一架。

因此,吴玉琢小同志表现得相当淡定,先战术后仰,让自己的后背紧贴座椅靠背,然后对扭打在一起的两人大喊:“你们不要再打啦!”

几个家长都对突然的混乱措手不及,黄黎的座位有点远,正想让老四媳妇帮忙拉开孩子时,就听到了有言的喊声。

她很自然地联想到后世那句经典的“你们不要再打了啦~”

然后,不合时宜地笑了场。

两个臭小子是被吴峥嵘一手一个拉开的。

面对穿军装的小姑父,俩小孩都挺老实,鹌鹑似的缩回椅子坐好了。

*

看完了元旦的科教片展览,三个小屁孩正式开始了快乐的寒假生活。

工厂幼儿园是没有寒暑假的,但架不住家长不着调,强行给孩子放了寒假。

四哥在电影院门口卖瓜子,原料都是从农村老家弄来的。

最近农村要杀年猪,他再去老家进货时,就想带孩子去见识见识。

吴玉琢也被亲爹塞进了下乡的队伍,跟着四舅和三个哥哥一起去过农村生活了。

而留在城里的叶满枝和吴峥嵘彻底解放,珍惜难得的二人世界。

每天下馆子点菜不重样,饭后要么去电影院看电影,要么去青年宫和话剧院看演出。

有时还一起去冰场滑冰。

撒欢玩了好几天,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放松,让叶满枝每天神采奕奕。

夏竹筠对年轻人的精神面貌非常满意,感觉自己也能从年轻人身上汲取到活力。

然后,她就帮自己的秘书报名参加了单位里的主席著作学习班。

让年轻人在业余时间多学习,提高政治理论素养,用主席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

叶满枝:“……”

弹琵琶喝小酒的夫妻生活,变成了又红又专的著作学习。

吴峥嵘翻开著作的红色封皮,笑道:“这样也不错,更像革命夫妻了。”

“哎,难得有言不在家,我还没享受够呢!”

叶满枝就这样,一边用理论武装自己,一边盼着过年。

整顿关停小厂的工作已经彻底结束了,夏竹筠将她撰写的那份总结报告交给了罗厅。

而罗厅也挺有意思的,看完报告后,一个字没改,在后面签上自己的名字,就正式提交给了省人委。

叶满枝当时不在现场,据说罗厅拿着那份报告,在负责这项工作的王副省长那里给商业厅和供销社狠狠告了一状。

三个单位的领导很不体面地吵起了箩圈仗。

“叶主任,学习语录呐?”

叶满枝闻声抬头,发现来人是滨江汽车配件公司的副经理。

她客气地与对方打了招呼,笑道:“刘经理,夏厅最近不在家,您今天恐怕得白跑一趟了。”

“呵呵,我知道知道。”刘力笑出一脸褶子,“叶主任,领导什么时候有空?”

叶满枝面露难色,“刘经理,这还真不好说。快过年了,夏厅陪着赵省去基层慰问了,她的行程要配合领导。”

这阵子厅里正在酝酿几个专业公司的经理人选。

凡是有点可能当经理的人,都打着拜早年的旗号往工业厅跑动。

除了厅机关里那些种子选手,最多的就是像刘力这样的直属企业经理。

夏竹筠在工业厅深耕多年,身边自然有一批拥趸。

但职位只有那么多,四个厅长副厅长,都有自己的考量。

而夏竹筠是排名最末的副厅长,在这次的人事调整中,顶多能推一两人。

这么多人跑来跟她表忠心,她到时候选谁不选谁?

最近陪赵省去基层慰问,也是她留给自己梳理人选的时间。

叶满枝被她留在家里当门神,挡住这些想要找她汇报工作的人。

刘力笑容和蔼,言辞恳切,“叶主任,无论夏厅什么时候有空,你帮我约第一个,只要领导召见,我肯定随时待命!”

叶满枝点头,笑着将人送出了门。

这次要调整的干部全是正科级以上的,从正科一步跨到副处需要契机,多少人一辈子都迈不过这个坎儿。

很多经理厂长在一个单位,一干就是十来年,是人家不想进步吗?

主要是没有合适的机会啊。

如今厅里要给三家直属的专业公司调整干部,一下子来了这么多机会,稍微有点想法的人都坐不住了。

叶满枝拿出笔记本,在八个人名后面,写下了刘力的名字。

……

所有人都以为这次人事调整会在春节前完成,可是,几位厅长频频出差和下基层,事情从春节前推迟到春节后。

春节期间,叶满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140-150(第5/28页)

枝也不得消停。她这个秘书,不但要陪领导参加团拜会,慰问厅机关和直属局的值班同志,还得负责帮领导拦住各地跑来省城拜年送礼的人。

她不当这个秘书,都不知道省里居然有这么多种土特产,而送礼人的说辞和花样居然也能有这么多!

1964年的一整个春节,她跟夏竹筠都不得消停,两人都没能陪家人好好过年。

这种忙忙碌碌的状态持续了大半个月。

正月十五的时候,人民公园举办了元宵游园会。

她跟吴峥嵘一起带孩子去人民公园看花灯,猜灯谜。

吴玉琢去年也看过花灯,让爸爸帮她猜过灯谜。

今年的一部分灯谜与去年差不多。

叶满枝没想到,这小不点居然对去年的灯谜答案还有印象。

有个兔子灯的谜面是,“井冈山人民盼红军。”

打王昌龄作的一句唐诗。

吴玉琢竟然张口就说:“万里长征人未还。”

然后欢天喜地地接过小巧的小兔子花灯,小兔子似的蹦跳到卖糖葫芦的摊子跟前,用妈妈给她买花灯的钱,买了一根冰糖葫芦。

叶满枝骄傲地感叹一句“我闺女真棒”,而后用手肘在男人腰上拐了一下,“你猜她买了糖葫芦以后,先给谁吃?”

“给你吧。”吴峥嵘完全不纠结。

叶满枝也觉得会给自己,但她不想打击男人的积极性,安慰道:“不一定啦,你天天去幼儿园接送孩子,亲父女感情非同一般……”

吴峥嵘笑:“亲生的和亲自生的,还是有区别的。”

然而,吴玉琢小同志买到糖葫芦以后,颠颠儿地跑回来,居然将糖葫芦递到了爸爸手里。

“爸爸,你先吃。”

不等吴峥嵘感动一下,又听他闺女说:“糖葫芦被冻得太硬啦,我跟妈妈都咬不动!你帮我咬一块!”

叶满枝哈哈笑,催促道:“吴所,别犹豫了,快帮孩子咬一块山楂……”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